西西河

主题:替舍妹问计于野:如何提高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 hansens

共:💬402 🌺134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项目1,剧透点可以吗?
家园 项目1,剧透点哦。
家园 如果以这种谦虚低调的态度去争夺话语权,确实应该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大家:那样才叫做好,我们现在离那个标准还差一截,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而且在许多方面比你们离那个标准更近。

世界舆论被发达国家把持太久,发展中国家没有实力,也没有精力去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另类,确实让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具备了这个实力。而且这次金融危机,也让世界看到了他们内部的真实情况,并不像他们宣传的一样完美得一尘不染。他们的理论是告诉人一套,自己用另一套。这确实是中国开始发声的好时机。

另外,我还觉得在宣传策略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用不同的方式。

发达国家普通人被长期洗脑,而且内心由于自尊心也不会承认中国在有的方面做得不错。更别说,中国的发展,对他们的生计威胁最大。所以敌视中国,是最符合他们的心态需要,也就最有市场。我们没有必要花钱去改变这种心态,这基本上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在观众有主观倾向时,他会说服自己去信他听到的谎言。斗嘴上,我们斗不过他们的媒体,因为裁判有偏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这些国家推广中国旅游,把人哄到中国来,真实地看看,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国家可以在这种旅游推广中,在旅行计划中给予财政支持。同时还能增加中国的旅游收入。就像奥运会,各种国际关注的会议,博览会之类的事,多去申办。给华人子弟提供假期回国夏令营,既加强了中国的海外分舵的向心力,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义务宣传员,让他们从小学,中学就开始影响他们的同学:给他们多展示夏令营的照片,让他们了解和北京相比,自己所在的城市就是个大乡村,优越感从小就破灭。一个老乡的女儿就是给同学展示重庆的照片,都让老师同学惊讶得不得了。 我发现,经常回国的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要高些。

对发展中国家,就要多搞话语权抢夺。任何国际大事发生,都要让他们听到新华社评论。北京共识一定要充实成丰富的理论。把发展中国家不能信任发达国家,他们有阴谋奴役发展中国家,他们自己内部也是一团糟糕,发展中国家只有和中国合作才能富裕,中国强大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地位等等说法深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心。这些东西,发展中国家愿意听,也想相信,宣传起比较省力气。

家园 甚善
家园 搞活动!

我所从事的行业,以前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新领导来后搞了“****节”等活动,在媒体一曝光,立马见效。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搞个“评奖、展览”等大型活动,就像CCTV的“同一首歌”,如果能办成奥运会那样的效果是最好了。

家园 六十年里的六十人,类似于working那样的大采访。
家园 有上策有下策 你想听哪个?

先说说下策吧.

下策就是多宣传.跟敌对势力对着干,他说什么你就非说不什么. 万一他说对了 你就无视,他说错了你就大张旗鼓的反驳.

反正他们也是这么干的.

再说说中策

少说多做.尽量辟谣,少作辩解.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这是守城之道.

最后说说上策.

往海外派人,多派人,而且要主动的派出去,别回来了,就在海外发展. 等全世界都有了华人的时候,影响力自然就出去了.

再等华人数量多了以后,自然会谋求政治利益和权力,到第一个华裔美国总统出来之后,(现在连半黑半白的都有了),那影响力自然就大了.

这是犹太人的法子.

家园 为什么不和全球的留学生一齐活动呢?

可以考虑通过当地的外交部门召集把全球的华人留学生组织起来,这样既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节省成本,又可以高效率的达到目的。

为什么要靠留学生?

1.因为留学生依靠当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能有效地组织起一个与本地社区紧密联系的组织机构,而类似的组织大部分都是现成的(中国学生会),只是欠缺组织经费和资源(比如反藏独的有效宣传资料,介绍中国的官方手册,以及经验,etc)。

2.这些扎根本地小区的中国学生通过去年的3.14,等活动取得了空前的凝聚力和组织性,爱国热情高涨,有经验,懂得如何宣传自己,又有空余时间。

3.从过去一年的经验看来,西方的传媒基本保持和中国敌对的态度没有改变,寄希望于敌人,不如另辟蹊径,从敌人内部着手,改变当地人对中国的看法,当我们能把当地人统战过来,形成社会影响力,媒体自然而然会改变立场。

但是单一地通过和西方媒体合作,从上而下的宣传,首先西方媒体不会积极配合,宣传效果也会打折扣。

4.现行的中国学生会一直都会定期举办社区互动。但往往苦于没有足够的宣传资料和力量,不能在全球范围突出自己的话语权。但如果我们能注入适当的资源,结合出来的影响力将成为中国在全球范围新的代言人和宣传途径。这样避免西方传媒垄断了我国对外的宣传方式,又能有效培养留学生的爱国情怀,一举多得。

5.大部分学生会都和外交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我们可以适当地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外交机构的官方身份和学生组织的非官方身份,互相合作和宣传,事半功倍。

我自己是一个刚毕业的美国留学生,曾担任当地的中国学生会副会长3年。一直对我们国家的全球宣传办法感触良多,因此有感而发。

家园 钱才是一切。没饭吃的时候白人也现实的很。

现在哪个国家跟中国提民主改革就是跟自己钱包过不去,看看法国的孙子样,民主算什么,有钱有拳头才是大爷。

家园 刚才新闻联播里播了

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到境外兴办报纸、期刊、出版社、印刷厂等实体,拓展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市场。

没提新华社,不过新华社要是都不主动出头露脸。。

俺当时的提议:新华社的力量有限

这个事情,应该有个国务院办公室统一来办,协调各方面资源。

作为新华社,可以考虑成立一个文化基金,对国内一些有才华的创造者/创造者团体进行资金支持。再利用新华社的海外发行优势,将这些成品发行到海外去。制约中国产生杰出作品的,不是中国人才华不够,水平不高,是一些外部因素和资本的限制。新华社如果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初始资金和发行的畅通渠道,也许几年后还能拿回一些收益。

家园 【原创】胡思乱想的几句话

最近利用旅行的间隙在重读唵啊吽的大作《美国宪法读书笔记》(原文和跟贴讨论可在唵啊吽的博客看到,PDF版本由Che整理在这里)。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有一些胡思乱想先记录在这里。

好的文宣往往从被宣传对象熟悉的事情入手,顺着被宣传对象的思维定势,巧妙地在关键节点上给予引导暗示,让被宣传对象自己推导出(或者是自认为自己推导出)文宣想要的结论。《美国宪法读书笔记》的特点就在于通过美国司法的历史变迁,揭示了一个社会的发展完善所经历的诸多变迁与其中的不易,破除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速胜论和移植论。尤其是唵啊吽结合时事所作的一些点评,见解独到,发人深省,读来正气浩然,铿锵有力。我拍案叫绝之余,忍不住yy外交部发言人用美国宪法史上的案例对美国记者当众打脸的痛快。由此有了几点想法。

先说如何具体操作。我作为一个公关公司的负责人,会为外交部发言人准备一个专家小组,第一步是搜集发言人经常遇到的提问;第二步是准备相关提问的背景材料;第三步是准备出比较合适的”标准答案库”。答案可以掺杂很多西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一定是具体的事例而非抽象的概括,用西方人都熟悉的东西来为中国的政策辩护(例如西藏问题就要抓住“政教分离”这一条做大文章)。

本着“擒贼先擒王,挽弓当挽强”的道理,美国是我们重点对攻的对象,所以我把《美国宪法读书笔记》专门拎了出来。专家小组可以对原著(《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进行翻译整理,并援引这些案例(甚至直接是美国国会听证会的录像),结合时事为文宣量身打造一些能够互为呼应的答案。这是借力打力的手段,是用西方自己的矛攻它们自己的盾,揭露其双重标准的真实面目。其实资料整理出来了,不光文宣部门可以用,中央党校也可以用。这就要看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之精华”的胸襟与自信了。

这个具体的操作还引出两个抽象的问题:钱、人。

先说钱的使用。如果把文宣的产生和使用类比于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那么央视、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是生产文宣产品的生产部门,而外交部发言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是消费文宣产品的消费者。中央要提高对外文宣的有效性,就好比要敦促生产部门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大家的思路要么是晓之以大义,要么是诱之以厚利,着眼点都只在生产部门上,包括这次中央决定往这三大部门砸钱。这是计划经济的思路。按照市场经济或者说控制论的说法,消费者的反馈一定要进入产品的设计生产环节,所以把钱全部砸到生产部门是资源配置失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钱要发到消费者手中,让生产厂家互相竞争,用优质产品吸引消费者。具体做法可以是由外交部门提出课题,向三大文宣部门招标,甚至可以逐步放开,向社会招标。中标者才能从外交部门手里拿到钱开始按标案生产文宣产品。

其实外交部也可以不直接掌握钱,而是把中宣部改造成类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一样的机构,外交部根据优先顺序提出一个文宣需要的单子,例如“1.反台独;2.反藏独。。。”等等,然后中宣部批课题批钱。不光外交部要进入文宣课题的初始讨论阶段,其他部门也可以加入。

再说人的使用。个人感觉对外文宣还是要有丰富的海外经历、老成谋国之人才好,唵啊吽网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但是对外文宣也不能过于看重海外经历。象抱朴仙人对东海问题就很熟悉,如果我要做相关的文宣,会优先找他请教。

我对唵啊吽的文章读得较多,知道他有一些观点必然不为官方所喜,例如“共产主义是宗教”。这样的人能否为文宣部门所用就得靠政府的胸襟与手段了。

胡言乱语几句,说完就走。

家园 花了再看。
家园 还花。多谢捧场。
家园 客气了,别送花啊,短贴得花也白瞎。
家园 谢谢一直的关注,俺也弄了个推动的项目,不过实施起来

实在是太难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