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四边伐鼓三军呼》现《那时英雄》发表更新新内容 -- 恶魔之读书者

共:💬75 🌺3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1

就在李密在河南之地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个人也随着李密的势力扩张而趁势而起并且最终将李密打垮,这个人就是反王中的第二号人物——王世充。他这个人身世很独特,并非是中原人氏也不姓王,而是一个西域胡人,本姓支。他的祖父早死,因此祖母带着王世充的父亲就守了寡。隋唐年间民间风气开放,并没有那么多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思想,于是新寡的少妇就跟一个叫王粲的官员偷情并生了一个儿子叫王琼,由此就嫁入了王家。所以王世充从他父亲这辈便抛弃了本姓,改姓为王。对于王世充而言他的祖父可谓是死得呱呱叫、别别跳、妙得不得了!如果他的祖父不早死,那么王世充最多不过当一个胡商而已,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可是祖父一死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叫王粲的出身霸城王氏。当时王氏主要有二十一郡望,而霸城王氏又叫凤阁王氏或京兆王氏,在王姓家族中的尊贵程度排名前三,有了这样的家族出身王世充才能够很容易地当上汴州的长史,要知道这还是一个门阀贵族当家作主,当官很大程度上要看出身的时代啊。

王世充这个人有两个特点,第一个他非常喜欢兵法以及天文占卜的学问,按照《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说法,“为将者,不识天文,不知地理,乃庸才也!”王世充对这些非常精通,也就奠定了他日后领军打仗以军功上位的基础。第二个特点是他特别喜欢诡辩,人家知道他说的不对但是也争辩不过他。隋炀帝杨广还就不喜欢什么直臣,因此这种能把黑白颠倒的能力恰恰对了杨广的胃口,所以后来的官当得顺风顺水。

王世充在几经辗转之后当到了江都丞的位置并且还是江都行宫的总管事,按照现代的说法应该是江都常务副市长兼江都行宫物业总经理,这对于王世充来说可谓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为杨广对江都的偏爱,江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隋朝末年的首都,近水楼台之下王世充就有了大量的表现机会。当然在这个乱世年月,要想出头自然还是要靠实打实的军功,王世充作为后来的二号反王,论本事自然也是一等一的。这时由于杨广的倒行逆施,在江都周围也不是一片安宁,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六月,刘元进、朱燮、管崇先后起义然后又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十余万人规模的起义军,并且以刘元进为主称起了天子,这个刘元进很有趣,史书上对他的描写简直就跟《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一个样,都是属于手长尺余,臂垂过膝的非人类。古人都挺迷信,他看自己长得挺特殊,就以为自己这样就真的能当皇帝。当然杨广这个人偏偏特忌讳这个,看到这类生具异像的人都巴不得杀掉,于是立刻派了吐万绪、鱼俱罗这两个大将进行镇压。在评书中鱼俱罗是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的师傅,在某些版本的评书中甚至能干掉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可谓是超然于诸好汉之上的最终BOSS,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他可以说跟被镇压的对象刘元进算是一对,刘元进是臂垂过膝,鱼俱罗则是有重瞳,在古代都算是有帝王之相,所以最后这哥俩下场都没好到哪里去。鱼俱罗和吐万绪两人都是军中宿将,非常能打,比起刘元进这类乌合之众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因此两军一对阵刘元进这方就一输再输,连管崇也被斩杀。但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也不是一句空话,因此刘元进方面一直有地方上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加入,鱼俱罗和吐万绪虽然一再击败刘元进,就是不能彻底消灭他们。人类的体力和精神都是有极限的,敌人老是打不死,胜仗再多也有撑不住的时候,于是鱼俱罗和吐万绪只能上书申请暂时休整。可是杨广早就非常忌惮鱼俱罗这个有帝王之相的猛将,一见这两个居然这点叛乱都平不了,正好此时鱼俱罗又暗暗地派船去接自己的家眷,结果被人给告了,这就更加惹下嫌疑。于是借着讨伐叛乱不胜的罪名干脆就把鱼俱罗给杀了,吐万绪也被撤职,最后郁郁而死。万事都是相对的,有人失意便有人得志,鱼俱罗和吐万绪倒了霉,王世充却借此机会受命在江都招募了万余人的军队,讨伐刘元进。就像某电影中的台词所说的那般“三十年的苦练,今日终于大派用场了!”老王这下次充分发挥了他在兵法上的特长,将刘元进、朱燮打得大败亏输,死于战阵中。在学校的教科书中对于农民起义军失败的文字中一般还有其余部又坚持了多少年斗争的描写,王世充此人不愧是二号反王,他在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约定降者不杀。于是以前造反的纷纷来降,结果王世充立马翻脸不认人,投降的三万人统统被他给坑杀在一个叫黄亭涧的地方。虽说枭雄为成大事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世充性格中对信义的漠视,这最终也让他自食苦果,最后的败亡实在不是偶然。对于杨广来说,王世充这种雷霆手段简直太对他的胃口了,他可不关心死了多少犯上作乱的乱贼。因此王世充领兵作战的机会就越来越多,功劳也越来越大。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山东起义军孟让率部十余万进攻江都,王世充故意示弱,孟让中计,十分轻敌,恰好孟军中缺粮,孟居然解散部队去各地抢粮。王世充趁机突袭,孟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河间郡起义军格谦聚众十万,自称燕王,王世充前往镇压,击毙格谦,格的余部在高开道率领下逃走,后来高开道占领了北平,也是隋末反王的一员。可以说王世充在对上第一反王李密之前基本上是百战百胜,一点都不含糊。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2

当然在杨广面前,单单能干是远远不够的,王世充溜须拍马的本事也算是一绝。比如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被围在雁门的时候,王世充率领江都士兵前去救驾,江都离雁门千里之遥,按照常理推算也知道皇帝能不能得救其实跟王世充这支人马关系并不大,但怎么才能让皇帝知道自己的忠心呢?于是在路上他天天蓬头垢面地哀哭,还整夜都不解甲胄,休息也是坐在茅草上。王世充是江都郡丞也是江都行宫的大管家,杨广又时不时喜欢来江都,要收买几个皇帝身边的近侍那不是小菜一碟?这番做作就顺利地通过某种途径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杨广知道他这样忠心自然非常高兴。第二年王世充又献上了精心准备的铜镜屏风作为礼物,于是顺利地做上了江都通守的位置,升级成为江都的一把手,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江都市市委书记了。王世充也算是摸透了皇帝的心思,除了更卖力地四处剿匪之外,又玩起了为杨广搜罗美女的招数来了。人一辈子酒色财气四关很少人能全过得去,杨广身为皇帝也不例外。王世充对杨广说,江淮一带清白人家的美女很多,想进宫的也不少,就是微臣钱不凑手,没法子帮陛下去聘娶这些美女。杨广于是授权让王世充动用府库的钱去聘娶那些美女,然后献入宫中。这下子王世充手中就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具体这些钱有多少真正花到实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王世充靠着这样高明的手段不但获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甚至在这个活动中杨广会把他没看中的美女赏赐给王世充。可谓是真正的财色兼收。这样识趣又能干的人才古往今来还真没几个,他不受重用谁受重用?

就在王世充在江都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李密在河南闹得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了东都洛阳的安全。尤其李密还发了征讨杨广的著名檄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也是如今人人耳熟能详的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如此种种让杨广恨极了李密,于是调全国各地精兵救援洛阳,在各路援军中就有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的江淮兵二万人。虽然此时隋炀帝已经非常信任王世充,但是在北方作战与在南方作战毕竟不一样,因此一开始的总指挥是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领军的三万燕地精骑。这个薛世雄也是从杨广征高丽的老将之一了,在高丽军十面埋伏之际以二百重骑突围得以生还,他的两个儿子薛万钧、薛万彻在唐朝也都是众所周之的猛将,可谓是将门世家。但是非常乌龙的是这位老将军打了一辈子仗,最后栽在了反王第三的窦建德手里,还没到洛阳就全军溃败。(过程在窦建德章会有详细描写。)所谓蛇无头不行,薛世雄来不了了,那有能力担当总指挥这个重任的除了王世充也没别人了。于是在王世充便在自己也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与他生命中最大的敌人之一李密开始了以整个中原大地为赌注的死斗。

家园 乌龙人打乌龙仗阿!!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3

就在王世充赴援洛阳的时候,李密这边的发展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状态。虽然隋军面对李密屡战屡败,但是李密再次面对天下坚城洛阳却依旧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不断地同隋军进行无意义的拉锯战。历史很有趣,当年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李密把硬打洛阳看成是下策,劝杨玄感先取长安,据有关中作为帝王之资。现在李密成为了统帅又遇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这时候有个叫柴孝和的明白人就劝说李密留翟让守洛口,裴仁基守回洛,李密自己赶快亲率精锐杀入长安夺取关中,到时候两面夹击,洛阳就是手里面的一盘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身为当年杨玄感的谋主,其实李密比谁都知道夺取关中的重要性,可是现实让李密虽然对关中垂涎三尺但还是不敢实行柴孝和的计划。李密当时是这样对柴孝和解释的,他说:“我的部队都是山东人(这里指崤山以东),不打下洛阳,谁肯跟我去关中?他们又多是强盗出身,我要不在这里坐镇,那还不马上打起来?到那时候就真完蛋了。”这句话据陈寅恪先生分析是因为关东豪杰的兴起所以一定要夺取洛阳,这座洛阳城已经成为了关东人心中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也就是说不论是不是李密当头,只要他的手下以关东豪杰为主,洛阳就不能不打。这个看法虽然有道理,但个人认为其实并非李密不能放手进攻关中的最大因素,更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李密的根基还是太浅,手底下没人可用。看柴孝和的说法,要李密留翟让和裴仁基守老家。翟让是瓦岗军的创始人,裴仁基则是新近投降的朝廷大将,哪个都不是李密的嫡系,留他们守老家,李密哪里能放心?如果不留他们,李密的心腹里面却根本选不出任何一个有足够能力和资历的人来率领余部对抗实力依然很强的洛阳守军。连后方都不稳固,李密又怎么敢孤注一掷去进攻关中呢?此外李密在跟随杨玄感造反失败之后家族几乎被朝廷扫荡一空,虽然有着祖先的荣耀但是在关中的号召力跟杨玄感起事之时已经是天上地下,因此就算李密冒险去打长安也未必就能打得下来。此时的李密其实是陷入了一个两难的状况,一句话形容就是“入关中,打长安是找死,据河南,打洛阳是等死。”当然关中对于李密的诱惑是巨大的,虽然他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冒险,不过柴孝和请求入关中侦察情报、伺机而动的建议他还是采取了。于是柴孝和带了几十名骑兵潜入陕县进行活动。要说李密如今已经闻名天下,仗着李密的名声,柴孝和刚到呼啦啦就有一万多人前来归附,声势实在不小。可惜李密运气实在很差,这人跟李世民一样喜欢玩身先士卒这一套,可是老天就是不照顾他,人家李世民身经百战枪林箭雨的却油皮都不曾擦破一点,他李密就好像一个移动靶子一样动不动就中箭。在进攻洛阳的过程中李密中箭受伤,在养伤的时候又被隋军连夜急攻,结果瓦岗军大败,死伤大半。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柴孝和这里,结果刚刚拉起来的一万人马来得快去得更快,一听到李密打了败仗,瞬间呼啦啦就全跑了。柴孝和一看这任务没法再继续下去了,只得与随从又回到了李密身边,至此李密攻略关中的想法也就此破灭。可是就如柴孝和所说,你李密不要自然有人想要。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此时已经反了,一门心思地预备从太原自东向西杀入关中夺取长安,而之后自立为西秦霸王的薛举也马不停蹄地自西向东进行攻略,目标直指长安。整个隋帝国此时已经没有了任何净土,到处都是战乱和流亡,一个个英雄豪杰趁时而起,共同缔造了这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4

既然占据关中的希望彻底破灭,李密也发了狠,一门心思攻打洛阳。前面在回洛输了一阵,这次李密在稍微休整之后再次杀回。这次李密采用左翼骑兵、右翼步兵、中间强弩兵的战术,配备了上千面响鼓振奋士气,一举打垮回洛守军,重新夺回回洛仓。此时河南、山东又发大水,饿殍满野,杨广这回没糊涂,下诏开黎阳仓赈济灾民。可是他明白了下面的人却开始“犯糊涂”,居然放着诏令不管,并不按时赈济,导致每天有几万人因饥饿而死。这些官吏为什么这样史书里面并没有明说,不过一般大灾之后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大量的流民还有粮荒,此时的粮价瞬间就会飙升到一个极高的价位,如果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平抑物价,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商家的大规模囤积居奇,从而引发巨大的灾难,说白了就是大量地饿死人。这时隋朝的官吏居然还不进行有效地赈济,那么只能说明他们非常有可能是官商勾结从中获取暴利,甚至将朝廷粮仓里面的粮食私自运出来卖。就在这些不知死活的贪官污吏们在大发横财之际,瓦岗军也盯上了这个大粮仓。在乱世当中,大粮仓对于李密这样的割据势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李世绩当时就向李密进言说,天下大乱本来就是因为老百姓没吃的活不下去,如果能再掌握了黎阳仓的话,那离成功就不远了。于是李密就派李世绩率五千兵马会同附近的一些投靠李密的小势力顺利地拿下了黎阳仓。之后瓦岗军立刻开仓放粮,流民们蜂拥而至。在这种生死关头,参加了瓦岗军就有饭吃,谁还管造反是不是会杀头呢?于是十天之内参加瓦岗军的人数就达二十万之众。大量的郡县随之向李密投诚,连李渊、窦建德这等势力不管是不是真心都不得不向李密示好。天下有名望的人才如一代名臣魏征也归附了李密。民以食为天,在乱世中金银珠宝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硬通货。而李密拿下了洛口、回洛、黎阳这三个国家建立的大粮仓。可以说已经掌握了隋朝立国以来很大一部分的粮食储备。拥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自然会让其他的势力感到无比的畏惧。

经过很长时间的跋涉,王世充终于率队来到了洛阳,初来的时候他心气也非常高,毕竟在这之前老王也算是百战百胜的名将了,在一番对峙之后就直接拉出十余万人摆开阵势向李密挑战,两个头号反王开始了他们人生第一场龙争虎斗。要说这两个都是不世出的人杰,第一次的战斗就打得精彩异常。王世充当时率军夜渡洛水,在黑石关(今巩义市西南四公里,是水渡口之一。)扎营,黑石关西与邙岭夹岸相对如门,是古代交通的咽喉,扼控巩洛之中,被王世充占住了这里等于掐死了李密部队的回旋余地,逼李密不得不强攻黑石关。第二天,王世充分兵守营,自己率领精兵在洛水北岸列阵。李密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此战不能不打,于是就率兵强渡洛水,急袭王世充。王世充军占据地利,半渡而击,杀得李密大败,柴孝和也落水淹死。王世充一战得胜之后衔尾追杀,李密当然不会坐等失败,当机立断将部队一分为二,自己亲率部下的精锐骑兵渡过洛水向南,其余战力低下的大部队作为诱敌向东逃入月城(今河南巩县西北)。王世充不知就里,只知道追杀大部队,因此率众将月城的瓦岗军围困。此时李密率领的精锐骑兵从洛水南岸策马直奔王世充的大本营黑石关,王世充留下守营的兵马根本不是李密的对手,惊恐万分,只能接连举了六次烽火向王世充报警,王世充一看大本营被抄了,赶紧撤了月城之围,狼狈回救,谁知又被李密玩了个围城打援,大破隋军,斩获首级三千余。在这次大规模地碰撞中,两人各显其能,从过程中来看论正面对打的话王世充率领的朝廷正规军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论随机应变谋略百出李密占了不小的优势,最终王世充还是比李密略逊一筹。在二人这第一次的对决中李密以微弱的优势胜出。可是就像有了心理障碍一般,王世充此后与李密开仗居然每每以同一个模式先胜后败,而且一次比一次地惨。

家园 多谢。一定会买来收藏的。
家园 送宝。

载入中

载入中...必要时请刷新页面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5

在洛水之北被李密打败后,王世充先是坚守营垒不再出战,越王杨侗派遣使者去慰劳王世充,于是王世充既惭愧又恐惧,再次向李密挑战。来慰劳的使者为什么会让王世充既惭愧又恐惧呢?恐怕这位使者明为慰劳暗地里却是来督战的。李密几乎占据了洛阳周边的所有大粮仓,仅凭洛阳城内的那点粮食根本无法完全供应洛阳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大城市的需求,因此面对缺粮的危机越王杨侗不得不对王世充有所催促。十一月初九,王世充与李密在石子河(今河南巩县东)两岸列阵,李密摆了个南北长十余里的大阵,气势惊人。也不知道翟让这人是缺心眼还是李密故意要让王世充消耗翟让的实力,又是翟让与王世充最先开打,这翟让所部军纪又不好战斗力又差,自然是被打得抱头鼠窜。要是张须陀还活着,肯定会涨红着脸指着李密大骂:“你这厮居然又出这一招!”李密肯定也会笑嘻嘻地回敬:“老子从头到尾就是这招!你不服咩?”王世充估计是没有研究过李密的成名之战,追着翟让就杀了下去。结果被王伯当、裴仁基从旁横向分割了隋军的阵势,阻住了隋军的后路,又被李密统率的中军进击,王世充此时手下的军队因为追击翟让早搞得不成阵型,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地抵抗,被打得大败之后只能向西逃窜。当然王世充不像张须陀那般讲义气,因此虽然狼狈,性命倒是无忧。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6

老王屡战屡败之后无法可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李密内部的矛盾身上。以王世充的精明能干,他早就看出了瓦岗军内部李密与翟让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他期待着矛盾爆发之后可以从中渔利。其实李密与翟让的矛盾跟他们二人本人关系不大,之所以矛盾升级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跟他们身边的亲信有很大的关系。李密作为一个走投无路投奔瓦岗寨的人,当初是一个被翟让收留的角色。从身份上来说翟让是瓦岗寨之主,从情分上来说翟让对李密有恩。后来主客易位,翟让很明白自己的才能不及李密,翟老大是个厚道人,主动就把领导人的地位让给了李密。但是翟让这样干却让他身边的人非常地不满。作为一个首领,他代表的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以翟让为首的一个集团的利益,他身边的亲信都是受益者。而李密从一个外来者一下子空降成为了新的首领,自然大大地损害了这个集团的利益。他们要想回到以前的风光,那么就只能把翟让重新推上去。于是就有了翟让的司马王儒信劝翟让自任大冢宰,总管政务,来夺李密的权。翟让的哥哥翟弘更是明目张胆地说:“天子应该自己当,干吗要让给别人!你不作天子,让我来作!”这些话翟让听了都是付之一笑,根本不当回事。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干就能不干的。在历史上有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世的宋太祖赵匡。他嚷着自己不要做皇帝,结果下面的人就能强行给他披上黄袍,就让他不想当皇帝也不成。翟让身边的人老是蠢蠢欲动,李密当然不免心里有想法。这时候如果翟让聪明一点,就应该严厉约束下属,彻底打消他们心中的妄念。可是翟让以前当头当惯了,虽说把领导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可是平日里依然大大咧咧,翟让的部属也一如既往地欺凌李密的部下,甚至翟让本人为了分赃不均也时不时地会摆出领导的架子辱骂甚至拘束李密的部下。这些被欺负的人回头到了李密面前自然不会说翟让什么好话,一次两次李密听听也就算了,可是也架不住天天有人打小报告。最后这帮人把翟让已经形容成一个大毒瘤,要李密“毒蛇螫手,壮士断腕”了。李密这人耳根子也软,于是真的摆了一个鸿门宴,把翟让和他的亲信几乎一股脑全杀了。这次鸿门宴活下来的有两个人,单雄信当时见机得快,立即跪地求饶,被李密当作投诚的榜样宽释。而李世绩第一时间破门而出,却被守门的兵士砍中颈部倒地,如果不是王伯当及时喝止,李世绩也就死在这里了。单、李是瓦岗大将,李密其实也舍不得杀他二人,因此李密及时喝阻了要杀单、李二人的手下,单、李二人得以逃得一命。李密随后更亲手为李世绩裹伤,又单骑入单雄信营中安抚单雄信的部下,单、李二人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降了李密。由于翟让系统的首脑任务或死或降,李密又只杀了翟让一门,对其余人等一概不问,因此翟部基本平静,这起火并在一日内就全面完成。火并翟让一事,从手法上看,李密事先准备充分,漂亮的斩首行动直接让翟让系统的人完全失去任何反扑的念想,事后处理得宜,尽量缩小了打击面,安抚翟让部下,翟让所部全部归降,没有给王世充任何可乘之机,比起千年后的太平天国天京内讧的惨烈,李密是高明得太多了。王世充这边等李密内讧等得眼珠子都绿了,谁知道李密刷刷两下子就搞定了翟让,一点缝都没留给王世充钻。王世充失望之余也非常佩服,说了一句话叫:“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其实老王这句话中的含义很简单,就三个字“算你狠!”实际上火并翟让这件事不但不像王世充想象的那样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还有极大的后遗症。在这件事中李密的手法近于完美,从政治上来说也并不错,但是这个时间上的选择实在是烂到家了。用李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今还远没有成功,如果我们现在就内讧,那让别人怎么看我?”此时正是逐鹿中原的关键时刻,按照毛主席的话来说正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时候,翟让是李密的恩人,也是最早拥立李密的人,并没有什么心思要反对李密的领导。而李密仅仅因为莫须有的怀疑就杀了翟让一家,这就使得李密的形象大跌。连翟让这样对李密有大恩的人都能杀,还有谁杀不得?这简直就是“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典型。跟了这样一个领袖,那哪还有什么前途?火并后瓦岗军的服从不过是因为畏惧李密的手段,实际上每个人都开始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因此后来李密战败时树倒猢狲散,一败不可收拾,手下大将没几个对他忠诚到底的,而他派驻守后方的李世绩连他自己都信不过,怕李世绩还记着鸿门宴时被砍伤的仇。因此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密虽然老是以逐鹿中原为己任,可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当领袖的料,耳根子太软是他的最大弱点,每每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被下面人一忽悠就改弦更张。说得好听叫从善如流,说的不好听就叫没主见,这也是李密最后败亡的直接因素之一。

家园 “为龙为蛇”王世充的看法还是蛮对的嘛。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7

李密这边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现在开始轮到王世充头疼接下来的局面。因为王世充发现他的军队已经没有粮食了。原因很简单,河南的粮食几乎都在李密的手上。粮食不能凭空变出来,李密粮食多了自然王世充这边粮食就少。老王十来万大军每天的物资消耗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又没有新的补给,眼看粮食就要见底。王世充对应的办法就是拼死一搏搞夜袭。古代夜袭是一把双刃剑,黑灯瞎火的谁都看不见谁,特别容易误伤,运气不好的话领军的将领很可能会死在自己人的手上。但是如果运气好,那么就可能以很小的代价重创敌人。可以说古代的夜袭战术完全是一种拼人品的行为。王世充要不是没法子,也不至于这样孤注一掷。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当王世充屡战屡败之后就一直有士兵逃亡归降李密,从这些人的身上李密知道了王世充近来大量招兵还犒劳将士的情报。这要是一般人也就算了,换成李密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立马就从王世充这种反常的举动中推算出王世充要搞夜袭,立刻命令军队做好了防范。当天夜里三鼓时分,王世充的军队果然来了。要说王世充在战术上的确有两把刷子,李密这样严阵以待都被他硬是击破了王伯当的前阵,登上城楼。李密军的总管鲁儒率军拼命抵抗,而王伯当溃败之后也没走远,看准了黑夜中王世充不能追击,就地收集逃散的士卒,再次返身杀回。此时王世充军正是攻城到了紧急的时刻,突然被王伯当从身后打击,结果大败,帐下骁将费青奴亦被斩杀,士卒战死淹死一千余人。王世充再次先胜后败,越王杨侗倒是个用人不疑的,还是非常信任他,并且派了使者进行慰劳。老王这次把失败归罪为兵力太少,所以打不过李密。越王杨侗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便加派了七万援军加强王世充的力量。老王多了将近一半的人马,一下子抖了起来。本来正面作战老王就有一定的优势,这下子实力大增那还不赶快进攻?于是挥军先在洛北击破李密一部,又于正月十五日命令各军在洛水上搭设浮桥,全军向李密的对岸大营发起总攻。可是古代可没有什么无线电通讯之类的器材,因此各军架设浮桥的速度就各有不同,无法在同时间进行统一协调指挥,进攻起来就显得有先有后,杂乱无章。当时虎贲郎将王辩速度最快,他率军奋勇突击,成功击破李密军外层营墙,李密军营之中一片惊恐混乱,眼看就要溃败。此时王世充并不了解这一情况,他也许看渡河各军实在太过杂乱,想要协调好再次进攻,于是居然吹号角收兵,导致隋军一片混乱。这时候李密抓住机会带领敢死者奋力反扑,王辩此时进退两难,死于阵中。此战王世充大败,由于败军争相过浮桥,导致落水淹死了一万多人,手下大将亦多死于此阵,王世充仅以身免,洛北各军全线崩溃。老王又一次亲手导演了一场先胜后败的悲剧。此战后王世充再也无面目回东都,于是率军北赴河阳。当晚,风狂雨冷,士兵渡河后衣履尽湿,正月里寒风刺骨,普通士卒又没有好的御寒衣物,结果一路冻死的又数以万计。以至于跟随王世充到达河阳的只有几千人。这一夜王世充的凄凉无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王世充一看朝廷给自己的兵马全都损失殆尽,再也没什么借口好说,只得绑缚自己投狱请求治罪。可是此时除了老王能打打之外,洛阳也实在找不出第二员干将来取代王世充了。于是隋越王杨侗还是派人赦免了王世充,召他回东都,并赐给他金钱锦缎美女安慰他。老王一看皇帝真的赦免他了,也挺高兴,卖力召集了先前逃散的一万多人旧部防守洛阳。之前老王吃够了缺粮的苦头,现在反正也死了跟李密野战的心,就把军队驻扎在洛阳城专门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进行防御,算是暂时不用为吃饭问题头疼了。

家园 用我们家乡话来说就是成龙上天,成蛇钻草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8

此时的李密挥军进据洛阳翼城金墉城(洛阳新城东北),并且修复了金墉城在战争中损坏的城墙房屋,准备以此为依托长期作战。此时李密的军阵距离洛阳已经非常之近,其军中的战鼓之声在洛阳都能很清楚地被听见。在整修了金墉城之后李密就立刻挥军三十万在北邙(金墉城北)列下大阵,从南面进攻洛阳的上春门(洛阳城的东北门)。洛阳将领在与李密的对抗中实在凋零得不像样,只能派出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这样的高层官员出马领兵抵御李密,可是会不会打仗跟官阶是不是够高一点关系都没有。尤其段达又是个大大地庸将,当年讨伐山东“盗贼”的时候就屡屡失败,结果被盗贼起了个外号叫“段姥”,是有名的怯懦之人。因此段达一见李密军势强盛,心中害怕,居然率先回逃。所谓“将乃军之胆”,这领兵大将临阵脱逃对整个军队有什么影响显而易见,整个隋军军阵立马就垮了。李密于是纵兵追击,隋军溃败,韦津死于阵中。这仗打完之后李密获得全胜在几乎所有人的眼中都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于是大量各级隋将领官员各自率领部下向李密投降。连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这些反王们都觉得李密已经无人可制,于是纷纷派人奉表劝李密称帝,李密的属下裴仁基等也上表请正位号。在天下人眼中李密称帝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一件事情了。但李密否决了他们的意见,说:“东都没有攻克,还谈不上这事。”在李密的眼中洛阳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只有攻占了它,才能说明他真正有了称帝的资格!这种对洛阳无比的怨念在杨玄感失败之时就深深地种在了李密的心中。他要用拿下洛阳来证明他李密从哪里失败的就能从哪里爬上来。没有意外的话李密做到这一点就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世事难预料,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意外发生。眼看着洛阳就如一条死鱼放在案板上就等着李密去切,可是神奇的是这条鱼居然咸鱼翻身活了,不但没被切成鱼块,而且活得越来越滋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只有四个字——“杨广死了”。因为隋炀帝死了所以隋帝国的东都洛阳活了,这么讽刺的事情偏偏就在隋末的乱世中上演了。杨广是怎么死的呢?问题其实出在他身边的禁卫军身上。杨广将这些随驾战士称之为“骁果”,本来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勇猛绝伦,所以这些战士也是从关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杨广这个人虽然在治国上非常地昏庸,但是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笨蛋,他也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北方失去了控制,因此他就开始打起在南方另选都城,以江东作为根据地进行统治的主意。可是他杨广在南方住得很好并不代表别人都会跟他一样喜欢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重心真正转移到南方是宋代的事情,因此与北方繁华的关中相比,南方绝大部分地方都显得落后和荒蛮。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的执念,杨广做出迁都的决定后保卫他的骁果们知道如果继续跟随杨广,那么他们将永远也回不了关中的家乡,于是不断有人逃亡。当底层的士兵完全不可控制的时候,中高级的将官们如果不迎合这个潮流,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被这股洪流撕碎的命运。当时杨广派他的宠臣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骁果,结果他发现士兵几乎人人都想跑,一旦大规模的逃亡出现,他们的下场不是被士兵们杀死就是因为士兵逃散的罪名被杨广治罪而死,与其这样还不如跟着一起逃跑。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串联开始了,军官们之间日夜联系,甚至到了公开叫嚣的地步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这样不加遮掩的行为自然会被人察觉,于是有一个宫女便对杨广告了密。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杨广竟然认为这件事情不是宫女该管的,将告密者给杀了。最后连杨广的正室萧后都对下面的人说:“天下局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法挽救了,不用说了,免得白让皇上担心!”等于是以一种等死的心态来面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了。

家园 网上看不过瘾,准备买书!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9

杨广在那边醉生梦死,这边的西逃串联却愈演愈烈。此时终于有一个人使得这个行动从根本上变质,这个人就是宇文智及。此时他不过是一个将作少监,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建设部副部长。但是此人家族势力特别大,他们家族本姓破野头,其先因在鲜卑族俟豆归当仆人,鲜卑族汉化之后便随主人改姓为宇文氏。他祖父宇文盛在北周时期就因为有战功被封为上柱国。到了他老爹就更不得了了,他爹就是宇文述,北周时期就深受重用,被封为濮阳郡公。到了隋文帝立隋的时候又追随韦孝宽屡立战功,被封为上柱国,进爵褒国公。之后在杨广上位之事上与杨素一样又都是重要的谋划人之一,并且在杨广主政之后也未像杨素般受到猜忌,权倾朝野。宇文智及这个人野心非常大,他知道司马德戡的计划之后立刻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用天下大势说服了司马德戡等人,把“西逃”计划改成了武装暴动,推翻杨广统治的一场“起义”。但是起义得找个领头的,宇文智及虽然有野心,但是他不过是个文官,手中没有兵权,职位也不够高,不能服众。于是宇文智及等人就找上了他的哥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此时任右屯卫将军,大家都认为他可以当这个头。可是谁知宇文化及这个人怯懦无能,听说要起兵叛乱脸色都变了,身上直冒冷汗,但是又不敢大义凛然地一口拒绝。按现在的说法宇文化及就是典型的“三不”人士——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要说此人也算是历史上一朵奇葩,与千年之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时的那位被革命党新军战士从床下搜出而强迫推举成湖北都督的黎元洪先生可谓是交相辉映。商议成功之后司马德戡就开始向部下吹风,号称因为骁果都想逃跑,所以皇帝酿了很多毒酒,准备利用宴会,把骁果都毒死,只和南方人留在江都。其实这种谣言非常之拙劣,可以说是一捅就破。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士兵们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然杨广自己喜怒无常的性格也让人更为相信这样的谣言。于是司马德戡非常顺利地发动了兵变,整个江都顿时腥风血雨,制造了无数人间悲剧的隋炀帝杨广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被勒死于寝宫内。隋朝的宗室、外戚除了秦王杨浩平时与宇文智及交好从而存活之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最为悲剧的是齐王杨暕,他当时失宠于炀帝,以至于父子一直相互猜忌,炀帝听说乱起后,立刻就对萧后说:“不会是阿孩(杨暕小名)吧?”后来宇文化及派人到杨暕府第杀人,杨暕以为是炀帝下令来捕他,还说:“诏使暂且放开孩儿,儿没有对不起国家!”最后乱兵将他拽到街当中杀死。杨暕最终也不知道要杀他的是谁,父子之间至死也没能消除隔阂。江都内对隋朝依然忠心的文臣武将亦被扑杀一空。隋炀帝的死也让中原大地又多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洛阳的越王杨侗正式即位号皇泰主,一个便是长安的李渊,正式即位为皇帝。

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自封大丞相,总领百官,又将秦王杨浩立为傀儡皇帝,算是大权在握。宇文化及是靠兵变上台,那么底层士兵要求回关中的呼声他也必须进行满足,否则等待着他的也将是另一次兵变。于是在收拾了行囊之后宇文化及率军十余万开始西进。在途中如今的统帅宇文化及与兵变的实际主使人司马德戡的矛盾越来越大,于是通过种种地手段宇文化及不断地削弱了司马德戡对军队的控制力,将其影响力降到了最低。又在司马德戡忍无可忍又要再进行一次兵变的时候成功地将其逮捕并处死。可见姜还是老的辣,宇文化及这手与千年后黎元洪干掉武昌起义的元勋张振武等人的手段几乎如出一辙。不禁让人感叹“历史是螺旋般上升的”这句话的准确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