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伊藤润二——无解的恐怖 -- 香何沉

共:💬28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伊藤润二——无解的恐怖

我对恐怖的音画是典型的叶公好龙,爱又不敢爱。恐怖对于我的吸引力,一是喜欢那种心揪成一团头皮颤栗摒着呼吸真相大白之后的放松,二是猎奇,未见之物未至之境,我的好奇心很重很重。

不过,恐怖的世界和任何世界一样,水平参差,良莠不齐。就算是伊藤润二的作品也是如此。比较低端的恐怖就是让你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鬼怪。恐怖是以想象力为翅,逻辑常识为镜的一种引诱,说故事的人,仿佛一个引导者,通过层层的铺垫暗示旁敲侧击,帮你把想象的翅膀张开,扑向有悖逻辑常识的黑暗。所以,“直面”二字一出现,就落了下乘了,欺负谁没见过西红柿酱吗?伊藤润二的这类作品有《生化鬼屋》,《富江》,前者是鬼怪大联欢,后者是医学解剖般毫无悬念让人瞌睡的杀人碎尸。

日本的恐怖音画本质不同于中国,这个不同也让日本的恐怖更甚于中国的。中国恐怖从聊斋到香港的鬼片,核心是因果报应,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果。不做亏心事,你就不必怕鬼叫门。日本的不同,鬼叫门基本是随机的,无论善恶是非,这样,就把几乎任何人纳入恐怖之中,恐怖之黑暗更浓。伊藤润二的作品有很多是这样,比如《布制教师》,《薄命》,前者是一个老师关心学生成长,给学生补课,结果被学生憎恶,偷天换日用布娃娃替代了。后者是大面积的高中女生变美之后速死,原因未知。

伊藤的漫画里有很多讲述的主旨是恐怖源于他人。嫉妒,猜忌,孤独,贪婪这些负面的人格成就了他人的恐怖。这类故事我都很爱看,有点类似卡夫卡的套中人。伊藤把一些人性的弱点,大大夸张,直到变态的地步,引起关注。典型的有《无街之城市》,现代人们注重隐私,并为此深深所困,失去自由和空间。这里伊藤以非凡想象力造出一座无街城市,这个城市里户户相连,没有街道,导致每个人家都是开放给所有人的,人们带着面具,焦躁,恐惧。类似作品有,《肉色的妖怪》——自恋,《地图之城》——贪婪,永怀侥幸之心,《坏小孩》——小孩子的恶,《隔壁的窗户》是最赤裸裸的描述了他人即恐怖的思想。

有人形容伊藤的作品是以“失明的角度”去讲述,没有以某一方面为主观的判断为准,这构成了他作品的另一特点,无解,无解的诡异就比有解的诡异多了一份绝望,以及绝望衍生出的恐怖。很多伊藤的作品让我觉得欧美也好,中国也好,恐怖世界中都有着太多人类社会的痕迹,思考的模式,行为的模式,好像那些鬼怪神异也是如我们一般在人类的文明里长大。

伊藤作品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议题,孤独、战争。我觉得日本人似乎对孤独特别敏感,伊藤很多作品都是和孤独有关的,比如《众人都是孤独的》,有关战争的是《鱼》,《逃兵之家》。伊藤的一些作品有点像严肃的无里头,似乎只是在宣泄他奇异旺盛的想象力。

似乎写到最后了,总觉得意犹未尽。恐怖源于绝望,未知,死亡,总之源于我们的软弱。恐怖好像是喜马拉雅山,其他人都从北坡往上爬,伊藤是从南坡,沿途风光别致。

家园 其实除了伊藤,

日本还有个楳图一雄,比他还要早,不过貌似不太出名,有兴趣可以翻翻。

家园 以前读Spinoza,

他认为我们的畏惧其实来源于不确定性。如果有一件事情我们能够确知或能够根据某种确定的规律来预测其结果,那么我们的恐惧就会转变为行动,无论这行动通往什么方向----我读到他的话,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这个思路推演,对死亡/未知/他人的畏惧到底是畏惧这些事物本身,还是其的不确定性呢?如果在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主角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恐惧势必大打折扣。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些规律和社会法则来追求确定性,伊藤的电影推翻了这些法则,因为不可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预测,因此导致了更大的恐怖----源于他人的恐怖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无法以常理揣测的他人时。从这个角度说,很多日本导演在窥探人性之恶以及安全感之毁灭时,已经到了令人恶心的真实程度----我们是需要一些假象来维持希望的。

不受这些影片影响的或者说不受外界变动影响的一个方法就是把握自己的态度。你可以选择跟着导演的安排或者说生活的流动去经历由不确定到确定的恐怖历程,体会了阴郁和孤独,也可以把无法预测或不确定性作为规律或状态之一种看待,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导演或外界环境没有能力真正决定的地方,她的完满决定了我们面对外界时能展现的力度。

总结一下:

可以预测他人或事件走向时,我们一般不恐惧;

他人或其他事件不可预测时,如果我们能把握自己的意识或曰内心,我们也可以做到不恐惧或控制我们的恐惧。

那么,真正恐怖的事情其实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或者说无法认识到潜藏的另一个自我,这也是“砌墙”这个故事令我们发寒的地方。

另谢香MM送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说得有道理

漫画我看得很少。

如果说到电影,利用切换视角,营造恐怖气氛,使恐怖片最常用的方法。

比如说使用主观叙事角度,就是使观众处于“未知”的境遇中,营造心理的紧张和恐惧。

当切换到全知视角时,多半使用“视觉奇观”,就是怪兽,鬼魅,杀手或血腥及死亡场面等等,直接恐吓观众。

嗯,说到死亡,昨晚又把“本杰明·巴顿”看了一遍,真的很不错。

家园 hehe,还是嘉木说的透彻一些。

我觉得想象力在恐怖里也至关重要,伊藤的想象力确实让我喜欢。

家园 日本人还是显着小

日本人是典型的主管能动性解决一切的主,解决不了就彻底屈服,然后就宿命论。其实日本人从根上对力量,命运就理解错了。

太强,也太弱了。

家园 伊藤润二的漫画看过很多

恐惧通常是没有逻辑无法理解的。

有逻辑的东西都不恐怖,伊藤润二的感觉就是这样。

ps:其实逃兵之家不是很吓人,而是非常哀伤。

家园 逻辑吧也不是说没有,

但是总是觉得很拧,就是那个漫画里面其他人所能理解的逻辑,主角以及读者却无法认同,所以漫画里的人物作出的事情,他们本身觉得理所应当,但是看漫画的时候却觉得疯狂。这也是恐怖的来源之一吧。

家园 伊藤润二的漫画中常常充满了强烈的执著与极致

强烈的执着包括对物的,人的,概念的,等等,而说到极致,比如那个《阿弥壳断层之怪》,感觉里面居然数学里的微分概念也成了恐怖灵感的根源。

家园 一个正常人面对疯狂世界

故事缓慢进入,慢慢让人感觉不对劲,不断的让我们见识这种不对劲,在缓慢的过程中让我们慢慢适应,然而有不完全适应,最后一下子拉开帷幕,让我们看到震撼的东西。

流程化一点就是:

正常人->看到不正常的事->不正常慢慢发展->整个世界慢慢变得不正常->主角和我们一起被刺激。

而主角往往在这个这个过程中也开始发生变化。故事结束在主角即将变疯,这样的恰到好处,在最恐怖时刻结束。

说的很多还是总结不出来,感觉很难总结。唉。。。还是文笔不倒。

家园 回头我租个本杰明的碟子来再看一遍,

看看是不是有别的感受。

说实话,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睡着了。

家园 我倒觉得有时候不确定性是上帝给人类安全感的另一个礼物

如果未来未确定,就是说我还有实现狂想和野心的机会,否则要啥都注定了,还有啥意思呢?

——以上为开玩笑,说得更直接点,要是知道自己某年某月某时某分某秒,以何种方式死去,岂不也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记得有一个叫“时间线”的小说就是讲这个,斯蒂芬金有一篇讲远距离航行的小说也是讲类似的东西,太多的确定性也会让人发疯。

家园 除了恐怖,伊藤还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愤世嫉俗

透过恐怖的背后,感觉作者本人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情绪,对人阴暗面的深刻以至于夸张的表现就是如此

家园 呵呵,等你看了,我写个贴子,再讨论下
家园 其实他的故事里也有善的部分

跟恶比起来。。。实在太弱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