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金融之庞氏局 -- 井底望天

共:💬244 🌺1258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下一个,黄金?
家园 现代经济

现代经济中的“ 理性人” “有效市场理论” 是现代经济和金融理论的重要的理论根基。 现在很多西方自己的经济学家都在怀疑这些东东到底是否正确。

家园 假合资真贷款

08年有一个玩法:就是假合资真贷款。

企业缺钱的,与外资签定投资协议,引进资金,同时签定一个补充协议,一年后,企业以30%的溢价回购股份。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家园 送花谢宝。

送花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送花 关闭

家园 为什么开赌场能赚钱?
家园 中国的一般企业还是很难直接去外国银行借款的

现在也有变化。我今天就是带着一个民营企业去韩国产业银行谈贷款的事情。上次见外管局的吴晓灵,她的意思是内部研究了一下,觉得基本上外汇经常项目已经全部放开,资本项目也放开得七七八八,没放开的地方,市场也有很多办法对付,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候也堵不住。

家园 因为大数定理
家园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希望楼主能分析一下对中国得影响,不然没什么意思啊

家园 是问赌场老板还是问政府?

政府?收税呀,税可高着呢。

赌场老板?轮盘赌37个号码,押中一个赔35倍,你说庄家赚不赚?——这个是最直观的。其他赌法也可以用数学算,长期来说庄家稳赚。老虎机就更是大财源,吃了你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有赌单双庄家不占便宜——但也不吃亏。

这个
家园 那关键还是价格战了

你认为外资大行和中国本土的那些银行那个更擅长打价格战?现在银行对那些资信好的大企业,那都是多少家银行求着人家去贷款,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企业,好企业,有抵押的企业根本就不担心贷款问题,那是银行求他们。他们去找外资行的动力好像不太足。(只有像去年政策限制对地产贷款后,地产公司去找外资的就特别多)。

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个人商户什么的,那风险可就不好说了。做小买卖的如果贷款陪了,直接跑路或者赖账的可不一定少,这块,外资行们可未必想做。即使做,他们和中资行拼价格也不会有优势,毕竟人力成本差距摆着。

去年花旗危险的那一阵,上海花旗的高端客户差不多都把在花旗存的钱取出来了。外资行在中国最盈利的应该就是私人银行,给最富的富翁们服务的业务。但中国的富翁也不是傻瓜,不是一听免煮石油就不担心自己身家的主,去年欧美各大行倒闭消息满天飞的时候,那些在花街的中国人就把内部可能要出事的消息传给自己在国内的亲朋,然后信息就互相传递,他们可行动快着那。花旗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汇丰还好,不过也得扒层皮。而中国国有银行基本都是中国政府信用做担保,2相比较,那怕服务态度差点,也比几千万打水漂强吧。

就这次危机,欧美银行至少也要几年才能翻过身来,这期间,他们的信用都是打折扣的。毕竟,冰岛银行和雷曼的破产可是真的让很多人血本无归的。

家园 就古典概率而言

赌单双赌场也是稳赚的。因为古典概率对于有限资本和无限资本是使用不同公式的。

简单的说,如果单个事件概率相等,而一方拥有无限机会资本(赌场可以限定赌客一次投资的赌本大小,并规定何时中止),则该方必然会获胜。

因为这样的赌博只有两种结局:1)赌客主动中止,则双方预期收益相等,2)赌客输光,赌场独享收益。

无论结局2)的几率如何小,只要不为零,赌场就是赚钱的。

至于庄家抽头之类的固定收益就更不必谈了。

家园 不如学学98年的叶利钦,直接就给他们来个赖帐

说不还就不还,你敢咋样?

老毛子当年穷的叮当响的时候都敢做的事。

家园 心忧国是愿天寒

对现在中国金融界的某些有影响力的人士来说,如何打破中国金融体系的金刚不坏之身,来一个开门揖盗,为西方金融寄生行业奠定继续繁荣的20年未来,恐怕是他们的毕生理想。这些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偷换概念,和他们企图达到的目标,应该令全中国各阶层人民,尤其是实体经济中有影响力的企业界管理阶层们,擦亮双眼。

看到这一段,有如一盆冰水从头浇下。

从葡萄的一系列帖子中,隐隐感觉到掌握着中国最高权力的核心利益集团要开始“卖”了。 真的希望我是误解了葡萄的意思。

坦率地讲,对当国者既有很大的希望,又有点不敢抱希望。唯愿近期赶紧出点什么大事,让美国佬的经济再遭一次重创,让他们在还没来得及对中国下手之前就彻底倒掉。

虽然个人不可避免也要受到影响,但还是祈祷经济危机来得更猛烈些吧。美国垮了,兄弟大不了打包回国;万一中国垮了,我就永远没有家了。

推荐两本书,看看日本当年是怎么被洗劫的。当国者有责任不让历史重演,否则,人民不会永远不知道真相,到那时,执政党的合法性就成了问题。对核心利益集团而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金融战败—发自经济大国受挫后的诤言】[日]吉川元忠.pdf

外链出处

金融炼金术.pdf

外链出处

(这两本书虽是扫描版,better than nothing, 我放到了大米盘上,速度还行,大家凑合着看吧。)

家园 不是十分同意这部分的观点

第一,我不是很同意买办、学究卖国的观点。

买办和迂腐的学究卖国的肯定有,但是这不绝不可能是主流。因为卖国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利益取舍,让美国西方来买通如此多的官僚买办,并且让大多数象牙塔里面的学究接受只对西方利益机构有利的理论是不具有任何现实可能性的。

卖国的行径肯定有,但是这应当是个别人的有意行为和更多的人的无意行为,总体上不可能是主流。就像日本虽然经济战败,但是日本官僚、学者的卖国并不是主流。

第二,认为中国资本项目可自由流动和汇率自由浮动就是对中国最不利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中国的资本锁国只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才会有积极意义,比如像97和07这样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而且这种危机必须是以中国能够置身事外为前提的,不会每次都是这样幸运的,即使长期资本不流动也不行。

亚当斯密所提出并为西方经济学者广泛接受的自由市场机制,当然有问题,就是否定了政府这种注定要参与市场竞争的大企业组织的自主能动性;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证明夸大政府的作用也只会适得其反。

如何能够在这两者中做出一种平衡肯定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这里提一种简单的原则(当然不完善)就是当政府的决策者能够比较充分地认识某些经济规律,并且在其适用范围内能够动员起足够多的资源来按规律办事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在那些人类对客观规律掌握的不够充分,特别是那些需要吃螃蟹的全新领域,必须由相对小的组织和个体去完成拓荒者的任务,这样也许我们让新的事情发展壮大的机会相对变慢。但是重要的是,我们避免了这个过程可能负担的巨额成本。政府一旦决策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这里举一个不十分恰当的例子,就是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引导民间在机器人领域的大量投入,这些投入不仅仅没有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反而在软件科学大爆发的今天显得相当幼稚。我这样说不是说搞机器人不对,而是说举国之力去做使日本失去了其他发展机会太多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和财力物力投入在其它领域产出可能更多。当然这属于事后诸葛亮了,创新本身必须要面对失败。

家园 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美元,包括很多其他货币,都是基于债务发行的,本身是一个白条。从逻辑和常识上来说,不能永远以债养债,应该还债,但是这就造成债务缩减,岂不就是货币总量的减少,即通缩?如果完全还完了债务,货币总量岂不趋近于零?

这显然不可行也不可能。那就是说,是不是应该把债务控制在一个与GDP一定比例范围内,即债务(货币总量)绝对值仍然在上升,但相对值维持稳定?考虑到社会进步,长期总体货币量应该是上升的。

超过这个合适的比例,才叫做庞氏骗局吧?那么老大认为这个比例和什么有关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