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del -- 米高扬

共:💬56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受不了了,一百米还“狙击”呢

干脆冲上去把枪口顶敌人脑门子上“狙击”得了...

日本兵用三八大盖在四百米内基本上是指哪打哪... 你这“改装狙击步枪”的,还要玩百米狙击,也太可怜了吧?

家园 哈哈,大概有两个原因吧

一者,现在近视的多,觉的400米远的不得了,哪里看得见人?

二者,现在上网的人多是城市里长大的,即使是农村里长大的,那还得是在平原农村长大的,不然还是会觉的400米很远了。

家园 日军四百米指那打那,怕是少部分天才。

因为用带光学设备狙击步枪准确击中四百米目标头部,按最苛刻德军标准也是狙击手

惟一能与德军狙击手实施对抗的是苏军狙击手。不过,由于苏军的作战模式落后,仅重视600米以内的中、近距离直接支援小单位作战的狙击战术,再加上使用的瞄准具只有4倍,因此无法有效歼灭远距离的重要目标。相反,德军狙击手比较擅长射杀600米以上的远距离目标。

通常,一名德军狙击手可以在400米内准确击中目标头部,在600米处击中目标胸部。虽然射杀一个站在1100米外的士兵难度极大,但有些德国狙击手也没有放弃这种尝试。他们只是想让敌人知道,即使站在这个距离上也不安全。多数情况下,如果目标相距甚远,狙击手会像在家乡猎鹿一样,静静地等待猎物进入有效射程之内再开枪。这样更容易命中并确认战绩。

苏军狙击手的标准仅仅是是600米能击中就是高手了。

你说日军不靠光学设备,用三八大盖400米指那打那,怕有些夸张,当然不排除几百万大军里面出现十几个天才。要不然就不会在东北战场被苏军狙击手打的和兔子一样,机枪手开枪时间不敢超过十秒钟事情了。

当然苏军还有狙击战术的使用,譬如隐藏、伪装、二人小组配合,打击对方高价值目标等。

家园 呵呵 你想当然了

二战中按照德军标准,600米击中对方胸部,四百米击中目标头部。

苏军狙击手,600米能击中,就不错了。

大部分一击必杀的狙击往往是400米内的射击。这里你可以看看东湖洛迦的帖子,还有有关子弹散布,弹道变化的文章。

家园 鬼子400米指哪打那得可不老少(不是爆头,而是击中目标)
家园 要是很多,也不会被擅长四百米狙击的苏军打成这样呀

说起前苏联狙击手,很多人会想到电影《兵临城下》中前苏联狙击手与德国陆军上校之间的精彩对决,但可能你并不能想像出前苏联狙击手到底有多厉害。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前苏联狙击手对日本关东军的震慑,从中你可能会感知一二。

“步枪射手每次射击时间不能超过30秒。机枪手射击后,要尽快转移阵地,绝不能在一个阵地上连续射击。”这是1945年8月中旬日本关东军总部紧急下发的作战命令。自诩精锐的日本关东军何以发这样奇怪的指令?这个原由就来自于前苏联狙击手。因为在作战中不这样做的日本兵都命归西天了。

1945年8月,前苏联对日本关东军展开大规模进攻。自以为射击技术一流的关东军丝毫不以为然,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苏军强大的狙击火力中。直到今天,一些日本老兵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是一脸惊恐:“我们趴在地上作战。我身边一个人只是把头探出地面向外射击,才过了短短30秒,他就像被一根铁棒打中了脑袋,向后摔过去。我一看,他前额上一个圆圆的子弹洞,准确的一枪!只用一枪就把他打死了,而我连子弹是从哪飞过来的都不知道。”“有时趴在地上作战,身子刚一动,子弹就飞过来了,甚至稍微趴高一点,都会招来射击,不少人只顾低头,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

当时最惨的就是机枪手。作为日本不多的支援火力,他们受到了苏军狙击手的“特别关照”。往往没打几枪,正副射手就都完蛋了。一个幸存下来的机枪手回忆说:“当时我是重机枪手。作战时哪敢看目标啊,我总是低头,趴在枪身下,用手指按住九二式重机枪的扳机,乱扫一通,反正枪响了就成,谁知道子弹都打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些令日军丧胆的前苏联狙击手使用的就是著名的M1891/30莫干纳辛式狙击步枪,备有5发弹仓,单发手动射击。前苏联并不专门生产狙击步枪,一般是挑选生产中工艺好精度高的产品,加以细心的调校,作为狙击枪使用,为了增加远距离射击精度,特别加装了光学瞄准镜。不过如果像普通猎枪那样把瞄准镜装在枪机上,便无法使用弹夹装弹,每次一发一发地装填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苏军把瞄准镜移到了枪身的左侧。此外为了在光学瞄准镜损坏后能继续作战,枪上保留了标尺和准星。

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军吃了芬兰狙击手的大亏,伤亡巨大,所以苏军非常重视狙击战术的研究和狙击手的培养。仅1939年一年,前苏联就生产了8万多枝莫干纳辛式狙击步枪。经过卫国战争的洗礼,不论战术素养还是武器装备,苏军狙击手的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关东军。

苏军攻入东北后,虽然没有进行太多战斗,但前苏联狙击手对日本兵的震慑却影响深远。直到今天,那些幸存者还会想起那道迟来的命令,庆幸自己没有成为前苏联狙击手众多的战果之一。

家园 只有爆头才能叫命中目标吗?

CS玩多了吧?

日军不靠光学设备,用三八大盖400米指那打那,怕有些夸张,当然不排除几百万大军里面出现十几个天才。

几百万日军才“十几个天才”?只能说你太小看旧日军了... 你可以去问问抗战老兵,看看他们是不是都是运气太好了,遇到的尽是日军这“十几个天才”?日军射击术之精准及普遍,不论国共,皆有印象...

对,日军不用任何光瞄,全靠铁瞄具... 配备专用狙击枪的日军狙击手训练的是五六百米以外的目标,400米以内压根就不是他们的训练重点...

要不然就不会在东北战场被苏军狙击手打的和兔子一样,机枪手开枪时间不敢超过十秒钟事情了

铁血的那篇帖子又被人当真了...

家园 400米指哪打哪夸张了

日军给人射术精湛的印象,并不是精度,而是快速、实用的概略瞄准射击,遭遇战中,日军可以在打响后极短的时间内反应,从据枪到瞄准到命中,也就一眨眼的事,这在中国军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往往己方的士兵,探头观察只是两三秒,就把命丢了。

但是4百米,打固定目标就已经够呛,一个足球场,不到一百米,这边的守门员看那边的守门员,头发的颜色都看不清了,再多4倍的距离……加个瞄准镜,不说真能百发百中,但是起码能看得到目标……

家园 火力制胜,技术制胜。

没有光学瞄具的普通步枪毕竟无法和专业狙击步枪媲美。并且战争后期日均兵员素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战争初期进入我国的日军可个个都是神枪手(在俺们胶东老家都这么说)

家园 网上看贴不能看啥信啥,得多琢磨琢磨

张鼓峰、诺门坎战斗的几个数字

(1)张鼓峰战斗,苏军伤亡约3500(伤2700,亡800),日军约1400(伤900,亡500),交换比是2.5:1

(2)诺门坎战斗,苏军伤亡2.5万(伤1.5万,亡1万),日军伤亡1.8万(伤8000,亡1万),交换比是1:1.4

(3)“诺门坎事件”的时候,苏军已经吸取了教训,大大加强了坦克与炮兵;日军伤亡70%来自苏军炮兵(某些统计甚至做90%)

所以呢,从这些数字中起码根本看不到苏军狙击手压着日军打的情况 -- 而且正相反,张鼓峰战斗可以肯定日军的射击术起了相当大的杀伤,因为张鼓峰战斗基本上是日军用步枪跟苏军的飞机大炮对打...

还有一个就是引用的那个回忆录是45年8月,那会儿的关东军基本上就剩了一个空壳,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射击精准”的头衔跟他们没有关系...

家园 首先那个字是狙击,我记得很多人都给你提过了

其次

之所以今天中国连好的照相机的牌子都没有?原因就是造镜技术和玻璃材质都不行,以前进口德国玻璃来造的军用的照相机还勉强.但就是做不到时常认可.

这一点别乱说成么……凤凰和海鸥的镜头加工还是不错的,照相机牌子不行不是因为镜头,是数码时代的CCD技术和图像处理芯片的问题。包括蔡司一类的厂家现在也有一部分产品的镜头研磨和制造是在凤凰贴牌的

你说的所谓加工精度不行是指民用大批量产品的低成本制造,真是用在关键地方上的镜头,只要舍得下本,还是很不错的。我记得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镜片的研磨,就是为了弄一个镜片专门造一台研磨的机器和模具。只要舍得下本,也不是弄不出来

家园 可可 我们好像歪楼了,

我重申我的观点是,我准备写一部小说,中间有一个情节是在华北平原开展狙击战,大量杀伤日军,狙击手是使用通过改造三八大盖(措施有三,一挑选精度高的三八大盖,二加装简易四倍瞄准镜,三,由于三八大盖杀伤力小,所以改装达姆弹增强杀伤力)和人员培养建立一大批,而不少数精英。标准是能400米击杀对方(接近但略低于苏军狙击手的标准,考虑到达姆弹的情况保证400米的绝杀)。

我参考的数据是,二战苏军狙击手,是600米击伤,400米内击杀。德军狙击手配备6倍固定瞄准镜,射击标准是600米击中目标胸部,400米击中目标头部。

而你的观点是400米狙击作用不大,日军大部分士兵可以做到400指那打那。

我的回复是:

1、400米杀伤,不靠瞄准镜,在军队中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里要考虑的有子弹散布、风偏等问题。参见苏军狙击步枪的散布。

实验证明,这种配合瞄准具使用的新武器很有效。十发子弹的弹着分布半径分别为一百米3.5厘米,二百米7.5厘米,四百米18厘米,六百米35厘米。狙击步枪很快成为了格伯乌和人民内务委员会的制式武器。

2、400米,狙杀对对方人员杀伤很大,士气影响巨大,参见苏军狙击手在二战的表现,这里就不用找例子了吧,

3、考虑到华北敌后抗战实际情况,如果tg采取狙击作战,(其实tg当时也有人使用,但是不成规模、没有合理战术、缺乏合适武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原因有如下:

(1)敌明我暗的环境,日军处在明初,tg藏在暗处,便于狙击。我军狙击手可以选择下手的时间和地点。即使日军的狙击手出现也无法扑捉和我对决的机会,只能被动的守株待兔。

(2)日军是小股部队清乡部队和守备部队,战斗力不强,狙杀后便于逃脱,而且对敌士气影响大。

(3)日军下级军官,标识明显,有跨军刀,骑马的习惯便于辨认,也便于狙杀。

(4)战争的长期性,和便于狙击作战的条件能产生大量狙击英雄,加之狙击作战战法的改进,能大量减少我军伤亡。只要加大宣传,便于提高我军士气,促使华北日军士气崩溃。

这是我的看法,通过这些看法和分析完成对自己小说的构思。

文章怎么写成这个德行了,下不为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我也不回复了,这样的回复写着好累。没美女、没激情,来西西河是找乐子的,不是来写这种格式的文章。

家园 忍不住,再回一句

苏军的狙击战术是在对芬兰作战后,才在总结中提高的,经过二战洗礼才达到巅峰。你举的例子都是二战前的,苏军当时的战斗力处于低谷。

另外,你说关东军当时是空壳,不能比较,那就纵向比较,日军强盛期间地面部队能强过1942的德军。而且苏军大量训练培养能600米击伤、400米击杀的狙击手,二战中的战果是世界公认的,狙杀对方三百人以上苏军狙击手很多。你说日军可以400米指那打那的老兵,比比皆是,但为何找到日军单兵狙杀对方一百人以上的资料,倒是有两个个在南京百人斩出名。

家园 其实技术加组织,苏军的战果要远远强于日军
del
家园 有啊

97式。

这是资料:

97式狙击步枪该枪为38式标准步枪的一种狙击枪变型,安装了狙击镜座加装了狙击瞄准镜。但这种狙击步枪的狙击镜放大倍率较低,所以精确射程并不远。97式狙击步枪资料服役年代:1937-1945口径:6.5mm枪管长:797mm全枪长:1275 mm重量:3.95 kg装弹数:5发子弹初速:765 m/sec精确射程:600m最大射程:3700m之所以叫97式是因为日本纪元2597年(昭和12年,公元1937年)

还要改啥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