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西医论战攻略(1)中药到底做不做临床和毒理实验 -- 花大熊

共:💬99 🌺14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细致化、系统化啊

西医的方法是还原论,认为治病靠单一的有效成分,所以细致化、系统化的方法是毒理实验。

中医的方法是整体论、系统论,所以细致化、系统化的方法是:诊断如何辨证,下药如何对症,药如何君臣佐使,细致到多少克、产地、给谁吃、什么时机吃等等。

最可怕的是“中成药”注射液这样的,按西医的方法论看病、却注射中药,在西医、中医都是大忌。又不像几十年前的“中西医结合”那样以治病为目标,还比较负责。现在是以谋财为目标,天天上演的谋财害命啊!

家园 严重同意

医药永远是服务于临床的。

家园 八纲辨证就是很好的系统建模

不必那么悲观。八纲辨证理论成熟,又经历了几百年的实践检验,到今天还在时代的最前沿。八纲不就是8个特征向量吗?不能穿个马甲写成0、1或a、b就觉的是数理模型,写成阴、阳就不是数理模型了。

我也有朋友在研究把这几百年的科技发展融入中医,八纲辨证、君臣佐使是兼容心电、脑电、伽马刀的。

偶要富可敌国了,就投资这个,出千八百个炸药奖跟玩似的。

家园 掌握中国文化后挺好学的

所谓“秀才学医,入笼捉鸡”。当然今天的人首先是对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论视而不见。其实古代一通百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还是一抓一把的。其次今天的人“入笼捉鸡”可能是挺难的 :) :) :)

家园 不良反应

在美国向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提交的新药申请(NDA)都是经过了可以说九死一生的层层把关,从有效成分/物质筛选,到实验室生理毒理实验,到动物生理毒理实验,在到人体一,二,三期临床试验,药厂一定要提供充分的疗效(efficacy)和安全性(safety)的数据,才能说服FDA批准上市,而且药厂还要继续进行四期临床试验进行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跟踪监测和汇报(对FDA)。

即使如此,仍然出现了默克(Merck)止痛药万络(Vioxx)这样的药物安全丑闻。

中国的新药申请对于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显然是太宽松了。中国人吃中药已经几千年了,这并不能证明中药是安全的。借鉴厚积薄发对照新闻的态度,在证明某新闻(药物)是真实(安全)之前,对其真实性(安全性)持谨慎保留和怀疑态度才能尽量避免被忽悠(伤害)。更何况那些利益相关者故意忽视无视药物安全,就更不足道了。

想支持中药安全的,请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试验数据来。光口说祖上如何如何是不足为凭为证的。

家园 你的观点有点小问题

中药是否安全是个伪命题。其实和西药比起来,中药的安全好的多的多,这是绝无任何问题的。问题是馒头也很安全,但这有用么?

如我前述,不良反应是不能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它。

中药并非没有临床,没有不良反应的数据,问题在于是该如何评价和向公众负责任的公开这些消息,并且避免这些不良反应。

家园 我上一篇已经说过了不良反应数据的问题

貌似你没有看啊。

家园 赚了

先谢谢你宝贵的一票,原想投桃报李来送花,谁知竟又得宝。加上你珍贵的中药知识科普,小弟赚的更多,

祝愉快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赚了
家园 快点拉票啊

尤其是和MM拉票,还是很重要滴

家园 上万个新药是那时国内订立新药审核标准出来的

标准最顶级的是原创新药,化合物完全拥有知识产权,国内药物研发机构估计一年都没有一个上市,不要提到一期二期新药,那大都是忽悠人的。上万种药在国内就是改变药物的剂型,注射改口服或者透皮吸收,又或者把药物的盐酸盐改醋酸,柠檬酸等等,你一排列组合,上万种新药有什么难的。你说的那种药物批文,那时好多人都能跑出来。

家园 我对中药饮片没什么意见

对中成药意见很大,国外韩国日本也有类似中成药的东西,但是了解不多。国内的中成药大多是药品里面添加化学药成分。有些感冒冲剂里面添加扑尔敏,还有些保健品添加伟哥的有效成分。以信息的不对称让人以为中药有效,但是如果舆论宣传提到这些内幕,还有好些个有效的中成药如何生存。还有一种中药成分的静脉注射液,这种不经消化道吸收直接入人体体液循环,药品需要提高到跟美国一样严格的fda认证,通过才可以上市。这是对病人的负责

家园 中成药的确问题太大

很多时候保护的政策往往成为一种纵容。管理层也是两难。

新的审批办法出来,中西复方制剂单独拎出来就好了。不过现在的又太严格,搞得研发的都没饭吃了。

在这里讨论这些太专业的东西,还是有点冷清。专业网站上更好点。

不过中成药也有些不错的品种就是了。

家园 中药针剂就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的巫术了

这绝对是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的人草菅人命的歪点子

凭常识也可以判断,这完全是不可信的东西

家园 这句话我不同意。兼谈中药毒性与有效性

本草书里关于药物毒性的理念是指药之偏性,药性剧烈而已。

我没有读过正经的医书,但是在看一些关于中药的生活用书时,有时会说到,某药有小毒,有毒等。我觉得中医不可能没有注意到某些药的毒副作用。当然认识是有过程的,参见朱砂的认识。

外链出处

另外,老百姓对于中药的认识,不仅仅是毒副作用小这一方面,确实是中药能够治病。我家孩子小,近年来经常出入医院,在多次痛苦经验之后,终于确立了几种常用药,包括中药与西药。一般如果不是很严重,就使用这些小药,很有效果。

父母们日常交流,也会提到这些药,中药的效果是经过我们很多人验证的,不能用心理作用来解释。例如感冒清热颗粒,我们已经有多次经验,在孩子刚有症状时,如果使用,就不会有后续症状。如果不使用,那么很大可能会恶化。

而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不需要那些药效非常强的药物,那些疗效虽弱、但是副作用也小的药物,更符合一般日常用药需求,这也是中药的生存空间吧。

像是感冒,中国人很少无动于衷的,怎么也要吃点中成药,而不像西方人那样,深信感冒无药可医而硬扛。

家园 生活中的经验

实际就是临床经验。我们很多自己总结的对非处方药的使用都有合理的一面在里面。但是所谓的现代医学太霸道了点。呵呵,握手!

古人对毒性的认识其实基本上和现代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这里说的毒性是广义的概念,和一般意义上的中毒是两回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