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挖个“戏说”的坑——周公与晚年杨度的交往 -- SkyWalkerJ

共:💬15 🌺1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挖个“戏说”的坑——周公与晚年杨度的交往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上,刊出了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时在国家文物局任职的王冶秋,在文章第一节,披露出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恩来让王冶秋转告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杨度是近代史上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洪宪称帝的主要操盘手之一。早年湘中名士王闿运,才调绝伦,研究历代政治沿革,自创一门天下绝技,号称“帝王术”,说的是如何在乱世之中寻找、辅佐“非常之人”,帮助他成就帝王之业。当曾国藩威镇东南半壁、即将剿灭太平天国之时,王闿运曾经劝说曾国藩起兵反清,事不成,回乡设帐收徒,门下的大弟子,便是杨度。

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拒绝参加,愿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袁世凯死后,杨度心灰意冷,踲入空门,通电张、康“所可痛者,神圣之君宪主义,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他宣布披发入山,学佛参禅。

然而王、杨的帝王术真的失败了吗?

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时揭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在1929年秋,正当白色恐怖最为严重之时,杨度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杨得以秘密入党,并直接与周单线联系。周离开上海到江西苏区后,由夏衍同他单线联系。有人还回忆说,当时就有人讥讽杨度加入中共是投机,杨度反驳说:“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王闿运的祖籍是湖南湘潭,而杨度也出生在湘潭。在杨度辞世18年后,也就是在1949年10月,另外一位湘潭人,比杨度小19岁的毛泽东真的统一了中华,且成就了堪与秦皇汉武相比的帝王伟业。

网上有人闲言,其实晚年杨度与周公是半师半友,将其毕生所学倾心相授。观夫本朝太祖自遵义会议后崛起的全过程,周公先有避位让贤,后有忠君不贰、鞠躬尽瘁的辅佐,起了关键作用,是否与当年杨度的影响有些关系呢?

(我党历史上,直至今天,实际的掌舵人都是军委领导人而不是政治局的领导人,太祖在遵义会议结束时仍是周在军事方面的副手。十大元帅中,周的门生故旧即直接或间接得周之影响加入革命的可数出7人,而周公所掌握的社工情报系统,其影响力更是及于蒋军每一大战区,甚至远至大洋彼岸。可以说,周公对太祖无保留的支持,是东方红太阳升的决定性力量,也有力地避免了党内出现蒋系那样相互倾轧的局面)

通宝推:煮酒正熟,
家园 杨度还有一个师弟是齐白石
家园 这一点倒是观点颇多相通之处

中国古代帝王术和君主立宪其实非常接近,明时达到巅峰,清时皇帝过于勤政,使得官僚的作用不明显,但是事实上主事的应该还是官僚。周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官僚阶层,但显然在核心思想上更多地弃孔孟黄老而尊马列,因此与蒋的官僚体系有了显著差别,而事实证明,这个新的官僚集团比老蒋那帮老朽要高效得多,忠诚得多,所以也就构成了TG成功的要素之一。

家园 周总理在TG军队中的资格威望也是巨大的,不同于后来总理

据说是本来也有资格评元帅的,

和邓公一样都推辞了,呵呵

家园 周是解放战争中的总参谋长

解放军指挥系统中的第二顺位和常务工作负责人。

历史上,作为第一次大革命时代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缔造我军的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十大元帅之中:

朱德是周恩来介绍入党的。

贺龙是周恩来介绍入党的。

陈毅是周恩来旅欧时候的铁杆小学弟。

聂荣臻是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周是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黄埔一期,周的正牌学生。

叶剑英,黄埔军校期间周的同僚(教授部副主任),后来一起策划广州起义,自称是受周的影响加入共产党的。

刘伯承是南昌起义中周选定的参谋长,后来四次反围剿时二人又联手打了个漂亮仗,这也成为后来两人历史上比较沉重的一页。

反观真正属于毛派的只有三个人:秋收起义的老班底罗荣桓、对毛最服膺的湖南同乡彭大将军、毛一手提拔的后辈林彪。而林彪出身黄埔四期和南昌起义,名义上也是周的学生和部下,只不过距离太远,反而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1973年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一幕:

  12月22日会议是由毛泽东当面宣布对调命令。毛泽东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想让他在将帅面前树立点威信,委托王洪文点名。

  王洪文不知深浅,也就大大咧咧地点起名来:“许世友!”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王洪文在上海,最怕这个南京军区司令。他壮着胆,又点了一次:“许世友!”忽听得“咚”的一声,原来是许世友把茶杯猛往茶几上一磕。王洪文抬眼一看,不光是许世友,杨得志、皮定钧这些老将军都鄙夷地望着他。王洪文胆虚了,转过头来求助似的望着毛泽东。毛泽东铁青着脸,一声不作。王洪文这才尝到了老将军的厉害。

  周恩来不得不救场。他拿过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这些刚才还是很傲的将军,现在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名点完了,周恩来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

家园 杨度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我手头正好有本书—《杨度与民初政治(1911-1916)》台湾出版的,作者是黄中兴。这本书说实话,很有点硬伤,不过值得一读。

书中作者对杨度是这么概括的,“一个具有时代使命感的温和型知识分子;一个出仕欲望极强的野心人物;一个自我期许甚高的政治改革者;一个关系广阔的政治活动家;一个激进的君宪派领袖;一个国学及近世政法之学皆有造诣的技术官僚;一个颇受袁氏信任的高级幕僚;一个诉诸情绪的爱国者。”

至于说杨氏的帝王术,其实也没那么神秘,说起来什么,上可以拯君父之厄;下可以垂永久之统,内可以雪臣民之愤,外可以立非常之业。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大棋派学说罢了。说起来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做起来就一塌糊涂。杨氏的老师王闿运,帮肃顺搞宫廷斗争,连妇人孺子都摆不平,直接把肃顺送上断头台,后来去曾国藩那里打秋风,没几天就让曾国藩送走。

杨氏自己也好不到,民初袁氏那么好的局面,最后呢。

所谓杨度与周公半师半友,这可真就有点戏说了。。。。

家园 商榷一下。那段历史的周毛关系其实颇多反复。

且不说军委领导交替有张国焘外在威胁的因素,其他的毛周歧见也不少。看高华的《红太阳》一书,当时周与王明搞在一起,那个长江局号称第二政治局,让人忌惮。延安整风针对的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其实都有所指。

说长征时期还好,如果说红太阳在抗战时期的真正上升,还要看毛自己的努力和陈云、任弼时等改变态度,竭力支持。

至于说情报。毛主动用亲信王首道及时卡位不应忽视。而水木也有人提出过,情报系统不算周独揽,分几条线。周的影响在老特科,而康、毛等人则分别在社会部注入了新的内容,比如KGB经验之类的。

这段就很有毛的特色

“关于收集材料的方法,举例如下:第一,收集敌、友、我三方关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的各种报纸、刊物、书籍,加以采录、编辑与研究。第二,邀集有经验的人开调查会,每次三、五人至七、八人,调查一乡、一区、一县、一城、一镇、一军、一师、一工厂、一商店、一学校,一问题(例如土地问题、劳动问题、游民问题、会门问题)的典型。从研究典型着手是最切实的办法。由一典型再及另一典型。第三,在农村中,应着重对于地主、富农、商人、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游民等各阶层生活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调查;在城市中应着重对于买办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贫民群众、游民群众及无产阶级的生活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调查。第四,利用各种干部会、代表会收集材料。第五,写名人列传。凡地主、资本家财产五万元以上者,敌军、伪军、友军团长以上的军官,敌区、农区县长以上的官长,敌党、伪党、友党县以上的负责人,名流、

学者、文化人、新闻记者在一县内外闻名者,会门首领、教派首领、流氓头、土匪头、名优、名娼,以及在华外人活动分子,替他们每人写一数百字到数千字的传记。此种传记,要责成地委及县委同志分负责任,传记内容须切合本人实际。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人员的照片。第

六,个别口头询问。或派人去问,或调人来问,问干部、问工人、问农民、问文化人、问商人、问官吏、问流氓、问俘虏、问同情者,均属之。第七,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

家园 似乎杨度和杨开慧有亲戚关系吧.

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说杨度和杨昌济是亲戚,可惜现在查不到了.

家园 以人之常情而论

一个人被晚期癌痛折磨,将近油尽灯枯之时还能够惦记的人和事,一般对于此人应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我党数十年统战情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心中埋藏的惊世骇俗的秘密何止千百,这件事却够资格被拿出来剖白,叮嘱部下办好,而杨度其人当其时在政治上已无任何显著意义,因此唯一合乎常理的解释,就是周公与杨度的交情匪浅。

家园 本朝开国圣相的确可堪千古第一相之名,空前绝后
家园 以人之常情为据,可论为此,亦可论为彼……

另一种推论可以理解为:周总理病重期间仍然关注《辞海》的编纂工作,尤为关注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前朝人物的臧否本来就是今朝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杨度又是这些近代人物中情况最为特殊的人物。周总理以他为典型也算正常,同时也兼具统战的意义。如王冶秋文中所述:“凡是为中国革命作过有益的同志,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我所不能赞同的是杨度与周总理“半师半友”之说中的“半师”。而半友嘛,这东西很难说,毕竟属于私人感情,有一见如故,亦有白首按剑。现有的资料很难说清。

不过,“半师”一说还是值得说道的。如果说杨度为周总理“半师”,那么他有什么值得周总理学习的呢?先说说“帝王术”,杨度的“帝王术”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吧,是他从王闿运那里学到的一种中国古代政治的思想,这套思想是王闿运多年治史,从中国历史中归纳总结的心得。属于传统历史观的变种。之所以说是变种,其区别在于和正统的价值史观不同,这套历史观更讲究实用。纠其大者而言,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一定程度的相通,在政治操作上不为“善恶”“是非”观念所囿。政权所奉行的意识形态并不是选择自己最相信,而是选择最利于统治且接受程度最为广泛的。所谓“挟持浮说”。就一种理论来说,揭示出政治就是权力斗争这一真相,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教育意义,但对30年代的周恩来似乎就不需要这种启蒙了吧?

而这套理论由于是王闿运治史所得,深受传统史观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缺陷,特别是在解释应对近现代社会尤其显得无力。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对列强瓜分中国,杨度依据这套理论得出的结论是:“四夷交侵,中国将强之时也。”当然他老师也高明不到那儿去,比如说王闿运谈中日关系的结论是:“匈奴轻汉,正其来朝之机也”。

杨度本人后来对王氏之学的缺陷也有相当的反省,后来留学日本,希望用西方的宪政学说来弥补王氏学说的不足。当然这也引起了其师的不满,以至有“误收杨儿”之叹。而杨氏的西方宪政之学,也未必能入周总理法眼,毕竟当时的共产党人自认为所秉持的学说是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学说。而杨度本人对于马克思学说的接受,也是从其晚年学佛的角度加以理解。

揆以杨度一生之学,真不知道,周总理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顺便说一下,周总理离开上海时,将联系杨度交给夏衍。以夏衍对杨度的回忆是:“高谈阔论,奇语惊人”。说到底,杨度就是个知识分子罢了。

家园 后面这个故事有点意思

老毛在场呢,许世友这么狂,跟王洪文无关,应当是针对老毛的。许世友敢?以周的政治敏感,这时候出来,不是有点得罪老毛?周不是做这种事情的人吧。。。。。。

家园 这是个故事

广泛流传,倒也没看到有权威渠道证实。

但客观上能说明当时的形势,太祖希望委张王以重任,却完全得不到军内宿将的支持(例如许世友和上海造反派是有宿怨的)。时间上,73年底,周公也去死不远了。

家园 花,把原帖和回帖都过了一遍,真好。

事实论点相映成趣,各表胸襟,说得真好。

前两年在网上看过顾城评论毛周的言论,发人所未发。

越来越佩服周总理了。

ps,李志绥好像提过,他找过邓颖超谈毛泽东的什么事情,被其严肃地批评了一通,觉得邓很虚伪。也算是某些人对周的观点了。

家园 犀利, 佩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