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兵故事】我对毛泽东时代晚期的一点回忆 -- 老兵帅客

共:💬153 🌺8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老兵故事】我对毛泽东时代晚期的一点回忆

我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年出生的,在天津长大,开始懂事的时候虽然没有赶上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却多多少少赶上了它的尾声,同时也算是赶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晚期。这里我就对那个时期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下回忆,至于各位读者怎么看待那个时期的这些事情则和我无关,特此声明。

一。那个时候生活物资相当缺乏,几乎是什么都要票,从粮票、肉票到糖票、工业票。没有票光有钱或者没有钱光有票都是不管用的,有了钱、有了票也不一定有对应的东西可买。那时候的商店不多,里里外外空空荡荡,可以买的东西只有很有限的几种,大的商场橱窗里倒是比较丰富,不过都是非卖品,只是用来展览的。

二。日常生活。米面都是定量供应,按照个人身份(例如学生、工人和国家干部)、级别来定,我家是两个国家干部(知识分子也算国家干部)和一个学生,定量都不少,一般都吃不了,但是问题出在副食上。

那时候每户每月半斤鸡蛋,四个好的搭一个坏的,但是需要付半斤鸡蛋的钱。每月每户两斤肉,半斤油。这些倒是保证供应的,但是蔬菜就成问题了。那时候是每三天买一次菜,按照户口本上的人数来计算分量,保证分量但是不保证品种和质量,也就是说,赶上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挑拣的余地(走后门是另外一回事情,那个时代在副食店工作是一种美差),我就曾经赶上一回半个冬瓜,于是全家就靠这半个冬瓜过三天(当然还有别的食品,但是这三天购买的蔬菜就是这半个冬瓜了)。

水果方面,基本没有好的,据说好的都出口换取外汇去了。西瓜倒是按季有,而且很便宜,大约两三分钱一斤。有时候能够赶上冷冻葡萄,据说是出口转内销的,于是大家排大队。

三。教育。我从小学到大学(我上中学已经是毛泽东逝世以后的事情了,不过价格没变),学费都是五元人民币,杂费则是两元人民币,这里都是指正常情况下,家庭困难的可以减免,首先是可以减免掉学费,如果还困难就连杂费都减免了,是否减免以及减免多少依学生父母的单位收入证明来决定。我有几个朋友就是全部减免上的学。所有有天津户口的学生都可以上学,没有政治身份上的歧视。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父亲政治上有问题,他也一样上学,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歧视,至少我们没有这样的感觉。

四。医疗。当时是公费医疗,任何家庭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国营单位上班,他们的医疗开支就只是那五分钱的挂号费,其它的都以转账的方式由单位报销。

五。当时很多人都属于所谓的三八四一部队,就是个人月收入是三十八元四角一分钱人民币。这个数目很长时间没有变过了,但是物价却在悄悄地上涨,虽然每次涨幅不是很大,但是时间长了,整个涨幅也很明显了,因此很多家庭是剩不下闲钱的。打倒四人帮以后,记不清是哪年了,有过一次全体普调,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市民的生活困难。

结论,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市民生活,虽然生活物质不足,但是却是处在某种普遍的社会福利之下,市民们安安静静上班、下班,不担心孩子上学、分配工作和医疗,老了退休后国家管养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俺们上大学的时候

粮票还在用呢,班上很多男生的粮食定量都不够,

要我们支援呢好在那个时候已经可以用高价换到粮票了,

我们用不了的粮票也可以拿去换鸡蛋,小日用品什么的,

后来不几年就废除了。

也就是说,市场上早就不缺少粮食,只是制度还没有废除而已。

任何家庭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国营单位上班

这个肯定不是全国性的,要看单位,有的单位的小孩,家属只能报一

半或者更少的。俺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泡医院,这个印象很深。医生会看人开药的。

我们是半导体行业,当初算半军工的高科技行业拉,福利是很好的,

是可以全报的,但是周围其他单位可没有那么好的。

天津毕竟是北京边上的大城市,福利肯定比我们中小城市要好些的。

安安静静上班?也不全对,到要加工资,分房子的时候可是要打破头的,你没有见过那些底层的工人是怎么撒泼的吧?

家园 呵呵

我说的那个时期工资已经多少年不动了,住房也很长时间没有变动了,自然不会有人为争夺涨工资和分房子的指标而拚命了。

事实上,这个时期称之为停滞应该是比较恰当的,那个制度再搞下去应该是行不通的,因为很多人出工不出力,农村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

另外,好像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们那里可以用粮票换大米和鸡蛋了,于是满大街都是推着农村土造自行车用大米和鸡蛋换粮票的农民。记得有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节目就是换大米。

家园 俺用粮票换茶叶蛋吃

全国粮票含金量约是地方(上海)的两倍,俺是用入学通知书去粮食局换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官方的许可,一个人是没有去外地旅行的自由和可能的(包括住宿也得要介绍信)。

88年到上海上大学,一入学就发了上海粮票(一月29斤)、肥皂票(两月一条)、糖票(记不清了),没有油票,因为是吃食堂。复旦食堂的米据说是储存了10年,深挖洞,广积粮的米,味道可想而知,石子、沙粒和一碗几十条白色的米虫……恶心吧?那时候,在上海买洗衣粉都很困难。

还记得第一年寒假回家,想买几斤大白兔奶糖,俺和一位同学从四川北路、南京路,一直走到淮海路益民食品店才看见正在卸货,终于买到了……

呵呵
家园 这个什么时期的我就不记得了

俺只记得我妈还同我讲过我爸有一次

把长工资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呢

呵呵,这大概也只有那个年代才会有的事情。

不过房子还是会争的,不只是争房子,

青工连宿舍都要争的。俺爸讲光荣家史的时候

就会我同我讲他们刚分配到单位怎么搞到第一

个住的地方的,反正好像是第一次本来应该给

我们(应该说是他们,那个时候还没有我呢)的,

结果被别人强占去,后来才又找到一个地方。

我们是新兴行业嘛,国家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投资,

所以也逐步地有些基建什么的。

家园 老兵有担待。

这样的故事没个70年代的人都有一点,自己没经历过总听到过。

大家都重温一下太祖的功德,也算自发庆祝一下太祖忌日吧。

家园 其实这里面名堂最多的是

这句话里面

不担心孩子上学、分配工作和医疗

那时候什么工作决定什么样的待遇,这是最最重要的,

也是最大的后门所在的地方拉,说不操心是假的,

不论是大学毕业的分配还是待业青年的分配,有门路的和没有门路

的能一样么?

改革开放以前,我父母所在工厂,挤满了本市各级干部的亲戚,子弟.

他俩带的徒弟就更加拉,至少我记得有两位叫阿姨的是市领导的子女。

为什么,工作环境,福利待遇都好啊,绿树如茵的厂区,超级净化的车间,

上哪里找这么轻松,干净的工作?

家园 不能去外地旅行不正确

我父母去苏杭度蜜月,没听说他们要什么手续证明书。他们在文革末期结婚。

我祖母每年都在国内旅行一次,70年初的时候,一把年纪还去敦煌、爬黄山、莫干山、苏杭一带我小学时每年都去玩,也就住一般旅舍。我们家不是什么干部,高级点的知识分子而已,祖父文革前去世时是交大的某个系主任,子女中也没有什么盘踞高位的干部,而且文革时因为有海外关系,而且是海龟,家庭成份不好一早给打翻在地,所以旅行不能算什么高级干部的特权。

我在毛泽东去世前两年出生。我记得很小的时候肉很少,每个星期我都数着什么时候能吃,副食品、蔬菜都很丰富,因为没有鲜牛奶供应,都订酸奶。还有就是油很少,布票粮票我们都用不完,有的时候送人作为礼物。上海的黑市很多鸡蛋、副食品,我记得每个星期都有不少农民挑着扁担进城在地摊上摆卖各种食品,都很新鲜(那时可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吃得很放心),那番茄别提多好吃了,我现在自己种番茄也种不出那个味道。老兵说天津80年代农民才推板车进城,上海70年代初就有了,我三、四岁的时候跟本是公开赶集,这资本主义尾巴从来就割不掉。

至于上学,文革前有一年看家庭成份划分高考线,我爸赶上了,所以即使成绩来说在上海数一数二,无缘进入第一志愿清华,最后去了中山大学。但是据他说,并不觉得在学校师生或者政策方面对他有什么歧视,而且后来因此在改革时南下深圳闯一番事业,因祸得福。我祖父在文革前已经受到一定的冲击,要定时写自我审查,但是患癌的时候还是得到专家会诊,享受很好的医疗特护条件,我们一分钱都没花。当然,如果他活到文革时什么下场难说,然而没发生我就不乱猜了,除了在政治上受到歧视以外,我不能说我的家庭在毛泽东时代生活素质上受到什么特别迫害,更加没有因为政治背景糟糕生活素质低于平均。生活素质比解放前下降,那是必然的,但是既然选择了留在新中国,我觉得祖父母对于这个未必很在意,但是学术生命因为多次的肃清整风运动而缩短终止令他们最心痛。

我的感觉是,在大城市,尤其是南方的大城市,由于资源分布尚可,借运动来整人还没有那么残酷,所以即使是牛鬼蛇神家庭,所受的打击放在全国的局面来说还算好。要是在乡村地方,基层干部的素质很差,他们其中不少都是前土匪强盗,政策贯彻下去就完全走样了,不仅止文革如此,现在更加如此。

家园 兄台没看清楚,俺小时候还经常吃大闸蟹

如果没有官方的许可,一个人是没有去外地旅行的自由和可能的(包括住宿也得要介绍信)。

兄台没看清楚,请再看一次。

当时没有身份证,必须要官方开介绍信才能住宿;没有全国粮票也无法就餐。上海是个特例。

俺小时候还经常吃大闸蟹和鳜鱼,这可都是野生的,现在有钱也买不到,大闸蟹要用锤砸!但猪肉就不能经常吃,甚至经常买不到。

家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今天才有的

我小时候每年跟着家里去玩肯定没有官方介绍信,我祖母又没有职位,也没什么特殊关系,哪里去弄介绍信?这就是中国人的可爱之处,在任何环境中都有通融之处。

家园 哦?怪不得腐败也最厉害!

俺中学的时候和几个同学骑车旅行,必须得有介绍信才能投宿,那时没身份证,因此身份证是公民权的一大进步。

家园 老兄真幸福

我到杭州上大学以前没有喝到过酸奶,

呵呵,当时上海来的小姑娘叫我们几个土人酸奶是什么东西,

还告诉我们说人要第一次喝可能很不习惯,呵呵,

可我一开始就喜欢上啦。

看来我是适合腐败生活的

俺们那算是南方的中等城市。

家园 江浙的资本主义尾巴从来就没割清
家园 俺和你一样土

上大学前,酸奶的没喝过;当时似乎是5毛钱一瓶,不过俺不经常喝,俺班上的女生们喜欢。

家园 上海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好

所以大家对于“暴政”的个人感觉是很不同,我觉得暴政与否跟两个条件有关:

1)到底一个城市的资源怎样,要是大家都不够吃,来了整风运动不乘机整死几个好少点人抢饭吃才怪。所以越落后的地方整风也好,文革也好,越残酷,越恐怖。

2)人的文明程度。比较落后的地区文明程度比较低,愚昧的群众很多,容易一哄而上,被人煽动。

所以无论中央的政策如何,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很糟糕,总会变成一个结果:暴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