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兵故事】我对毛泽东时代晚期的一点回忆 -- 老兵帅客

共:💬153 🌺8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大四的时候,学生食堂开始有酸奶卖,七毛钱一瓶,结果我的伙食费增加了不少
家园 那应该是76年以后的事了,也许还得推后到80以后
家园 应该是78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时全国人民有大约十几、二十年没有涨过工资了,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争指标的事情。

家园 食堂里面的饭有虫子是因为一个暑假没有吃.

一般到了10月以后就好了.

家园 看来就老兵一个过来人了

我对那个时代的唯一能记起来的就是地震时睡在窝棚里了,再沾点边的就是合作社门口的招贴画----打倒四人帮。

家园 不对,据我所知生产队长不是民选的

呵呵,这就同说解放前地主,乡长压迫农民一样,

其实很多地主,乡长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

乡绅也好,村长也好,很多都是地方上有威望,有

声誉的一些人。

要是哪家遭了难什么的,也都会帮一帮的,或者哪家有个聪明

有前途的孩子,也会出钱资助他们上学,这样的例子很多。

黄世仁那样的,也许有,但并不是处处如此。

家园 1988年上海都没有人要吃大白兔了

我长大的年代,因为没有牛奶,有个传闻这么说:六块大白兔能够泡成一杯牛奶,我试验过,泡成了奶味糖水。70年代在上海,任何合作社、商店,大白兔是必备商品,人家来上海玩一定会带点回去给小孩。88年的时候,大白兔都没本地人买了,但是南京路、城隍庙那种地方还是能很容易买到。

家园 我说的是介绍信是给医院的,不是给我们家

首先我们家不是开旅馆的,给我们介绍信也没用。他们来小住,我们也无需向居委会老大妈报道。当然他们买火车票的时候有可能必须要有介绍信才能买。但是以我所知的来说,如果他们走路来,一路上都有亲戚借宿,当时没有查暂住证,不怕给收容,要是走来上海要在我们家住他两个月,没有介绍信也是行得通的。

家园 这个应该是不错的,不过我印象中买火车票也是要介绍信的

住亲戚家当然是不要介绍信的。

不过那30年运动不断,这种管理想必也是时松时紧,

文革的时候红卫兵串联,不是票都不要买么

有些年头民兵不许饥饿的农民出外要饭这种事情也应该是出现过的。

查理强调的还应该是不能出外寻找就业机会的机会。

家园 查理说的应该是旅行问题,没有户口外出找工作也没人要

那个时代最值钱的两样东西:户口,分配的房子。有个好户口比什么都重要,比上大学还重要,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换户口(跟现在出国读书就是为了移民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孩子户口是跟妈,所以当时上海男人要是娶外地女子,家庭父母都会激烈反对,用尽任何方法拆散,而上海女人嫁外地人就反而可以接受。

家园 不错不错,俺考上大学转户口的时候

事情办的很顺利,我也没有当一回事

我妈就对我说,你这是考上大学,要是其他原因想转户口,

那可是千难万难,呵呵,那当然已经不是毛时代了,只是制度残余而已。

孩子户口是跟妈是不错的,我对门的大哥哥就看上了附近农村的

女孩,家里死活不同意,这个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都有描述的。

家园 de
家园 我记得万维里头曾经有过某位写的原创

就是下乡知青当生产队长的经过,当然我还有其他例子,属于家里亲戚相关的,恐怕说出来您会觉得不够有说服力。

家园 慎用全称判断

俺怎么就是买不到呢?包括第一食品商店?

当然,可能是春节将近,但是照样也否定了你的这个全称判断。

家园 老兵只不过是有时候冒点傻气,说点良心话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