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是谁? -01 永恒的问题 -- 静静地漂浮

共:💬53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1 柔性设计

柔性设计

在神所设计的自然界中,生命编码有着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蕴含着很强的弹性与张力, 即这里所提到的 ‘柔性设计’的概念, 这是非常高超而复杂的编码设计.

在此基础上, 生命的器官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整, 需要的部分充分发育以满足需要, 不需要的部分逐渐退化以减少能量消耗. 理解并且掌握这种技术, 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对于产品制造以及未来的星际航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表现在我们的现实环境中, 生物物种有着很好的自适应能力, 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如根据地球的重力环境所产生的螺旋与曲线, 根据自身所处的气候环境所产生的阔叶林与针叶林.猪往前拱,鸡往后刨, 各种生物各自发现并逐渐适应了自身的生存方式, 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生物根据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将优秀的基因筛选出来, 各物种在生物链上努力地保持并加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生殖将基因的变化遗传给后代, 例如狼必须能够追上跑得最慢的羊. 这就是<物种起源>所论述并证明的. <物种起源>论述了物种的生存与进化, 阐述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法则.

但是这种弹性与张力是有限度的, 各种生物只能够在此限度之内使得器官得以充分发育, 或者使得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不能够产生质的跨越, 例如前面举过的例子: 猩猩无论再怎么努力也 ‘进化’不到人类的智力水平; 或者人类无论再怎么锻炼, 无论再怎么健美, 也不会比大象更为强壮.

在人类目前的信息产品中, 出现了某种类似柔性设计的趋势, 例如某些程序代码是在需要时才会被调入内存执行, 被频繁调用的代码才会驻留内存等等. 但是与我们日常所见的自然界的物种所具有的柔性设计相比, 或者与它们所具有的自适应能力相比, 仍有很大距离.

技术进步与人类自身的进化

对于人类自身而言, 由于人类的智力高于其他动物, 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的主宰, 智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已经没有天然的天敌对人类进行严酷的自然淘汰, 这就是说人类自身的进化不再符合<物种起源>所论述的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法则, 至少是不再完全符合这一法则, 例如现代的人无论跑得再慢, 无论身体再瘦弱, 也不用担心被狼群吃掉. 同时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 对于人类自身而言, 基于人道, 基于‘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等理念, 人类会尽力地挽救生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使得很多疾病得以治愈, 或者使得患者可以长时间带病存活, 人类自身已经脱离了纯粹的 ‘物竞天择’, 即由对于个体的自然淘汰演变为对个体+人类当前所掌握的知识的淘汰.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结核病曾经夺去很多人的生命, 即个体患病之后, 如果抵抗不住就会被淘汰, 现在人类掌握了治愈结核病的方法, 所以个体患病之后, 个体+人类当前所掌握的知识使得个体不会被淘汰, 只有当个体+人类当前所掌握的知识仍然无法治愈疾病时, 个体才会被淘汰, 例如当前的癌症. 但是伴随着这种技术上的进步, 同时也使得比较弱的个体, 有缺陷的基因在人群中得以保留及繁衍, 即从某种程度上讲 ‘不适者’亦可生存, 或者说弱者不会被自然淘汰. 同样地, 随着人们生存条件的改善, 例如卫生条件的改善, 生活环境的改善例如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等等, 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条件变化, 抵御细菌病毒侵袭的能力都有可能下降; 即智力在进化而却由此带来基因得不到有效筛选以及身体某些机能可能在退化. 这样长此以往对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所产生的利与弊, 尚无定论. 如果人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随着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 人类的基因已经不需要象其它物种那样的自然筛选, 那么这个观点或者这种担心就是多余的.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2 生命编码

生命编码

我们的生命的本质是神创造的生命编码, 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编码自我执行并逐步自我展开的过程.

生命编码中包含质和量两种特性, 通俗地讲, 质是指有没有, 量是指有多少. 例如器官及其功能根据生存的需要可以发达或萎缩 (这指的是量), 但不会凭空长出一个器官来(这指的是质), 即不会无中生有. 基因突变的例子是有的, 但生命编码并未发生质的改变, 例如西红柿通过转基因可以变大, 早熟, 耐寒等等, 但是西红柿再怎么变也还是西红柿, 不会变成黄瓜. 高级哺乳类动物共用平台,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器官的比例, 功用发生了变化, 例如长期生活在户外, 靠狩猎为生的民族, 普遍地行动更为敏捷, 肌肉更为发达, 因为他们必须能够追上跑得最慢的猎物; 盲人的听觉更为灵敏, 作为对失去视觉的某种补偿; 鲸鱼的腹部有两块退化的硬骨, 据研究这是它们远古时代生活在陆地上的痕迹, 人类的尾骨已经退化等等. 但这只是程度的变化, 是量的变化, 是柔性设计的表现, 这种表现也是可以遗传的, 这正是进化的表现, 是<物种起源>中论述的. 但基因编码中器官的性质及数量并未改变, 即人不管你怎么折腾, 也不会在四肢之外, 再长出一对翅膀来.

四进制

生命是如何编码的呢? 神用四进制创造了人类,并将人类的感知设定于四维空间.

观察人类自身, 非常典型的例子是DNA编码中的碱基对A与T, C与G.人类的生命编码就存储于由这四种碱基所构成的双螺旋结构中, 即人类的生命及其进程是由这四种碱基所构成的编码来描述的.

其它高级动物呢? 我想绝大多数应该是一样的, 应该都是由这四种碱基来描述, 只不过编码有所不同.这一点只是我的推测, 如果错了请专业人士指正.

人类能够直接感知的是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是由神在创造人类时所设定的, 高于四维人类就需要通过抽象的理论推导去理解或展现了. 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编码及其执行技术是二进制, 而人类本身是由四进制进行编码的, 四进制代码的编制与执行机制比二进制复杂得多, 同时四进制编码所蕴含的信息量比二进制编码要大得多, 这使得人类自身的生命编码可以存储于有限的双螺旋结构之中. 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其本身并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是生命编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编码自我运行并且逐步自我展开的过程.

进化与突变

我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我所接触到的知识告诉我 (是否还有其它的学说我不知道), 人类与猩猩是近亲, 甚至人类是由猩猩(或者其他动物)进化而来, 猩猩到人的进化是突发式的, 不可重复的. 这种理论或者这样的解释是缺乏逻辑的, 同时也缺乏实证. 我猜想这样解释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人类找不到由猩猩到人类 (或者由其他的动物到人类) ‘逐渐’进化的证据, 目前也找不到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之间 (或者一种动物到另一种动物之间) ‘进化到一半儿’的实例, 所以是没办法的办法, 总得给个说法我们人是怎么来的吧.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找到呢? 派更多的人, 花更多的钱, 搭更多的时间, 继续找, 我就不信找不到!

其实还真是找不到, 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 ‘证据’.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3 基因

如果用生命编码的观点去分析, 这种现象就不难理解或者说很容易解释得通, 人类有可能是由猩猩而来, 但是这种 ‘而来’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然 ‘进化’而来, 而是改造而来, 这里的 ‘改造’指的是对生命编码的改造, 是在猩猩的生命编码基础上经过改造创造出了人类. 所以人们是找不到 天然的‘逐渐进化’的证据的. 如果认同生命编码, 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改程序或者出升级版是很多人都干过的事情. 至于改造的过程中有没有融入其它动物的基因或者特征呢? 例如狮子的基因, 狼的基因, 这一点可以见仁见智, 例如我们看到的金发我们看到的碧眼等等, 至于融入了哪些非表面的特征, 就有赖专业人士去研究了. 但是从道理上去想是完全行得通的, 因为高级哺乳动物本身就共用平台, 显现某些特征也许只是设置或者调整参数而已. 全世界的学者中, 有许多研究生命的, 研究生物的, 研究遗传的, 有没有人发现并确认 ‘进化到一半儿’的实例, 我从没见到过. 如果有人有这样的实例, 欢迎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基因

人类发现了基因, 也明白了它是生命编码, 也懂得了生命编码是可以改变的. 人类正在尝试着改变某些生物的基因, 例如通过射线照射, 将种子带入太空以及通过其它种种在实验室中使用的方法等等. 这种尝试是危险的, 因为人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人类只知道去改, 而不知道改的是什么, 不知道如何控制这种改变以及改变的后果, 或者说知道的很初级. 就像人没有理解系统的整体设计也没有拿到源程序, 但是却在更改复杂程序的底层二进制代码, 这种更改的结果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改植物的还好虽然危险也是很多, 毕竟人类对植物有更好的控制, 改动物的就很可怕了. 但是我们知道人类已经在尝试着更改动物的基因了, 随着人类的尝试的增多, 更改程度的加大, 迟早会改出怪物来.

人类自身是否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呢? 是的, 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并且已经感到害怕了, 所以惶惶然订立了公约, 限制并且禁止某些基因实验 (公约的具体内容我不清楚, 如果这里说错了敬请指正). 问题是公约真的能够得到严格遵守吗?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4 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裂

我们曾被教导说,细胞能够分裂, 分裂成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这是不对的, 至少是非常不全面的.

细胞的生长与复制是生命编码自我展开,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受精卵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胚胎的原因.细胞的分裂过程是非常精确的,它们准确地知道彼此的差别,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与功能, 绝不会仅仅是简单的自我复制.这就是为什么从一个受精卵开始有的细胞最终发育成眼球, 而有的细胞最终发育成肝脏的原因.细胞的每一次分裂, 就是生命的进一步展开, 生命编码就是通过细胞的分裂而逐渐展开的. 细胞本身包含着完整的生命信息编码, 有着自我执行能力以及分裂的能力.在生命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中, 细胞的分裂起着关键而又基础的作用, 其编码之复杂, 蕴含的信息量之大,运行效率之高, 超乎人们的想象.

以高级脊椎动物为例, 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 要发育出不同的器官例如大脑,眼睛,肝脏, 脊椎, 骨骼等等,这些器官要构成不同的系统例如感知系统(听觉, 视觉, 触觉), 传输及控制系统(神经及大脑), 生命维持系统(呼吸, 消化, 循环)以及生殖系统 (如何延续及优化生命)等等, 如何吸收钙并将钙转换为骨骼, 如何产生牙齿所需的釉质, 如何产生肌肉,如何将食物转换为能量,生命之初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例如人生下来就会吃奶, 类似于电脑中的BIOS), 如何控制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例如人类在十几岁时出现第二性征); 以及疾病的康复, 伤口的愈合等等, 所有信息全部存储于生命编码之中,并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精确的过程.

有没有细胞完全相同的自我复制, 我想可能是有的, 比如一个肝细胞有可能复制出一个与其完全相同的肝细胞, 但是这种复制只是细胞分裂的特例, 而且是受到生命编码严格而准确的控制的.

一个精子是有生命的, 一个卵子也是有生命的, 可是他们各自的生命是不能持久的, 而一旦精子与卵子结合以后, 一个新的生命就开始孕育, 一个新的生命过程就此展开. 生命编码自我执行, 自我展开, 自我复制, 以及对这些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速度的调整与控制 (例如由婴儿到成年的生长过程中, 身体比例的逐渐变化), 生命的生长与衰亡等等,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人类虽然对生命现象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但并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这是神的杰作.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5 平台

平台

同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共享生命编码平台, 这里的用词可能会不准确因为我不知道动物和植物在学术上是如何归类的. 例如哺乳类动物共用平台, 其首先是哺乳类, 其次才分为老鼠, 狗 或人类, 所以哺乳类的生命编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或相似的, 观察我们周围的哺乳动物可以发现不同动物(例如猪, 牛, 羊, 人, 猩猩, 狗等等)之间有着功能相同数量相同的器官如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等等,都有 心肝肺, 都有四肢等等.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呢? 这完全是出于偶然吗? 完全是出于 ‘物竞天择’吗? 怎么就那么巧都 ‘进化’出了一双眼睛两只耳朵呢? 怎么就那么巧全都长出了心肝肺呢? 如果你认同生命编码以及平台设想,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同一平台不同动物之间代表其个性的编码所占比例很小, 因为描述其主要结构, 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的代码都是相同的. 但代表其个性的编码很关键, 正是这一小部分个性编码使得老鼠之所以为老鼠, 人之所以为人. 作为人类, 男人和女人也共用一个平台, 根据性别不同有些器官发育, 而有些则萎缩, 例如男性没有发育的乳房. 男人和女人之间编码的差别较之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编码的差别会更小. 而不理解这一点或者不充分理解这一点, 则有可能将萝卜与人参混为一谈, 因为以我们现有的知识与技术去观察, 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小小的’, 甚至是看不出什么差别.

在同一平台中, 根据类别或功能的不同, 有些器官在某些动物身上充分发育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有些则退化, 或者有些器官在某种动物身上充分发育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在另一种动物身上则退化. 例如阑尾这个器官在人类这种杂食动物身上已经退化, 发炎时会带来病痛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它在食草动物 (例如羊或者猪) 身上是否起作用呢 ? 我并不了解食草动物的消化系统, 这里只是根据平台的概念做出的猜想, 有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许能够提供阑尾这个器官在某种哺乳动物身上起作用的例子, 或者否定我的这一猜想, 指出这一猜想是不成立的. 又如人类的乳房, 在男人身上并不发育, 也不起什么作用, 而对于女人而言却是哺育后代不可缺少的器官.

每当有人抱怨人身上怎么会长出如阑尾之类的无用器官或者质疑男人为什么也长着没用的乳房时, 如果从生命编码及平台的角度去解释, 这无疑是合理而有效的设计, 这使得编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器官是否发育或者是否起作用可以根据个体的需要进行调整或设定. 在我们看来彼此之间区别很大的动物, 在神看来也许只不过是调整或设置不同的参数值, 调整或设置不同的灵敏度 (例如狗的嗅觉和鹰的视觉都比较灵敏)或者调整与设置不同的感测波段 (例如狗的听觉, 夜行动物的视觉等等)而已.

从另一方面来看, 根据 “基本假设之一: 对于人类自身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未知的远远大于我们已知的”, 我们现在认为没用的不一定真的完全无用, 也许就像某些程序代码只有在某种状况被触发时才会被调用一样.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6 生命编码与人的本能

生命编码与人的本能

神在创造人类时, 同其他生物一样, 以下两个基本逻辑应该是植于人类的生命编码之中的, 其作用是使所创造的逻辑的自我运行能够尽可能地持续下去,进而使得地球的生态循环能够尽可能地持续下去 :

1.尽其所能, 使生命本身得以生存

2.尽其所能, 使生命本身以最优的方式得以繁衍

中国人的老祖宗将其精辟地概括为: 食色,性也.

人的求生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 这种欲望来自于植于我们的生命编码之中的逻辑. 在许多极为艰难的条件下, 人类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求生是人的本性. 至于对于异性的追逐, 尽可能地吸引异性, 更是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所谓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蕴含于人类的生命编码之中的逻辑, ‘使生命本身以最优的方式得以繁衍’, 这是人类无法抗拒, 无法更改的铁律, 可以称之为人的本能, 或本性, 并非 ‘自然而然’, 而是 ‘有章可循’.

人类自身也有尽量使自身更加优秀, 更加强壮的本能, 努力使自己达到 ‘最优’, 无论是努力学习, 努力工作或是努力锻炼, 都是想着这一目标在努力, 努力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保持自己优秀的基因, 并且更加优秀, 更加强壮, 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这一本能使人类能够保持最优秀的基因, 使自身得以进化.

人们崇拜战场上勇猛的武士, 崇拜威武的统帅, 对于体育明星的热捧与追逐也经久不衰, 这不仅仅是一种赶时髦,其背后体现了人类对优秀基因的追逐, 观察这些体育明星, 无不肌肉发达, 体格健硕, 动作敏捷; 对于歌星和影星的追逐也是如此.在竞争中 –特别是严酷的竞争中例如战场或者竞技场上的搏杀中- 胜出的个体或者群体从统计上看一定在某些方面非常优秀. 男人希望与最美最健康的女人, 女人愿意与最为强壮的男人来传宗接代. 自己优秀的, 希望后代保持这种优秀; 自己不够优秀的, 则希望找一个优秀的异性而使自己的后代变得优秀. 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就是 ‘使生命本身以最优的方式得以繁衍’, 努力使得自己及其后代在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也可称为优生优育. 每个人都有这种渴望, 这也是人类无法更改的铁律.

而所谓 ‘青春偶像’, ‘流行XX坛’则属于时尚消费了, 跟上面的例子不是一回事, 这才是赶时髦.‘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看看台上的人换得有多勤就知道了, 无他, 前面那一拨儿已经过气儿了.

然而追逐归追逐, 追得上追不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许多追星的人心中, 追星只是一种渴望, 一种向往, 并没有指望现实中真的能够追上. 因为从被追者的角度看, 他或者她并不愿意与比自己差的配偶繁育后代, 他或者她也会受到同一逻辑的约束而更愿意与最为优秀的个体繁育后代.

这种追逐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作为一个公平的结果, 大多数人会从与自己社会地位(包括容貌, 体力, 智力, 权势, 财富等等的综合评价)相当的人群当中寻找到配偶, 即找到与自己 ‘最般配’的对象.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 ‘门当户对’, 不应仅仅理解为封建习俗或者旧习俗, 它体现了人类在 ‘使生命本身以最优的方式得以繁衍’这一逻辑的支配下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最为有效也最为实用的方法. 俗语也有 ‘鱼找鱼, 虾找虾’之说. 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现实中偶尔会有但绝不是普遍现象, 否则就不会如此感人了.

人类的本能就是植于人类的生命编码之中的逻辑.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7 能量驱动与人类文明

能量驱动与人类文明

这里的能量驱动也可以理解为昼夜与四季的循环往复, 也就是所接收到的太阳能量的周期性变化, 在人类的感知上也许可以归于 ‘气候变化’.

我们知道现代最复杂的电子系统 – 芯片 – 是由电子脉冲来驱动的, 也知道真正驱动电子器件的不是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而是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 即是由电平的变化来驱动的.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的地球, 维持其生命系统或者生态环境的运行也是需要能量驱动的. 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地球接受到的能量毫无疑问来自于太阳. 但是仅有单一持久的能量照射是不够的, 对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所需要的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能量驱动. 对于地球而言, 其能量驱动的底层逻辑就是地球的自转及其围绕太阳的公转, 并且由于月球进入了地球轨道, 使得地轴发生了倾斜并由此使地球产生了四季. 这样地球上某一点所接收到的太阳的能量就产生了精确的周期性的变化 (类似于驱动芯片工作的脉冲). 如果认同地球的整体的生态环境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是由神所创造的生命系统, 那么我们能够很容易想到地球上生命系统最具活力的部分应该处于气候有所变化的地带, 因为这个地带接受到的是更加富于动态的能量驱动. 既不是恒冷的寒带例如终年冰冷的南北极, 也不是恒热的热带例如终年炎热的赤道, 即既不是冷也不是热 (类似于低电平和高电平), 而是气候有所变化的地带例如最富于四季变化的温带 (类似于脉冲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 即电平的变化), 这里的物种受到太阳能量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和激励而最具活力, 使得温带的物种最为丰富, 物产最为富饶, 生命也最富有活力, 也可据此推论出人类的文明应该最早发源于温带, 并且应该发展于温带; 而且人类最具活力的部分, 最有创造力的部分 , 也应该处于温带. 事实也的确如此.

同时观察人类自身, 我们也可发现人体也是一台差分机器, 无论我们的视觉, 听觉还是嗅觉, 都是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 以人的视觉为例, 一盏电灯在阳光下并不显眼, 但是在黑夜里却非常醒目; 又例如人的嗅觉对自己的体味并不敏感, 而对其他气味更为敏感等等. 那么, 我们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是否与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的激励有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不仅人类的现代文明产生于温带, 如前所述目前人类最具活力的部分, 最有创造力的部分, 最具生产力的部分, 仍然集中在具有四季变化的温带. 这种现象不应仅仅归结与 ‘偶然’.

能量驱动与人类健康

前面提到过, 地球环境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日夜交替, 日夜交替 对人类的生活与生理周期有什么影响呢? 白天受到太阳能量的驱动, 人体的活力被激发出来, 表现为人比较活跃, 比较兴奋, 适合从事工作或劳作, 所以人类所做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在白天完成的; 夜晚没有太阳能量的驱动, 人体的活跃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 表现为人比较平静, 易于入睡, 使得人体得以自我诊断与自我恢复. 人类受此驱动, 自然而然地形成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大部分的高级动物也有这种习性), 人体的生物钟也会与昼夜同步, 突然改变昼夜的时间, 会使人感到不适, 所以倒时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体会.

另外一个例子是人在明亮的光线下是难以入睡的, ‘关灯睡觉了’ 或者 ‘这大白天的, 哪儿睡得着啊?’ 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即使在白天睡觉, 也要关上门, 拉上窗帘, 人为地创造出一个比较暗的环境.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人受到强光的激励, 比较兴奋, 所以难以入睡.

这种自然的习惯是与能量驱动的频率相吻合的, 因此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的, 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 但是这种习惯并不是绝对的, 人可以通过意志予以克服或者更改. 随着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特别是随着电灯的发明和普及, 使得黑夜可以亮如白昼, 人们现在也有了丰富的夜生活. 但是如果留意观察就会发现, 长期生活不规律, 长期熬夜, 或者长期昼夜颠倒的人, 往往都不健康. ‘早睡早起’被认为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要与大自然的频率相吻合.

人类就是在日夜交替, 四季往复的驱动之下,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完成着自己的生命过程.

那么植物呢? 植物的生长同样受到能量变化的驱动, 树的年轮就是一个例子.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8 关于中医之一 (1/2)

关于中医之一 (1/2)

中医是神传授给人类的关于人类自身的如何诊断及治疗疾病的知识.

限于人类当时的知识水平, 人类无法理解这种高深而复杂的理论 (其实现在也没有理解), 只能囫囵吞枣, 之后一代一代地口传心授. 神将关于人类自身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传授给了人类, 简单而且实用, 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即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如何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 在人类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中失去了理论上的完整性, 传授有所走样, 知识也出现了缺失与断裂, 并掺杂进了一些迷信的, 玄学的, 夸大的东西, 在某种程度上使人感到云山雾罩真假难辨. 一些所谓的 ‘祖传的’, ‘ 秘不外传’ 的个体作坊式的做法使得中医良莠不齐, 而且很多确实是鱼目混珠. 看看社会上有多少 ‘老中医’, 有多少 ‘祖传秘方’, 有多少 ‘专治疑难杂症’, 谁能分得清哪个是悬壶济世的名医, 哪个是游走江湖的骗子. 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使得中医不像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体系.

尽管政府设立了中医研究院, 中医学院, 中医医院等等, 我们也充分相信从事中医研究的人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他们把中医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而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努力的发掘. 但是为什么中医没能象西医那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呢? 答案只能是– 力所不及. 非不为也, 实不能也.

这里所说的 ‘中医没能象西医那样’并不是要中医照着西医有样学样, 如果真是这样, 中医就失去了自我更没有发展了, 处境就更困难了.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 所以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这里所说的 ‘象西医那样’ 指的是建立起中医自己的基础理论, 研究方法, 检验标准等等, 使中医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体系, 从而使得中医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得到发展, 彻底摆脱 ‘秘不外传’ 的家庭式作坊或者药铺的形象. 我们看到现代中医在尝试着借鉴西医的某些方法, 例如新药的病理实验, 毒性实验等等, 这并没有错, 是有益的尝试.

有人也许会争论说, 我们出版了<本草纲目>, 整理了<中药药典>, 搜集了民间的许多偏方秘方, 研制开发了中药成药, 中药制剂, 要膏药有膏药, 要丸药有丸药, 丸散膏丹样样俱全, 针灸推拿有正规培训教材, 医师持证上岗, 中医讲的是阴阳五行, 相生相克, 人体经络, 望闻问切等等, 等等, 怎么能说中医没理论, 没方法, 不正规, 没发展呢? 

确实, 继承与整理是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可以说是发展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发展的全部. <本草纲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黄帝内经>, 人体经络图已经有了多久了? 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呢? 还是说中医到了这里就已经发展到头了呢? 从现代的角度看, 中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 其理论显得过于粗旷, 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使人感到发展乏力.

中医是否是神传授给人类的呢? 能不能由 ‘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积累而成呢? 比如 ‘柴胡解热’, ‘姜汤祛寒’ , 凭什么说不能从实践当中积累起来?

回答是可以的, 这种某一味药对某一病症的经验是可以从实践中积累起来, ‘尝百草’, 从概率上说, 尝试得多了总有碰对的时候, 总结经验就可以升华到知识.

那么 ‘牛黄败火’呢? 古代的人们如何会想到用牛体内的结石去消除 ‘热’ 症呢? 这个几率就很低了吧. 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偶然是吧? 既然是 ‘生产实践’嘛, 就是什么都会碰到都会发生的嘛, 谁说不能偶然碰巧就发现了呢? 牛痘也是偶然发现的嘛, 青霉素也是偶然发现的嘛. 这里要注意一个程度的问题, 牛痘对天花, 青霉素对细菌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虽然偶然性很大, 但是复杂程度并不高. 即使这样, 好, 这个也算, 是由 ‘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我手边正好有一盒牛黄解毒片, 其成分包括人工牛黄, 雄黄, 石膏, 大黄, 黄芩, 桔梗, 冰片, 甘草. 进一步去探究,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获得的知识, 将动物结石, 矿物质, 植物按某种比例混合, 按照某种方法炮制, 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的疾病的呢? 如果真的能够由 ‘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 那么古人尚能做到, 今人为何不能继续实践, 继续积累下去从而不断创新呢? 观察当今的中医新药, 重新排列组合的多, 真正取得突破的少.

我们知道 ‘是药三分毒’ 的道理, 对于常用药牛黄解毒片, 百度了一下得到以下内容: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链接如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160.htm?fr=ala0

================摘录开始 =================

牛黄解毒片8味中药中,雄黄系含砷化合物,毒性较强。三氧化二砷易与组织细胞内酶系中巯基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导致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肝肾等组织中毒。

  砷在体内有很强的蓄积作用,如长期或大量服用,即产生中毒。其不良反应中55.2%的病例均因过量服用引起,故在用药时一定不能超量服用更不能久服或滥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牛黄解毒片在制备和储存中,措施不当可导致雄黄中AsS氧化为As2O3,而As2O3即为砒霜,有剧毒,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故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各个流通环节也要按规定存放。

================ 摘录结束 ================

雄黄入药不是最近的事情吧? 古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用含砷的矿物质入药呢? 这种经验如何在生产实践中积累呢? 全凭一点一点地用病人实验吗? 雄黄中含有多种成分, 究竟是哪一种起主要作用呢?还是说所有成分都起作用, 去掉任何一种都不行呢? 现代人能否用无毒的或者毒性较低的替代物取代雄黄呢? 还是非用雄黄不可? 古代人们没有分离提纯的技术和设备, 现代人仍然做不到吗?

中药的方剂少则几味, 多则十几味, 甚至几十味药材, 混杂在一起或熬制或炮制, 喝下去以后是哪些成分(或者主要成分) 通过何种机理起到治病的效果呢? 如果现代人凭借现代的知识都搞不清楚, 那么古人是如何知晓其治病机理的呢? 或许古人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们只知道应用, 那么他们是如何知道将十几味甚至几十味药材混在一起可以治愈某种病症呢? 全凭一点一点地试吗? 支持这种尝试这种应用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 我们总不能说中医就是一种 ‘试着来’的学问吧, 那可真要被人打回 ‘中药铺’里去了.

经络呢, 这个堪称中医的 ‘镇宅之宝’ 了吧, 如何实践, 如何积累呢? 这个连现代解剖学都对应不出来的宝贝, 几千年前是如何 ‘偶然’地去发现, 去积累呢? 某个人, 或某些人, 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就发现了所有经络呢? 说经络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从针灸推拿的经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就如同说人是从猩猩逐渐进化来的那样缺乏说服力. 既然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够探索积累出来, 那么掌握了现代最新知识的现代人为什么不能够继续 ‘积累’呢? <黄帝内经> 几千年前就已经 ‘积累’ 出来了, 直到现在仍然是研究中医的人必读的典籍, 为什么从那时起到现在没有进一步的突破呢? 既然是积累, 那么积累的过程是什么呢? 拿出来让现代的人照方抓药地继续往下 ‘积累’ 不好吗? 还是说中医找到了经络图就已经发展到头了呢?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 从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来看, 现代人做不到的, 古代人应该也做不到; 现代人理解不了的知识, 古代人也理解不了. 那么谁能理解, 谁能知道呢? 如果你接受生命编码的设想, 如果你认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智慧系统的话, 那么答案就很简洁了 – 系统的设计者知道.

既然能够把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智慧系统设计出来, 那么毫无疑问, 作为人的设计者神肯定知道如何诊断和治疗人体的疾病. 用个例子来比喻, 现代人能够设计并且制造出计算机系统, 所以也知道如何诊断和处理计算机系统所出的问题. 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台 ‘机器’, 一台非常复杂, 非常精密而又具有智慧的 ‘机器’.

有人会质疑按照你这样做是不是可以把所有想不明白的事情统统归结于神呢? 想不通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就是说神造的, 想不通中医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就说是神教的, 你这种想法不过就是 ‘有神论’, 古已有之.

我这里其实并不是把所有想不明白的事情简单地归结于神, 最终归类于 ‘有神论’ 或者 ‘不可知论’, 或者某种 ‘神秘力量’. 就象本文开始所说的那样, 是想提出一种假设, 力图说明 ‘这样想也行’ 或者 ‘这样想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而不是将所有想不明白的事情笼而统之地归结于神. 同时也如本文开始所说的, 这里的 ‘神’特指创造了我们及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 或者称为具有高度智慧的逻辑. 与平时提到的带有某些玄学色彩, 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或者民间神话中的鬼神是有区别的. 我确实是没有想出更恰当的名称来表示 ‘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 因此用了‘神’这个称呼.

有人会说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现代人都做不出来, 所以古人能够做到的现代人未必都能够做到. 这里有一个歧义, 我们不知道的是古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不是我们知道具体的建造过程而用现代的建造技术造不出来.

有人会争论, 除了中医之外, 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医术, 藏有藏医, 蒙有蒙医, 古印度呢? 古埃及呢? 都有传统医术吧? 都是神教的? 怎么还都教的不一样呢?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因为我没有学过医, 对医学知之甚少, 对其他的古代的传统医术根本没有接触过, 只能试着进行推理, 如果错了敬请指正.

如果我们认可是神教的, 那教的肯定是一样的. 为什么现在看来这些传统医术彼此不同呢?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 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医术不是古代的医术, 而是源于古代经过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的医术, 古代未必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但是作为古代的传统医术,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例如藏红花可以入药可是东南沿海地区没有, 人参可以入药可是古埃及也许没有, 所以无法就地取材的药材是不会出现在当地最初的药典当中的. 商业兴起, 药材流通是比较靠后的事; 由于地理上的隔绝, 古文明之间鲜有交流, 唐僧取经, 丝绸之路以至郑和下西洋都是比较靠后的事情, 所以医学交流, 药材交流在古文明之间既使有, 也极少, 不会产生主要影响. 西藏和蒙古在地理上离中原腹地比较近, 据此推测藏医与蒙医同中医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应该相对多一些, 说一个是从另一个当中派生出来的也不一定. 同时印度的常见病蒙古可能没有, 埃及常见的病在中国也许不常见, 就是说当地不常见的病其治疗方法也不会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同中医一样, 其它传统医学也有各自的传承, 各自的侧重, 在各自的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也都有丢失, 断裂, 也都掺杂进了各种各样的迷信巫术等等, 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自的传统医学.就像语言与文字一样, 即使最初是相同的东西, 久而久之也会演变成不同的东西, 比如中文与日文. 我想知识的传承也是如此. 就拿中医来说, 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就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 传说中的<黄帝外经>更是完全不见了踪影. 但是我相信如果将不同的传统医学进行系统的比较, 一定有许多类似, 相同和相通的东西, 特别是在关于人体的系统和理论方面.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9 关于中医之二 (2/2)

关于中医之二 (2/2)

与西医注重实证的方法不同, 中医的气, 经络, 阴阳五行有更多的形而上的内容, 更具有系统分析, 更具有由上而下top down的样子, 其背后蕴藏的道理更为深刻, 按照现代的话讲, 包含了某些人体 ‘系统’及 ‘软件’的概念, 更强调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所谓相生相克, 这一点从道理上不难理解, 但我们尚无法用目前的技术予以证明, 予以重现, 也无法将其理论体系清晰完整地恢复重现起来.

与此对应西医更有由下至上bottom up的样子, 从具体形态入手, 更注重实证, 看得见, 测得着的就相信, 看不见测不着的就不相信, 这方面西医比中医做得好, 精确, 可重复, 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把人体解剖开, 切碎了剥开了一点点地看, 把不同的系统一个一个地恢复成原来的形状, 例如大脑, 神经, 血管, 五脏六腑, 皮肤, 脂肪, 肌肉, 骨骼等等. 所以针对某个具体问题, 或者某个具体的系统或器官, 西医往往比中医有优势, 比如针对细菌的感染, 病毒的感染, 心脏搭桥, 心脏起搏以至器官移植等等, 实在不行还有手术刀, 肝不行了切掉一块, 胃不行了切掉一块, 阑尾发炎了切掉, 扁桃腺发炎了切掉等等. 以至于中医总是批评西医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如果把人体看作一个复杂的智慧系统, 那么软件方面呢? 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呢? 西医在这方面显得比较弱, 目前也没有一个有关人体的整体上的成熟的理论.

所以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 出发点是不同的, 进而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 由此造成治病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但不是完全没有交集). 对于西医而言, 如果不对人进行整体分析, 受制于人类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及检测手段, 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 但是由于西医有坚实而且清晰的理论, 有具体而又可重复的方法, 所以西医会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 不断地得到发展. 完全不能排除西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吸收一些中医的理论或知识从而使得自身不断增强的可能性. 而中医由于缺乏实证而又精华与糟粕共存因而在世界上难以服众. 西医质疑中医子虚乌有, 神乎其神, 甚至故弄玄虚; 中医批评西医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治标不治本. 而这正是中西医结合的价值所在.

难道中医就没救了吗? 当然不是, 缺啥补啥嘛.

首先, 中医要有宽广的胸怀, 要看到并且承认自己的不足, 要承认西医是当前的主流, 不能排斥西医, 但也不能完全跟在西医后面跑. 要善于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 血相, B超, 心电图都是可以洋为中用的, 是可以用来与望闻问切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 但是要注意, 中医还是中医, 不要用着用着就完全跑到西医那边去了, 从而失去了自我.

其次, 要从中医的角度对人体进行整体分析, 进而充实和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 这里的整体分析不能只靠中医界的人来做, 只靠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原因嘛,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认同生命编码的设想, 如果认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智慧系统, 那么很容易想到应当引入诸如系统论, 控制论特别是当代最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 以及生物, 化学, 遗传等等与生命相关的学科, 结合中医现有的理论对人体进行整体分析. 对现有的中医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之后用倒推的方法去尝试恢复或者重新构建中医关于人体的完整理论. 这是一个费时又费神(只靠花力气是不够的)的工程,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 信息浩繁而又庞杂, 可是东西多不等于都是宝啊, 垃圾破烂儿肯定也不少. 这不是开个发布会, 做几篇表面文章就能实现的, 这需要踏踏实实坚韧不拔的长期努力. 没有完整的而又实用的理论, 中医的进一步发展是很困难的.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医现有的理论诸如阴阳五行呢?

如果稍微接触过中医, 就会听到过中医现有的五行理论:

金,木,水,火,土.土相生相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同时将人体的各个系统例如肝心脾肺肾与以上各项一一对应, 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等等. 按照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应为: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相生即滋生助养之意,相克即抑制约束之意.

这说明了人体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也是起作用的. 可是依靠阴阳五行只能解决某些问题, 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说大部分问题, 目前我们并不能根据阴阳五行解释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并据此得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所以阴阳五行是有道理的, 也是有效果的, 但不是全部, 更不是终结, 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 还有我们没有发掘出来的理论. 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者六行呢? 只可能是五行吗? 不可能有新的发现新的补充了吗? 等等. 同时要想到, 如果认同中医的理论得益于神的启示, 那么古代的人是无法掌握现代人都难以理解 的(或者干脆说无法理解的) 复杂深奥的知识的, 那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只能用简单实用的方法, 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金木水火土来比喻, 来理解, 来记忆, 来代代相传. 所以这些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只是大概, 只是框架, 不是全部, 也不是不能再细化了, 不能再补充了. 因此要继承但是不能死抱住不放, 那种认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 已经非常完美了, ‘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改不得也改不了’ 的想法是固步自封的想法, 自成一派, 秘不外传的做法养家糊口没问题 (看看有多少 ‘祖传秘方’就知道了), 但距离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体系就差得远了. 如果仍然这样, 中医是难以取得更大进步的. <黄帝内经>正是因为前所未有地总结出了阴阳五行和经络的理论学说从而才奠定了其历史地位. 对于现代中医也是如此, 中医的理论需要更加具体化, 需要新的发现, 也需要升华.

从神农尝百草, 成《神农本草》,为天下百姓治病的传说中, 我们应该领悟到中医是神传授给人类的知识。古代的先人们在神的启示之下掌握了利用中草药治病的方法, 使人类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经历各种猛兽侵袭, 自然灾害, 疾病瘟疫而生存下来, 并且得以繁衍与进化. 限于当时的水平, 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流传至今所以现实中的中医处于多有方法和方剂而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发展乏力的尴尬之中, 无他, 因为本来就难以理解的知识在代代相传之中出现了丢失与断裂, 串不起来了, 而人类目前的知识水平尚无法将中医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揭示或恢复起来.

‘尝百草’ 是一个传说, 是神经过实验将治病的方法传授给了人类, 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人类至今没有理解没有掌握的. 十几味甚至几十味的动物植物矿物质成分混杂在一起, 其复杂程度, 其治病机理不是能 ‘尝’出来的, 当然在掌握了最初的制药方法之后, 加加减减或者重新排列组合是能够做到的, 否则现代人可以通过继续 ‘尝百草’ 而发展这种理论和医术. 同古代相比, 现代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人类的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研究中医的人也不少, 但为什么没有人再去尝百草? 为什么不能再接再厉通过继续尝百草使中医得到发展, 成为世界的主流呢?

肯定有人曾经 ‘尝’过, 也许有很多人曾经 ‘尝’过, 但绝大多数人除了一嘴苦涩之外什么也没有尝出来.

家园 大胖子1号沙发
家园 大胖子6号沙发
家园 大胖子19号沙发
家园 大胖子18号沙发
家园 大胖子17号沙发
家园 大胖子16号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