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一张农业图表想到的 -- wolfgan

共:💬51 🌺9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从一张农业图表想到的

这张表是一张关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表,具体如下:

2007年世界粮食生产大国耕地面积和产量

国 家 耕地面积(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比例 粮食总产量(亿吨)

中 国 1.21 8.06% 5.01

美 国 1.97 13.15% 3.63

印 度 1.7 11.32% 2.16

巴 西 0.86(已耕) 5.76% 1.33

阿根廷 0.27 1.80% 0.85

俄罗斯 1.26 8.39% 0.81

法 国 0.18 1.22% 0.59

加拿大 0.68(已耕) 4.52% 0.51

越 南 0.10 0.66% 0.40

德 国 0.12 0.80% 0.40

澳 洲 0.51(已耕) 3.45% 0.31

乌克兰 0.33 2.20% 0.29

波 兰 0.14 0.96% 0.26

哈萨克 0.35 2.33% 0.20

泰 国 0.20 1.32% 0.18

墨西哥 0.21 1.37% 0.29

在表中各国中,地主所有制广泛存在的国家有印度、巴西、泰国、墨西哥。他们农业生产的先天条件都相当的好,然而它们农业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其它国家相比很低。在这个表上,只有四个国家的单产比它们低,那就是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加拿大靠近北极,气候严寒,农业生产条件不好,而且人口相对稀少,也不需要多少粮食。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都是从前苏联分裂出来的国家,农业生产条件虽然是不太好,但是农业生产粗放的传统更是世界闻名。如果我们拿条件近似的国家进行对比,那么结论就更明显。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都是拉美国家,而且巴西的农业生产条件比阿根廷要好不少,但是阿根廷的农业单产却是巴西和墨西哥的两倍。泰国、印度和越南地理上比较接近,气候条件也很类似,但是越南的农业单产却是印度和泰国的3—4倍。显而易见,地主所有制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是明显的。如果我们以工业数据进行对比的话,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地主土地所有制对工业发展的约束更明显。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上挤掉的国家如泰国、墨西哥等基本都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国家。从这点来说,中国对它们的胜利早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至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在它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得到根本改革之前,它不可能获得和中国竞争的能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中国目前取得的胜利并不值得过多夸耀,因为它只证明了目前的制度仅仅要比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制度要好。

马克思曾经说过,德意志受资本主义之苦,但更受资本主义不发达之苦。把这句话搬到现在的世界依旧适用。那就是,现在的世界受资本主义之苦,但更受资本主义不发达之苦。虽然资本主义在这个世界上占统治地位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现在的这个世界依然有着广泛的封建残余。在东南亚、南亚、西亚、拉美、非洲,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广泛存在,就更不用说这个世界其他地方的封建意识了。甚至在非洲,还有一些地区处于比封建社会还落后的状态。这种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广泛存在极大制约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也降低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水平。但是,这个世界背景对东亚来说却是一个幸运,这意味着东亚在崛起时不会遇到太多的有分量的对手来阻挡自己的崛起。

印度、巴西、泰国、墨西哥的农业虽然看起来比较糟糕,但是世界上农业比他们还糟糕的国家比比皆是,除了农业生产条件不好的国家、农业传统不好的因素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国家,它们的农业一般比上诉四国还要糟糕。当然,最糟糕的情况出现在非洲,那里有很多地方连封建社会都不是。以刚果(金)为例,该国有很多部落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该国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为1.36亿公顷,而且水热条件世界第一。然而在当地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情况下,该国目前仅耕种了约600万公顷,产出的粮食连本国的5600万人口也不能自给。如果是中国农民对那片土地进行充分开垦的话,可以养活两个中国的人口。刚果(金)自然资源丰富,有世界资源宝库之称.目前已开发的矿产很少,即使已开发的获得的利益也和普通群众无缘,国民经济属于世界最穷之列,只有100美元左右.与1929年那次危机相比,现在全球经济的层次感比那时强了很多.,全球不发达地区对全球化的依赖远比那时要深.譬如,在1929年的时候,化肥还没有被广泛应用.而现在,化肥即使是在东非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于是,当中国为了保证自己国内化肥供应而削减化肥出口的时候,非常依赖中国化肥的东非立即面临着不可弥补的缺口,那里本已存在的饥荒变得更加严重.这就意味着,尽管在经济上而言,经济上卷入全球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上的损失会越大,但是最大的人道灾难很可能出现在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承受一点点的倒退.灾难总是首先打在体系最薄弱的链条上,历史一直如此.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所以中国人正在海外屯田

我爱莫扎特:【文摘+讨论】又见大棋?---中国海外屯田

家园 请问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

私有制的区别在哪里?

还有,表里面为什么没有日本,朝鲜,台湾,韩国的数据?

同文同种,地理接近,气候相似,制度上确有天壤之别.这样的数据的比较意义更大些,是吗?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

1。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是主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也有一些大的农业公司,从事工业化的农业生产。两者在季节繁忙时也会雇佣一些农业工人。而地主所有制的生产模式是农民租赁地主的土地进行生产,向地主缴纳实物或者货币。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不同。

2.这张表是关于世界粮食生产大国的。日本,朝鲜,台湾,韩国在粮食生产总量上都不行,所以没有列入。不过日本、台湾、韩国的土地单产肯定比中国高,这不但有气候因素,还有科技因素。

3.我比较的角度确实是从“同文同种,地理接近,气候相似,制度上却有天壤之别.这样的数据的比较意义更大些”出发的。

家园 巴西经济作物比较多,

用耕作面积和粮食产量之比衡量不太准确。

另外泰国的粮食产量数据是不是有误呀,泰国是一年三熟,是世界第一大或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不会那么差吧。

家园 本质原因还是国家工业化不足造成的。

印度、巴西、泰国、墨西哥的农业虽然看起来比较糟糕,

但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没有实现工业化,他们粮食单产低是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

如果没记错的话,大米、倭国也都是地主制国家,土地是私人所有,流转机制也是市场化的。但是他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非常高。

最明显的是大米,由于实行的是土地轮休制,所以看起来比我们多的土地总产量少于我们。如果他们开足马力种粮食,咱们5亿吨的产量记录还就真的很容易被突破。

单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上讲,土地私有化是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率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小规模的自耕农,10亩地自己动手就耕了,似乎没有必要买拖拉机,但是需要3-5个劳动力。1000亩的地主,在社会整体工业化发达的情况下,最多需要5-10个劳动力,开着拖拉机就把事情办了。而在三哥那样的未工业化国家,地主雇300-500个长工估计也比买拖拉机便宜,但未必能把地种好。而且土地私有化对劳动力不足但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还有利于将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生产及服务业领域。

我们农业的现实是,建国初,人口数量巨大,工业化等于没有。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土地改革,分田到户,那么失去土地又没有工作机会的农民只有饿死一条路。但是分田到户后,由于大量农民家庭缺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造成农村形成新的贫富不均。

基于社会主义原则,为了所有人能够共享有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果实,这才有了农业合作化的推广。农业合作化本身没有错,那是一个特殊时代的应急办法,如果作为一个常态,极大的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国家和平,大量劳动力回乡务农,工业化的发展使生产工具逐步普及,造成了少部分劳动力便能完成一个生产集体的工作,而流汗干活的人发现最终在大锅饭里吃的和不干活的人一样多,心里必然不平衡,造成生产率迅速降低)。随之的解决办法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相对于农业合作化放大了劳动积极性,是我国的农业单产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但是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农业使用现代化生产方法,使我国农业产量常年止步不前。近年中央开始土地流转的试点,就是一种希望在工业化大幅度发展、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的今天以及未来,农村能够出现集约化生产的家庭农场的努力。

我们的粮食产量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跌了无数的跟头,吃了无数的苦头之后,逐步探索出来的。在工业化不足的情况下,剥夺农民的土地就是自毁根基。在工业化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就是对农民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整体富强、解决两极分化的不负责任。

在我看来,工业化的发展会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所以,将三哥的农业发展不力归罪于土地私有制,是不恰当的。

家园 本文用的是最粗略的估计方法。

巴西确实种的经济作物比较多,譬如大豆等,这造成了单产看起来比较低。不过如果把各种作物分开比较,巴西的各种作物单产也不高。巴西农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场的集约优势,这使得巴西农业的成本较低。

泰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但是水利设施搞的并不好,科技和其他条件也一般般,单产和越南相比有不小泰国的差距。太泰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是因为其他的稻米生产国的稻米基本都供应本国了,无力出口而已。

家园 我这篇文章无意为中国的土地制度辩护。

在我看来,所谓的土地私有制和公有制并不能说明什么优势,关键的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我从来不觉得土地公有制比私有制更有制度优势。

至于你觉得印度的农业发展不好是因为它的工业发展不好,从而导致农业发展也不好,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在这篇文章里,我把越南和泰国、印度进行了对比。泰国、印度和越南地理上比较接近,气候条件也很类似,但是越南的农业单产却是印度和泰国的3—4倍。越南的工业化程度比不上泰国,也不比印度更高。但是农业上单产就是比他们领先很多。这你如何解释呢?

家园 越南的情况其实和中国一样

也是80年代开始土地承包制的。80年代之前,越南一直是粮食进口国,而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

和中国一样,都是承包到户释放了生产积极性,伴随着工业化发展才造成如今农业发展的突破。

我没有单纯的把农业发展不好归结于工业化不足。工业化和土地所有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在相应的阶段要有相应的制度。我对农业发展进度的理解是,按照中国的经验:

1、工业化为零时,农民赤贫,农业合作化让大家都有饭吃比较好。

2、工业化起步时,分田到户,避免农民失业,维持基本生存能力。

3、工业化充分发展时,土地流转,让农民变为工业人口,工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也能够集约化生产。

这三个阶段的前提都是工业化要发展的,逐步解决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更多的人去搞工业、服务业,让更少的人去搞农业。

三哥和越南的区别是,三哥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工业化能力不配套。大地主拥有土地,工业化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无地农民赤贫。地主可以廉价雇佣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廉价长工没有生产积极性,造成土地单产低。

中国和越南的现实是自耕农拥有土地,勤奋就有收入,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工业人口。而工业化的发展使农业需要更少的劳动力就能完成农业生产。

中国比越南更进一步的是开始土地流转实验。让大规模农场出现成为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城农民的福利没有落实,城市对农民移民的吸引力还是一个问号。如果不能让农民心甘情愿的成为工业人口,那解决三农问题也只能是一个空谈。

家园 我的意思主要是农业不等于粮食生产

所以您顶楼的列表中最好用粮食的耕地面积,这样才有说服力,否则有的小国耕地几乎全是经济作物,极少产粮食,我们也不能说其国的农业就是一团糟吧。

家园 我同意你说的

“工业化和土地所有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农业组织形式也是家庭农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即把农业当作工业来经营的农业公司虽然规模很大,却不是现代发达国家组织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只要实际情况是耕者有其田,就能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那么它的表现形式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印度的土地所有制对农业发展障碍很大,这点其实是公认的,即使在印度国内也不例外。

工业的发展确实对农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工业化可不是容易搞得,它所能依赖的原动力在哪里呢?实际上农业剩余是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在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农业发展水平对工业化的进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越南进十年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说的它在农业上取得的长足进步。由于越南没有中国那样接受过苏联的工业援助,它走的道路是更明显先农业积累再工业发展的道路,而不是你说的“伴随着工业化发展才造成如今农业发展的突破。”事实上纵观各国的工业化过程,先农业发展后工业发展是主流,像苏联那样乘世界经济危机大发横财,中华人民共和国刚立国就有大规模外来工业援助是特殊情况。毛泽东建国前的思路也是先农业积累再工业发展,苏联援助的规模之大改变了他原先的设想。

家园 那个表不是我编的啊。

家园 这个......

"不过日本、台湾、韩国的土地单产肯定比中国高"

水稻的话再高能高过杂交稻?...

只能说其以价值计算的单产比中国高,

一个是经济作物搞得多搞得好些,

一个是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

使粮食作物保持高价格

家园 你这贴强调的一点

耕者有其田能提高农业效率,其实我是比较赞同的,但之前偶尔看过别人引用杨小凯讲的:

在一定条件下租地比买地更有效,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自有土地比租地更有效,因此在不同条件下,自耕农制度都优於租佃制度的命题是完全错误的. 

因此整个二十世纪统治中国的意识形态”耕者有其田”可以说是人们对现代经济学无知而接受的一些政党的机会主义口号。

而且还是长篇大论的详细论述,你怎么看杨的话?

原帖在此:链接出处

我本人是信服当初土改的正面意义的,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或是日本和韩国,土改都非常有效。

但杨的这个理论貌似也能自圆其说。因为看到该贴的时候,已经是该贴发出一年后的事情,也不好意思顶起来追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可以去查一下日本、台湾、韩国的数据,

它们试验田未必单产比中国高,但是总体单产肯定比中国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