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前言 -- wolfgan

共:💬65 🌺18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前言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可以划分为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文化系统等各类子系统。封建社会是一个政治系统或者军事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体系,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一个经济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主导体系的社会。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来说,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的动力。资本主义显然比封建社会的运行方式更直接触及生产力的发展,更能直接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从人均GDP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推进人均GDP一直向前发展,而不会像封建社会人均GDP会出现很长时间的停滞。按照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的记载,从十一世纪开始,西欧经济开始复兴,人均GDP以缓慢但一直上升的势头前进,到1820年,它的实际收入已三倍于其起点水平。西欧的人均GDP在14世纪时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而中国则限于停滞。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欧普遍进行了工业化,完全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此时人均GDP的收入又有一个更大幅度的上升。二战后,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人均GDP的增长以一种更快的速度上升。而中国,在14世界后人均GDP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840年以后甚至处于下降状态,直到1949年。1949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人均GDP急剧上升。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形态每一轮新的上升会带来人均GDP增长速度的上升。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的优越性毋庸置疑。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对封建社会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是这决不等于说它没有问题。实际上,只要是制度就会有缺点,而且是自身难克服的缺点。完美的社会体系是不可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资本主义最大的顽疾就是它核心系统经济系统总会不定期的爆发危机,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根本上说,人类是不可能避免危机的,因为人类收到理性的制约,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总是总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或者说对以后可能会发挥到的高度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在封建社会,其实经济危机也经常发生。不过由于在封建社会中经济系统的重要性不能和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所以经济系统的危机常常不是第一推动力,而是被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气候因素甚至大规模疾病所推动,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系统在整个适合社会系统中占了核心地位,人类的各种局限性经常集中而充分的表现在这个系统上,于是就经常表现出首先是经济系统出现危机,然后危机向社会各个子系统蔓延。

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是在意大利发展起来,譬如说是威尼斯,热南亚等城邦。后来重心转移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然后荷兰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着不小的优势,接着英国人夺取了荷兰人的海上优势,第一个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并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霸主。二战后美国接管了英国的霸主地位,领导进行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直到现在。在这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系统对人类社会整个系统的影响力总体是越来越大,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

关键词(Tags): #历史(廣雅疏證)#经济(廣雅疏證)通宝推:不远攸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似乎不是以政治和经济系统区分的吧

当你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样名词的时候,总应该先搞清楚这样的名词产生的基础是什么,是以什么样的前提来区分的。

这个前提与你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的区分是不是有不兼容的地方

家园 确实不是。

封建社会是一个政治系统或者军事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体系,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一个经济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主导体系的社会。

我这不是在下定义,而是在描述现象。在这里我并没有给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下定义。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

----资本主义进入工业社会前的经济危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投机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前,荷兰击败当时海上贸易的强国西班牙,掌握了独占性的贸易地位,巨额资金源源不断流往荷兰。荷兰国内各阶层人民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好处,于是开始关注投资,各种商品价格都水涨船高,其中尤以郁金香的价格被抬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是泡沫总会破裂的。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郁金香泡沫终于破裂了。郁金香泡沫的破裂使荷兰的金融信用受到毁灭性打击,使荷兰经济陷于一片混乱,长期处于大萧条状态。这次危机不但影响了荷兰,也影响到了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从这点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开始就具有跨越国境的性质。

如果说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投机炒作造成的经济危机,但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就是第一次有明显官方背景参与炒作形成的经济危机。由于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战争频仍,法国的国家财政面临着破产境地。在当时的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许可下,1716年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Banque Genarale),也被称作“劳氏银行”。 这家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其货币可以用来兑换硬币和付税。通用银行建立后经营得非常成功,资产总额迅速增加,在人们心中完全建立了对纸币的信任。随后,约翰劳于1717年8月成立“西方公司”(Compagnie d’Occident),获得了为期25年的自由开发路易斯安那的权利。为了组织贸易,约翰劳为新公司注入了1亿里弗尔的资本,并将公司改名为“密西西比公司”。 1718年11月,约翰劳又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负责对非洲的贸易。1719年他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改名为印度公司。 1718年,摄政王将劳的银行变为皇家银行,于是劳就把密西西比公司与已存在的东印度公司合并。新的印度公司开始发行股票,股票价格一路飞涨。随着股票投机的深入,需要大量货币的发行,于是仅仅1719年,约翰劳在5个月中共发行了8.9亿里弗尔。法国的经济在短时间被看起来确实欣欣向荣。和郁金香泡沫一样,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最终也破裂了。1720年10月,政府规定第二年9月以后所有面值在1000~10000里弗尔的钞票都将没有任何价值。印度公司被剥夺了造币权、代收赋税权以及其他所有的优势和特权,成了一个地道的私人公司。印度公司股价一泻千里,创造了至今仍保持的跌幅一次达99%的世界股市最高纪录。法国的支付方法也恢复到以硬币为基础的旧体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产连累“银行”这个名词在法国被诅咒了一个世纪。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破裂使法国经济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巨大的影响。

随着英国逐步取代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国的经济越来越繁荣,经济危机也就开始同时频繁的关顾英国。仅仅在十八世纪,英格兰就经历了十九次经济危机。其中1720年破灭的“南海骗局”与完全同时期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1711年,奥克斯福特伯爵注册创立了南海公司,公司全称是“大不列颠商人与南洋及其他美洲各地通商并促进渔业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庞大的国家战争开支,属于为政府圈钱。受约翰劳在法国的“密西西比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影响,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用南海公司的股票偿还英国国债的持有人,并建议全英国的国债都用南海公司的股票偿还,并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当时英国政府拖欠了庞大的国债,但是长期的经济繁荣却使英国的私人资本不断集聚。当时的现状是,社会储蓄不断膨胀,但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需要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南海公司接受整理公债的消息一经传开,股票价格立刻一路暴涨。英国各阶层的人都卷入了这场投机活动,其中甚至包括英国国王和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在1720年破灭一样,南海骗局也在1720年逐步破灭。英国议会设立了一个秘密调查委员会,结果发现南海公司的总账簿中有整页整页的缺换,也有更改了或涂抹过的痕迹。公司的会计赖特逃走了,他临走前曾向一个理事声明:“如果我将我所知道的全盘揭露出来,那将是一个奇观,而会令世人惊愕不已。” 赖特的声明暗示的事实在以后的各次经济危机中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就是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中的高层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蓄意合谋制造骗局,制造虚假繁荣并欺骗社会各阶层人民加入虚假繁荣,而自己却及早脱身,从而为自己获得巨额经济利益。从这点看,南海骗局很具有现代特征。南海骗局的破灭使英格兰政府信用也随之破灭,在英国再也没人敢问津股票,整个英格兰经济濒于崩溃,沉重地打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度和近代金融体系。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

---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格兰中部地区兴起。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械化大生产逐步在主要生产领域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子系统开始取代金融业和流通性商业成为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从此,经济危机也开始越来越和工业系统紧密相连。

1788年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有史记载以来的工业领域自己因素引发的经济危机。1770年代和1780年代是英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的年代。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大超过了消费能力,从而产品大量积压,商家被迫折价抛售。1788年,棉花进口额与1787年相比,下降了12%。同年,破产事件增加近 50%,工人大量被解雇,兰开夏和柴郡等地的棉纺织工陷于极端贫困的境地。不过,大量破产一方面减少了商品供给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未破产企业的工资成本,这两者合起来使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利润回升。更重要的是,本次危机仅仅局限于纺织工业。不久,其他各方面情况的好转迅速使英国的纺织行业走出了困境。

1814年世界市场对英国出现巨大转机,拿破仑战败,欧洲大陆市场开放,英国商品对欧洲大陆的出口额从1811年的1300万英镑,急增至1814年的 2700万英镑;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0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但是,英国货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过于强大。1814年底,欧洲大陆市场即告饱和,1815年对欧洲出口即下降23%;由于美国市场迅速接替,繁荣得以继续,但过了几个月,北美市场也饱和了。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于是,英国工业陷入第五次危机。1817年,英国第一次提出了旨在减轻失业、启动需求的公共工程拨款法案。法案批准拨款100-200万英镑,资助建设运河、港口、道路和桥梁。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用财政手段缓和经济危机的最早尝试,比凯恩斯主义的提出早了100多年。

1825年英国的经济危机首先是,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然后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这是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 也是第一次经济危机席卷所有主要工业部门的经济危机。

1825年危机以后,纺织工业仍然步履蹒跚。但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从1837年开始,英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危机 ,危机一直持续到1843年。在此期间,英国商品继续采取危机期间对其他国家进行倾销的老方法,但是美、法、德等国首次加强了贸易保护。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经济危机而进行贸易战。同时,经济危机也迫使英国迫切需要获得新的海外市场,这直接导致了当时英国商人打开中国市场的急切,并进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把中国强行拉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可以说,从中国一开始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就深受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在英国工业革命不断深入的同时,美国的经济也迅速发展,甚至在南北战争期间也是如此。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并获得法国纺织工业发达的阿尔萨斯和煤铁资源丰富的洛林,以及50亿金法郎的赔款,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受美德两国经济上升的影响,英国经济也进入繁荣。然而,到了1873年,经济危机又降临到了英、美、德德国的头上。1873年美、德陷入危机后,两国政府都大大提高了贸易保护水平,坚决保护国内市场,反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此前,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英国的经济危机总是波及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德。然而,从1878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开始,英国经济危机并没有以往一样波及到美国和德国。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世界潮流,除英国外,其他各国都纷纷转向。此后,美、德等各国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为本国工业所占领,英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明显缩小,甚至英国的国内市场都开始受到美、德商品的入侵。英国由此更加走向相对衰落。以往受危机影响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国际竞争力和金融投机。英国竞争力强,可以转嫁危机,受危机影响较浅,其他国家则常常比英国更严重。金融投机强的,受危机影响也深。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内加强的一个后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下降了。并且从此以后,由于美国迅速扩大的国内市场,美国经济开始取代英国经济,通常主导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危机。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基本都是后来逐步跟进相比,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等。其中美国的作用又最明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是一场以重工业取代轻工业主导地位的工业革命。从此,轻工业失去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获得的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场工业革命中,由于各国对这场工业革命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各国工业产值地位的显著变化。美国和德国由于高度重视,比重持续扩大。而英法则把资金大量投入了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1870年,主要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分别为: 英国 32% 、美国 22% 、德国 13.2% 、法国 10% 、沙俄 3.7% 、日本 忽略不计。到1913年,这些国家发生了明显变化,各自占世界的比重如下: 英国 14.1% 、美国 38% 、德国 15.7% 、法国 6.4% 、沙俄 4.7% 、日本 1%。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工业也超过了英国。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何时失去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结束。世界经济失去了快速上升的势头,再次变得危机频仍。先是爆发了1900-1903年经济危机,然后又爆发了1907-1908年经济危机。然而摆脱这轮危机主要靠的是军备竞赛,显然,这只会把世界拖入战争的前沿。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又初露端倪。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从1871年到1914年,欧洲基本没有出现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长期的和平。然而,工业革命一旦结束,战争就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世界走来。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路狂飚,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掩藏着深重的危机。,美国的贫富财富越来越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到1929年,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到1929年10月,危机终于爆发。这场危机一直延续到1933年,并且转为长期的萧条。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前所从未有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1929-1933年的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1929-1933年的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小结。从资本主义进入工业社会前和进入工业社会后的经济危机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始原因是信用泛滥。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在市场中无处不在。既然是信用就必然存在着泛滥的可能,这种信用泛滥的对象可以是郁金香,可以是密西西比股票和南海股票,也可以是各种工业品,总之是人类社会提供的某种商品。信用泛滥导致虚假需求的出现,进而导致某些商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以超过市场实际需要的数量生产,形成市场泡沫。是泡沫就总有破裂的一天。如果泡沫被吹得太大,当泡沫必然破裂时,就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经济产生危机。民间炒作和政府蓄意误导都有可能产生信用泛滥。一般的信用泛滥只会产生市场干扰,这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大规模的信用泛滥才会形成经济危机。在人类社会进行工业革命后,工业部门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部门。信用泡沫也就集中的表现在了各种工业品上。各种工业品的消费政府会消耗掉很小一部份,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社会各阶层的人民来消费。社会上富人总是少数,少数富人对商品的需求总是有限的。于是大宗商品消费的真正主体是社会的中下阶层。当一个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时,社会的中下层购买能力必然有限,社会总体上对各种商品的有效需求必然低下。这样一来,市场上发出的需求信号就很容易引发信用泛滥,社会上生产的商品就很容易迅速突破社会有效需求的范畴,进入虚假需求引导的生产阶段。危机因此看起来就很容易发生。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广大工人阶层和资本家谈判时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在整个分配体系中所得甚少,因此购买力极度低下,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的总体能力低下。同时,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又使得需求信号很容易被无限放大,信用泛滥极度容易膨胀,引导社会生产迅速进入无效需求的生产阶段。应该说,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绝大部分年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经济危机的门槛是比较低的。

然而,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晚年,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度的扩大了市场需求,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时间长达四十年的繁荣年代。不难看出,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扩大人类基本需求的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扩大整个市场需求,进而带动生产全面繁荣。这是资本主义对抗经济危机最有力的武器。然而,人类新技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是不能被规划的,总是不期而遇的。一旦技术革命相对停滞,资本主义的活力就迅速消失,危机的门槛再次变低,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出现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间隙期。

家园 读了你的文章后我有个感觉

就是: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差别,就在于近代金融体系在经济中的地位。封建经济中实物占经济活动的中心,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近代金融活动占据着经济活动的中心。

家园 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你,我自己也没底。

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差别,就在于近代金融体系在经济中的地位。

家园 任何时候对同一事物的解释角度都可以千差万别

有关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定义等等问题,定性的关键当然不仅仅是wolfgan所说的这些,但是这并不妨碍本文的主题观点。其基本原理就是从繁复的社会现象中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给提取出来。理解的方式就是把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理解为时间断层,而金融是这其中的一条重要脉络。

现象需要原理的解释,而原理需要现象的佐证,当我们要阐明一个系统时,逻辑是这两者的纽带。所以,攻破一个系统,最直观的方式是找现象反例,一个两个反例或许可以解释为特例,特例过多,系统的补丁打不过来,自然也就崩溃。而如果直接对逻辑发起挑战,那就进阶了,因为要想挑战逻辑,你必须也有一个系统,换言之,你也要建立一套能尽可能多地解释类似现象的逻辑体系,然后各自为未来的发展作预测,预测相对准的一方自然获胜。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四)

----二战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和这些因素的消失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先是促使日本于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序幕。并且最终促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把整个世界带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二次大战摧毁了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大国,沉重打击了英法两个世界殖民大国。美国在战争中不但没有受到破坏,而且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到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4.6%, 出口贸易占23.9%,还集中了世界3/4的黄金。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在战后的全面优势,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 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然而,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 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 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 出口。不久,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成为美国对付苏联和中国的桥头堡。美国从此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允许它的所谓盟国采取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世界经济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二战后最重要的经济变化是全球范围内又兴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叫第三次技术革命. 从上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世界人均GDP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有更明显的上升速度,在工业部门内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逐步取代原有的重化工业部门,和原有的重化工业部门一起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在2000年后,这一轮技术革命有明显速度下降的趋势,这就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战后,面对工人运动的高涨,西方已工业化国家普遍对工会不再持压迫态度,转而持扶持态度。这使得劳动人民阶层和资本家谈判时取得了比以前有利的多的位置,在分配时获得的份额大大增加,这显然从整体上扩大了市场容量,使得社会生产不再像二战前那样容易进入为虚假需求生产的阶段。其次,西方已工业化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扩大需求,尤其是政府和公共需求。这就为经济危机到来时的剩余产能找到了部分出路,从而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烈度。凯恩斯主义的另外一面就是强调宏观调控,不再像自由放任的经济强调政府尽量少干事,而是认为市场经常有失灵的时候,中央政府有必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站出来,向市场发出应该调整的信号。这在很大程度上上标志着人类政府状态的进化,为遏制经济危机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二战后债务经济的发展也为经济向上走加了把火。债务经济古来就有,在世界各大国中又以美国最为发达,发展最好。不但各级政府可以发行国债、地方债,公司发展可以发行公司债券,而且个人消费也可以向银行贷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扩大市场容量,为美国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出力不少。战后,这种模式在世界各国被普遍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借债比例过高,超过了借债人可能的偿还能力,就会使借债人陷入债务危机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这就会使社会的有效需求可能出现迅速的下降。尤其当整个经济走到下行轨道时,债务经济就会形成债务泡沫,危害更加明显。

二战后已工业化国家工会的发展导致那里的工人工资成本大大上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所在国国家总体上的购买力,另外一方面,它又降低了所在国国际间的竞争力。在1950--1970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等各种因素,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各国经济间的竞争尚不激烈。到了1973年,新技术革命的速度降了下来,其它二战后有利发展的因素也已基本到位,市场容量扩充的速度迅速下降,各发达国家间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这时,劳动力成本偏高的国家,譬如美国,英国,在竞争中就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因此,在1980年-1982年期间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分别在美英两国发动了一场反凯恩斯主义革命,削减福利、削减工人工资,强硬打击罢工,同时削减税收,给 企业以各种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美英两国的竞争力,但是却给整个世界市场的相对萎缩留下了伏笔。此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逐步得到了推广,劳动者的收入在整个分配环节中不断下降,整个世界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实际处于相对萎缩的境地。

二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工业体系的层次化明显提高。市场容量的扩大使得发达国家不再需要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岗位,发达国家于是就有了把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可能。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上世纪整个六十和七十年代,那些低端的制造业不断的被转移到拉美、东南亚、东亚的部分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过,这些地区由于各种欠缺,在继续产业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很不顺利,除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给已发达国家造成一定威胁外,后来基本都停滞不前。时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个世纪已经过去的几年,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加入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印两国极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他们在人均GDP很低的水平上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欧美日已发达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中国,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还只能是绝对的工业制成品进口户,出口主要靠石油和各种原料和农产品,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东南亚危机后,取得了对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国产业竞争的胜利,使得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上了一个台阶。然后,以此为台阶,中国向上不断蚕食发达国家和半发达国家的产业,使得整个国际经于极大的紧张状态中。发达国家中端甚至包括高端的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这使得欧美日不但面临着高工资就业工作岗位丧失的危险,而且还队剩下的高工资岗位形成了强大的降低薪水的压力。这样一来,整个世界体系内高工资岗位不断被相对的低工资岗位代替,全球的购买力呈现绝对下降的趋势,市场实际上在萎缩。而且按照中印两国庞大的人口,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外力遏制的话,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可能。这对欧美日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五)

----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以上就是2003年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情况,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基本上停滞不前,世界经济前进的发动机不复存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工资水平不断下降,整体购买力实际在不断下降中,市场实际在萎缩中。对各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停滞已难于避免。这种情况下,各发达国家不断的采取刺激公共和个人消费的政策,希望经济的下降是个短时期内的事情,外部经济形势最终会整体好转。然而,大势已经注定,世界经济形势已经不可能从根本上好转,不断的刺激消费的措施虽然在短时期内避免了经济的下滑,却使得国家、企业、个人的负债水平不断上升,为经济更大的下滑打下了伏笔。全球经济经济泡沫化的趋势因此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时候,各发达国家本该采取断然措施,承认经济下滑不可避免,主动戳破泡沫。然而这时,一个宏观调控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露了出来,那就是,虽然政府可以收集到经济运行的足够数据,可以知道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但是,有什么办法保证它采取的措施是会有利于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呢?它难道不会采取不利于经济运行的措施吗?这种事情确实发生了。2003年,美国为了从根本上控制世界石油的生产和销售,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千秋万代,悍然入侵伊拉克。结果遭到了欧俄中的联合反对,陷入了当地抵抗组织的泥潭,如意算盘没有得逞。而后又企图攻打伊朗,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结果遭到中俄伊朗的强烈反击,计划不得不半途而废。在此期间,为了筹措战争的庞大开支,美联储猛放银根,并且蓄意制造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企图用一个更大的泡沫来掩盖已有的泡沫。对美国来说,世界霸主千秋万代的美梦确实值得它这么做去赌一把。但是,这种行为对整个世界经济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使得世界经济陷入了更大的泡沫状态中。与美国制造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房地产泡沫在世界各地也在被制造着,各国政府或者纵容或者干脆参与制造,世界经济泡沫的程度化大大加深了。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相比,美国的这次房地产泡沫和英国历史上的南海骗局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为了筹措军费开支,由政府出面组织圈钱,主动制造巨大的泡沫,结果很多相关人士包括一些明眼人在其中大赚其钱,而损失却被转移到了不明真相的社会各阶层人民身上。

在这次美国房地产泡沫中,又以次级贷最为闻名。所谓次贷就是指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在美国,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给根本没有买房能力的人贷款,让他们也买上房子。最后这种贷款变成坏债的比例必然极高。可以说,只要有点经济常识的,都可以看出这里蕴含的巨大风险。然而,次级贷不但通行无阻,而且还被打包,发行了债券。在美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些债券看起来回报很高。然而,是泡沫就总会破裂。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下跌,于是连锁反应不断发生。到了2008年9月,形势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先是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而后美国政府出资 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华尔街掀起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世界股市全面大幅下跌,生产迅速下降,国际贸易也迅速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开始迅速抬头。可以说,美国掌控金融的人士如果看不出来次级贷的危害,那才是见了鬼了。只有一个可以解释,那就是这是一次被蓄意制造出来的泡沫,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全球利益,只不过最后整个计划没有成功而已。

  • -- 系统屏蔽 --。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六)

----这轮危机的前景

在新技术革命停滞不前,世界整体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世界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已是定局。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只是这种衰退局面会有多严重而已。凯恩斯主义的效力已经在危机爆发前就已经基本被用尽,现在各国政府和个人都是债台高筑,难以拿出钱来进一步刺激消费。而且除了美国,其他各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处于很完备的状态,可以说刺激经济现在发达国家整体上是既没有项目也没有钱。在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衰退会有多严重,持续时间多长?这主要看现在世界经济的泡沫有多严重。更具体一点,就是看各国的债务规模有多严重。债务规模越大,说明经济泡沫化程度越严重。

美国自1952年以后,总的趋势就是负债总额占GDP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自1970年以后这个趋势呈加速态势。1970年以后美国各种内债上升,将所有债务合并计算,全美债务总额和GDP的比率从1959年的151%迅速地上升到了2007年的373%, 这个比例超过1929年大萧条时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因素,这次美国的危机会比1929年那次更严重。日本的负债水平总体上不在美国之下,其政府债务已达到GDP的200%,个人负债在2000年就达到收入的136%,超过了美国的水平,企业和银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欧洲,企业的负债水平偏高,总体达到GDP总值的95%。欧洲国家的平均政府负债率是70%,略低于美国.欧洲的银行问题比美国更严重,杠杆率更高,投资潜在的风险更大.不过欧洲国家的个人负债率总体低于美国.从总体上来看,欧洲和美国的情况差不多了多少.欧洲大国中情况又以英国最严重.早在2006年底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的个人负债水平已经超过GDP的100%,比率是G7国家中最高;政府负债占GDP的比例则在20009年底达到59%;至于英国银行的负债规模,则是世界第一,光苏格兰皇家银行一家,债务就高达2万亿英镑。除了欧美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普遍也是负债累累,债台高筑.总之,从债务的角度分析,这次危机会比1929年那次还要严重.这个世界享受的经济繁荣已经太久,积累的矛盾也已经足够的深刻。历史又到了新一轮轮回的时刻了。

自从1878年经济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和经济危机如影随行.这次也不会例外.其实,在本次危机爆发以后,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自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资本就有内在的冲动向全球扩展,而民族国家存在的现实又使得这个过程一次次的向后拉.每当全球经济处于扩张期时,全球化便得到发展,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上升.每当世界经济处于下降周期时,全球化便被逆转,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流行,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下降,而贸易保护主义又会进一步削弱各国的消费能力,使得经济进一步下降。自从资本主义扩展到全球以后,这一幕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上演。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化的程度曾经比现在还高。经济危机越严重,贸易保护主义就越严重,全球化被逆转的程度就越大。从历史经验来看,全球化将经历一个相当大程度的逆转。虽然中国依旧想推进全球化,然而这个世界的最主要的经济体美国和欧盟显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一旦世界主要经济体决心向贸易保护主义迈进,行动往往是连锁反应。全球经济体系的本质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历史不可避免的重演.我们将再次经历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家园 del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七)

-----奥巴马对经济危机的应对之道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执政。还没有上台,他就表现出了锐意改革的态度。事实上,他上台后的动作也确实是大刀阔斧。在外交上,他缓和和世界各大国的关系,包括以前美国的老盟友英日德法印,甚至对俄罗斯和伊朗也表现出愿意对话的一面,不再把他们当作打击主要对象。在各国面临危机时绝不落井下石,而是积极参与援助东欧。总之,外交上不再咄咄逼人,而是四处交好,坚决不给中国制造上升的机会。在贸易政策上,奥巴马清楚地看到以前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中国国力的上升过于有利,因此转而实际上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在国会中通过了美国基础建设使用美国货的提案。面对美国债台高筑的现状,奥巴马的经济对策是长疼不如短疼,坚决不再走负债消费拉动经济的老路,而是重新走工业立国的道路。对于让美国消费者负债累累的信用卡信贷市场,美国现政府的刚通过的“信用卡消费者权益法案”对信用卡的发放的要求明显严格,其要求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对信用卡公司盈利不利。总之,这是个遏制过度消费的法案。对于美国汽车工会这个美国汽车工业生产成本的毒瘤,奥巴马政府的办法是通过股权改革后让汽车工会持有汽车公司的大股东。这是降低美国汽车生产成本,使之达到和外国竞争厂商同样水平的釜底抽薪的一招,让人不得不感到主意绝妙。要想重走工业立国的道路,就必须让那些大公司把生产线迁回美国。奥巴马政府决心对美国税法进行改革,取缔海外避税体系多项规定,大幅削减跨国企业享有的海外赋税优惠,打击那些通过把利润转到税率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奥巴马明确表示,他希望这样能够让美国公司更容易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现在,中国国内某些人希望美国还走借债消费的老路。至少在我看来,至少在奥巴马执政期间,这是不可能的了。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Economic Club of Washington)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世界不可能再回到2005年前后的增长模式,即严重依赖美国以及英国等少数几个类似经济体靠举债推动的私人消费。“我们必须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即一个或一组国家不会在另一组国家生产过剩的情况下过度消费。” “此次危机的一个重大教训是,全球经济在2003年至2007年间的优秀总体表现,蕴含着葬送这种繁荣的种子,”他表示。今后,政策制定者将必须关注“各国内部乃至全球整体增长的构成与质量”。美国现任决策层是这么说的,也是一致这么做的。如果有人对此还有怀疑,那只能说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美国这样做,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在中国,还有些人寄希望于美国继续把制造业往中国转移,美国继续走金融赚钱的路线。其理由,就是美国以前二十年一直是这么做的,以后也可能这样做。在前些年中国承接的产业转移中,大部分还是中低端的产业,转移这些产业到中国对美国的霸权威胁不大。然而,如果产业继续转移下去,接下来就要转移的就是高端制造业了。高端制造业不但是德法日的立国之本,也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即使美国的某些资本家愿意转移,美国的统治团体也是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的。如果有人对此有疑问,可以看看奥巴马的公开讲话。他说:“华尔街仍将是我们经济中大的、重要的一部分,像(上世纪)70、80年代那样,但不会成为我们经济的‘半壁江山’。在过去十年中,金融业利润在我们所有的利润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分量,我认为这不正常,这种状况应有所改变。”奥巴马还表示,一些过去习惯于在金融行业找工作的人,以后或许会考虑转向其他行业,比如工程技术领域。他说,“我们不想让美国所有在数学方面有才能的大学毕业生都变成金融衍生品交易员。”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有很多人对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多持有人津津乐道,觉得这是中国的一大筹码。他们应该去看看奥巴马的公开讲话。奥巴马改变美中现在经济关系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奥巴马2009年5月14日在新墨西哥州市民会议上说:“我们不能一直从中国借钱。借钱是要还利息的,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拿下一代的未来作抵押。”“美国的债权人终将感到厌倦,不再买进美国的国债,到那时各种消费的贷款利率都要蹿升,从买汽车到买房子,对经济反而造成更坏的影响。”奥巴马政府改变美国经济现状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是一直公开宣布的,也是一直这么做的。这种措施和决心毫无疑问有助于从根本上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我不得不承认,面对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现任美国政府所做的准备比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的政府都要充分。这是美国的福音,但对中国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奥巴马在还没有上台的时候就以中国的玩具为例,要求限制中国货对美国的出口,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中国的失业率,激化中国的内部矛盾,导致中国的政局可能改变。应该说,他确实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国最薄弱的环节。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它想维护自己的霸权,它必须遏制住中国进一步上升的势头,它也只需要遏制住中国即可。因为其他大国充其量是无能的反对者罢了。奥巴马上台以后,四处交好,到处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并且这些工作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节节胜利,美国已经渡过了危机刚爆发时的艰难处境。他的目标对准了谁?相信没有屁股问题的人都看得出来。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八)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自从1993年前总理朱镕基一口气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到8:1以后,中国就坚定的走上了以出口拉动整体经济的道路。即以相对低工资和高素质的工人为基础,配合其他条件,形成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中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吸引外国厂商来华投资,通过出口换汇获得的收入再来扩大内需。也就是说,出口是龙头,带着投资和内需跑。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经济实力也有了飞速发展。根据万正晓、张永芳、王鸿昌所著《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到2006年,中国经济的外债依存度达到135%;外资依存度达到3.7%;外贸依存度达到77.92%,外贸依存度中出口依存度为41.15%,进口依存度为36.77%。如果到2008年,外贸依存度的数据还会上一个台阶。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对外贸依赖度极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哪天外贸不行了,中国经济怎么办?事实上,这一天确实来了。随着这轮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对外出口迅速下降,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也迅速下降。到2009年4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22.6%,增速比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23%,增速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9年4月用电量同比下降4%。与此同时,成千万的农民工由城返乡,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难于找到工作。据估计,中国目前亟需就业的人口的人口有1亿左右。更糟糕的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继续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开始。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转化为以内需为主的国家呢?应当说,想要做到这点很困难。内需可以分为公共机构需求和个人需求,其中个人需求占绝对主导地位。总体上,居民的个人需求中个人收入又是占主导地位的因素。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社会上居民总体需求和社会收入分配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一个社会如果收入分配相对均匀,那么内需相对就旺,如果贫富差距很大,那么总体购买力就回很低。那么中国现在的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富差距情况如何呢?很不容乐观。具体可见以下链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37314

目前,中国有些人把中国内需不旺归结为中国没有真正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不敢花钱。其实这只不过说到了一个次要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其实是个二次收入分配问题,在对消费的影响方面,二次收入分配相对一次收入分配从来都是次要的。至于目前的刺激消费的各种措施,显然只能起到一个短期冲击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只要中国的一次收入分配没有明显的改观,中国的内需就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不解决中国内需的问题,其他一切得措施都将是徒劳。

我无法想象,一个贫富差距在大国中名列前茅的国家会引领世界的潮流。然而,收入分配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而利益格局的调整从来都是异常艰难的,经常伴随着流血牺牲的。二战后,日本由于在战争中利益集团遭到沉重打击,所以战后经济发展一度异常迅速,实现了经济上的迅速崛起,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利益集团又迅速成型,工程建设集团、农业集团、邮政集团等一个个利益集团很快把日本经济拖入了死气沉沉的境地,尤其是工程建设建团,绑架日本政府建设了很多根本无用的工程,轻而易举的使日本政府的债务达到了GDP的200%,绝对堪称是日本经济的大毒瘤。在美国这些年经济实力相对下滑的过程中,美国的军火石油集团也“出力”不少,它们诱导美国政府把很多资源花在对美国国力增长并没有多少用处的地方,耗费了美国的国力,自己却发了大财。纵观历史,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从来就是一个国家衰落的主导因素。人类有决定性意义的前进过程,绝大部分是建立在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上的。在这些年里,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实力迅速膨胀,中国已经走上日本的老路。而且由于中国国内的贫富差距远大于日本,中国局势出现爆炸性的可能性也要大于日本。现在,这场危机已经进入了大国比拼谁先倒下去的阶段。在这时,国内市场的大小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内市场大小又与各国贫富差距有最大的关联度。也就是说,从总体上而言,谁的贫富差距越大,谁就越容易倒下去。就目前的经济趋势来看,中国的经济前景很不乐观,靠打鸡血是渡不过这场经济危机的,因为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冬天,任何心存侥幸者都将遭到必然的惩罚。

END

通宝推:鸦片玫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