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十七届四中全会有一句话很有趣 -- 沫水若水

共:💬26 🌺3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十七届四中全会有一句话很有趣

干部待遇将与职级挂钩。看样子要更广泛地收买干部了。从好的方面来说呢,可能有助于清理职务,扭转副职越来越多,严重超编的局面。

家园 沙发
家园 除了太祖外,tg什么时候收买干部没有广泛过?
家园 不太理解,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

黑话看不懂,,,,,

家园 这不算黑话吧?汗一下

职级,而不是职务。职务是固定的,而且比较少,一个单位只有一个正职,副职按规定是3-4人好像,当然现在很多单位超编。职级就没有编制一说了,比如一个人资格很老,一直没有当上官,但勤勤恳恳,忠于组织,那么可以给他一个不错的级别,但没有职务,没有实权。

家园 哦,明白了,,,,,
家园 职级=军衔
家园 这不能说是收买。

  在中国,干部是与工人、农民相对应的身份,广义的来说就是除工人以外的拿国家工资的职工。

  干部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掌实权的,象什么长、书记等。另一类属于技术干部和普通办事员一类,象国家机关、企业里的办事员、工程师、会计师等等,甚至连公办学校的教师都属于干部。

  前面一类的工资待遇当然没问题,有他们的职工资,后一类的就能能是职工资了。有的人干了一辈子也只是个一般干部,当不上什么长,但他的经验和办事能力机关又离不开他。

家园 早慢熊有个论断蛮有趣,可以参考

就是苏东的垮台,让**的核心发现,必须用比欧美能出的待遇更高的价钱来维持干部们不反水……

中苏对比,官僚阶层和平民阶层的相对生活差距,一直是苏不如中……

以上仅供参考……

家园 有点乱解读了

待遇配上去,也是对这个干部能力和贡献的肯定。

就像njyd说的,一个部门里,一正几副,领导职务只有固定的这几个,不可能轻易增加,但部门里可能有一些老同志,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干了很多年,贡献是有的,而且可能很大,但可能由于能力问题或者机遇问题,一直没能提上去,但一直钉在一个很低的职务和职级上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才会有非领导职务,级别提上去,不是领导,但享受相应的待遇。比如“主任科员”“调研员”“巡视员”。

这是对干部制度的正常完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和"收买"没什么关系

家园 简单地说就是职务和级别分开

部分地回到改开前的做法。那时候是职务归职务,级别归级别,个人的待遇跟级别定,级别是综合考虑资历、历史贡献等因素的,于是就有十一级、十二级的县处级干部甚至科长。

现在是待遇主要跟职务挂钩,就有好些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的人,就因为没有领导职务待遇一直上不去。新做法就能对他们多照顾一些,应该说更公平。

就我所知,有一些机构已经实行这样的改革了。比如有一些处长,职级才是科级,因为年富力强而提拔上来,而职级不动,先给没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提职级待遇。

家园 改开前的做法?具体哪个时间段,能介绍下不?
家园 50年代中期到文革的23级干部制度

那个时候的做法,职务和级别分开的。有些人革命资历很老,但不大适合当领导,那就给他个高级别高待遇,但还是普通人。

80年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原来的23级干部制度改成职级制,也就是说级别待遇跟着职务走(当时一度设想职级合一,所以才有职级的说法)。这样没有领导职务的老实人就吃亏了,所以大家都拼命要当官。

前几年又改了一次,增加了一些无领导职务的级别,比如主任科员,处、局级调研员,巡视员等等,但除了主任科员之外,其他大多还是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今后,可能还是要尽量把级别和职务分开,级别代表资历、成绩,并和待遇挂钩,而职务代表能力、人望等。

家园 感觉改革这30年,好多事情都是瞎折腾

搞了半天又弄回去了,没个长远计划

家园 这种折腾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只有经过这种折腾以后,毛泽东思想的王位才能恢复,因为只有自己折腾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