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都出了个专版《西西弗神话》 -- 车雨田

共:💬36 🌺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小G是新华社的一名记者,我在网上

和她短暂聊天过,另外,是个美女,呵呵

家园 关于这个问题, 请教

这是不是他在"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提到的? 如果是这样, 他后来有个辩白,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并不认为前苏联公布的数字一定就是中共接收到的数字。笔者之所以强调苏方提供(不论有偿还是无偿)的武器足够装备几十万人,就是对前苏联的数字有所保留。因为前苏联公布的数字,即70万步枪,12000挺机枪,4000余门各种炮及600辆坦克等,按当年中共东北野战军的配备,已足够装备上百万人的部队了。[32]但这并不等于说苏方的数字一定是编造的。在这里,真实是相对的。因为在当年那种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势下,苏军一会儿把一些武器库交给中共,一会儿又把一些武器库收回来;今天将一批武器交给中共,明天又将一批武器搬往北方;在察哈尔、热河这样做,在东北诸省那样做,在北朝鲜又是另一种做法,如此等等。再加上初时苏军纪律松弛,实际负责看管或上报的单位五花八门,一些人责任心不强,甚或有心邀功,上报数字与实际有较多出入并不奇怪。对后来的俄国人来说,他们只知道当年已经把统计表上的这些日本军火都交了出去,至于这个数字准确与否,每次交给了谁,何时何地怎么交的,是不是确实交给了中共,移交或搬运中是不是有所损失,其中多少已是废品,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真正有必要关心和弄清这个问题的,首先应当是中国人自己。

原书我没看过, 不知道怎么写的, 但网上纷传的不是他的"保留态度", 而是那几个惊人的数字. 不知这是读者的误会, 还是他有意误导, 后来又从先前的立场有所退缩. 你觉得呢?

家园 战争时期土鳖和gmd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不吝惜东西。

有什么用什么,用完了明天怎么办?不管,先把今天应付了再说,要是今天没用了,毁之,反正不能让对手得到。

gmd呢,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小家子气,什么好东西都舍不得用,总想留着,也许是留到最后一刻才用,结果,总是等不到最后时刻就完蛋了。

比如对日作战,1944年日本一号战役,鬼子就缴获了大量的汤恩伯积攒的大量武器,我看了都心疼,这可是好几年靠美国赞助攒的一点家底儿,全给日本人了,得多死多少中国人啊。

同样在解放战争期间,大量的蒋军装备被缴获,很多是根本没开封的,土鳖直接拆封立马用在对方身上,经常出现把炮弹打光的现象(长征期间有,攻打锦州也是,把炮弹都砸下去),一点不吝惜,者能少死多少人呐!

所以,苏联给了土鳖什么好东西,看看当时的战史就知道了,土鳖的、ww的,看看有什么出格的武器就知道。

当时土鳖的装备就三种:国产、日式、美式!如果有苏式、德式,那好,就是苏联给的,否则,就是gmd自己不争气。

现在有人说,日式是苏联人转的,美式是美国支援苏联,被苏联转给土鳖的,就扯淡了,一方面日式的主人关东军本来就在中国,他们的武器给中国人有啥错了?(况且土鳖从来没有否认通过苏联拿到了日本关东军的装备),另一方面苏联直接把苏式装备给中国就得了,犯得着再搜罗美式武器吗?都是一些不长进的国粉智商无下限,非要出来丢人,谁也没办法。

家园 前苏联公布的这些数据从何而来?

答案是1971年8月26日莫斯科的华语广播谈话。而1971年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这些惊人的数字可信度又如何?这几乎是个不言自明的答案。

关于苏联在东北到底交给TG多少军火,这几乎是一笔糊涂账。在某个事例上也许数字是准确的,但总数是无法确定的。我们看看天涯网友耶律阿保机的分析吧。

争议最大的莫过于“70万步枪……800架飞机”了。实际上《恩》中正文的原文是“未进入东北的以及在华北的中***队先后提供了足够装备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此前的上文提到的时间是“这时”、“这时候”。具体什么时候?书里没有说。而且很多人容易漏掉“先后”二字,以为它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试想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句子的意思其实是不变的。既然提了“先后”,显然,杨的意图是要说明这些武器不是同时提供的。这点很重要,要看这些武器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如果不顾及提供的时间,就会有很多解释。如果这些武器是解放军已经取得全面优势的时候再提供的,那还有多大意义呢?意义就不大了。那它们究竟分别是什么时候提供的,杨没有说,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资料,所以他也说不清,只能先写下“先后”二字避免误解。

    

在《恩》中,这种几字之差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读得太匆忙就会很容易地产生误解。又如241页“苏军……把沈阳附近最大的军火库一度交给八路军”。这里的“一度”两个字很容易看漏,但能看漏吗?如果该军火库给八路军以后就不再收回去一直在八路军手中,需要加“一度”两个字吗?其他地方的资料显示,事实上后来这个军火库的确被苏军收回去了。那么,下文提到曾克林给中央电报称“仅沈阳有增克林不看惯的军火库就有‘***十万枝,大炮数千门及弹药、粮食、布匹无数’”中的这些物资全都到了***手上吗?杨的“一度”二字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如果忽略了这两个字,无疑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然而,关东军的物资,实际到达***手里的,总共究竟有多少?书中其实并未给出结论,杨所说的,其实是“苏联提供”的,他在后来《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以下简称《答刘统》)中也说明了,他其实并没有说苏联宣布的数字就是***拿到了的数字,他承认***拿到的肯定要少很多。于是不少人就将苏联提供的等同于***拿到了的了。这是《恩》中比较容易被人利用和误解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话只说了半句,结果能证明的事实就很有限。

    

比如246页,“10月4日,苏方更进一步通知东北局,他们愿意把缴获的所有保存在沈阳、本溪……关东军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转交给***接收”但是,最终***拿到了多少?没有说。247页“25日,苏军代表通知***东北局……宣称,所有兵工厂、武器弹药和工业中心统统交给***”真得全交了吗?没有说。我们看到的只是“愿意”“宣称”这些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并不等同于实际履行,这是杨在《答刘统》中也说过的。“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并不认为前苏联公布的数字一定就是***接收到的数字。”杨说过苏联的态度常有反复“苏军一会儿把一些武器库交给***,一会儿又把一些武器库收回来;今天将一批武器交给***,明天又将一批武器搬往北方;在察哈尔、热河这样做,在东北诸省那样做,在北朝鲜又是另一种做法,如此等等。再加上初时苏军纪律松弛,实际负责看管或上报的单位五花八门,一些人责任心不强,甚或有心邀功,上报数字与实际有较多出入并不奇怪。”

    

至于能确切说明***收到的,《恩》中提到的却很少。如246页说会谈后一次得到步枪3万,机枪100 挺,大炮15门;247页说收到一处军火库中的300万炮弹和一个航空大队的装备;250页说东北局得到了6架运输机、50辆坦克、各种炮上百门,沈阳兵工厂的设备,可装备几十万人的***弹药;258页,苏军转交了北满的日军武器, “仅轻重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可是这些,与“70万步枪……800架飞机”相差还是太远太远了。而且,这些确切收到的武器中,有多少在苏联的态度反复中又被收回去了?没有说。此外,最要命的是,杨在书中没有标明足够的资料来源。如上面的246页、247页、250页、258页四处中,交付武器较少的246页、247页,杨注明了出处,但是交付数额巨大的 250页、258页,扬却没有注明数据来源。更倒霉的是265页注释60中提到有“相当数量”的军火从东北运到山东,但资料来源只字不提,只在句首写“已知”二字。不注明资料来源,仅有“已知”二字何以服人?为什么在比较次要的,数额较小的地方注明数据出处,而数额较大的地方,反而不注明了呢?杨这样做,不免授人以柄了。

老实说,杨奎松的学术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他确实注明了“600坦克、800飞机”等数据的来源是当年的莫斯科华语广播谈话。这原先也只是一场学术争辩。问题是网上也好,实际生活中也好,都有人要把他列出的这些数字当枪使。比如说《南方周末》这个专版,实际上是把他放在火上烤。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胡适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那么未证实的数据是不是要登出来,登出来要不要负责任,这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家园 身材很不错
家园 del
家园 观点差异,我觉得韩寒很装
家园 同意, 一点感想

这个分析比较公平, 不过另一方面, 在这段历史上TG或多或少有些讳言, 拿不到证据也没有办法.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就好些足协说赌球要拿证据, 话是冠冕堂皇, 但组织上不下决心, 一般人也没有办法. 论文总还是要做, 书还是要写, 读者的好奇心要有人迎合. 大多数人都不是圣人, 哪里耐得住寂寞.

我也觉得杨奎松还是比较严谨, 当然这个"觉得"只是外行人的印象. 他肯定也有很多不同意官方定论的观点, 但表达得很小心. 也许正因为他这种态度, 加上党史又是这么一个极端敏感的领域, 所以他的文字当中有很多"hedging device", 不知道中文应该怎么叫. 其实这种"云山雾绕"也是很多做当代史和党史的人所共同的特点. 因此, 他们的文章很容易被外人误读, 和过分简单化的理解. 你说"火上烤"和"当枪使", 正是这样的感觉: 把一些理应是求真求实的历史研究成果, 赋予比其他结论更高的价值, 难道说, 有的真理比其他的真理更加真得好, 真得妙?

家园 杨奎松……

嘿嘿,他也是求仁得仁……

杨天石 杨奎松,这二杨啊……

家园 汗... 求仁得仁怎么说

有啥好玩的东西吗?

我最近好像旺得很, 参与回复的帖子一般对方都得N朵花, 所以您看着办吧 ...

家园 那就只说好玩的吧

我听过杨奎松的讲座,也看过他的访谈。他经常提到他对历史“客观”态度出于他的星座和血型,天平座和A型血。

历史怎么谈和谈什么,本身就是个态度问题。比如说,我上边的那段话,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完全是客观事实,只是挑这些当话题,本身就是种态度。

虽然,南都对他的评价原文我没有看,但标题定位是很准确的。当代人说国史,嘿嘿,再客观也是有态度的。当然啦,杨先生的学问是没话说的,这个不承认不行。

家园 星座和血型, 好像确实有那么一回事

他的态度能感觉得出来, 用心良苦, 其心可诛. 所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可能某些题目无论怎么做都是邪恶.

正如你写白毛女和拉铁摩尔, 态度很端正很赞

这是你说的求仁得仁吗? 不知道不好玩的部分是什么 ..

家园 大人者,不失赤子心——就是说他还没过叛逆期呢
家园 杨奎松是人才!不可多得的。爱干点啥就干点啥吧
家园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狠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