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牧骑兵的噩梦 -- 弩 -- 萨苏

共:💬30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google了一下,老萨看看是不是如此这般

看来,集中强弩对敌重要目标进行覆盖性射击,真是三军夺帅的利器呀(这是俺说的,下面是摘的)。

这床子弩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古代这个玩意就是大炮!它最有名的一次战例是宋辽澶渊之战,当了一回"皇家寡妇制造者".您知道它怎样打开?要三个人用脚踩.射程能达到七百米!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想不到的.北宋真宗年间辽国入侵,直抵河北中部的澶州,兵锋直指开封.那时历史上有名的杨六郎还在河间傅潜手下呢(傅某人拥兵八万,却毫无战心,对杨六郎的请战连连恶语辱骂.-- 有主将因为部下勇敢而辱骂,也是天下奇谈)真正敢和辽军叫阵的是宰相寇准,小说中寇准逼八王出征,历史上寇老西儿干得更绝!他逼着皇上宋真宗上前线.这历史上的寇准和小说不同,以脾气暴躁著称,宋真宗想呆在澶州南城,老西说不成,非过河到北城不可 -- 那里是辽军攻击的前线,换句话说,跟老山的猫耳洞差不多.大将高琼(《杨家将》里高怀德王爷之子,高琼高君宝,有点娇气的人物)也力谏.还好宋真宗比较争气,一咬牙同意渡河督战.消息传来,顿时万军欢声雷动.

此时辽军先锋,素以勇猛著称的萧达凛(挞揽),深恐宋军士气高涨,立即率几千骑兵直扑城下,欲先发制人,取下北城.他一面组织猛攻,一面立马高坡之上观察宋军弱点.宋军士气如虹,箭如雨下,辽军队型渐渐散乱,挞揽不断传令猛攻,并指挥形成三面的围攻形式,渐渐取得主动,但这样一来,他的周围探马乱飞,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此时,随宋真宗亲征的寿光观察(宋下级军官名称)张世光帅床子弩军到达城上(让开,让开,大炮来了!),见此情况,当即下令对准辽军统帅开弓发箭.

这床子弩的箭与众不同,箭身长1米多,箭头是圆形的铁球,没有刃,射出后呈抛物线,因箭头沉重从半空落下几乎垂直,靠其冲击力致人死命,--现代打坦克顶装甲的爆破成型弹和他原理差不多,-- 是守城的利器.

萧达凛的位置自以为在弓箭射程之外,而且面向宋军一面有盾牌兵,自以为很安全,结果宋军数十弩齐发,立马高坡的萧达凛成了集中射击的靶子,第一箭就直接命中挞揽的战马,他本人随后肋部中箭,犹掷箭于地,转眼间又一箭透盔顶,从一侧眼中穿出.顿时支撑不住倒地,当晚死于营中,死时身中六箭.宋军乘势开城攻击,萧的部下未奉将令不敢撤退,大部分战死.因萧达凛是辽军中和耶律斜珍齐名的军事天才,辽国的驸马,素以勇猛闻名,(时任南院大王,就是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职务.)他的死使辽军大为震惊。"太后临其夼车,哭之恸,辍朝五日。",士气为之一挫.又惧于宋军守城的能力,从此辽军对澶州没有进行一次有效的攻击作战.这场战争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而收场,两河人民得享和平床子弩功不可没,后明代守北京拒瓦剌,也用过床子弩.

床子弩简直是中国的独有产物了,北方民族没有这个技术,这种武器日本也曾经采用过,但是因为战法的原因没有发展.--日本的打法是先鸣镝,然后一员武将当先,挥刀冲阵,倒是很象三国里的打法,后来他们开始发展火枪。西欧则因骑士很笨重,是弩的好目标而禁止弩箭,称之为卑劣的武器,抓住犯禁的格杀勿论.西欧记载中长弓的记录比较多,而弩少。其实,弩箭的威力来于机械,不见的输给长弓,只是弩箭射杀重骑兵的场面让欧洲的骑士愤怒异常,决心禁止“卑贱的农夫也可以凭借弩杀害高贵的骑士“这种现象,-- 都靠机械,骑士们还练武艺干什么?(后来欧洲人玩火枪,清朝的僧格林沁亲王有同样的感慨)。所以欧洲中世纪,称弩为“下贱的武器”,是禁止使用的,当然看不到什么记载

http://www.gamerhome.net/main/jingtai/32/5041.htm

家园 有多种说法

《宋史演义》云:两军尚未接战,挞览带领数骑,出阵四眺,审视地形。继隆部将张环,正守着床子弩,弩有机,机一触动,百矢齐发,宋军恃为利器。环见契丹阵内,有一黄袍大将出来,料知不是常人,他也不遑禀报,竟捻动床子弩,机动箭发,接连射去,刚中挞览要害,应声而倒。其余数骑随将,一半射死,一半受伤,契丹阵内,慌忙抢出将士,扶伤舁死,奔驰而去。

还有说是辽军攻城。守弩兵士惊,匆忙中击牙发弩,箭矢雷动而出,不意正中辽军阵内的主将萧挞览,登时毙命...

《续资治通鉴》卷二五:“辽师既陷德清,壬申,遂进抵澶州,围合三面。李继隆等分伏劲弩,控扼要害。辽统军使萧达兰恃其勇,以轻骑按视地形。时威虎军头寿光张??掌床子弩,弩潜发,达兰中额仆,辽众竞前舆曳至寨,是夕,死。” -- 看来是被床子弩偷袭而死而非毙于战阵之中...

家园 这段文字就是老萨自己写的。不过好像没有在西西河发过?

全文如下,老萨自己搬回去吧。--

射杀萧大王的神兵利器 - 床子弩

弩的发展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汉时李陵5千步兵力战匈奴8万骑兵在箭尽之前居然纵横不败,就是靠的强弩。到宋代的时候弩已经分化得非常完善,床子弩,可以算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床子弩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古代这个玩意就是大炮!它最有名的一次战例是宋辽澶渊之战,当了一回"皇家寡妇制造者".您知道它怎样打开?要三个人用脚踩.射程能达到七百米!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想不到的.北宋真宗年间辽国入侵,直抵河北中部的澶州,兵锋直指开封.那时历史上有名的杨六郎还在河间傅潜手下呢(傅某人拥兵八万,却毫无战心,对杨六郎的请战连连恶语辱骂.-- 有主将因为部下勇敢而辱骂,也是天下奇谈)真正敢和辽军叫阵的是宰相寇准,小说中寇准逼八王出征,历史上寇老西儿干得更绝!他逼着皇上宋真宗上前线.这历史上的寇准和小说不同,以脾气暴躁著称,宋真宗想呆在澶州南城,老西说不成,非过河到北城不可 -- 那里是辽军攻击的前线,换句话说,跟老山的猫耳洞差不多.大将高琼(《杨家将》里高怀德王爷之子,高琼高君宝,有点娇气的人物)也力谏.还好宋真宗比较争气,一咬牙同意渡河督战.消息传来,顿时万军欢声雷动.

此时辽军先锋,素以勇猛著称的萧达凛(挞揽),深恐宋军士气高涨,立即率几千骑兵直扑城下,欲先发制人,取下北城.他一面组织猛攻,一面立马高坡之上观察宋军弱点.宋军士气如虹,箭如雨下,辽军队型渐渐散乱,挞揽不断传令猛攻,并指挥形成三面的围攻形式,渐渐取得主动,但这样一来,他的周围探马乱飞,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此时,随宋真宗亲征的寿光观察(宋下级军官名称)张世光帅床子弩军到达城上(让开,让开,大炮来了!),见此情况,当即下令对准辽军统帅开弓发箭.

这床子弩的箭与众不同,箭身长1米多,箭头是圆形的铁球,没有刃,射出后呈抛物线,因箭头沉重从半空落下几乎垂直,靠其冲击力致人死命,--现代打坦克顶装甲的爆破成型弹和他原理差不多,-- 是守城的利器.(还有一种常用箭镞是铲形的)

萧达凛的位置自以为在弓箭射程之外,而且面向宋军一面有盾牌兵,自以为很安全,结果宋军数十弩齐发,立马高坡的萧达凛成了集中射击的靶子,第一箭就直接命中挞揽的战马,他本人随后肋部中箭,犹掷箭于地,转眼间又一箭透盔顶,从一侧眼中穿出.顿时支撑不住倒地,当晚死于营中,死时身中六箭.宋军乘势开城攻击,萧的部下未奉将令不敢撤退,大部分战死.因萧达凛是辽军中和耶律斜珍齐名的军事天才,辽国的驸马,素以勇猛闻名,(时任南院大王,就是金庸《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职务.)他的死使辽军大为震惊。"太后临其夼车,哭之恸,辍朝五日。",士气为之一挫.又惧于宋军守城的能力,从此辽军对澶州没有进行一次有效的攻击作战.这场战争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而收场,两河人民得享和平床子弩功不可没,后明代守北京拒瓦剌,也用过床子弩.

床子弩简直是中国的独有产物了,北方民族没有这个技术,这种武器日本也曾经采用过,但是因为战法的原因没有发展.--日本的打法是先鸣镝,然后一员武将当先,挥刀冲阵,倒是很象三国里的打法,后来他们开始发展火枪。西欧则因骑士很笨重,是弩的好目标而禁止弩箭,称之为卑劣的武器,抓住犯禁的格杀勿论.西欧记载中长弓的记录比较多,而弩少。其实,弩箭的威力来于机械,不见的输给长弓,只是弩箭射杀重骑兵的场面让欧洲的骑士愤怒异常,决心禁止“卑贱的农夫也可以凭借弩杀害高贵的骑士“这种现象,-- 都靠机械,骑士们还练武艺干什么?(后来欧洲人玩火枪,清朝的僧格林沁亲王有同样的感慨)。所以欧洲中世纪,称弩为“下贱的武器”,是禁止使用的,当然看不到什么记载。

明清以后,随着火器的发展,弩箭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在开封城下射伤李自成大概是弩箭最后的辉煌。床子弩,今天已经成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名词,隐约炫耀着它昔日的光荣。

家园 老萨在西氏谈过檀渊之盟的,也谈过床子弩,还有图。

里面既谈到萧被弩杀的事情,也好像谈过宋辽的几次真实的单挑(宋将完胜的记录让偶难忘啊)。

家园 老萨没在河里发过? 看来真是失之于什么什么,得之于什么什么了
家园 请教

del

家园 【文摘】鸦片战争中的英国火枪与中国弩箭的比较

鸦片战争中的英国火枪与中国弩箭的比较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

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下是两种枪的参数: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

这是著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照片。枪长1.42米,枪管口径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

这个是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别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下面的图是一个苏格兰高地士兵装束的老兄在使用Baker瞄准的镜头,大家可以看到枪管里面的膛线。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著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神臂弓

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慑舾鞒ぞ糯缍?分(0.29公尺),?y长四寸,?缮粒??y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公尺)。箭长数寸。

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

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么一段话:

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头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马狂奔的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以多数是线膛枪。扯远了,赶紧兜回来^_^bb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因在后面祥述。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己儿子头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箭arrow)洞穿的苹果。

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弹头的有6,000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6,000支,最高记录是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枪。直到1849年,法国陆军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发明了弹底有凹孔的弹头,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前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

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下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

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

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战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生产并使用过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完全超越中国13世纪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家园 有几个奇怪的问题。

以当时枪射程之短,为何曾格林森的骑兵却在不多的英军面前全军覆没呢?

中国北部游牧民族一直以骑射为主,骑兵的主要武器应该是箭,不知射程与枪比差多少。

以明军大炮之利,清军难道象欧洲骑士时期一样禁止造炮甚至禁止用弩和箭?不然英军长途跋涉不可能有重炮,完全是轻热武器对相差不太离谱的冷兵器加重武器,结果不是小米加步枪对小日本?

家园 清军恰好主要输在炮上

清军对火炮的发展过于缓慢,以至于鸦片战争时制造火炮居然要寻找明代的图样,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无法和英国工业化的火炮抗衡。船坚炮利,主要强调的还是炮。

至于单兵武器,清军没有使用弩箭,而普通弓的射程无法和步枪相比,所以“鸟枪”就成了比较好的武器,可是装备不普遍,不标准,质量,数量比例都不能和英军相比。我看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大沽清军的照片,居然还是圆盾牌和大刀片的组合,那是没有不败的了。

请教
家园 诸葛弩是连弩的一种

即诸葛亮所造“元戎”,然而,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连弩(虽然不够完善),那时诸葛亮的祖宗葛婴还没有出生呢。

家园 清军有西方那样的野战火炮吗?

此外所谓的神臂弓在网上被吹得神乎其神,但即便在宋代这种东西也没有办法扭转宋朝步兵对北方游牧骑兵的劣势。

那种所谓装备神臂弓就有可能打败英法联军的说法我觉得是缺少依据的。特别是那个神臂弓一分钟射3-4发的说法我觉得不可信。

家园 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军每人一把枪

清军仍处于冷兵器时代,弓弩,鸟铳只是辅助性兵器

家园 不只射速,所描述的射程也大有可疑,神臂弓就是弩身装一铁环

兵卒弯腰单脚踏着铁环,双手拉着弩弦,通过挺直身体,利用腰臂力将弩弦扳上,而欧洲部分十字弓使用的是绞弦器,提供的张力应比腰臂力大得多,射程却比文献中给出的神臂弓射程差了50米以上。窃以为就算十字弓的弓弦要重些,也不大可能产生如此差距。

家园 八里桥惨败不完全是武器的问题,主要是僧格林沁和瑞麟指挥不当

清廷提醒过僧格林沁注意英法联军的密集火力,并针对英法联军的战术如三段射击等建议多进行夜间偷袭,并用骑兵迂回攻击敌后和侧翼,不过僧格林沁不加理会,一定要正面穿插,企图分割敌军,结果成了靶子。而且此战中,这家伙全无大沽之勇,战到激烈时竟先撤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责任在清廷,和战之间摇摆不定,清军官兵素质太差,不然英法联军那么点兵,早耗光了。

蒙古兵的复合弓射程在200-300米左右,满兵的大体相当,有效射程还要少许多,不过理论射速大概在每分钟10-12箭,据说还有达到20箭的。。

神臂弓射程如<<梦溪笔谈>>理描述为300步,最多不过450米,不是文中所称的500米。

(有人曾经日骑兵与满蒙骑兵相提并论,呵呵,比较搞笑,鬼子用的是射程几十米的竹弓,骑射技艺也和满蒙没得比。)

家园 说得不错。

但英军又不是流寇。攻不了坚是不可能让清廷认输的。

如果清军有一点守卫能力也不至於广州天津等重镇轻易失守,最后闹到三元里这样械斗性质的抵抗成为唯一亮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