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走出毛泽东的阴影--为中国的灵魂奋斗》 -- eraser

共:💬19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切中国的事情自己人操心就行了,老外的话选择着听。
家园 很遗憾,历史的研究方法不是这样的

之所以在一堆中国近现代史书中选它,是因为其出版最晚,在2008年6月,谁不想看点儿新书呢?

在历史研究里面有个名词叫做“材料叠加效应”(好像孟宪实在某期百家讲坛上也说过这个),意思是说,一个历史事件发生时,有某个描述或记载A,过一段时间之后又有某个描述或记载B,B的作者参考了A然后又加入了部分自己的结论,又过了一段时间某人根据B又加入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得到C。这样,虽说那些历史记载者和叙述者未必是有意夹带私货,但离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越晚,看到的东西可能就面目全非了。正因为有这个“叠加效应”,后人研究历史的时候非常注重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就近现代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档案,即当事人在事件发生时的存档,而不是被转了二手三手乃至N手的作品。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历史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长寿的孙飞将在当事人差不多都辞世的情况下还可以笑傲亿万光年。当然,这不是否定后人的研究成果,也不是说“第一手材料”就没有被PS的可能,这就需要后人根据多方的“第一手材料”相互对比印证,从而得出接近历史的结论。历史学的部分意义也在于此。

中国人本身就有较好的治史传统,我记得有个法国的东方学家一开始是搞欧洲史的,结果发现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太少,不得已转向研究中国史。至于TG的治史态度,从建国起政协的文史组养的那些KMT老人留下的材料至今还是重要的参考,更不用说一套完善的中央和地方档案制度,以至于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还原历史真相的台湾学者和海外学者都不得不到大陆来搜集素材。

这里有一个关于TG治史态度的讨论可以看一下 外链出处

家园 谢谢您的回复

我并不打算从事历史学研究,看历史书籍也只是闲时的兴趣。这本书看的过程中确实觉得作者夹杂了私货。潘是记者,书中的事件可以算作当代史或者新闻的范畴,比如:

2005年,赵紫阳的葬礼

2002年两会期间,辽宁省辽阳市工人运动

2000年至2007年,房地产开发商与被拆迁群众的纠份,和官商勾结现象

这本书我并没有看完,看的过程中,萌生了翻译一部分的想法。如房地产开发中的官商勾结,现在也同样在发生。翻译出潘的文章,让河友们批判性的思考。

家园 谢谢

谢谢道长的建议。小弟是习理工科的留美学子,去国七八载,入河甚早,看河内起起伏伏,来来往往。

潘的文章,有些观点我有保留意见,但作为译者,我并不想去改变它。我希望能够平实地将潘所表述的事件展现给河友,作为纪录,引起大家的批判和思考。

其中一个事件,也是我正在翻译的,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官商勾结及损害被拆迁居民权益的问题,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初次翻译,定会有不妥的地方,稿件出来后,望道长不吝赐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