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点清野史:文化自信心的丧失 -- 无心之云

共:💬155 🌺8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样总结东西方思维

这样总结东西方思维:

西方思维:立体的,本质的,抽象的,理性的,逻辑的……

东方思维:平面的,表面的,形象的,感性的,混乱的……

到恰恰是典型的“平面的,表面的,形象的,感性的,混乱的……”思维。

依我看,爱因斯坦总结的那两个因素是相当重要的,但是你得看到他总结的方法是提出了两个具体的因素(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实验方法),而不是上来就一堆莫名其妙的形容词。

比方说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严重缺乏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后面这个是爱因斯坦说的第一个具体因素,但是说中国人缺乏抽象思维,却是很可质疑的。一本易经,据说天下什么事都能解,阴阳两字,概括世间万物,这还不够“抽象思维”?之所以无法发展出科学体系,是缺少科学实证来完善这种抽象思维。

《子不语》中有一则“谢珍格物”

谢珍,字紫玮,武进人,游幕来杭。性倜傥好客,有奇才,平居颇精艺事,穷格致之学。一日尝语人曰:“古人制物精意,虽日用小物,亦有至理寓焉。如箕帚除秽之器,人多忽视,不知箕插彩花于角,可降紫姑;帚扫鸡雏之背,即成反毛;疫疾焚粪箕,烟能却鬼;冬瓜见苕帚风则易烂,此皆有感应类从之理。”予因指其座右取火刀石器曰:“此亦有理乎?”曰:“金石之属,皆感土火之气凝结,本属同类,赋质并刚。铁击石,则出火以应之,施其所畏也。故火刀忌拨火,拨火则击石勿利。火石如出火少,则纳水中一二日,当之,则取火必多,其故何也?盖金为水母,拨火则枯,性枯则质钝。火石之火,分周四体,外剥既甚,则火藏石心,不易透出。用水激之,则中藏之火尽出于外,故击则多火。”试之良然。

现在看来简直是胡扯,但是能说里面没分析(把系统分为火刀和石器两部分),没综合(金、水、火等概念),没归纳(金石之属,皆感土火之气凝结,金为水母),没演绎(整段就是在演绎为什么水浸火石能让火石更能出火)?子不语和其他书中类似的东西很不少。

家园 非闲人的整体架构很深刻,细节上补充几句

没“清朝的愚民统治”,中国又如何,就可以不闭关锁国,就可以放开手脚学习西方,于是就不会有近代的落后挨打?这么个想法的立脚点其实还是“中国人落后了,需要学习西方了”。

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当年的先进文化,一方面已经开始融入西方科技共同发展,比如方以智。没清朝,说不定工业化先在哪国完成呢?立脚点是“中国人在工业化上落后了,需要学习西方了”。除去工业化,文艺、医学,短期内和美国是各有所长吧?

李约瑟难题。

只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问题。

爱因斯坦:

西方思维:立体的,本质的,抽象的,理性的,逻辑的……

东方思维:平面的,表面的,形象的,感性的,混乱的……变呢?”

这真是爱因斯坦的话?爱因斯坦是说西方科技的基石是西式逻辑和西式实验,也就是还原论的逻辑和实验。无数案例已证明其极大的局限性。这才会怀念东方思维---准确的说:东方传统思维,要不是马列毛被妖魔化,根本轮不到东方传统思维。西方思维是非黑即白,东方思维是灰度,到底谁是“立体的,本质的”?

“道可到 非常道”,不抽象吗?“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抽象吗?不能因为我用了形象的比喻,就说我不抽象。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理性吗?不能因为我不仅调动了你的左半脑,而且调动了你的胃,你就说我不理性。

“混乱”?《决裂》里的西方思维代表不经常说学生“混乱”吗?这简直是在夸东方思维。

建议看看钱学森晚年的原著。非闲人的架子就更完满了。

可以
家园 我也转了行么?感谢

正在努力攒经验 专门给这贴楼主送花

家园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哲学和文化, 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家园 悖论

三十年代战火中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依然群星璀璨。钱钟书 汤用彤 陈寅恪 季羡林 胡适等一大批学者能够中西合璧,继往开来。为何是国家承平60年,中国竟无一人学术成就媲美当年?

陈寅恪题王国维的墓志铭有言:『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思想言论的禁锢不仅压弯了学者们的脊梁,也抽掉了学术文化的精髓。

家园 当然可以
家园 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虽然

支撑了原子弹的发明,却是这种应用的最坚定的反对者。这就是哲学对科学应用的指导。

太阳和地球的自转是种自然科学,着重于认识,和现代科学对自然的使用和改造分属于不同方向。而哲学体系的思考则是为后者的引路人。当真正的科学家埋深于研究中时是真正无我的,只有这种无我的状态才会带来丰硕的成果。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后果难料,这时候就需要哲学来甄别了。

一个例子:对人体的复制的大规模的声讨和多个政府禁止相关研究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意义。

家园 任何制度也是要靠人去执行的

只有文化凝集的人心和信仰才能让人自觉的执行制度。

中国的制度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很多没人信,没人认同,没人执行,一个个利益纠结起来的小团体按照自己的意志曲解利用制度,再不行直接潜规则。但是当不同利益的团体直接发生冲突时,公平的制度成了双方扯大皮的,输了的不买账,胜的反而不光彩。

一切切的混乱足以再写出了百八十本的新现形记。

当中国的物质丰富后,对文化制高点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影帝和蟹帝最近的持续高调的发言是这种争夺的注脚。

文化很重要,后果很严重。

家园 窃明 之后 是 窃中
悖论
家园 生在好出大事的年代而已,时势造英雄,也造所谓的大师
悖论
家园 这些人没有某些中国人捧的那么高

当年我为了传播中国文化,曾经找了一堆我当时能够找到的翻译成英文的中国作品给一些鬼子看--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出身,对中国从前毫无了解的。看完了一讨论,公认最好的,“阿Q正传”, 深刻的人性,卡夫卡级别的,该人还有没有别的作品?真是给我出难题,鲁迅杂文就是我能找到翻译这帮人能看懂吗? “阿Q正传”以下,茶馆、呼兰河传也都公认不错。俺力推的“围城”,没有人喜欢,有人直说, “这种幽默,马克吐温、王尔德多少人玩剩下的." 俺当时深受打击,但后来渐渐承认这种说法有道理。 当年因缘际会,钱钟书、胡适等人,贩点中国的东西到西方,贩点西方的东西到中国,就可以成为”大家“。 比如胡适的当年的著名新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当年开一代白话文风气之先,有进步意义。但如果现在还坚持说这是继往开来大作品,那只能是笑话。 真要说中西合璧,继往开来, 那一代里梁漱溟算得上一个。

至于今天的学者里面,也有不错的。正在被媒体围攻的汪晖, 2007年,美国《对外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把他选为“全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被指责抄袭的《反抗绝望》我没看过,所以也没太关注这场烂仗。倒是看到下面这封公开信有点动容

百名国际国内人士联名呼吁全总为工人说话办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157910100jtxp.html

联署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汪晖。别人在围攻他,他在干什么? 这个,比口口声声自由民主却投靠强权的胡适强吧?

家园 仅就个人学术成就方面而言

汤用彤在中国佛教史、陈寅恪在中西交通史与隋唐制度史、钱钟书在中国诗与文论研究今天中国可有一人望其项背?拿汪晖比胡适,恐怕他本人也不会受用吧。

汪晖曾经对在下有过帮助,我对他还心存感激。

家园 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

与其片面谈论文化,不如三箭齐发。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有一些论述。几千年来的文化大多是统治阶级的文化,并在社会体系中逐渐影响下层。至于文化大革命,我觉得是主席意图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改造核心文化。

于是现今的可能出路包括建立新的社会系统等等。比如学习西方几百年来逐渐形成的社会系统链接出处

用正循环来刺激新思想的养成。

在文化哲学等方面,引进推广的成果几十年来几乎为零。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家园 那你为什么说胡适是大师?

既然要讲学术,那么就以学术的严格标准,胡适这种人算什么大师?

》汤用彤在中国佛教史、陈寅恪在中西交通史与隋唐制度史、钱钟书在中国诗与文论研究今天中国可有一人望其项背?

这些方面的研究,今天能受到多大限制?比起沈从文做中国服饰历史研究时候的条件,今天的条件好多少倍? “思想言论的禁锢不仅压弯了学者们的脊梁,也抽掉了学术文化的精髓” 这种大而无当的话,名正言顺的为一些人浮躁、明明是不安心做学问出不了成绩开脱。 看看汪晖事件中那么多所谓学者的表演,究竟是他们被禁锢思想,还是他们用文革手法对付别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