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和穿越:也说说我经历过的中国教育(小学)上 -- 酥油茶

共:💬125 🌺1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稍微有点不同的意见

上次去青岛这边的小学听过一堂课,觉得老师教育的让人很郁闷。当然孩子被纪律约束,能够听话,但是,整个课堂的气氛和进度,完全不能够随孩子个人的认知速度和学习习惯而调整,就是老师说啥跟着做啥。

我小时候就深受这种教育之害。我对自己学不懂的东西如果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喜欢去学,如果对自己学起来太容易的,比如语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但是感兴趣的东西学校不教,周围太枯燥,没有充分的资料。结果造成我的认知情况与学校和自己的期待都大大脱节。

我非常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满足基本的学校要求,比如写字、认字、写作、数学等能力,其他的,我觉得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发展爱好和情况来针对性地教育。并不是要一味的跟着去补课或者干嘛。就像我小时候曾经对写毛笔字产生过兴趣,在我姥爷的教导下,一个月时间就写的像模像样,但是之后我姥爷回家了,父母不支持就再也没有练过。如果我当时一直练下来了,可能现在也差不多了。我想,我如果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把这些都试试,然后按照他的天分和爱好去有的放矢。

至于补课我觉得很多补课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最好的补课是自己给自己补课。因为中国的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老师的习惯性,中国的老师们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我认为我应该培养自己的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让他自己去看参考书,自己来纠正自己的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自己来探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在他实在是弄不懂的时候点拨一二。

我为何跟您几位的观点不同呢?我觉得是因为我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我成长于很一般的高中,环境乱,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学出来的。这种环境里走出的那些人很多都是高手,虽然他们考的大学不见得很好,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是相当强的。我期待我的孩子成为那样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充实的人,而不是成为那些教师的来钱之源和一个随着别人唯唯诺诺的人。

通宝推:酥油茶,
家园 怎么看起来和我一样~~~~

的确中国这个优秀生综合症太严重了,我觉得30%以上的孩子多少都有一点。我妹妹就是在成绩很好的小学之后,因为到了初中成绩相对下降因此一蹶不振的。到现在她依然在为她的当年买单。不过在我的指引下她已经开始走上正规点的道路了。

我当时成绩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都喜欢跟中等的学生甚至差生在一起。在我来看,学习好的女生,多半有点自闭,有的还有点自私和清高。自我感觉和期望太好。让她们跟周围比较格格不入。但是男生要好的多。我后来高中阶段的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成绩很好很好,那不是一般的好,在我们那个小破烂高中,因为他们都是在很差的条件下自己学出来的。呵呵。

当年认识的成绩最好的现在做的最好的一个家伙,他一年发了十二篇sci,在上博士期间。他的天赋和能力都是让人瞠目结舌的。他上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重点而不是名校。

家园 看来你小时候属于比较有特点的孩子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小时候更适合针对性的请家庭教师辅导,学校教育是以大多数孩子的认知速度和学习习惯为基础来开展的,不可能因为少数学生而进行调整,而按学生层次编班更是不允许的,所以就会出现你描述的那种有的学生课堂上吃不饱的情况,这个时候更多的考虑的是公平性,是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我对自己学不懂的东西如果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喜欢去学,如果对自己学起来太容易的,比如语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
从这句话看你的小学学习还是有点问题,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认识到所学东西的重要性呢?这个要求太高了吧。说实话大学很多课程的重要性我都是工作过后才发觉的。太容易的不想学、学不懂得不想学、只想学自己感兴趣的,看来你的小学老师要挠头了,你现在能回忆起你当时对那些东西感兴趣想主动学习的吗?

我非常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满足基本的学校要求,比如写字、认字、写作、数学等能力,其他的,我觉得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发展爱好和情况来针对性地教育。
从现在教改的方向来看,应该是在向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学校只承担基础的教学任务,完成基本的学业要求,至于更高一点层次的学业要求就由社会来解决,貌似日韩都是这样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减轻负担,少担骂名,孩子今后的学业怎么样估计更多的是跟家长的荷包有关了。至于按照他们自己的发展爱好和情况来针对性地教育,也存在一个由谁来实施的问题,刚才已经分析过学校不可能来承担,估计少部分家长有这个能力,大多数家长是没有这个专业能力的。

至于培养自己的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让他自己去看参考书,自己来纠正自己的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这本来就是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行的不大好,这个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我曾经在一个省级重点中学听过课,那些学生才牛,基本上只有数学物理外语课的时候才听老师讲课,上其他课的时候都是在做其他作业,老师自己讲自己的,随时抽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绝对不会答错,答完了坐下去又做奥数什么的而去了,上英语课就跟大学英语课一样,老师只顾讲起走,根本不会举例什么的,讲了某个语法点就是顺便抽个学生起来举例,然后就是OK接着往后讲

家园 中国培养的重点是:掌握文史知识的理工人才
家园 要看在哪个领域吧~~~

如果是分类,如果是有些领域,比如化学,可能不算牛。但是他做的是机械的力学方向,一年十二篇,而且影响因子也不算低。更关键的是跟他聊的时候我明显感到他是在硕博士期间已经跨入了老板级别的眼界——他是在用看学科发展的眼光来做自己目前的事情,自己确定自己做什么方向。我觉得这就很牛了。至少我做不到。

家园 照这么看,中国的教育体制要彻底打倒才行呢~~~~~~~~
家园 稍微具体解释一下:

呵呵,我怎么感觉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也跟你说的那个重点中学差不多。我们当时的问题是,班级太大,小学的时候一个班平均90人左右,初中100-130,高中60-140,这样的环境里面的学生和大城市40人的编班,从气氛到学习方法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基本上就是老师不会管到每个学生,就是讲完自己的课程然后抓几个重点拉倒。而且老师对重点学生的态度很宽松,我们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是跟老师称兄道弟的。

我当时在语文课上就没有学过语文,都是干别的,老师也不管。当然我们不是因为学校好,而是因为太烂了。

我对自己学不懂的东西如果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喜欢去学,如果对自己学起来太容易的,比如语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

这部分是说我整个初中和小学,也包括初中。比如政治我就没有兴趣去学。数学我知道重要,但是因为开始就没有开个好头,所以一直保持数盲状态,居然混进了大学。呵呵。

对学习感兴趣,我清晰的记得,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对物理和几何、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对地理、小学四年级对古诗词感兴趣过。高中的时候基本上就认识到了自己需要学什么,虽然那个时候成绩很烂,很大部分的科目保持不及格,却自己给自己做了学习规划,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进行学习。比如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预先把高中三年的单词利用语文课等其他科目的时间复习了一遍,这一遍蛮有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地理老师讲的还不错,我记得当时曾经拿过全县第一——我们县大概有两万来小学生吧。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和几何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不算差。

我记得最牛的细节是我初中三年的随书练习册几乎都是空白的,以历史练习册为甚。我记得只写了第一页的几个空。我在初中三年只考过一次班级的第一,而大多数科目不及格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高中的时候我也是不用功的学生,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在乎。我只不过是够任性,够兴趣化使然。

其实我的这些特点有时候是有点被逼出来的。我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是集中的时间往往极短。最多半小时就不错了。因此一节课对我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我总是走神。这导致我理科成绩上不去,因为理科方面的很多东西一次需要时间较长来讲解。而我往往是听到一半就走神了。我或许有点心理学上的多动症之类的吧。但是如果用另一种方法,比如自己做题,比如和别人讨论这种,就比较得心应手,也提高较快。

我走上生物的道路,也是个被迫学习的意外,当时在高中复习的时候,有个男生想借机接近,就总是去问我奥赛生物试题。一来二去,我的生物提高到几乎可以参加奥赛的水平,他的生物却还是进展不大。后来我上了生物他去了一所普通重点的临床医学。现在偶尔联系。

学校只承担基础的教学任务,完成基本的学业要求,至于更高一点层次的学业要求就由社会来解决,貌似日韩都是这样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减轻负担,少担骂名,孩子今后的学业怎么样估计更多的是跟家长的荷包有关了。

其实我并不赞同这一点。我记得我们上高中的时候物理化学都比现在难。我们那个高中的物理化学教学实力较强,老师们待我们就像朋友,总是将前几年的高考题在课堂上拿出来,就像是朋友讨论问题一样和大家讨论。我高中的时候成绩也蛮差,但是物理化学不差。多半来源于此。能够激起兴趣。我总觉得,高中初中的科目还是适当的学深一点。求其上而得其中,考试题可以适当简单一点。现在的高中生物蛮复杂的我觉得有一定好处,起码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些这方面内容,以后至少看个药品说明书啥的还能有点知道。如果人为的降低难度搞得学生都要课外掏钱的话,那其实是加剧教育的不平等性。

按照等级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家庭教育是无可替代的。虽然大多数家长在上了高中之后就不能在辅导孩子方面发挥多少作用,但是我觉得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比如,花钱的,请家教,比如不花钱的,找亲戚来辅导,或者是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孩子跟成绩好的同学接近。我当时上高中的时候就多有他人这种辅导之功。要是没有他们那些同学无私的帮助我上不了重点大学,也不会在这里发帖。当然现在很多家长的确是做不到这些。

我跟我bf讨论过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的共识是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很多时间是被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环境给浪费了。我bf认为小孩应该在20岁之前大学毕业比较妥当。我也差不多这么认为。如果以后有经济实力的话,我bf想给孩子弄一个实验室,有简单的化学器械和显微镜等(想想现在动辄几十万花在装修上,不如将这些钱用来投入孩子的买书和课余兴趣上)。我也很想这样做,弥补一下我们空白的童年学习经历。

btw,好的老师还是蛮重要的,但是好老师的作用也可以绕开。比如英语,我同学给一个女孩子做家教,那个女孩的英语奇好,原因是她喜欢hip-hop,经常抄歌词。呵呵。当然数学物理化学等是需要更专业点。地理生物历史我们不怕,我和我bf两个人就能搞定了。

当然,很多小孩子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有的时候我爱心泛滥,想弄几个亲戚家的孩子来调教。当然要从小开始。

家园 戾气,浮躁

犬儒主义普及化,失去了正确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物质追求的比重越来越大。

家园 可惜现在教改的方向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了

这也是很多专家教授媒体记者津津乐道孜孜以求的,今后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基本上是由他的出身所决定的,可以分为三类

:家长有钱请家教的、家长有能力辅导的、家长既没有钱也没有能力辅导的,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层次分明,真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啊

看得出来你对教育有许多思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你可以申请到某个学校去支教一年,在实践中来验证完善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多时候理论跟实际的差距是蛮大的,书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须躬行。

家园 楼下几位我感觉没有吃透你的大实话

可能因为我有孩子而他们没有,我感觉我一下子就深刻理解你这句莫装逼的意思。

家园 确实,有孩子的人跟没有孩子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成长历程只有一次,错了不能重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品,去验证什么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免得到时追悔莫及。这种装逼遇雷劈的家长我见过不止一个,其中有的本人都还是教师,自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与众不同,自己辅导个孩子还不是小菜一碟啊,结果,结果自然就是个杯具了

家园 我是通过严酷的应试教育出来的,而且命好

没有中途被淘汰掉。但这就象你说的,是个特例,没有代表性。现在回顾,就会意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比如把人变成做题机器,学生按成绩论高下分出三六九等人,等等。解决的办法,就是你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经历的,减负。

从你的经历来看,我会说减负是成功的。诚然有好多同学不学习了,吃喝玩乐。但在应试教育中,这部分同学也照样学不好的。现在这样,还保住了他们可贵的自信心。而最重要的是你语文老师的例子。他的教法在应试教育中是幸存不下来的,因为他没有归纳中心思想,没有叫学生背诵文学常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