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几个问题 -- 晨枫

共:💬165 🌺9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个方式方法问题,结果给上纲上线成人品问题

我只是想提醒他一下,如果(我就不要随便揣测别人的心态的。)他是搞一个调研,那么这个调研的切入点是有问题的。因为他的许多问题不是简单的用是或否就可以回答的。我们希望得到不是骂不骂娘。这些问题还是最好是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第一个问题:

如果全国房价普跌(比如30%),京沪在此基础上再加50%,或者预期在未来三年内累计普跌至少50%,有多少人叫好,多少人骂娘?眼下?10年后?

我该如何回答呢?有多少人叫好,首先作为一个调查对象,回答这个问题前提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该叫好还是骂娘呢?为什么要叫好,为什么要骂娘。如果叫好是因为对我有利,那我该如何让这种利益放入我的口袋。如果骂娘是因为我的利益将受到损失,那有没有办法来避免我的利益受到损失。

总之我觉得他的这个帖子有些欠考虑,如果多酝酿一下可能更好。

我对晨大的帖子存在的问题,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上次他去德国旅游,对德国产生一些误解,我就直接指出来。他也立马接受了。这回他觉得我误解了他的本意,他就直接回复回来。这又有什么的。

家园 第2点值得商榷

取消高考的省籍限制,京沪明显吃大亏。不论现在还是10年后,“京沪的基础教育(小学至高中)质量”弥补不了这2地人口总量(合计3000多万)对其他省份(12亿)的巨大劣势,这点已经被30年来高考的经验证明了。2009年清华在北京招生433人,总招生人数3330人,北京约占八分之一,拿北京1000多万的人口选跟全国13亿竞争,成材率再高也达不到1比8的。而复旦一共招3000人,上海就有1000,上海本地出产的人才能占全国人才的三分之一吗?

家园 是我说的不够清楚

房价普跌30%,京沪再加50%,意思是再加30%的50%,最后总跌是45%。跌掉80%那是不可能的。

多谢回复,已经送花!

家园 “真实”收入的事情太难说

但银行实名制了,进银行的收入搞清楚应该做得到吧?

家园 花谢

这一点我想当然了

家园 户口作用可不止高考

当然高考很重要。

还有就是:

1.就业,外地人没有户口在京沪(其他城市类推)失业的话,京沪地方政府可不管你失业保险/医疗/养老的,你在京沪交的还有你的雇主以你的名义交的那些钱,基本上打水漂了。

2.医疗,外地人得了重病想要到医疗条件好的京沪就医,除了福利比较好的一些单位能够通过医保报销以外,普通人想转院那是很难的。举例而言,中部一省会城市纺织企业退休的职工,现在一年的医保钱就够看一次感冒的,万一生大病想到京沪就医,哪个医疗费基本上就得自己负担大部分。

3.住房公积金,没有户口的你在京沪交的钱基本上就只能在京沪用了,万一你离开京沪,最多把你交的和你雇主交的退还转移给你,基本上这几年的利息差你就贡献给京沪的公积金中心了。等你回到老家想用这笔钱时,老家公积金中心会告诉你,先连续交一年再说。

所以说,中国这个户口制度就是一现代化的农奴制。真正的人口流动不可能实现,这也是为什么俞正声觉得上海那么难办的原因:那么多低现金收入的老人(可能有账面价值很高的自住房产)要养,虽然钱化的多,可是实际生活水平却还是很低。如果老年人可以用在上海挣的钱到外地养老,这个负担可能就轻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俞正声想放开上海户口的原因之一,把眼前的困局推后20年。

家园 反对

资源总是不足的,但是分配制度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国内明显是分配制度出了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陕西神木的免费医疗一年来花费1.5亿(截至今年3月份),40万人接受了免费医疗。这个金额对于国内很多身家过亿的“富人”来说也不是大数。一个人的财富可以负担40万人一年的免费医疗,这里明显看到分配的不平衡。

这个问题很难解,并不是问题本身很难,而是利益分配公平化很难!

家园 晨大,我是这么理解的,请指正

1、京沪房价跌一半,我觉得基本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上海的细则到今天还没出来,可见其态度了;另外各大行的压力测试都是30%的水平,这其实就是极限值了吧;要说谁骂娘,最近三年买房的都要骂娘了,10年后……这么跌法还有有没有10年后恐怕也很成问题

2、户口和户口的福利感觉应该是两回是,可以扩大福利的外延而不一定要取消户口制度,这个应该没什么人会骂娘

3、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事情,数字的增加如果不能带来购买力的实际增长,那么老百姓还是要骂娘

4、全民买单的前提下是不是能增加真的能降低教育成本并且提高就业机会,这要看性价比了

5、医疗问题和教育问题不同,合格的医生比合格的教师要难找的多,性价比可能更难体现出来,继续骂娘的概率会更高

家园 归根到底一句话:钱从哪里来?

1、房价。卖地是地方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房价大跌,空出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

2、户口。与福利挂钩是户口成为稀缺资源的原因。立刻取消这种挂钩,说不定会造反~~,因此应该是一种徐徐图之的趋势,不取消挂钩单纯取消户口限制,新增福利从哪里来?

3、工资。工资低的根本是产业结构的畸形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户口一样,马上改变不现实,慢慢改会遇到资金的缺口,这部分钱从哪里来?

4教育。教育产业化虽然缓解了就业,可是弊远大于利,不可能长此以往。中小学是义务教育,更不可能走这条路,因此解决办法只能是增加学校数量。建校、师资的钱从哪里来?

5、医疗。同教育。国内的平均医疗水平是很落后的,增加数量是必须的,钱从哪里来?

反对
家园 这个反对不能推翻我的逻辑

首先,你举的例子只是从医疗的花费来看的。如果这个例子是真实的,也只能算一个地方的单独的医疗消费例子。能够具有普遍意义吗?

其次,我所指的资源,在医疗体系这个问题上,不仅仅是财政问题。他将包括医院、药品、医务人员等等一整套的体系。

这么说吧,我们就以你的神木的例子作一个扩展你就可以看出我所认为的资源制约根本性论点的合理性。假如全国人民(13亿)统一按照你所说的神木40万人的平均医疗水平进行医疗保健配套,那么,会需要多少费用?多少医院?多少药品?多少其他相关相关从业人员?精算好像是不可能的吧?不过是个天文数字是毫无疑问的。(大胆假设)是现在资源无法负担的也是毫无疑问的。

你看到的,是局部的,地方性(财政方面)的对于医疗保障消费可能得到解决的一个点。但是它对于整体问题,并不是一个通解。

家园 何谓普遍意义?

如你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不该写出来,因为那些火是“局部”的嘛!

我并不是否认你的资源有限的观点,但我认为分配不公是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资源数量是次要的。中国GDP总量那么大,平均分配到个人也是不小的数字。比如神木的例子,扩展的13亿人也不过4550亿元,这里包括了各种费用(可以看神木的新闻稿),国家负担不起?想想一年公款吃喝多少亿?

另外我并不是要完全“共产”,只是从数字上算一下理论值。在实际中,可以通过公立民营,政府兜底等方式实现差异化服务,从而做到更少的政府支出。

医疗如此,教育住房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看看重庆的例子,建廉租房、改善民生,也没见政府破产!

家园 这3条体现不出户口的重要性

1.养老保险现在在搞全国统筹,几年内可望实现。而且在京沪的外地白领们的收入即便没有养老保险,其积蓄也足够养老——养老保险在目前,实际上主要受益的是城镇的低收入群体,即指望每月1000元左右养老金的群体,如果可以选择,京沪的白领不交养老保险更划算。这个体现不出户口的重要性;

2.医保同上,改革的步伐会慢于养老保险,但同样不是大问题,也是可以看到解决的那一天的。医保的难处在于,即便是北京的户口,目前年最高报销额也仅有30万,真遇到大病还是看不起,而这又是在目前条件下无法解决的,与户口无关。至于普通的小病,外地户口的白领们的收入是足以负担的,虽然不公平但绝不是户口重要的理由。

3.住房公积金,应该说这个的改革遥遥无期。但是,以北京的房价,住房公积金对很多人已经失去意义了。

户口最大的利益就是子女高考占便宜。

如果可以量化,户口在养老保险上的作用几乎为0。在医保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看感冒上,也就500一年,30年下来1万5。住房公积金的价值与收入有关,但北京的房价实际上让月入1万以下的家庭直接出局,而月入1万以上的家庭本来就是高收入群体,那点钱就当收所得税接济穷人了。只有高考的价值是巨大的,对子女的影响至少是1000元一月,其金额不会低于50万。

家园 其实国内很多地方已经是在这样操作

9年义务教育,按居住地就近入学,这是规定啊,只是各地都会搞一些小动作,比方我女儿4年前在广州读小学,因户口不在广州,被“自愿”赞助了1万元。

家园 你说的内容

已经是偏离主题了。至少是偏离我原来设想这种讨论进行的方向。

我希望能够说明的,其实在给坏坏2的第一个回复里已经相对完整了。你所关注的,其实是与我不同的。

我所认为的,是有限资源始终是制约楼主提出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最根本因素。同时,我也认为,分配尽管很重要,但是在当前,更合理的分配方式也只能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相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分配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平均主义,强行拉平各种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

当然,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并不反对而且是赞成对现在的分配做出改变的。但是这个不是我的重点。

你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现行不合理分配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这和我回复的主旨本身相差就比较远了。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你认为现有的资源是足够的,是分得不合理。而我认为,尽管存在分配不合理,不过,资源有限对于中国这么个国家来说,是很多问题的根本性因素。

鉴于我们都很难精算,而在这个问题上本身关注点不同,因此再往下估计也说不出什么了。

不过个人以为,我的算法,将神木平均水平乘以13亿,很可以说明我的观点。

至于政府的盈亏账目,还是让时间去检验。实现方法也是。假想提可以,是不是能够实现,谁也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以西方的医疗保障体系作为参照。按照我们的政府能力,乘以13亿,最坏的可能是会比他们崩溃的时间更快更猛。当然这是最坏的可能。

家园 多谢回复

这几个是“民愤”最大的问题,但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我的感觉是不管怎么做,或者什么也不做,都要被骂娘,而且骂的人都不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