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七 月 半 送 亡 灵 -- 老光

共:💬59 🌺18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亡故的人是不会吃这饮食的,尽管你做得再好……

弄的花样再多,他们也吃不到了。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人一死,便化为了尘土,至于灵魂,那只是传说而已。真正见到的人,很少的。而且,都是听说。之所以这习俗能一直保留到现如今,那是历史传统使然。中国人念旧,喜欢寻根,这便是中国人的特有文化底蕴吧!

家园 现在这些官员

搞不清文化习俗和信仰的区别,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但真正的信仰,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有。

这种文化习俗,是能禁得了的么?做出这种规定的人,还是先回去好好学习一下D史,看看自己跟哪一类人对得上号。

这些传统,好象江浙一带保留得还比较好。现在浙江建寺庙在政策上放得比较开。以前,上海的同事到了清明之类的时候,经常会拖家带口地回老家扫墓。俺爸妈年近八十了,这几年也经常回老家去扫墓。

俺从小在外乡长大,一直在上学,没什么机会回老家,以前对这些不太清楚,这几年越来越感觉到这些传统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这些传统习俗,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两年一直想回老家去给先人嗑个头,上柱香什么的。

最后,谢谢光叔的好帖。

家园 看了你的回复,俺感触很深。……

俺一直觉得,D这些年来在思想教育上最大的失误,就是强行地割断历史,感性地把自己的思想工作观点,塞给老百姓。俺曾经在一个回复 中说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个改朝换代的历史。但不管是哪个朝代执政,有一点,总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儒家的思想,也就是历朝历代的治国理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前说:礼义廉耻,国之八维。 从D执政到今天,尽管变换概念,但喊来喊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依然是老祖宗那一套。从前老百姓说:人无笑脸休开店,和气生财。现在叫和谐,从前叫作忠君,后来换作忠于D,忠于XXX。与其这磁,倒不如按从前叫唤了几千年的口号,一直叫下去,老百姓还能接受,理解。新概念不断变换,倒叫老百姓无所适从了。口号一多,也就没口号了。

我常想,一个人如若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的话,那就是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了!想想吧,前几年说是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又岂止在这一个方面?正因为多年来,国家始终没个完整的教育纲领,哪个上台都得提些口号出来。所以,搞了几十年,真就是老百姓讲的:半夜里起来玩龙灯——越玩越转去了!

家园 光叔所言极是

其实D的理论上,这种做法本身也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人为割断历史,强行灌输思想,由于执行者本身素质不高,带来的必然是思想的混乱和信仰的丧失,欲速而不达。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事半而功倍。

现在空头口号、新鲜名词一大堆,真正需要落实的,都流于形式了。

和谐本身没错。这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该怎么做,理论、办法、实践的例子有的是。可是,看来看去,到最后,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粉饰太平。至于反三俗,看看那些高喊反三俗的媒体的嘴脸,就知道结果会如何了。而真正能推动和谐、抵制三俗的传统文化,却在跟世界接轨中,给有意无意地抛弃了。

家园 是的!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前几天我与老伴散步时,还在交谈:D从立国之初,便大搞形式主义。你们小,还不晓得当年的情景。五十年代,每逢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什么的,就沿街搭彩门。安排一些“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历史反革命分子,坏分子,57年之后再加上右派分子)自带工具上山砍松树枝,用竹子或木头搭成门形,然后,扎上松枝,贴上纸花,粘上对联。等到节日过去十天半月,再又拆除掉。再就是,运动一来,各单位,都得要买些红绿纸,安排毛笔字写得好点的人,日夜写标语,贴标语。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只要你到有关部门申请,一个人也行,便可以成立个组织,由公家出钱,开条子报销,买红布打旗帜,打袖套,刻公章,有了这公章,写个证明,便可以去粮店领面粉,熬浆糊,买纸刷大字报。

我看了几十年,就是这形式主义害死人。

70年代,我在机关内,搞办公室工作。那时节 运动一来,各级便要下面上报学习某领导讲话的人数,次数,写大批判文章的篇数,发言的人数等等一连串的无聊数字。作么得用呵呵!

大学大批促大干那会儿,天要上报各班组,各车间,各厂矿建立了多少学习栏,多少批判栏,多少心得栏……。

要培养树立个先进典型,就百得要他说出几段高境界的话语来,说不出就得引导说。人人都明白,这东西根本不作用,但还得照样地搞。就这样,搞了几十年,直到今天,还在喊XX代表……等等的空话,套话,大话,假话……》

家园 不抓这个,民政纠察队拿什么过日子?
家园 那也是呢!大和尚帮小和尚捉蚤子——都是寻事做事呢……

家园 民政纠察对,一是抓死人,二就是抓这个,

游神的乡镇就不敢抓,市里的看情况,有的抓,有的不抓.

死人的,给拉去烧没事,如果私埋的民政纠察就抓人挖坟.你家人想埋,怎么操作?找人给四千块钱,殡仪车来空跑一次,你家里就偷偷干,保证不会挖坟.还有,你想把骨灰从火葬场拿出来,那就找民政纠察队交两百块保证金.

市里不抓打哉的原因是那几伙人和他们熟.以前是抓的,至少2001年我一亲戚家那时候就不敢公开,在家里偷偷搞.

家园 民俗大牛...
家园 过奖!俺咋算得什么“大牛”?纯跑龙套的小角色一个

家园 是个传统相声段子

应该是叫《师傅经》,可能还有别的名字。这里发的的郭德纲的版本,我以前听过其他人的(忘了是谁了,听着很过瘾)

郭德纲演的时候加了很多发挥,在不同场合的词还不大一样,但整体的骨架是不变的,就是第一天、第二天什么什么的……

家园 哪里是“做”给亡灵的,明明是做给活人的

让一代代的人,明长幼有序,别亲疏远近。

亲情,是维系国人关系的最紧密的一环,是心中最可信赖的庇护之处。

家园 呵呵!原来是郭德纲说的相声段子,俺收藏了!谢提示!!!…

家园 说得好!赞一个!……

本来这接送亡灵就是个虚词儿,不着边际的事情。经后人这么一玩弄,便成了“让一代代的人,明长幼有序,别亲疏远近”的功德。不如此,后来人便一层层疏远,传承得几代人缘,便搞不清自己的来龙去脉了,于是,数典忘祖的事儿也就扒拉出来。

从前,宗法制度下维系秩序靠的就是这血缘亲情,正因为有了这“亲疏远近,长幼有序,”家族内部才得以平稳。便像那金字塔,有了这一姓,一村,一地,一乡的安定,才会有一县,一郡,一府,一州乃至一省,一国的平安。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而不至于溃败到一塌糊涂,也就靠了这宗法维系。那怕是历经改朝换代,直杀得血流成河,百把几十年间,便能恢复元气。

想必那年月里头,阶级的统治还没得今日如此的严密吧,若是有今天这种组织严密的统治,漫说是大明,大清不得亡,即便是大唐,大宋也亡不了。为么得呢?因为那时提倡宗法,提倡仁义,提倡孝道……而这一切,却是建立在最基本的亲情之上的。

世上唯有“这亲情,才是维系国人关系的最紧密的一环,是心中最可信赖的庇护之处。”其它,都是扯蛋!倘若是连这个都不要,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