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看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一)! -- Gunpowder

共:💬34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看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一)!

在中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拥挤、堵塞(后称:拥堵)的问题。交通拥堵不仅降低了行车速度,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拥堵的车流更加重了本来就很严重的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但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城市交通拥堵将会有加剧的趋势。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的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

让我们反思一把:为什么会发生交通拥堵?果真如北大的那个高人所说的是经济繁荣造成的吗?交通拥堵是我们为使用汽车带来的便利而必须要支付的社会成本吗?这些问题可以在什么前提下可以得到解决而同时没有影响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发生交通拥堵了,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1、中国城市的道路建设现状

“堵了怎么办?”

“好办的很!堵了,咱就修路呗!”

平心而论,国内的交通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就交通发展规划和政策而言,基本上还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水平?D?D什么地方堵车就在什么地方修路。

显而易见,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但即使是象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哪怕是可以筹措道足够的建设资金,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也都非常有限,不可能象‘摊大饼’似的把道路一环,二环,三环,…一个一个这样修下去。虽然近年来北京市交通建设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还是快不过汽车数量的骤增,2003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约200万量,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汽车数量的猛增让北京市的交通发展措手不及,在很多区域即使是新修的路段路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有鉴于此,很多人士建议北京采取措施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然而,贸然采取这样的政策毫无意外的将对关联的产业,如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另,这个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政策和环境的保护等等方面。所以,面对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单独从限制车辆数量方面或者单独从道路的供应方面考虑城市交通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从系统的观念出发,一个好的政策应该把车辆、道路、能源及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新审视交通拥堵问题。

且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换个角度看看。

元宝推荐:Chieftain,
家园 我看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二)

2、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

在此我们不局限于北京的交通,而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交通拥堵问题做一个经济学分析。

(1)道路的需求与供给

从其性质上来看,道路是一种‘公共商品’(Public good)。象市场上的其它商品和服务一样,对城市道路也存在需求和供给的问题。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讲,交通问题就是道路的供求问题。与之相对应,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也可以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先看对道路的需求--

对道路的需求是个人基于其个体需要而做出的决定。一般而言,它是由汽车的使用派生出来的需求。人们使用汽车,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汽车旅行本身,主要是为了便捷地到达目的地而达成一定的社会活动。显然,在目的地可以取得的好处越大,人们就越有可能使用汽车去完成旅行。和对其它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样,对道路的需求也由一系列的因素所决定,比如说,燃油的价格,收入的变化,使用汽车的维护费用、停车费用及时间成本等等。所以,想要改变对道路的需求就离不开对这些决定因素的仔细考量。

再看对道路的供应--

道路的供应则一般都是由公共机构(中央或地方行政当局)负责的。道路的供应,在长期内可以通过修建的方式提高道路的供给量、通过改造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但在短期内,因为道路的建设周期问题,道路的供应量不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常量。

因此,交通顺畅时,可以说道路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道路拥堵时,供应量小于需求量,这时这个短期的常量就承受着过载交通流的压力。换句话说,在短期内道路的拥堵主要是一个需求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供应侧的问题。

(2)最佳道路使用状态和中国现状的对比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合理的商品定价点出现在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点。因此,对道路商品而言,最佳的道路使用状态也应该出现在对道路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点---在该点上使用汽车的边际社会成本应该等于其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包括使用汽车的个人成本(包括燃油、停车费等)和外部成本(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造成的金钱和时间浪费等)。简化叙述,在假定使用汽车没有额外的社会收益(如让某人搭车)的情况下,使用汽车的边际社会收益基本上就和边际个人效益相等。

但在中国,在缺乏合理的政策的前提下,个人并不需要负担自己使用汽车而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增加额(如:环境污染)。因此,实际的汽车使用的平衡点是边际个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的平衡点。因边际个人成本较边际社会成本小,所以中国现有的交通政策不但不可能达到道路使用的最佳,反而可以导致对道路商品的过渡使用(当然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这应该是中国交通问题常年得不到解决的经济学解释。

元宝推荐:Chieftain,
家园 好文,继续.比如说停车费太贵,我一般坐地铁上班.
家园 说道这个问题,我不得不用一个我讨厌的词“素质”

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不守规矩,都是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再好的道路和制度,让这些人都破坏了,其实大家都遵守规矩的话,情况好的多了,

如果你在北京,可以到各个路口去看,拿“国贸”作个例子,这里是所谓“cbd'核心,都是”白领“,素质可谓高了,但闯红灯的人是源源不断啊,很多时候就是这些人造成拥堵,

看到这情景我就想你们争什么争啊,

30妙都等不得吗?

我也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

越说越气,算了,

家园 可以理解,大家伙赚钱是分秒必争,心态都很浮躁。
家园 中国人之所以不太爱遵守规矩

有这么方面的原因

外国人的规矩都是大伙合计着制定出来的.自己不遵守将来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中国一切都是官老爷说了算

好多的规矩都是专门对付老百姓的

老百姓当然心里不舒服

老想着像小孩子背后使绊子一样

破坏一点

不图自己得什么实惠 就是一种发泄

家园 关键还是大众运输要改善

公交车地铁等的大众交通工具办得好, 民众自购私家车就少. 上路的小车少, 交通自然也不会堵得那样厉害. 如果大众运输无法改善, 逼得人非得自己买车开才够方便, 那么什么解决办法都是差一等的.

国贸的例子, 反映的应该是开发大型商业区时没有好好的研究好交通流量.

家园 一部份吧. 我这回出差去Cambridge, 国民素质不错吧?

从机场一路堵到Cambridge, 回程时再一路堵回机场. 这段路才多长啊, 跑了我几个小时呢. 也不是车在争道, 而是车实在是太多, 而路又实在是不怎么宽.

家园 要我说

大城市里的交通拥挤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人口太多

没办法的事

唯一的出路是结合我们的国情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之路

人家外国人买汽车一是有钱 二是有路 三是有哪个需要

背不住有人家驻瑞士公司在德国

跑上百十公里上个班不稀罕

确实要用车才行

中国人呢

1.没钱

2.没路

3.中国人的出行半径应该比外国人要低得多

结合这几点,我的结论是

发展或者说至少不限制摩托车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好办法

南方大城市一有禁摩的风吹草动

摩托车的大肆抢购也就足以说明问题

说明广大人民群众是需要摩托车的

家园 回到家了就好。
家园 北京交通的规划实在有问题

就拿那个著名的西直门立交桥来说吧,交警转去安定医院的笑话都看过吧,那个六个圈的指示牌也算家喻户晓了,没几个人上去不晕的,还经常上层空着,下面堵得要死,不知道怎么设计的。

家园 我自己也常琢磨,这个的确很复杂,可能是中国人

的确太多,资源有限,不争不抢的话,什么都轮不上了,

再就是违反规矩的得到了好处,没受到惩罚,守规矩的还有种傻瓜的感觉,哈哈,那我也不守规矩好了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都说外国人如何如何自觉,我看那是在他们国家,来到咱中华上国,也都入乡随俗喽,开车闯红灯的,逆行的,都是我亲眼所见,还都是使馆的车,

气死人那

家园 是啊,我的意思也是部分原因,交通管理,设施建设肯定也有不足
家园 我觉得不是素质,而是文化,越不遵守规则越有面子

能大摇大摆搞个特殊牌子挂上横冲直撞多有面子。在中国最上等人就是应该超越所有规则之上的,最没出息的就是非得遵守规则赔小心的。

老外在中国随地吐痰的我都看到过几个!看来真的是入乡随俗啊。

家园 看来炮药是要对问题建模了,可怎么看着有点玄

因为需求-供给模型是动态的,在道路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套用这个模型有些危险――弄不好代价很高。

举个例子说。悉尼那个著名的铁桥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就按照八车道那么宽设计的。当时舆论评价这简直是“疯了”,哪里用得着那么大。结果还不到世纪末不但八车道堵得严严实实的,就连增加的一条隧道都不敷使用。很难想象如果当初设计者没有远大的目光,如今的悉尼港会是什么样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