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东西差异问题(二)对照 -- 邝言

共:💬23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浅谈东西差异问题(二)对照

这个缘起保留在什么里面呢?答曰:语言。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每当一个孩子学会了使用第一个语词,就表明他正式进入了人的世界。因此,如今有些80后的年轻作者们不明白的就是这一点。他们以为自己获得成功是全靠自己天才的创造力,好像从未借用过什么别人的东西,甚至宣扬“从不看名著”,其实,这绝不是一个学习模仿借鉴的问题,而是在我们的存在中,先天(这个先天不是生理上的先天,而是哲学上的先天)就具有文化架构,那些传统和文化脉络不是通过纸张传达分配给我们,而是我们就是如此这般生存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直面传统,无论所采取的态度是继承还是批判。

接下来要谈的不是义理,若是要比较义理,那么十篇博士论文也写不完。因为这里不是就学术论学术,所以不必堆砌名词,还是说得生活一点比较有用些。柏拉图传统和中国人的道(我这里说道,或者天道,乃是为了避免使用思想、精神、智慧等等被西方浸染过深的词)到底有什么可比较的呢?

一般说来,西方理性形而上学开启的是知识论的路向,换言之,也就是关注人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问题,所以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里的意思是“爱-智慧”,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不知道爱是什么智慧又是什么,当中的“-”怎么对待。当然这个也没有所谓唯一的正解,这里只是提醒大家凡事不要想当然。“爱”这个词,在东西方本就是不同的,只有在西方传统中才说得出“我爱你”这样的话,不信你翻翻中国古文,有没有这样说的。“我爱你”当然没有,“吾爱汝”也看不到吧?即便碰巧找到一个(上次还真有朋友较了真),也不是西方那个意思。怎么讲?西方的“爱”,说的是有一个主体(自我),还有一个客体(对象),然后有一种主客体之间或者甚至是主体见诸于客体的一种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是使得主客体结合或者说统一的,那就叫爱,反之则叫憎。因此最早的时候,西西里岛的恩培多克勒就用这两个词来表达万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说两个原子相爱结合这样的句子。别说那时候愚昧,还处于万物有灵论的笼罩下,前面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那些最早的精神素材正是我们后来建立自身存在的东西。费尔巴哈也用爱这个概念来表述他的思想,在他那里,爱表示消灭对抗,也就是消灭异化的一种状态。这个点到为止。

那么中国人呢?若是中国人要表达爱,是怎么说的?看看《红楼梦》或者《西厢记》,早些的看看《诗经》。中国人说:冤家!那,就是在说我爱你了。换言之,中国人不是把世界看作主客二分的,诚然有你我之辨,但是却没有主客之分。一旦相爱了,那么你我皆处于某种特定的状态里面。中国古人从来没有想过爱一个人的抽象概念,他们的爱从情感本身到人都是具体的和直观的。这么说失之以西论东了,留心这种倾向。

从这个细微之处就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天道和西方的理念是如何不同了。这样来理解:西方传统中主客二分,有脱离实在的概念(一般)和实在的存在物(具体),具体的是有差异的,有限的,不恒常的,也就是外在的,和精神无关的,而人要建立自身,达到精神的存在,也就是要超越特殊而达到普遍,必须将具体的杂多抽象掉,概念越是纯粹越好,直至最后,知识论路向达到了黑格尔的绝对知识,那也就走到了尽头。而儒家传统从来不离开具体而去谈论抽象事物,也不追求脱离实在的普遍。从佛学用词来说,中国人眼中的更多是有情世间,是人的世界,若是要超越,那就不是人了,所以天若有情天亦老。道教说天地不仁,也包含这样的眼界。总之,那个现实世界始终是中心,道教和释教作为一个背景渗透于其间,通常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从现实世界被放逐出来的人,便入道或者入空门,即便是大隐,也是隐于市或者隐于朝的。这是值得玩味的。

按照某位方家的说法,在西方,要么是内在而有限的(此岸),要么是外在而超越的(彼岸),而中国人则不然,他们是“内在而超越的”。细细回味这句话吧。

让我们比较两个例子:《双城记》里面,那个追敌人的军官,他出于道义把敌人放了,然后出于军人职责,他开枪自杀。这在中国人看来甚至是愚不可及的,可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很容易理解。彼岸的理想很可能构成对有限自身的否定,人道的理念,军人的理念,二者冲突之时若是要充分实现二者,就只能牺牲个别的自我了。可是反过来看孔子。有地方官吏夸耀自己辖区吏治清明,说:我这里老子犯法,儿子来举报。孔子说:这不算好,真正好的是老子犯法,儿子代为隐瞒。我们从这里看到了对现代法律观念的挑战。的确,我们如今的观念西化的很多,那不是什么简单的崇洋媚外的结果,而是资本统一市场的结果。自由个体、无差别的劳动等等这些资本的要求将西方法权、人格的观念放进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而某种程度上阻断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这是存在的天命,我们要直面它。孔子的例子不是说不应该大义灭亲,而是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世界是一个具体的整体,而不是某种理想的抽象贯彻,当你看到父亲举报儿子的情况时,你该意识到这个世道中观念已经脱离了人而开始压迫人了。不难理解,想想文革的情况吧。所以中国人的道统是很特别的,后来礼教杀人乃恰恰是道的反面,是后人把持了专断的解释权、将道下放为器的结果,如果让原典永远敞开,那么也许情况就不是如此了。而在西方,这样理念(价值标准)高于具体的人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道主义每每要成为主题,你若是看到人道主义热门了,就当反应过来西方的社会状况必然又是某种理念压制人了。中国古人不必多谈人道,反而要谈谈天道,而且还要说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天人合一的。

(待续)

元宝推荐:蜜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欣赏】鲜花。

所以中国人的道统是很特别的,后来礼教杀人乃恰恰是道的反面,是后人把持了专断的解释权、将道下放为器的结果,如果让原典永远敞开,那么也许情况就不是如此了。

我常觉得解释“原典”如使刀,杀人切菜存乎一心之妙。

问人不问马,爱礼不爱羊。名与器不假于人?夫子之思太无邪!

家园 文化太大,只说一句,

我在新浪论坛上看到有人说过这么一句,人天性有两大追求,一是对财富的追求,一是对异性的追求。而东方文化宣扬的就是对这两大追求的否认。天性是什么?是最真实自然的。这世上能有什么东西对抗自然,只有虚伪!!!

我想问问在国外兄弟,外国的家长是怎么对待自己13、4岁小孩的感情问题的?

家园 孔子曰:食色性也,没有反对追求财富和异性啊!

至于存天理,灭人欲,那是后来发展出的糟粕,和儒家原教旨无关,更和其它百家思想无关。佛教提倡禁欲,天主教不也一样。

所谓“东方文化宣扬的就是对这两大追求的否认”,帽子扣得也太大了吧?

家园 这打着红旗反红旗,西方也干

不过名字起的好,叫反思。最近的书名叫批判的少了,全改反思了。销路也好多了。

这扛着孔子反儒的事是康有为干的,五四又更进一步。不过我觉得一种学说刚开始总是更开放和积极的,但在后来系统化过程中,都走向了反面。其实西方的路也是这样的。原典为比如我们想想得那么好,但贵在不僵化。

这句话“杀人切菜存乎一心之妙”真好,我说不出来,虽然杀人切菜我都干。

家园 老大,学谁不好学萨苏。上花,等下文。
家园 问题就在这里

我没读过儒家原著,也相信你说的“与儒家原教义无关”。但是问题就在这里,糟粕已经发展出来了,我想问两个问题:1,为什么就能发展出糟粕,而没能向更高一层的精华发展。2,恕我悲观,我到现在也没看见有“新生”的痕迹,这又是为什么?

我认为按照儒家教义,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发展出“灭人欲”。您是觉得仅仅只是后人在胡乱解释?制造出来的糟粕?

又问一句,儒家宣扬的君君、臣臣、夫夫、子子。女“未嫁从父,外嫁从夫”等等。主张上级(长辈)对下级(下辈)拥有绝对权威,禁止怀疑,反对竞争。这到底是原教义还是后来者的发展?

家园 给楼主提点意见

我是想拍你砖的,所以请些个范围比教小的东西。一整就东西方,我晕啊。

从哲学角度讲东西方也不好。哲学是不能脱离其它基本面单独存在的,否则,这么比较也没有很大价值。

可否谈谈东西方的宗教信仰的不同呢?

你要不同意呢,俺视为你自认理亏了。俺就是这么流氓。

家园 非常过瘾

从没想过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东西差异问题,受教了。

家园 要么是内在而有限的(此岸),要么是外在而超越的(彼岸)?

a bit of confusion, cannot understand

can you give more details or examples to explain it ?

thanks

家园 也?此话点解?
家园 这个比较哲学化,所以我只是提及而已。

如果有兴趣,看看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西方理性形而上学传统中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的对立的真相。意识内在性,是这种传统的核心。这样的传统的结果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旦人们追求真实的东西,便要脱离具体的东西而诉诸概念;一旦人们要追求精神的东西,便要脱离具体的个人而诉诸人性。要么认为有一种东西内在于我们自身,这种东西是速朽的,因而是无意义的――内在而有限;要么认为有一种普遍的意义,但是它在我们自身之外(换言之不是人的感性所能达到的),而且在时间之外(超时间的,比如上帝)――外在而超越。

说简单了难免有错漏,见谅。

家园 那么你认为怎么才能不僵化

是人人都有“用刀杀人或者切菜权”(至少在理论上要有)

还是只规定几个智者或者一个机构才能有?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权利可以拥有而不行使,但是不能没有。普通人可以因为智力不高而被嘲笑,但是不能失去话语权。

古装剧看得不少吧,草民只要敢在大堂上据理力争,那就是“咆哮公堂”。尽管法律规定你有为己辩护权利。但咆哮公堂那是一定要受惩处的!

家园 不瞒您说,我还真不知道怎么避免。

我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您后面的话,不过我并没有反对个人言论自由。

你谈到的是话语支配权,而不是仅仅拥有话语权。 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家园 回帖

人类耗尽石油,破坏环境,也是踪欲的结果。请问,这是不是破坏自然呢?

另,古代能读书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没有书本知识带领的情况之下,长辈的经验成为非常重要的指导方针。在这情况下,为免后辈一时的意气用事而出错,父父、子子,有其必要,并无不妥。这是长幼有序。

至于,君君、臣臣,则是为了政令实行而提倡出来的,应该是引用了部份法家的概念而成。况且,君君、臣臣是指君主要做回君主的位置,有其义务、职责;臣子要做回臣子的位置,有其义务、职责。并无不准怀疑什么的。儒家一直都把”格物致知”放在”修身”之前,可惜,很多人都当这个隐形。现代人更是如此,连是非善恶都分不清,哪来的”新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