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虎妈”热就是个可笑的闹剧。 -- GWA

共:💬20 🌺89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虎妈”热就是个可笑的闹剧。

“虎妈”热就是个可笑的闹剧。

我们这里的华裔移民(包括大陆,港台,东南亚)在地区报的采访里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自己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完全不赞同“虎妈”的那个大作,有的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从生活背景到家庭婚姻都不是真正的东方的“典型”,是个闹“出位”吸眼球,哗众取宠的“香蕉人”。

她的出现,是有现实背景的,简述几条:

1。中国的崛起,让世界都自然地会从文化教育上来分析起因。她适时地混水摸鱼,谋取私利,也混淆了视听。

2。西方传媒借此大作文章,明“褒”暗砭,夸大和歪曲了一些本来已经在改善过程中的华族群体的负面问题,转移公众视线,为反华势力的政治目的服务。

3。她的作法对华族移民的影响是破坏性的。本来,在许多专业领域,一些白人对亚裔子女的优秀表现的竞争力就有“醋意”,千方百性的设法来改变“黄皮肤”人种的比例。她的书,给那些人污蔑华裔子女的“能力单调”“不善合作”“性格缺陷”等缪论以口实。

。。。。。。

虎妈是个“纸老虎”,她的虎育法不是东方的精华,而是糟粕。

东方的崛起,虎虎生威,是一切反对力量无法阻挡的。

可以看看她的十条戒律,看看哪一条符合“中国式”。

  1、不准夜不归宿。这是“中国式”吗?敢于夜不归宿的女孩,是中国正在读书的女孩子吗?这是对那些过于自由的孩子的禁令。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这是中国父母的想法吗?这完全就是一个美国人的想法,不要扎堆,保持独立。中国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跟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这是中国父母的方法吗?中国父母想当星爸星妈的大有人在。即使不想当星爸星妈的,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给落下了。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对中国孩子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定出来了,就是因为受不了孩子的抱怨。中国孩子中的大多数,他们都不会抱怨,而是忍气吞声,埋在心底。因此,中国式的父母根本就不会定下“不准抱怨”的规矩。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这一条全世界都通用,只是中国的家长根本用不着定下这样的规矩,因为中国的居住条件实在是太差,一眼就能观察整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不像美国家庭的住房,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干什么,所以要约法三章。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中国的孩子根本就不会擅自选择。因为每选一项课外活动项目,都需要家长签字,而且还要另外交钱。孩子能做这个主吗?只有美国的孩子敢于擅自做主选择,所以有这一条。

  7、不准有科目低于A。这一条很像一些专制的中国父母,但数量较少,就像蔡美儿在美国的父母中也算少数一样。

  8、除了体育与戏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这一条很有意思。你想想,一个学生什么都拿第一,连德育课都拿第一,这种孩子有什么出息?很多家长都不在乎这些,只要第一就行。这一条不仅不适合中国,也不适合美国。这是一种知识分子家庭对孩子管教的怪癖。目的在于避免平庸。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练了钢琴和小提琴,还能练别的乐器?那不被中央音乐学院挖走才怪。这种规定是“中国式的”规定吗?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对上一条规定可能出现的逻辑漏洞进行堵塞,这更不是中国式的父母,只有学习科学的教授,至少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才有这么严谨的思维习惯。

家园 虎妈对华裔社团的破坏可能会很大。

这会导致大学对不同裔族采取不同比例的录取,并有理论和事实依据。其结果就是中国人最后只能和中国人竞争。然后就又有人说:你们中国人整天内斗。

如果按比例录取蔓延到中小学,就更可怕了。据我所知,世界上就有国家把中国人单拿出来给很小比例上大学。

家园 商榷

实际上你所写的“突出”的东西,并不是她实际上想表达的或她真正表现在那本书里的。

1。她自己和家庭本来就不是靠“拼”来追求希望的“弱势”阶层。她的教育努力的方向,只是为了更加扩大与平民的差据,片面地追求那种所谓“高人一等”的虚荣地位。更不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华族移民家庭用良好的教育方法都来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建业。

2。她对于自己所强调的东西方的育儿方式的差别的不负责任的宣扬的影响和后果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作为一个在大学任教的黄皮肤,说自己不了解现实的舆论在这方面的偏见,是自欺欺人的。她写书的目的,不是为华人父母指路,而是向西方的“高级白人”献媚,扩大那些不实之词,与真正的同胞划清界限。

3。她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择时选题炒作的,支持她的背景不是华人,而是别人。

最后想说的是,在现实里,想“闷声发大财”的华人不会太多,也知道此路不通。既然西方世界标榜的是“自由竞争”“物竞天择”,我们华族移民靠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苦干实干精神,出人头地的趋势也是顺理成章,无法改变的。

家园 认同

她又算是哪门子中国人

最多收到一些信息,走中国人的老路

对比同为史上最成功的父亲的同姓浙江人,这个太搞笑了一点

家园 同感同感

虎妈绑架了中国文化来给自己的虚荣心做背书。

我觉得虎妈那个教育方式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传说中的“人家孩子”。

家园 美国这种可能性感觉不是很大

首先私立学校不愿意这么做。现在私立学校添国人股沟还来不及呢,还设比例?校长估计第二天就被董事会炒了。

公立学校就要看那个州华人的人口比例了。红脖州有可能,不过红脖州穷,好学校也少。其他的教育大州,比如加州,说对华人设置个比例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家园 个别极端的的确有

不过也就是个别,国内恐怕没多少家长敢奢望科科第一。这个要求即使对于真正的尖子也是难以达到的。

家园 海外华人的老习惯了,有公众不快的事划清界线是第一要务

有次与个华人聊天说起来,我说就是想让自己孩子不好好读书,好好享受生活,活的无忧无虑,长大想做那行都行,只要不出格都好。哪怕在汉堡店打工,也不要一辈子去为社会阶层去打拼,毕竟是美国,生活条件伦理道德差不到哪去,怎么都是过一辈子,要是没有叼着金钥匙出生,责任在我们父目身上,让孩子去打拼,我舍不得。做个普通人,挺好。

结果人家说了句很典型的话,华人孩子身体条件不如白人孩子,就是那套白皮蓝眼的P话,然后是什么这里是人家的国家等等,孩子要自强生存就必须只有念书这一条路等等。我心想,您老兄整天掂记着远程爱国,敢情自己个就没把自己当主人,怪不得别人一看您就是三心二意的,再加上一副对亚洲人外形上的自卑自怜,就是念好书养大的也是个心理变态,这样几代下去还是个自己把自己当成的二等公民,还不如趁早回国算了,根本不适合在海外居住,受这份罪是为哪般呢。

家园 大学早就是这样了,没有明说但是潜规则而已

加州亚裔人口多,华人的孩子都倾向报考东部名校,就是因为西海岸的名校基本上入学就是在亚裔之间竟争,比例控制了,华人的分数就比别的族裔高,类似国内以前高考地域差别那样。

中小学倒不会,因为是非常地区性的,必然的反映族裔比重,没法控制,与地区交税有关,人家交那么多地产税,你不让人上学,人家就搬走了,地产也就走下坡了,这与大学的情况还不一样。

家园 这个比例是现实存在的

很多学校都有这个比例,前一些年U of Mich就被告了。

其实最受害的不是华人,是白人,因为犹太人被算成白人,搞得现在名校里非犹太白人比例非常低。告U of Mich那个哥们就是白人。

家园 正合吾意

蔽糟糠基本上就是鹏先生这个路数,除了最后一段是我的主意。

孩子还很小的时侯,我有过一个想法,这个可能后来对糟糠对此的安排产生了关键影响。我曾念叨过,虽然我们这代人从国内长大,是不大可能真心的接受西方宗教了,但我还是比较希望孩子上中学时去教会学校。在青春期这个人生身心定型的关键时期,接受教会的熏陶,这样其一生比较内心安定,也就中国古话说的有个方圆。我没有那个自信在现代这个社会小孩可以接触比我们小时侯多得多信息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在做人等世界观上保证孩子的五毒不入,或者好一点,以毒攻毒。

我们许多人不去教会,但是我们这样百毒不侵的身子不能寄希望下一代也是。要做普通人,还是去教会好。有大智慧者,信什么或不信什么都是一回事。

从此糟糠积极的加入各类教会社团活动,我则腾出时间来河里夜观天象。孩子基本可以不受我影响,长大我也不希望会到中国去谋生,当电影看吧。

当然,未来华人中能出以下两项的,我心则大慰。一是从政,二是办学。如果谁家孩子资质出众,而不是棍棒下长大的,哈佛耶鲁当然是好,但更希望的不是养出来去当医生或混华尔街的,聪明孩子应该向柯林顿奥巴马看齐,不过这些是可遇不可求了,也不是我们这代人手上这点资源想办就办得到的。再说华人普遍的眼界低,见识短,也局限了这样的可能性。要说大陆移民多数还是在扎根阶段,少数资源多的仍然处于暴发户情绪中,则台湾移民早了几乎一代人,后代仍然是子承父业,而且世界观上普遍平民化,人才平庸化,大概其父母也多数与我想法类似吧,苦笑,出个能做大事的恐怕也是不容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