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内战点滴 -- 西瓜大丸子汤

共:💬54 🌺2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美国内战点滴

来美国头几年的时候,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看了很多书;现在我留下来的美国通史,还有十几种。美国内战史有几本,可惜当时懒得做读书笔记,现在又差不多都忘了。没有查资料,记忆难免有错,只能记得些流水帐,算是闲聊。欢迎纠错。

首先的感觉,就是人家的书写得那个叫详细。一个战役,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不厌其烦,连连长的名字都能详列。北弗吉尼亚是主要战场,我去妞妞妈那里,常开车路过古战场,指指点点,这个房子是当时的总部,那个山头当年什么战斗;妞妞妈奇怪,你又没有来过,怎么知道。人家书里都写了吗,还有照片。比如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First Battle of Manassas)这样万把人的对殴,搁中国书里大概也就一句话,搁古代,也就几个字:“战于马邑,王师败绩”;在美国,每根汗毛都被研究了。葛底斯堡那种,更是不知多少书。多少人?双方一起15万;在国共内战里,也就定陶战役、滑县战役 的规模,都没几个人知道。美国的历史博士要10年才能毕业,这个功夫,下到了。

美国把内战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场都保护起来,建国家历史公园。我慕名看了几个,就是大篇的草地,放几尊炮;举一反三,以后就懒得再看了。去西部,也一样,和印第安人打过一仗,百把人的群殴,也保护起来做古战场。如果中国也这种办法,全中国的地也不要种了,全办公园。

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是双方大部队的缺少灵活性。李的部队,一般一天也就行军十几公里。为什么?后勤,比如活牛要和部队一起走。北佬也好不到那里。有用铁路运兵的,但是战场机动,还是交通基本靠走。又不是红军那样的走,什么几百里跃进,没有的事。因为后勤问题,前几年双方整个冬天基本休战。

第二是打仗方法的单一性。李算是唯一有创造力的,知道把兵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调一调,集中弱势兵力,创造局部优势,吃其一部,再吃另一部。不过我印象里也就钱斯勒斯维尔战役(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算是执行的好的。大多数时候,就象西洋拳击,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伏击?没有。穿插分割包围?没听说过。围城打援?最后一年有些(那时南方已经鸭子死了嘴壳硬,死撑中)。追击?很少。尤其是早期诸战役,简直是乏善可陈。我看半岛战役,把我看得那个急——这不是比烂吗,指挥也就利比亚内战水准。

再有一个印象就是惨。不光打仗死人,那时卫生不好,病死的更多。光军队就死了60多万,大半是病死的。不能和天朝比,天朝死人不到一百万的,不好拿出来提。但是米国是小邦,也就两千多万人,战国水准,所以这个死人的规模还是很可观的。老百姓死了多少?没有看过统计,应该更多。现在有了电影《冷山》,大家都知道了后方也很惨。南方破坏的如此厉害,以至于到了一百多年后,还是经济萧条(战前可不是),1960年代后才慢慢改观。1930年代做田纳西流域改造,也还在还这个战争破坏的老帐。全美各地,都有纪念当时本乡本土战死的子弟兵的建筑。这个传统很好,可是中国学不了:美国也就这一场内战,中国有多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南方各地溜达,常看到邦联旗帜迎风飘摆。许多人还把这旗子印在车屁屁上。纪念南方将帅的,比如李公路,杰克逊医院,车载斗量,不可胜计。弗吉尼亚在李生日的时候,要放假。尤其有创意的,是把李,杰克逊和(马丁·路德)金三个人一起纪念,同一天放假。后来有人抗议,分开来了。

中国有人特羡慕这点,说这是宽容,我们为什么没有。我看,其实中国本不缺少这种宽容,历朝得天下,对前朝的忠臣烈士,还是旌表的,对前朝的陵寝,还是保护的(蒙元这种野蛮的不算)。区别在哪里?得天下的,就算他是农民出身,用咱们历史教科书的话,都是背叛了本阶级,变成了地主的;如果本来就是地主,对死掉的无威胁地主,自然更觉得是好地主。南北战争,无非是争夺到底是对400万生物,是让他们自由的一无所有呢,还是不自由的一无所有这两种权力,双方床头打架床尾和,奇怪吗?不奇怪。民主党(许多南方余孽)到重建结束,很快和北佬也就沆瀣一气了。以前的天朝,泥腿子上台,不晓得标榜宽容是一种美德;现在不同了,西装领带,脑满肠肥;我看离把“宽容”拿出来裱裱的那天,也不远了。

最后,轻松一下,看看南方公园对内战的恶搞。点击此处播放。

关键词(Tags): #美国内战(嘉英)#美国历史(嘉英)元宝推荐:任爱杰,
家园 顶一个,另外

看到您的ID很有食欲

家园 虽然北方胜了,但似乎美国人并不待见北军

这是看了好几部美国片子后的感觉,尤其是《黄金三镖客》对北军的描写,快赶上国军了,北军解放黑奴,是解放军啊。

家园 可是北军对待南方平民的行为却又是国军(甚至日军)一类的

例如Sherman's March to the Sea,一路上执行焦土政策,目的就是要把南方继续战争的意志打垮。所以美国南方人对北军的看法不会好。

家园 没吃过西瓜丸子

以前倒是会帮外公把瓜青切下来做泡菜

家园 看过《飘》就知道南方人对北佬的真实想法了

其实现在还余恨难消。前几天还重演戴维斯的邦联总统就职仪式呢。

家园 呵呵,最后的感慨真是莫名其妙阿

难道宽容不好,非要你死我活才好?

我相信兄台肯定愿意自己所居住的国度是宽容而不是暴戾的。

家园 这个,宽容是蛮好的

不过,我到没看到过非洲裔来歌颂南方将帅的。

北方“解放”南方后,350万奴隶(其他黑人本不是奴隶)被解放,但是没有知识,没有资本,什么都没有,社会问题成堆。其实有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他们前主人的土地分一分,把黑人变成自耕农。不是没有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叫停了。后来黑人变成什么?大部分变成了佃农,还是和原来一样干活。到了20世纪初,农业容纳不了,北上,向城市进军,才又变成工人。

我倒觉得,对前奴隶主(30万人吧),是宽容得过分了呢。不过民主国家吗,不能搞土地改革是不是?土地改革才是“暴戾”呢。

家园 呵呵,能给予就能剥夺

假如米国政府能够抢夺南方白人的土地分给黑人,那么这个政府同样也可以剥夺黑人分得的土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占便宜就是吃亏。具体例子我就不举了。

倒是河里前两天看到一个介绍荷兰二战后土地所有权变化的贴子,介绍说二战后荷兰政府通过限制地租的增长,减少了土地出租利润,结果促进了荷兰土地从大地主所有到耕者有其田的变化。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极端方法看似是捷径,距离成功很远

家园 可见果粉不只是中国才有。这个倒是蛮Pussy的
家园 荷兰那个没有可比性

二战后的荷兰,并不是农业国,土地问题不是核心矛盾。如果荷兰能把公司都国有化了,那才是本事。1860年代的美国,大部分人还是农民(以后几十年依然是),土地问题就是大问题了。美国的土地,开始都是国有的(除了开始13州的一些老地),慢慢卖了或者送了;到现在,美国的公有(含各级地方政府)土地还是超过一半的。内战后,北方和西方搞耕者有其田,南方搞地主制,继续一国两制。美国现在南北差异还这么大,美国黑人社会问题这么多,和这个一国两制,我看根源大得很。

米国政府抢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分给铁路公司(基本免费),面积以十万平方公里计,似乎没听说过再收回去啊?

家园 一针见血,花之
家园 宽容不起,纪念不过来

宽容是相互的,在另一方纪念不忘反攻倒算的时候,谈宽容是奢侈的。

至于纪念吗,就像你所说,要俺米国的纪念法,就不要种地了。

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实力增强,这两方面都可以稍微搞一搞,但也觉倒不了米国的程度

家园 应该研究一下为什么荷兰地主们不反抗

一是没必要反抗,因为土地收益已经不大

二是不敢,因为几百万俄国地主的鲜血刚刚流过,血腥味还没散

就这么简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