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难道古代人的发音与现在真的有这么吗? -- 六必治

共:💬27 🌺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难道古代人的发音与现在真的有这么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Vw9iyq59zo是用中古音念的将进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qt3_02lxGo&NR=1是用上古念的

關雎

难道现在的发音与古代发音差距真的这么大吗?尤其是弹舌音

家园 差距非常大

这些人的拟音都是瞎编的。上古音韵母还可以根据诗经押韵推敲,声母几乎无法追溯,只能逐个字研究,个别字可以考证出大概。这样号称通解整句发音的,都是瞎编。

家园 我也觉得有些音太古怪了

我对这方面不了解,现在这方面是不是各界进展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达成共识了。像鹿MM所说的我如果穿越回唐朝会以为我回到了广东或福建,穿越回前秦会以为我到了俄罗斯

家园 据俺老爸说,

  古时汉语是五个声调,不象现在是四个声调,所以现代人对古诗的平厥很难搞的那么准。

  现在的学校都不教这第五个声调了,以前的私孰还教。每个字的发音也不同,有点象南方话,老爸摇头晃脑地用古调念诗时,俺都听不懂。

家园 可能是

秦国人被打败了往西逃到俄罗斯,唐朝人被打败了往南逃到广东福建。

  历史上哪个族群占据了全国政权,就以哪个族群的话作为标准音。

家园 我觉得这个论点不大对

“语同音”到现在这么大力的推广都没实现,更不要说古代了。

我觉得应该是贵族、仕宦、平民、商旅等各有自己的语言和发音。

比如赵匡胤讲什么话。我觉得应该是后周贵族的通用语言。

比如清代皇族讲的就是北京话,但是和北京平民、下层旗人的北京话有区别。

家园 你老豆是做哪行的?
家园 做的事与诗无关。

但他幼年时上过私孰,俺爷爷当年算是文人。

家园 后周贵族?郭雀子老赵那帮子丘八们?

太祖夜幸后池,对新月置酒,问当直学士为谁?曰:“卢多逊。”召使赋诗,请韵,曰:“‘用些子儿。’”其诗云:“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太祖大喜,尽以坐间饮食器赐之。

太祖将筑外城,幸朱雀门,上指门额问赵普曰:“何不祗书朱雀门,着‘之’字何用?”普曰:“语助耳。”太祖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家园 湖州话至少有七个调……

不知道是这不是最多的。

家园 从目前能听到的语音文献看

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出生地口音终生不改。这个太多了。太祖老蒋那一代人很多这样的。现在很多人也这样,有的二三十岁的人也不会说普通话,甚至极粗糙的普通话也不会。

另一种是尽力讲普通话,但是有口音。最典型的是周总理。

第三种就是普通话讲的比较好了,口音消除的比较完全。比如今上。

古代人讲话谁也没有听过。《说文解字》等等这种字典类的书上所记载的绝对无法反映当时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的口语。

家园 说瞎编有点过了。

中古音基本还是靠谱的。除了韵母可以根据韵书推测,声母也有很多资料记载。毕竟世界语音的数量有限,也就那么多。而现代方言或多或少保留着一些痕迹。再有就是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的当年从我们这儿过去的译音词。根据这些线索,可以说中古语音(隋唐时代)中的声母韵母构拟的基本八九不离十。否则也不会那么多学者的构拟都是大同小异了。声调就稍微麻烦一些,因为它本身就是最难描述的。现代汉语的声调语音实质也是到上世纪初才真正搞清楚的。不过从类来说,平上去入四个调不会有问题。因为古诗押韵不但讲究韵母,声调也不能混。

上古音(诗经时代)相对来说麻烦一些。但是也不能说瞎编。因为有了中古音作为基础,再往上推,可以根据一些语言演变的普遍原理,推测出来。当然可靠性显然不如中古了。

现在学术界对古音争论最大的,其实是比诗经时代更早时候的语音。那部分的构拟有的时候真让人觉得纯粹是鬼画符。

家园 中古也是四个声调

就是平上去入。其中平声现在分化成阴平和阳平,而入声在很多北方方言中消失。但南方方言和部分北方方言基本还是保留着入声的。这就是你所谓的第五个声调。它的一个特点就是短促。私塾的时候,北京人念入声就把它处理成一个跟去声很像的短降调。

家园 可以参看以前的文章

雅言,官话,和其他

链接出处

家园 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这两类发音最大的毛病在哪儿?你没法大喊大叫!元首可是依靠扩音器才能展示他的后弹舌音的。想象一下,李、郭像那样细声细气地号令三军,武王和姜子牙在牧野努力正确地发出每个弹舌音

我来给个拟音定则吧:凡是音量动态范围狭窄的发音方法,一定是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