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创】我来剥周昌的画皮 -- 菜九段

共:💬19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原创】我来剥周昌的画皮

  

当今有点旧学功底的老先生在说到不赞同某事时,常说什么“期期以为不可”,以表示自己不赞成的较强烈态度。而这个“期期以为不可”即典出汉初名臣周昌之口。有个描述口吃的成语“期期艾艾”之期期,也典出此人。出典的具体场景是,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遭到众臣的一致反对。其中周昌因为口吃的缺陷,在表达不赞成时就说了这个“期期以为不可”。于是,在后人的心目中,周昌是个正派的梗直之士。近有程念祺先生的《高祖托孤》一文也是持此认识。该文重点写了周昌,基本上是按照司马迁的路子写的。给人的感觉是,此周昌(不幸也可能是菜九的远祖)是个梗直之士。但菜九恰好也通这一段历史,认为司马迁的本意未必是要将周昌写得多好,只是想通过周昌这个个例,反映刘邦的容人之量。周昌并未忠于刘邦之托,在程文中也体现出来了。从这个结果上来看,我们说周昌是个伪君子,并不算是冤枉他。

周昌的伪具体表现在他的会察颜观色。他对刘邦敢于事事顶真,那全是因为他吃定了刘邦的脾胃,知道刘不会真的为难他。于是他顶撞皇帝之事,为他捞到了敢于直谏的美名。这个假像骗过了刘邦,刘以为周昌可靠,就把心爱的儿子托付给他,以求自己百年之后,小儿如意或可得周昌之庇护,得以极自然寿命。可是刘邦的知人之明,在这里算是走了眼。司马迁记得很清楚,周昌被吕太后一顿痛骂之下,连吭都不敢吭一声,当初的与皇帝抗争的气概荡然无存。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初周昌的所谓抗上直谏,并不是用骨头做成的,而是用心计做成的。刘邦不会杀他的头,不抗白不抗。吕太后敢于杀他的头,他就不会自讨没趣了。在刘邦面前,心机与骨头都能派用场,周昌就倾其所有。在吕太后面前,无论是心机还是靠了心机而长出的骨头,都归于无用,索性也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故周昌一言不发,老把戏穿帮了嘛,尚何言哉。所谓一物降一物,周昌能吃定刘邦,但吕太后又能吃定周昌。

如果说周昌仅仅是未能完成刘邦交下的任务,那还只是个能力问题,于人害处不甚大,换了别人,或者同样完不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那么,他的画皮披着也不碍谁的事,索性让他披着。可就是这个周昌,还干了一件陷害功臣的事。就在周昌领了刘邦的重托赴任不久,他就上书告诉朝廷,赵代地相国陈冂图谋不轨。于是朝廷令人侦察陈冂,终于逼陈冂反叛。这个陈冂是信陵君魏公子的崇拜者,他不过是效仿战国魏公子招揽了几千门客而已。朝廷的侦察结果是什么,《史记》说得很清楚,无非是陈冂的客人当中有人干了些不法之事,从理论上说,与陈冂的关系不大。陈冂怕牵连到自己,于是反了。这个陈冂在战争年代应该是有大功之人,他在反秦胜利后便受汉封为侯,又与刘邦臭味相投,都是魏公子的崇拜者,所以地位相当高。反观周昌,其在战争年代的功劳基本上不值得一提,而其受封地位之高,多半是因为其兄是汉的烈士,沾了这个光而已。用句俗点的话来说,当陈冂出生入死的时候,周昌这样的人或者还在为刘邦提夜壶呢。就是这样的人,要以莫须有的罪名乱咬功臣,将有大功的陈冂逼反,并从功劳簿上将战功一笔勾销,这等罪过,岂可不提。故司马迁对陈冂事件是痛心的,他说:“周昌疑之,疵瑕颇起,惧祸及身,邪人进说,遂陷无道。于戏悲夫!夫计之生孰成败于人也深矣!”(《韩信卢绾列传》)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难怪司马迁要惊叹不已。周昌逼陈冂造反,也直接给人民带来苦难,因为在汉初的几次造反中,以陈冂之反最难平定,其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甚至连刘邦亲自出马都不能讨平。可见周昌此举,实有祸国殃民的成分在内。故不得不指出来。

周昌的貌似梗直骗过了刘邦,但未能骗过吕太后,也未能骗过司马迁;骗过了程先生及很多后人,却未能骗过菜九。所以前贤有言,一个人可以行骗于一时,不能行骗于一世;可以骗过许多人,但不能骗过所有人。印之于周昌事迹,诚哉斯言。

旧署 菜九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对此观点不是很认同,周昌确实能力有限,但并非奸猾之辈

上文以周昌在立嫡问题上向刘邦抗争,而后来面对吕后的指责却未置一词,试图论证周昌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但这样的论证撇开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割裂的事件的前后继承,说服力就大打折扣了。

首先,在立嫡问题上,当时刘邦几乎已经下定决定废太子刘盈,立少子如意为储君,在这个问题上,刘邦已经说出“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上”这样的话,并且试图通过派太子去征讨英布等方式,以形成废嫡立幼的借口(参见张良列传中四老为吕泽定策),未果。待刘邦平定英布之乱后,病情更加严重,于是废嫡之心愈盛,在这个问题上,“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萧何、陈平及其他朝臣连声音都没有,不同意见被刘邦强力压制,眼看废嫡之事将成定局,此时周昌在朝堂之上冒险抗争,风险是相当大的,要说在这样的场合能算准刘邦不会翻脸,恐怕不太成立吧。虽然史书将阻止刘邦废嫡的首功算到了张良的头上,认为张良请来的四皓是打消刘邦念头的最重要的砝码,我却认为此四人名气虽大,但在刘邦心目中却未必认同,而朝堂之上周昌贸然发难,公然摊牌,而群臣以沉默表达支持,让刘邦认识到废嫡立幼的反对势力如此庞大,如果硬来的话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才最终打消了废嫡的念头。如此说来,周昌所冒之风险实在无法估计,投机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还有个花絮,吕后在幕后看到发生的一切,退朝之后当即给周昌下跪感谢周昌的直言,如果周昌真是专营之辈,当然可以顺势投靠吕后,但周昌却给吕后碰了个不大不小的钉子,说什么这是我的本分,没什么特别的。搞得吕后十分尴尬。如此看来,周昌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谈不上是见鸡行事诶。

至于后来吕后责骂周昌,发生的背景是这样的。周昌受刘邦所托保护赵王如意,吕后三番两次下诏要求赵王入朝,周昌知道吕后怨恨戚姬母子,知道吕后的目的所在,直接了当的拒绝了吕后的要求,“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诏”,这样的回答当然触怒了吕后,吕后各个击破,先谴使召周昌入朝,这种情况下周昌当然无法拒绝,否则后果更加严重,周昌入朝之后,被吕后痛骂“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并就此将周昌软禁府中,失去周昌保护的赵王如意很快就中了吕后的毒手。周昌就此再也不上朝,三年后郁郁而终。

这样看来,周昌面对吕后的责骂不发一言的论断显然不能成立。首先,周昌确实是尽心尽力在保护赵王,但同时周昌又是汉臣,无法公然违抗吕后的调令,当周昌入朝之后,他就失去了保护如意的能力,即使有心,也已经无能为力了,周昌面对吕后有无抗争已经无法得知,但事后周昌以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吕后决裂,难道也能说他没有骨气和气概?况且当初周昌回绝吕后使者的话,换了一个对吕后没有大恩大德的人,早就身首异处了,吕后还是念一点旧情,最后没有处死周昌,周昌似乎也没有感激的样子,这样的性格,似乎跟软骨头、见风使舵拉不上关系吧。

当然,周昌也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从他的列传中可以看出在战争年代几乎没有太大的建树,封侯或许还是继承兄长的功绩。但周昌是个率直而顶真的人,在他眼里钉是钉卯是卯,一切都是按制度来办事,绝对逾越不得。上文以周昌告发陈冂谋反为辞,并冠以“逼反陈冂”的帽子,这个推究起来也很难成立。

首先,之前陈冂究竟有没有反,这个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但陈冂在代大肆豢养宾客,横行招摇却是不争,这在汉初的政治恐怖期间很容易成为统治者的目标。其次,首先告发陈冂谋反的是他的宾客,这种事情在汉初甚至以后层出不穷,不久之前就有韩信被宾客告发的先例,是否属于诬告暂且不论,但这样严重事件,作为朝廷任命的赵相,周昌怎能不闻不问呢?诸侯相本来就是朝廷委任监视诸侯王及百官是否有不轨之处的,这也是汉初分封诸侯坚持把诸侯相的委任权揽于自身的原因,周昌又身负刘邦重托,此时碰到如此重要的情况,当然不敢擅作主张,要报请刘邦定夺了,怎么就变成周昌逼反陈冂的呢?

周昌的性格在另一个花絮中也有体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征伐陈冂时,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刘邦做事往往出人意料但能收到奇效,而周昌的梗直固执,不知变通的性格也表露无疑。

陈冂之乱前后也未有三年之久,实际上到高祖十一年冬主要战斗就已经结束了,刘邦留下周勃平定代地,就急冲冲的去平定英布之乱了,“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刘邦同样将扫尾工作交给他人去做,也说明叛军一击之后已经崩溃,剩下的只是扫尾工作而已。如果单单按持续时间长短来判断形势,或许不太公平。

汉书对周昌的评价四个字:木强人也。木,指其人不知变通,顽固梗直;强人,指其人不畏强暴,坚持自己的理念决不动摇。四个字很完整的概括了周昌的性格,这样的人或许能力有限,但让他去投机转营,见风使舵,恐怕也不是这方面的材料罢。

家园 两位老兄都受小弟一拜

每人献花一朵,聊表寸心。

家园 菜九好奇,他倒是说了些什么呀。

这样看来,周昌面对吕后的责骂不发一言的论断显然不能成立。

 

家园 依先生看周昌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吕雉慷慨成辞一番而后从容就义?

史书没有明确写周昌面对吕后任何说的,但吕后召见周昌也没说在庙堂之上吧,周昌在赵王被害这段期间内无声无息,可能是被软禁某处,于外界失去了联系。在这种条件下,先生觉得周昌应该如何做呢?

周昌是木强之人,面对刘邦是这样,面对吕后也是如此,吕后滥杀刘氏诸侯王,朝臣中有几个敢出来说句话的?周昌既然敢对使者说“我知道吕后你恨赵王母子,如果赵王去的话一定会让你给宰了”,难道面对吕后就不敢说了?

刘邦能容忍周昌的直率和梗直,是刘邦善于容纳正确的意见和批评;而吕后铁了心就是要置戚姬母子于死地,试问周昌手无寸铁,能做什么呢?周昌面对刘邦能直谏,面对吕后不能,问题应该出在吕后身上,而怪不到周昌身上吧。就如同魏征遇上唐太宗就能成为魏征,如果遇上其他皇帝恐怕早就成了死鬼了吧。

现在想来如果周昌当时就被吕后处死,是不是也就没有先生的这番质讯了呢?

家园 吕后是不是敢杀周昌,

不能假设 未发生的事,但可能性肯定小不了。

你知我知,周昌也知,所以他不说什么了。

周的问题不是作秀,而是乱咬功臣。

家园 周昌也只能这样了

作为臣子他显然不能抗拒吕后把他调离赵相位置的诏书,回朝之后也显然无法和吕后继续对抗,除了称病不朝见表示不满,他还能做什么呢。

家园 嘿嘿,杀身成仁

抗抗抗啊,就是呆在小赵的地方不回。或者利用孝惠和老吕的矛盾回了再去啊。

周昌这家伙还是惜命啊。

家园 老机之评深得吾心。花之
家园 不成。要这样麻烦更大

原本肇王就是靠他保着,他要再抗命,结果不但是自己要挂,恐怕吕后马上起大军来讨伐了,整个赵王封地都得一锅端。

有陈冂在先,周昌岂敢以赵地继之其后,一人身死无足大事,入京面折多少还有点希望,即使1%也比抗命引来讨伐好。

另外,俺觉得写史,也不是什么都记的,即使周昌对吕后重复那些话,也没必要再写一回了,他的态度前面已经很清楚了,不写未必等于没说。但是倘若他屈服,以司马公之刀笔,倒是9成要给他画一笔。

毕竟这不是起居注,还是有所不同的。

家园 那个

期期艾艾的艾艾

是不是邓艾?

家园 好文,请问机会兄除了高祖本记还有好的刘邦传可推荐吗?
家园 面对好文叫无花,囊中羞涩哪堪提.

提示:需要至少[经验10]来进行【送花】操作!!

你现有:0经验

家园 也可以参考列传中对刘邦的侧面描写

刘邦的个性很复杂,史迁在本纪中刻划的形象与散落在同时期人物的列传中的刘邦形象有很大的差别,只有综合所有的描述,才能得到一个比较丰满的真实的刘邦形象,这一点史迁做的还是很成功的。

我只看史记和汉书,其他的看得不多,实在没法推荐,不好意思。

家园 陈年老贴而已,多谢厚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