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北大才子PK茅于轼:我也来把毛泽东还原成人 -- 一鸿

共:💬175 🌺961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才是另一个时空过来的.

工厂:不到6点起床,骑自行车经过高低不平的坎坷小路很久上班.晚6点后才到家.

早饭,炒米一类,中饭,带饭去的时候不少.

暖气好象在长江流域真没见过,不过生冻疮的倒是不稀罕.工厂印象中是见到过风扇,不过三伏天工人却是汗流浃背的在机床边工作...

你把当时人们不迟到归结于这两条原因,真是亵渎了那代人的理想.

家园 据我父母说,文革前大夥儿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文革一起来,“造反有理”是最高指示,大家忙着互相斗,干活的劲就泄了。

家园 呵呵,我本来没参加你们的讨论啊

说实话连主贴都没看,就看了几个跟帖。我只是觉得,你苦大仇深没问题,但是别人不那么苦大仇深你就质疑人家的地球球籍,这太霸道了些。

既然你问,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家非常普通,城市人,没真正挨过饿,但也不富裕,补丁衣服穿过不少,小孩子穿大孩子衣服是常态,但没露过肉。我的童年/少年很快乐,没怎么觉得惨,周围人也差不多。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物质差了些,但如果让我过他们的日子,我也没觉得多好。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日子,我觉得我的日子还不错,也许不是天堂,但绝不是地狱。所以我看到说那时是地狱的说法比较反感。我父母工作很敬业,至少比我强的多,我是能偷懒就偷懒。他们很勤奋,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尽心(恕我在网上不想说更多),没被批过白专道路,也许是他们根本够不上被批。

你认为我是“毛头派”么?我以前还真没听过这个词,只听过毛粉、毛左啥的。

最后,我觉得你不用刻薄的语气其实无损你意思的表达。

到此为止,我不回这个贴了。

家园 对於红薯度日的人来说,那个年代不是地狱也差不多

我的童年生活与你相似,完全谈不上苦大仇深。但那些农村的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我有同学和同事来自山东,直到改开之初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困苦,终年以红薯为主。而山东并不是最穷的省份。

所谓毛头派,是河友发明的,指那些为文革唱赞歌的名为毛派实际就是文革时还没出生的小毛头。

家园 一是底子薄,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家园 也许有些常识是你应该了解的

工人的主流都在专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工业品就一定充足,一个落后农业国在积累技术、资金的时期,工业品不足是很正常的事。打个比方你就很清楚,你肯定认为现在工人的主流不是在专心工作,但现在工业品充足得很。

农民的主流都在辛勤耕耘也不意味着粮食充足,没有大工业下的化肥、农药和袁隆平的种子,就是现在,一样缺粮食。

你也认为两弹一星是人间奇迹,但凡奇迹,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可能么?

那个年代确实有人劳动积极性非常低,我们当地一个老头,解放前家里占了当地很大比例的土地,解放后给分了,那人的父亲也给气死了。对分了他家田地的人,老头有刻骨铭心的恨,改革开放前不敢吱声,改革开放后是相当的暴燥,扬言要把他家地收回,我老家正好在他家隔壁,一个劲的侵占我家地皮。好在当地政府脑子没残废,收回了五分之一个县没了。这老头的儿子就是给单位开除的,你说他积极性能好么?老头早过世了,他儿子前几年也给车撞死了。我声明我可没咒过他家,不过人如果一直生活在怨恨当中,也许死是一种解脱。

家园 俺学工时工人师傅都这么说的

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左派把过去想得过于美好,右派把过去渲染的过于黑暗。

无论哪个年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少不了的。

当年俺学工,完全是抱着相应毛主席号召,向工人阶级学习的态度去的。地点是广州汽水厂,现在的亚洲汽水厂。

工人除了俺上面说的东东之外,谈论最多的是什么?

老工人:

——谁谁谁的小孩又“督卒”(逃港)成功了,你的小孩啥时去呀?

——香港怎么怎么好,钱怎么怎么多

——如何让女儿嫁个香港人

年青人:

——督卒走那条线路好,要花多少钱

——到哪里练游泳

——被抓回来怎么办

这哪是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分明是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嘛!

觉悟高的不是没有,但还是少,比如俺老姐。骑自行车上班,被公交车刮倒,留下单位和家庭地址,自行车都不要了,换乘公交车上班——千万不能迟到呀,谁让她是市劳模呢。但是几百万工人里,劳模又能有几个呀?

不管怎么说,70年代是工人阶级的天下,无论觉悟高低,基本上无忧无虑,改开后没法比。

家园 考勤不好顶多是批评,有的人嘛,屁股摸不得,批评一下也说是

批斗了。

喝茶看报打毛衣聊天,恰恰是文革后为了解决下放知青回城工作大量招工所致的人浮于事,和毛没有任何关系。

家园 因为至少你说的原因就有点问题

1)当时上班(无论是工厂还是办公室)的环境比家里好。工厂里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暖气,家里不一定都有。

(当年俺学工,完全是抱着相应毛主席号召,向工人阶级学习的态度去的。地点是广州汽水厂,现在的亚洲汽水厂。)

你进过几个工厂?至少我知道的就有大夏天在车间里女工们只能穿着背心裤头来回转着干活还满身是汗,同时间在家里呆着倒没这么热没留这么多汗。

还有,北方的供暖区存在“家里没暖气(炉子肯定有)厂里有暖气”的现象,不过你们广东是供暖区吗?是你们广东当时每个工厂都有暖气吗?

2)单位饭堂的伙食比家里好,而且便宜。

你怎么解释当时满街的饭盒呢?至少饭盒是不会支持你的而且便宜这个话的
就这两条,即使放到现在,请问哪个人愿意迟到?
就你这两条原因,哪条也站不住脚,那你让人家怎么能理解呢?

工人除了俺上面说的东东之外,谈论最多的是什么?

老工人:

——谁谁谁的小孩又“督卒”(逃港)成功了,你的小孩啥时去呀?

——香港怎么怎么好,钱怎么怎么多

——如何让女儿嫁个香港人

年青人:

——督卒走那条线路好,要花多少钱

——到哪里练游泳

——被抓回来怎么办

这哪是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分明是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嘛!

你们广东工人如此不代表其它地区的工人也完全如此啊。

家园 你们的父母确实不一样

从不迟到早退并不是热爱本职工作,而是因为考勤如果不好就会挨斗,尤其我父母的成分都不好,更是不敢造次。

同时,准点上下班,可不意味着满负荷工作。在大家都喝茶看报打毛衣聊天的环境里,你使劲干活,找死啊?

你父母是老实干活的;人家的父母那是在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你说没有剥削他人劳动成果?都上班开饷,人家老实干活,你在喝茶看报打毛衣聊天,那你不是在剥削别人是在干什么?

就换到今天的私人老板,要是看到自己手下的员工喝茶看报打毛衣聊天、还考勤不好,不开了你也得整你,要不留着你气死老板自己嘛?

家园 说这话的时候,你大概忘了兢兢业业的钱学深,华罗庚
家园 火柴与化纤可能无关,但是与化肥却有直接关系

没有化肥,所以粮食产量不高,无法将更多生产力投入到工业中。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今天没了化肥,粮食产量降低一半,会是什么现状。

家园 哈哈,这个同一个

相都飞过河了

这个咱也干过,那玩意要是能过河的话,那可是相当地好使

家园 靠,搞得好像就你一个生活过似的。。。

这世界一大把在上世纪生活过的人觉得“幸福指数”比较高,你不知道吗?

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吗?你觉得姜文在七十年代生活过吗?你觉得孔庆东生活过吗?你知道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有多少人吗?

不要以为充充老,摆摆谱就有什么制高点,那是犯傻

家园 全中国有几个钱学深,华罗庚?

他们能够有限度的超脱在政治运动之外,普通的工人农民就没这个待遇。

我妈所在的化学试剂厂,有一个什么技术也没有的操作工,但是出身好,敢造反,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因其姓邓,眼睛大得邪门,外号“瞪眼”。

瞪眼的口头语是“娘他妈的”。遇到技术问题,工程师的意见他不听,“娘他妈的就按我说的干”,出了废品,“娘他妈的倒地沟里”。

这个瞪眼也是极品,利用职权把一个小女工的肚子搞大了,把她塞给了一个外号“李老实”。那个女的把孩子生下来,放在厂里的托儿所,大家一看那孩子就是个小瞪眼。

我妈说那个WBD如果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肯定是“三种人”被抓起来,但他运气好,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正好在唐山出差砸死了,还得了个“因公殉职”。

在那样的工作环境里,我妈那样出身不好的人如果兢兢业业钻研技术,非让瞪眼给整死。

整个文革期间,“外行领导内行”是大趋势,根正苗红但没有相应能力却当领导的大有人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村支部书记陈永贵当副总理。那样胡搞,经济能好才见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