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女性需要什么?也谈女性中心的进化心理学 -- 酥油茶

共:💬24 🌺6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女性的语言能力明显强于男性,男性的空间视觉能力明显强于女

Not always true and it highly depends on each individuals.

家园 花,但我以为“最终决定于是否能发展出适应新环境的文化来”

“弘扬人性中优秀一面的文化”,我怀疑这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概念。

太祖曾说:爱好和平的民族早挂了。

家园 爱好和平,应当是“人性中优秀一面的文化”有关吧
家园 不知道这里所说的人性范畴是多大

那么城市生活,和农耕生活,都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因为我们是因为有人性才具有了人之为人的一切优越性的,没有人性就没有优秀的人,没有优秀的人就不可能有优秀的文明。

感觉说“理性”更靠谱些。

家园 太祖曾说:爱好和平的民族早挂了。

是能够manage和平的六下来了。

家园 灵巧如蛇,驯良如鸽子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如鸽子。马太福音,十章16节

家园 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吗?

男性如果实,女性如花叶,如果整棵树的营养不好的话,果子先凋落。

家庭的资源也需要到女性手上,因为无庸置疑,女性是家庭的中心,

现代,经过“女权主义”洗礼的城市生活相比较于农耕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家庭中的角色分工被打破——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逐渐不复存在。也即,“女性是家庭中心”要被大大地怀疑。

是谁,在现代家庭生活中扮演“将选择过的心理设计遗传给下一代”的角色需要从新审视。祖父母?住家保姆?特别是在相当多的高知、高收入家庭,经受过良好教育、职业培训的父母却往往将“文化遗传”下一代的重任让渡给别人。

那么,应该有人回归家庭吗?或者,沿着城市生活的方向,是不是按照术业有专攻的原则,在“遗传”上打破传统的家庭模式,建立以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中心的“遗传模式”?

我们大都是城市生活的产物,我们接受“心理设计”到底是从哪里更多些?大概,设计语文教材的人自有他的目的,循序渐进中,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一肚子。

家园 写得不错,很有女人的心得

类似的,男人与一个有子女的单身女人建立感情纽带,决定因素是与其子女(老话拖油瓶)产生感情。这点在美国这种离婚再婚率很高的国家可以观察到很多实例。

就像古语所说,有后爹就有后娘,为什么这么多男性另娶之后,对和前妻生的子女,无论是不是和自己生活在一起,都很快就失去了感情呢?因为本质上他是通过妻子的联系才喜欢上孩子的,一旦这层联系断掉了,再被另一个女性控制,产生了新的感情联系,这种对前子女的感情也就自然消失了。这就是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的人性。

家园 这篇写得很有心得。写自己能把握的,熟悉的。
家园 很多观点与事实不符,飞天鸭还是太年轻了。

而男性主要在于性对于身心的控制和影响上

这个搞反了,其实女性的局限才是性对于身心的控制和影响,所以,对于女性,有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说法。男女独身,一般也只是说老姑娘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而不说老伙计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都是社会上的常识。

在人性的平衡和丰富方面,女性还是略胜一筹,当古人写下史诗,戏剧,诗篇时,女性的形象往往是人性的代表和引领者。

其实在人性的平衡和丰富方面,男性更胜一筹,那些诗篇多数是男人写的,对于女性的印象只是反映了男人的性幻想而已,其实不能作为女性真实情况的依据。诗人嘛,都有点无病呻吟,又不是科学家,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的。

女人被感性束缚,容易偏执,缺乏理性,男人一般理性较强,同时也不缺感性,所以男人的平衡和丰富方面更胜一筹。

男女的情感和生理依赖是互相的,都属于感性范畴,女性受感性束缚,所以女性的依赖更强烈,而且无法替代。男性可以转移到宗教或者事业上,不一定非要感情上依赖女人。

一般地说,男人更完整,女人只是半个人--感性的那一半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