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又来黑印度:《经济学家》追逐巨龙:印度和中国有多少年差距 -- 简裕

共:💬256 🌺1480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比较太绝对了,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差距会小一点;

比如,中国人吃饱的标准是吃11分饱,印度人只需吃7分饱就算饱。中国吃好的满意度是天天有肉吃,经常喝点小酒;印度人吃好的满意标准是一个星期/月吃一次肉,甚至不吃肉。大家都吃饱、吃好!

要讲人均预期寿命,通常生活在热带人比较生活在寒带的人均预期寿命要短一些,中国人73/温带人均寿命,印度人65/热带人均寿命,“其实”差不多。

中国的人均GDP虽然比较印度高,但是中国的人均消耗GDP也比印度高太多,旅游啊、LV包啊、餐馆里的盛宴不断,......。所以,印度可以少挣GDP,多办事,连年军费加码不在话下!

而印度人的精神胜利法堪称伟大!上层印度人一向自认印度为亚洲第一大国,世界(三哥)第三大国;下层印度人能够视而不见、嗅而不闻恒河水的肮脏浓度,跟死人共享一河水。—— 这都是中国人无论如何望尘莫及的。

<hr>

中国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啦!《经济学人》和一些西方人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他们为什么总喜欢那么做?

家园 相对中国人而言,西方比较容易接受印度人。
家园 这是显然,因为我以前提到

印度是殖民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后果是很严重的

有针对中国人的人口威胁论,那么也要有针对印度人的人口威胁论,很可惜中国或者中国人老是以为自己是有道德不做这样的攻击,对自己坏处多多,西方人这点上比我们聪明多了,看看人家民间的经济研究:

Crash Course: Chapter 3 - Exponential Growth by Chris Martenson

外链出处

家园 传统观念是很难被矫正的;

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的传统形象是“苦力”,而印度人是“阿三”、跟班。

直到危机前,中国人在全球化经济里的角色还是“苦力”,2008年以来,中国的大规模基建带动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南美,......,等国的经济,中国人的角色才有些起变化。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爱怎么比,让他们去比吧!中国和印度已经较量过了。

这个李敦白的访谈录像是发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上的,原文链接是: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multimedia/2010/08/how_china_has_changed

访谈中有一段谈到: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一个中国将军,他也是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应该是陈毅将军),从前线回来,邀请李敦白吃饭。李在席间问:你们已经居高临下,一下子就能冲到加尔各答(Kolkata),不过是200英里的距离。为什么你们要撤回来?将军回答说: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还做不完;谁还想去管印度人的事?!(With all of the problems we have in taking care of China, who in the world wants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Indian people?)

家园 印度人需要用血和汗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嘴皮子

中国人在50年,62年,79年用血证明过了。中国在农产量钢产量上用汗也证明过了。

印度的尊严也是要用血和汗挣来的。等它流过血流过汗了,自然会赢得大家包括中国人民的尊敬。

一个拥有着只会说不会干传统文化的印度,现在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尊敬的。

家园 令人惊讶的是下面评论多达54页

怎么这么多?

我还以为只有中国人喜欢上网扯淡呢。

家园 你考虑得太多了

“中国做好应对未来30年的人口竞争了吗”

不需要。如果中国还需要考虑这个了,那其他国家呢?比如日本,俄罗斯,韩国等等?

西方所有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还木有印度多,要按反计派的“人口是财富”的所谓“理论”,这些国家都要在印度的庞大人口面前颤抖,呵呵。事实上呢?

就按你的说法,现在也是发达国家赏印度一口饭吃,只是,比较中国而言,他们更愿意赏给印度人吃。被人赏饭吃的国家,还是先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吧。

可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更愿意自己搞饭吃,有个名字,叫“自力更生”。

家园 一天吃一顿饭的印度人才是好的印度人

一天吃一顿饭的印度人才是好的印度人

家园 其实我认为,印度人能在国外取得这些成功,倒和他们的

能力关系不大(他们能耐多大,国内人多少有数),全在两条:团结+死皮赖脸。

TNND,虽然你可以不承认,但是那是事实:死不要脸就是战斗力。

家园 继续找
家园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没那么高

最近两年中国汽车产量在1400~1500万辆,即使按照这个数据,机动车六~十年的使用寿命,全国的汽车保有量估计不到一亿辆(因为之前几年的汽车消费量没这么高),每千人大约70辆。未来有可能达到每千人100辆或者略多,但是到那个时候也就接近极限了,再多,石油供应还有道路承载能力都扛不住。2011年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经放缓,也算是一个侧面佐证。

PS: 刚刚搜了一下,截止2011年8月,全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一亿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45.5%

家园 其实中国跟印度差远了,中华巨龙还在气喘吁吁地追赶印度神牛

网民大多知道

韩国人:牛逼都是自己的!

印度人:自己都是牛逼的!

  

中国人:牛逼是需要时间的;

美国人:牛逼就是听自己的;

英国人:牛逼就是听美国的;

俄罗斯人:牛逼就是不听美国的;

拉登:牛逼就是打美国丫的!

超爆笑:牛逼是什么?

那不是一头牛!我眼中的印度式吹牛!

俺们中国人只知道埋头做事以待成为牛逼的那一天,跟三哥怎么比?三哥有崇高的精神信仰,有先进的民主制度,有丰厚的人口红利,有环保生态的农耕方式和建筑形式,有淳朴平和的民风,有自由生育权……可这些牛逼的指标,都没在《经济学家》关于中国和印度比较的各个社会发展指标中体现出来,对印度太不公平了。印度人民表示很伤心。

五天后人口将突破七十亿,地球的第七十亿位居民即将出现在印度。美国人口咨询局今年8月公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在二0五0年以前,印度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届时其人口将超过十七亿。而中国人口也将超过十四亿。美国以四亿三千九百万人口位居世界第三。

很多讨论人口与国力的逻辑,和历史上一种永动机设计的设计逻辑很相像:

磁力——重力永动机,这是17世纪的英国人维尔金斯把磁力和重力作用结合起来设计而成的,立柱上放一个强磁体,斜面和圆弧面倚靠在立柱旁。斜面下端放一个小铁球,上端开有可以通过铁球的圆孔。发明家想:在磁力的吸引下,铁球沿着斜面向上滚,当滚到上端开孔的地方,由于重力作用就掉下来,并且沿着圆弧面加速向下滚,经过弯曲的地方回到斜面下端,然后又被磁体吸上去,这样循环下去,铁球不就永动了吗?1878年,经过改良的这个设计,在德国取得了专利权!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漂亮吧?左边右边都符合我们生活的直观。可是,把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

发展经济需要人力,更多的人力可以制造更多的实体货物,更多的实体货物带动更多的经济产出,更多的经济产出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力,更多的人力可以制造更多的实体货物。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中国转移完农村过剩劳动力之前,不知道还有什么巨大的市场能为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也不知道美国政府如何为迅速增加的劳动力提供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

要是我们中国人能象大多数印度人那样对现实的选择性无视,和对未来的盲目乐观,无疑我们的社会更平和更和谐,当然,我们的社会发展也可能象印度那样从容不迫地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会再哭着叫着要中国停下飞快的脚步

通宝推:Alarm,
家园 这个很简单

每个人给与自己宠物的爱永远多于给与自己竞争对手。

家园 白人或多或少把印度人视为同宗,好歹是”雅里安人“
家园 但暂时还不清楚当时在战斗机上的人数

目前,救援人员正在坠毁地点附近的山区搜寻幸存者,但暂时还不清楚当时在战斗机上的人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