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什么说《金陵十三钗》是烂片 -- 九霄环珮

共:💬177 🌺1488 🌵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为什么说《金陵十三钗》是烂片

看完片子,得了一个什么印象呢?首先,国军是英勇的,简直太英勇的,至少比共军英勇,不但英勇,也就是说不但能打,而且真能打死皇军,不但真能打死皇军,而且是一个顶十个,作为最英雄的教导队长,简直是一个顶一百个。我没数,但是我的印象这个教导队长打死的日军,不到一百,也差不多了。太能打了。

这个片子前面一截是一动作片。实话实说,作为动作片,这部份拍得真不错,说话得讲良心,看到佟大为把小日本一个接一个地干掉,我心里是有点爽的。不,这话不准确,最后,这位身披德式铠甲的教导队长一枪可不是干掉一个,那是一枪干掉一批!“问君何能尔?”在此要剧透一下,这位是事先在路边放置好手榴弹,然后射击手榴弹,榴弹爆炸,旁边的皇军不就统统死啦死啦地嘛。智勇双全的教导队长最后英勇牺牲了,不知看过的观众那个时刻作何感想,坦白地说,当时我并不悲伤,可能我并没有特别“入戏”,我感觉就是,这位兄弟死得真值,干掉这么多敌人,大大够本。

有人肯定说,这么严肃的事情,我看你说话不够严肃,我鄙视你。这话说得对啊。南京大屠杀太严肃了,我本人就是南京人,可是《金陵十三钗》这部片子让我感觉就是不那么严肃!

这是一部商业片。何谓商业片?商业片是让人看着爽的。不管是以什么为题材,商业片的目的是调用种种手段,吸引更多的人去看,让看的人在看的过程中,男的觉得爽,女的掉眼泪,那么就算成功。在这一点上说,《金》片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片中的国军那么神勇,就那么一点人,干掉那么多日军,数辆坦克,最后的队长简直天神下凡。这让我有如下感想,假如我本来对历史,对抗战,对南京大屠杀没有了解的话,那么我的总结就是,我们国军是如此英勇善战,只不过,只不过我们国军人少了点!

讽刺啊,此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国军只不过差了点人手,假如我们国军人多点,何愁不灭那群小日本,哪里要八年抗战,哪轮到共军什么事啊。

别不信,自己去看片,记住别太入戏,看到教导队长牺牲的时候想想我说的这个,是不是有同感。

假如你从动作片的角度去看,真的不错的,一个以厚重题材为背景的动作片。

所以,对不少男同胞,开片的动作戏是让人比较爽的。后来呢?后来还有不少愉悦感官的东西。

我得说,美国神父(冒牌)在片子里表演还是不错的,表情丰富,不象中国人的脸没啥表情,这位哥的面部语言是一个亮点,后来还换了个脸,比较有戏剧感,这标志着人物心灵的苏醒,朋友!导演,咱不是不明白你的心。

其次呢,妓女们(我不想用这个词,在此仅表中性含义,我对妓女其实没有成见)出场也很悦目的。首先,看她们的打扮......

有人说,这反映制片方在服饰方面的不严谨。艳丽、大花、扫地长旗袍,请问这是逃难吗?这是去舞会还是去春游?装扮象去舞会,一路欢声笑语又象是去春游,只有手里提着的行李象是在逃难。

这样的服饰,不是无意的不严谨,而是导演的刻意为之,目的还用我说嘛?就是让观众觉得“美”,真美,估计也有人说真“性感”。这就叫“悦目”,追求视觉效果,就是让观众爽,那娱乐片这点追求也没啥,但是作为南京1937的冬天,不穿棉袍,穿性感花旗袍我还真觉得不合适,对此我倒是想严肃地说,张导,您这身旗袍打扮还真媚俗!还真是有点亵渎历史!

这身旗袍,这身段,这特写镜头下的窈窕,以及那个特定的身体部位,我肯定,不少人对此是欣赏的。制片方估计会说: “观众是花钱买票的,不象有些人只看盗版,对诚实大方的人,我们有真材实料相报,我们要让观众觉得花钱是得到回报的,我们是用心在做,我们挑的衣服就真的是漂亮衣服,我们挑的女演员就真的很漂亮,而且我们呈现的一切都很美,包括我们这些姑娘们的歌,那不是用嘴唱的,不是用嗓子唱的,当然也不是文艺腔那种用‘心’唱的,我们这些姑娘的歌是用‘气’唱的……现在人对用‘气’唱歌比较感冒,我们注意到了,我们的《秦淮景》虽然是山寨的,但是我们胜在一个‘气’字,这个‘气’符合中国传统哲学,说多了你们不懂!”

我是不懂的,这些妓女们照理是表现出一股侠气的,有些英烈的味道,可是临别唱的这一出却又是那么柔若无骨,一心把人唱得骨头都要酥掉的,我这人是有点死脑筋的,我觉得这样的唱法不合那个氛围,不合角色的心境。反差太大了,只能说,那是唱给观众听的,在那一刻,别把自己当作在看电影,您在看一段MTV!对我这样,该入戏的时候不如戏,不该入戏的时候又钻牛角尖,导演很失望的。

至于一段若有若无的床戏,我真的不觉得色情,比起那个被人骂惨的《色戒》,这段简直是无比纯洁,问题是这段有必要吗?作为一个不那么单纯的观众,我在此刻想到的是,这位美国冒牌神父总算等到甜头了……我说导演,您在片子里到底是夸这位还是损这位呢?您要夸他呢,您就不能让他克制一下,战胜一下低级欲望吗?都什么时候了,真那么想要吗?真有必要吗?真爱了吗?爱了就真得做爱吗?“不做就没机会了”,您是这意思吗?可是您这么一搞,美国神父真的很尴尬,搞的人忙这忙那好象就冲玉墨小姐那对PG似的,我明白了,您这是明褒暗贬,用心良苦啊。

通篇来看,本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今天看到老福引用一段鲁迅的文章,算是突然明白了,那就是通篇就是“做作”而出的一出戏!做作出一段动作,做作出一群美女,做作出花衣服,做作出琵琶的弦和两位女子的死,做作出一首气歌,做作出的过于戏剧性的一部大戏。

最后我还是想提醒一下,南京大屠杀,死了三十万无辜者,他们和她们,是被集体机枪扫射的,是被集团活埋的,被奸杀的,被砍头比赛的……可不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用气声唱的《秦淮景》。

还是鲁迅说得深刻:

这是可以使读者喜欢的,因为富于戏剧性。中国本来喜欢玩把戏,乡下的戏台上,往往挂着一副对子,一面是“戏场小天地”,一面是“天地大戏场”。做起戏来,因为是乡下,还没有《乾隆帝下江南》之类,所以往往是《双阳公主追狄》,《薛仁贵招亲》,其中的女战士,看客称之为“女将”。她头插雉尾,手执双刀(或两端都有枪尖的长枪),一出台,看客就看得更起劲。明知不过是做做戏的,然而看得更起劲了。

  练了多年的军人,一声鼓响,突然都变了无抵抗主义者。于是远路的文人学士,便大谈什么“乞丐杀敌”,“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国”一流的传奇式古典,想一声锣响,出于意料之外的人物来“为国增光”。而同时,画报上也就出现了这些传奇的插画。但还没有提起剑仙的一道白光,总算还是切实的。

  但愿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女士”们都得在绣房里关起来;我不过说,雄兵解甲而密斯②托枪,是富于戏剧性的而已

  还有事实可以证明。一,谁也没有看见过日本的“惩膺中国军”的看护队的照片;二,日本军里是没有女将的。然而确已动手了。这是因为日本人是做事是做事,做戏是做戏,决不混合起来的缘故。

关键词(Tags): #金陵十三钗(打发时间)通宝推:蘭亭敍,精装白沙,伏波将军,土拨鼠yuanap,dfindy,山海马甲,farrish,无无名,mezhan,阿辉1,
家园 借用大腕的一段台词,哈哈!开玩笑的啊!

这是你,这是我,这是整合精神哲学,这是佛 你能看这么远,我能看这么远 整合精神哲学能看这么远 佛能看无限远 这就是境界的不同 佛的境界最高,整合精神哲学的境界比我高,我的境界比你高,你的境界最低!送你一句成语,鼠目寸光。

/article/3633549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抗战时期的国军,这两年是越来越厉害了
家园 国军再弄点路边炸弹,自杀式袭击就更好了
家园 去看亲密敌人吧

比杜拉拉好很多

家园 在你看来,除了四行仓库,就没啥能拍的了。

电影!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总算有一个说不好说出点道道的。

你的感觉很敏锐。其实要说好你也能说出些道道,我猜的。

家园 小电影实惠.砸吧豆腐,什么味道都有.
家园 后记

非闲人兄这样评价《金陵十三钗》:现象级。

的确是现象级,喜爱《金陵十三钗》的观众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数目,可以说,这的确构成一个现象。

喜爱一部影片,实际上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的,这并不影响这个人的道德和智力。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喜爱的观众不少,而且我估计这种类型的影片往后也不见少,喜爱的观众也会越来越不少,影片越来越“美丽”了,故事越来越“戏剧”了,人们也更加“感动”了,感动其中的“爱”,感动其中的“有情有义”,感动其中的诺大的人性,是啊,这有何不对吗?这有何不可吗?这种感动本来也不是不可以,换一个生活片其实也很好很好,只是,这种感动,对于沉重的“历史”,没有“真实”的根基。

对于《金》这个影片的评价是一回事,对于喜爱《金》这个影片的观众的心理分析则是另一个值得观注的问题。透过为《金》片叫好这个现象,我们能发现什么要点呢?也就是说,这个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对于这种现象,可以引用一位诗人的话,他这样说过:

人类承受不了太多的真实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类题材的电影在观众中的接受,我虽然可以意识到很多很多因素,但是对我触及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人类承受不了太多的真实!

关于1937年冬天的南京,历史的真实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能够承受的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不愿去面对真实,越来越不愿去承受真实。就象李敖自唱的那首歌: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对于历史的真实,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就那么一丁点,就算这一丁点,夹裹在旗袍里,夹裹在肉色中,夹裹在天主教堂这个安全区中,夹裹在一出做作的戏剧里,就是这一丁点,已足以让许多人泪流满面了。

......

通宝推:花大熊,南寒,南方有嘉木,价值为零,
家园 跟这片子竞争的片子太搓了

观众之所以喜欢这片还有重要的原因。

里面的日本兵总算没人性了,总算比南京南京这个挑战观众心理下限的片子三观正常点了,总算爱憎分明,没把多余的爱消耗在日本兵身上。

观众表示,这样已经不错了。

比起南京南京这个拆房片,十三钗只是开窗片,因为前有拆房,观众表示开窗可以接受。

这年头三观正确已经不容易了,三观正常就行了,能歌颂一点人性啊,弱者的抗争已经不错。不歌颂侵略者良心发现就不错了。

家园 这样的要求,对于一部电影太苛刻,对于张艺谋尤其苛刻。

终于这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导演能够回归现实主义题材,回归对于人性的思考,我觉得这个片子即使不够好,也足够值得鼓励了。

当然,瑕不掩瑜,这样的片子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好了。电影毕竟是艺术,不是一部学术论文,片子刚开头,我也对所表现出的国军英勇有些腹诽,但看到千手观音版的炸坦克,我却无法不被其感动,也许这不是真的,真实也许比这更残酷,但是这样戏剧化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受到悲愤。也许这就是西方人无法理解这部片子的原因吧,他们没有中国人那百年的屈辱经历,这段经历,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适当的刺激就会被轻易唤起。

张艺谋是最聪明的导演之一,真的了解中国人的心理。

家园 中肯

张艺谋的问题是无论什么片子颜色一定要最饱和,动作一定要最帅,场面一定要大气,一部电影的本质的东西比如剧本是否完整,在能够顾及到的范围是否符合事实反倒不会去关心。

家园 从学生的人性看可笑的民族主义

《十三钗》有很多人喜欢不是没有道理的,张艺谋挠到了他们的痒痒肉,这就是民族主义。

被鬼子追赶的学生关键时刻人性爆发,决定不连累妓女。而之前却因为妓女下贱,连厕所都不让上。前后反差如此巨大,道理何在?是什么东西能让学生们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有人说是人性,学生们不想被蹂躏,物伤其类,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女人,也就不想让妓女们被蹂躏,这就是人性,光辉的人性,带有民族主义的人性。

不知道学生们有没有想到,妓女们以前虽然没有被鬼子蹂躏,可是在被同种同族的,她们的父辈在蹂躏。这时候学生就不会有民族主义了,就不会有人性了,因为妓女们是被同族蹂躏,她们就是下贱。所以妓女可以被国人奸,但是不能被鬼子奸,因为妓女是中国的妓女,是中国的东西,就是蹂躏也只能让自己人蹂躏,不能让鬼子蹂躏。同样妓女是下贱,是脏,但是如果她们爱国,她们救学生,她们虽然被国人奸,但是不愿意被日本人奸,她们就是身怀民族大义的妓女,她们就是干净的。

有河友说,这里有个大前提,就是鬼子实在是禽兽,面对禽兽,这不是民族主义,这是人性。看到这句话,我脑子里面立刻蹦出两句话,希特勒说犹太人是劣等民族,鬼子说中国人是支那猪。把鬼子说成禽兽,和鬼子把中国人说成是猪有多大区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