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举国体制又如何? -- r33300

共:💬47 🌺241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吓了我一跳,标题不对吧?
家园 看这话说得

运动员再苦也要坚持,我想原因有三:

1、教练、队友、外界环境形成一个氛围,没有艰苦训练出不了成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没有奖牌,再大的进步都是空的。甚至说,拿铜牌银牌没人关注,一定得拿金牌;名次上差一点点,名利上的回报就差别太大了。于是吃苦的动力就更大了。

3、他们没有退路了!出了运动场,他们能做什么?很多运动员从小上体校,把童年、青春都给体育了,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基本都被耽误了。

所以,你说到

怎么啦,又不是被枪顶着去练的,这是人家自己的自由意志表达,是国家提供给他们的多一种选择,受不了的大可以自行退队,没人拦着,有的是愿意替补进来的,用不着精英公知们操心,他们凭什么要剥夺别人的选择权,简直太不人权了,太不自由了,太不普世了。
这和压榨苦力劳工工资的老板说一句“嫌累吗?不干你走啊”有什么区别??!!

家园 男怕入错行

男怕入错行

他们没有退路了!

何止运动员? 谁都没有退路.

千千万万人想当运动员,还没机会呢.

家园 只要是批评中国就是妄自菲薄!

不知道哪里的理论!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家园 举国体制最可怜的就是没有出成绩的大多数运动员

耽误了学业,一身伤病,国家不管

家园 举国体制的关键是目标管理,以及目标的设定

譬如游泳,官员的政绩(金牌)和家长的意愿(孩子身体好)能结合到一起,结果就是仅仅二百多万人口的杭州就能出两个奥运冠军。另一方面,一个横渡钱塘江的活动,每年都能有上千人,甚至两千余人参加,说明群众基础和竞技体育成绩的良性关系。

三大球,甚至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决不能宣传什么出人头地当冠军当明星,中国不是底层民不聊生的南美国家,我们的孩子有的是发展的机会,哪个不比当明星靠谱得多。就像那么多舞蹈、器乐、声乐的培训班,又有多少是说要孩子去做舞蹈家歌唱家的呢?

举国体制下,资源不是问题,目标和考核标准的设定,基本上就决定了成败。三大球这样的项目,对孩子的体质、意志、团队精神,都是极好的。但是在现在一切看比赛成绩的指挥棒下,根本不会有几个家长乐于将孩子推上球场的,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不会有好的成绩,然后就是不择手段地追求成绩和群众基础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

以普及率,譬如中小学联赛的场次来考核地方体育和教育部门,应该会比现在的纯看全运会成绩好的多了。

家园 国足还花钱花的少了?
家园 关键点是:自由和选择

关键在于:运动员是出于自由意志(如果你还承认自由意志存在的话)选择了这个行业,这个选择当然不保证一定是有利的,俗话说,愿赌服输。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选择并承担后果,而不是任意做事不受惩罚。

3、他们没有退路了!出了运动场,他们能做什么?很多运动员从小上体校,把童年、青春都给体育了,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基本都被耽误了。

怎么能说“没有退路”,离开运动场,他们还可以作很多,比如李永波可以做教练,邓亚萍可以作奥运委员...,退役运动员凭自己的专业找到单位的有的是。至于说什么“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就更可笑了,体育知识就不是知识了,身体技能就不算技能了?莫非只有书本知识才算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说书本知识,体校都开文化课的,自己不学别怨社会。

家园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对错

因为这个体制用的纳税人的钱,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是值得的,那这个体制就是对的。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值得投入这么多,投入产出比不合适,那么这个体制就是不对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现在对举国体制这么多争论,我觉得根本问题是政府的预算决策,和出钱的人无关。

家园 搞不懂您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现在更多的是名利双收;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体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材投入到这个举国体制中,同时这一切又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体育的发展,为举国体制提供大量的后备军,如果这一切能够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般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或全民体育,难道是指大家为了名利双收去投入到举国体制之中吗?你平时和同事为了踢个球好不容易找到块场地是觉得你们有得金牌的潜质吗?得到金牌的极少数名利双收的小概率事件,对大量的“后备军”,这种投入和产出比值得吗?即使金牌对您代表的普通人那么重要,这和全民体育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家园 标题应该是奖牌吧
家园 其实现在去运动队出路并不会太差

大部分项目在进省队之前都是真正的业余选手,这时候是不允许放弃学业的。你如果有能力进了省队成为专业运动员,会签订一个详细的合同,能进一步进国家队当然最好,半途而废的基本都会报送去读大学,而且是211大学,所以其实出路并不错,不会比同龄的普通孩子差。

现在家长不支持孩子搞体育,主要还是不忍心小孩吃苦受累,这条路太艰辛,而且成功的概率如此之低。

PS:踢足球的不在此列,我不了解已经职业化的中国足球是如何培养下一代,也很难相信各个俱乐部的能力可以解决小孩的出路问题。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逻辑是5mao的硬伤
家园 从您说的就可以看出省体育对于开展三大球的困难有多大。

从您说的就可以看出省体育对于开展三大球的困难有多大。比如说,搞一支足球队最少也要有二三十个人吧,如果再加上年纪的阶梯队,那个数目也就很惊人了。如果一个省要建三大球六支这样的队,真的每一个运动员都要提供很好的待遇,那个费用一定是很可观。而且就算这样的投入了,也不一定能够向国家队输送几个队员,就算输送了队员,那届国家队也不一定可以拿金牌。所以在目前一切向着金牌的前提下,当然是砍掉三大球队的投入,把钱投到可以出成绩的个人天才身上,投入产出比会更加丰厚吧。于是中国的三大球队的国家队就面临没有人可以选的窘境。

黄健翔在他的节目说,有一次全运会,突然广西参加男子曲棍球队的比赛,于是所有人都很奇怪。结果比赛一开始,原来是广西男子篮球队客串的。因为广西男子篮球队不可能进前八拿积分,而男子曲棍球队只有七支球队参加,就算是最后一名,也可以拿到第七名的积分。在全运会的前提下,可以扭曲至此。想想那些被迫客串的男篮运动员,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我个人以为,那是对于自己最引以为豪的部分予以毁灭的羞辱吧。他们还会努力吗?

而如果如美国那样,由高中联赛,大学联赛,职业联赛这样的三级联赛,压力就不在省队上,而更加广阔群众基础,也更利于多样化的球员的出现。现在这样根据骨龄等一些客观数据去选材,一定会漏掉如邓亚萍这样的天才吧。而对于家长来说,就如同上面的老驴说的,那些去学乐器、声乐的未必是为了成明星,但是高考加分一定是他们的最大动力。就说我的小外甥,学琴这些年花了有三十多万,考到钢琴九级,可是要考到十级才会加分。如果那些家境普通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参加三大球队比赛获得加分,为什么不呢?在中国,我个人以为,如果要想要在青少年间推广什么,高考加分绝对是一个大杀器,无往不利。

至于您说的出路问题,如果有更多的学生参加三大球的活动,从小学到大学,到社区的俱乐部,只要这个运动的市场足够大,一定会给他们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需要一个政府的承诺。而且,有很多教练虽然本人并不是最好的运动员,却是一个很成功的教练。

家园 批评当然可以,不过得有真正的道理啊

不能拿中国存在的作为道理本身来批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