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二次航母大论战 -- 晨枫

共:💬125 🌺761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第二次航母大论战

在70-80年代苏联海军大张旗鼓地向远洋进军的时候,美国海军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航母大论战。主张既定路线的大甲板航母派强调大甲板航母的威力和作战效益,主张改革的小甲板航母派强调小甲板航母的低成本和多用途。时任海军作战部长朱姆瓦尔特就是小航母派,提出制海舰的概念,并用“关岛”号两栖攻击舰试验。1982年的马岛战争凸显了小甲板航母概念的可行性。英国“鹞”式战斗机的纸面飞行性能不及阿根廷的“幻影”和“天鹰”,但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保卫了舰队和登陆的安全。但马岛战争也凸显了小甲板航母的局限,缺乏预警能力,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空中打击力量,难以维持不间断的高强度空中掩护,还有受到打击后的生存力问题。第一次航母大论战的结果是,美国海军坚定了大甲板航母的既定路线,这以后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最成功的设计,建成有10艘之多。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海军悄悄地冲出第一岛链的今天,美国海军又爆发了第二次航母大论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鹞”式和小甲板在马岛战争中的成功和大甲板航母的天价,引发了美国海军内部第一次航母大论战,结论是坚定了美国海军对大甲板航母的信念。这是“尼米兹”级“斯坦尼斯”号和“无敌”级“辉煌”号并排航行,容易看出两者的差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辽宁”号入役伊始,美国海军爆发了第二次航母大论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九万吨的外交”的时代要过去了吗?

美国航母素有“九万吨的外交”之称,今天的“尼米兹”级实际上已经达到十万吨。这些超级航母是美国海军的中坚,现代美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基本上都是围绕航母而组建和配置的。克林顿曾说过:“华盛顿听到危机的时候,每个人嘴边的第一个问题总是:离得最近的航母在哪里?”21世纪是空中力量的世纪,而航母是流动的海上空军基地,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艘“尼米兹”级那样的大甲板航母(也称超级航母)可以搭载80架以上的作战飞机,加上舰队的巡航导弹和其他打击火力,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能力足以挑战典型的中小国家。多个航母战斗群集结在一起,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但航母的建造和运行之昂贵也是臭名昭著,以现在的币值计算,“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单价为45到65亿美元,加上舰载作战飞机的购置费,总值可以轻易超过百亿美元。根据1998年的一份兰德报告,对于美国海军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来说,每艘每年的舰员军饷就超过1亿美元;日常的零星维修可以高达300万美元;船坞中修大修为5000万到2亿5千万美元,个别情况可以达到5亿美元;直接运行和支援费用随舰龄增加,大体在300万到1000万。这些都是1998年币值,没有算入舰载机的开销,更没有计入作战损耗。如果考虑整个航母战斗群,开销就更大了。“尼米兹”号在1976年建造时,耗资9.5亿美元,占当时210亿美元的整个海军经费的4.5%。现在在建的“福特”号耗资125亿,美国海军估计有60%的可能将超支,最后可能达到135亿,将达到1560亿海军经费的8.5%。绝对值也好,相对值也好,航母的造价都非常惊人。

这样的吞金兽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有点消受不了,当前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危急感。美国海军的亨利亨德里克斯上校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诺埃尔威廉姆斯中校在《美国海军学院学报》上著文提出,保留少量的大甲板航母力量作为重磅打手,但用数量较多的中型航母作为日常巡逻和危机处理。这篇文章代表了美国海军内部对于超级航母的反思,引发了第二次航母大论战。

一切关于航母的论战归根到底要回到美国海军的作战使命。美国海军的基本使命有4项:海洋控制、海洋阻入、力量投射和开放商贸保护。海洋控制(sea control)实际上就是传统上制海权的概念,用海上进攻作战控制海洋,摧毁敌方海军,阻止敌国的海上商业活动。海洋阻入(sea denial)比海洋控制要退一步,用海上封锁、港口封锁、海上袭扰阻止敌方海军和海上交通的自由通行,但并不一定追求摧毁敌方海军和商船队。力量投射(power projection)是由海到陆的作战,通过在沿海的军事存在和作战行动影响陆地上的政治局势或者战场作战。开放商贸保护(protection of open commerce)指保护美国、盟国和中立国的海上交通线和海上贸易。

超级航母无疑可以胜任所有4项基本使命。超级航母用于海洋控制,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战中的中途岛、珊瑚岛海战就是航母的海上决战经典战例。超级航母也可以有效地用于海洋阻入,古巴导弹危机就是航母用于海上封锁的成功战例。力量投射就数不胜数了,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航母几乎在每次美国的海外干涉中都打头阵。在战后的年代,力量投射和海洋阻入可算是美国超级航母最拿手的应用了。但超级航母用于保护开放商贸,这就大材小用了,也没有应用的先例。战后仅有的保卫海上交通线作战当属两伊战争期间的波斯湾油轮战,由于波斯湾比较狭窄,美国航母没有进入波斯湾,另一方面,护卫舰、驱逐舰提供油轮护航已经足够。中型航母的着眼点主要是海洋阻入、力量投射和开放商贸保护。

亨德里克斯和威廉姆斯提出,一艘“尼米兹”级和三艘中型航母的建造和运行成本相当,如果大量建造中型航母而适当缩减超级航母舰队,可以相同的海军军费维持众多的中型航母,可供部署的航母数量对美国的海洋战略具有特殊意义。由于维修周期长,“尼米兹”级航母通常有1/3在不同程度的大修中修之中,另有1/3在航渡或者修整中,只有1/3在海上巡逻。换句话说,在任何时候,美国现有的11艘超级航母中,只有3-4艘在海上作战部署。集中部署更多的航母不是不可能,但不可持续。而且短时间的高峰部署后,是一个低谷部署期,更难确保覆盖美国的全球利益。

少量的超级航母也形成集中的高价值目标,事实上鼓励敌手集中力量打击。一旦损失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不仅对美国的军心民心是巨大的打击,也给美国海军的作战调配带来巨大的缺口。如果在一次战斗中或者在相近的几次战斗中接连损失几艘“尼米兹”级,那美国海军就事实上被打残了,难以形成可持续的作战能力。即使不考虑战损问题,少量超级航母在部署上也有灵活性不足的问题。美国的全球利益太多,少量超级航母很难时刻兼顾所有的热点。相对来说,较多的中型航母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尤其可以在全球的热点常年维持美国的军事存在,受到战损或者故障、维修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超级航母的概念是有道理的。在冷战时代,一旦大战爆发,美国海军的核心战术是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最强大的海上空中力量,在第一时间内决战制胜,然后在有利的情况下控制世界的大洋,由海到陆,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是传统海权战略的海洋控制和力量投射思想的体现,海洋阻入只是由于军力不足而无法实现或者由于政治约束而不便实现海洋控制时的权宜之计,开放商贸保护更是相对容易的次要任务。如果超级航母在海上决战中丧失殆尽,那战争也差不多打到绝望的程度,该是打核战争的时候了。

冷战之后的战争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海军的对手经常不是另一个海军强国,战争也以局部的有限战争为主,第一时间内的海上决战不再重要。但另一方面,战争的政治性增强,有限战争在地域和烈度上有限,但在时间上反而旷日持久。对手避免决战,目标分散,火力和训练水平低下,但再生能力强韧,不是靠一两次决战就能打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战区的持续存在和灵活反应的重要性超过了绝对打击威力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在很多情况下,前沿存在的威慑作用和预防性先发制人可以预防更大规模的战争,这又是需要较大数量中型航母的经常性部署,而不是超级航母的偶尔造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型航母不是法国“戴高乐”号(中左)那样的,相比于“斯坦尼斯”号(左)和“肯尼迪”号(右),“戴高乐”号那样的中型航母在威力上大打折扣,但在成本上并没有成比例降低,当然比英国“海洋”号(中右)那样的直升机母舰还是要强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是LHA-6“美国”号那样的直通加班两栖攻击舰

在技术上,亨德里克斯和威廉姆斯的中型航母不是指法国“戴高乐”级那样的传统航母,而是基于正在建造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那样的“业余航母”。美国海军拥有8艘“黄蜂”级、1艘即将退役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另有最新的2艘“美国”级,其中2艘在建。“美国”级的前两艘将取消坞舱,扩大机库,用于搭载更多的飞机,后续的将恢复坞舱,更加强调传统的两栖作战能力。以“美国”级为例,这是一级45000吨级的平甲板两栖攻击舰,在任何其他国家都将作为中型航母,可以搭载12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直升机,8架AH-1Z武直,4架CH-53K重型直升机,4架MH-60S搜救直升机,还可以搭载10架F-35B滑跃起飞-垂直降落(简称STOVL)战斗机。如果撤下直升机,全部换成F-35B,可以搭载30架F-35B。现有的“黄蜂”级也可以类似使用,平时可以搭载6架F-35B,需要时可以扩充到22架。

作为两栖攻击舰,“美国”级在形象上比较灵活,既可以上升到航母的层次,也容易淡化为“登陆舰”。更重要的是,两栖攻击舰的基本特质使“美国”级具有多用途的天然优势。增加运输和攻击直升机的搭载的话,可以突出用海军陆战队执行力量投射或者人道救援任务的作用;增加反潜或扫雷直升机的话,这就是理想的反潜或扫雷平台;增加F-35B的话,这就是具有不弱作战能力的中型航母;增加无人作战飞机的话,则适合于配合下一代轰炸机进行海空一体战。除了调整不同的飞机搭配以强化不同的作战能力外,还可以搭载河湖作战分队和特种作战分队,用携载的浅吃水高速冲锋艇在浅水作战。随着无人驾驶的水面和水下航行器的发展,“美国”级的作战手段和能力还将继续增加。“美国”级将具有从天空到水下、从海洋到陆地的立体作战能力,这种小而全的作战能力特别适合21世纪局部战争分散、突发和形态复杂的特点,或许在适应能力超过大而专的超级航母,且不说显而易见的成本优势。

由于数量相对充足,部署成本也较低,中型航母用于开放商贸保护远比超级航母适合。中型航母更适合用于中低烈度的力量投射和海洋阻入。由于中型航母数量较多,容易形成完整、严密的海上和港口封锁,如果遇到敌方海军主力强势突破,那就是海上决战的问题,而中型航母在海上决战中的作用一直是争论的关键。

中型航母和超级航母单挑的话,肯定超级航母占优,这个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尼米兹”级可以搭载80架以上的作战飞机,有说法最多可以达到95架。不仅数量充足,舰载机的种类也齐全,单机作战能力强大。现在的典型搭载为44架战斗机加预警机、加油机、直升机,但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决定,而不是航母上载机空间的限制。中型航母单舰使用的话,可以搭载的飞机数量有限,很难达到均衡而有意义的搭载,固定翼的预警机、加油机、反潜机则根本无法搭载。但中型航母可以集结使用,比如说,3艘中型航母集中使用,两艘最大限度搭载战斗机,一艘搭载直升机(包括预警直升机),合成的作战能力依然是很可观的。

即使三艘“美国”级的成本和一艘“尼米兹”级相当,三对一的话,还是“尼米兹”级的战斗力占优。 “美国”级可以搭载F-35B,至少在理论上具有不亚于F-35A和F-35C的性能,比起“鹞”式在性能上和同时代的F-18相比有代差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F-35B的航程和载弹能力依然较低,但更大的问题在于,“美国”级无法搭载EF-18G电子战飞机、E-3D预警机、S-3反潜机等,直升机可以在功能上替代,但在性能上难以和固定翼飞机相比。另外,中型航母可以集结使用,超级航母也可以集结使用。但要和三艘“尼米兹”级相抗衡的话,至少需要9艘“美国”级,这样一个庞大的航母集群集中使用的话,在编队航行、飞机起落航线管理、舰队护航和补给等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噩梦,小群分散则进一步增加护航和补给的负担。另外,核动力的超级航母依然需要补给航空燃油、弹药和其他军需,但常规动力的中型航母还需要大量补给船用燃油,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对保持作战节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然而,这正是亨德里克斯和威廉姆斯的关键论点:中型航母对超级航母来说,不是取代,而是补充。美国海军依然应该保留一些超级航母,作为重磅打手,打击敌人海上和大陆防御体系的重心,而把中型航母派出去作为平时的日常巡逻和战时的二线机动预备队。换句话说,如果把超级航母作为重锤的话,中型航母就是扳手和螺丝刀。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轻重组合,高低搭配。在平时,可以采用前轻后重;在战时,可以在试探和拉锯的时候继续采用前轻后重,而在决战的时候转入前重后轻。

减少超级航母的影响是累加的。由于不再需要承担主要的海外巡逻任务,现在的1/3-1/3-1/3模式就根本改变了,不到一半的超级航母可以处在不同程度的大修、中修状态,大半超级航母则处于随时可以出击的状态。换句话说,在全超级航母模式下,以12艘超级航母计算的话,处于大修中修、航渡修整和作战部署的超级航母各有3艘,或者说在海上和港内的超级航母与在船坞里的超级航母之比为2:1。改用重磅后卫模式的话,采用同样的2:1比例,即使有2艘超级航母处于大修中修之中,依然有4艘超级航母处于可作战部署状态,总数减半而实际可部署的数量反而增加了一艘。节约下来的经费可以建造18艘中型航母!按照1/3-1/3-1/3模式,将常年有6艘可以全球部署,覆盖的热点多于全超级航母模式。在海上决战的情况下,全超级航母模式的3艘航渡和修整状态的超级航母可以作为高峰部署投入进去,但同样情况下中型航母的可投入总数达到12艘,加上4艘可以投入作战的超级航母,依然可以保证足够的海洋控制能力。

另一种做法是用中型航母作为武装到牙齿的耳目,用装载大量巡航导弹的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作为重磅打手。尽管苏联一直热衷于巡航导弹潜艇,苏联的巡航导弹潜艇是专业用于反航母作战的,不用于攻击陆地目标。美国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从早期用鱼雷管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发展到在艇体中段增加一个舱段,专用于布置垂直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在理论上也具有反舰能力,实际上基本上用于陆攻。但直到“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按核裁军协议拆除“三叉戟”潜射洲际导弹、改装垂直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之后,美国海军才有了真正的巡航导弹潜艇。这四艘巡航导弹潜艇(“俄亥俄”号、“密西根”号、“佛罗里达”号、“佐治亚”号)每艘可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事实上超过了一个航母战斗群里整个护航舰队(典型配置为1-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3艘“伯克”级驱逐舰、1-2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因为护航舰队的Mk41垂发系统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装载舰空导弹,不可能全部用于装载“战斧”巡航导弹。美国海军对于“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非常满意,正在“弗吉尼亚”级增加艇体中段,用于安装垂直发射管,以便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当然代价不菲,但用于第一波攻击,具有很高的效费比。砸碎敌方防御体系的拳头和牙齿之后,中型航母相对较弱的空中力量就有了用武之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俄亥俄”号和另外三艘同级核潜艇已经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和中型航母配合使用,将形成巨大的打击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弗吉尼亚”级也将加装垂发导弹模块,增加携带数量,事实上也可以作为巡航导弹潜艇使用

超级航母和中型航母之争的另一焦点在于生存力。超级航母更大,因此更容易被发现,更容易受到打击,这个说法其实不成立。在现代侦察手段面前,超级航母和中型航母被发现的几率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超级航母更大,因此可以安装更多的探测系统和武器,保卫自己的能力也更强。这有点道理,但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盾。在坚决、有力的打击面前,超级航母的日子一样不好过。超级航母更大,因此受到打击时,抗沉性更好,这也有点道理。传统上,舰船的吨位和生存力是成正比的,大舰容易分割水密舱,比小艇更容易在遭到打击时生存下来。然而,现代武器的威力远远超过传统概念,超级航母在实战中的抗打击能力是一个没有人愿意通过实践检验的事情。另外,在实战中,即使大舰的抗沉性可以保证不致沉没,舰桥、甲板设备的抗打击能力没人敢于乐观。如果航母失去了收放飞机的能力,失去了预警、指挥、控制的能力,这种“植物人”状态对于舰队作战和整体生存力是毫无用处的。如果航母失能,舰队最终被肢解、消灭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超级航母的中流砥柱作用一旦在敌人打击下瓦解,对舰队实力的打击是灾难性的,这就是中型航母分散风险的好处了。“福特”号采用了一些隐身的设计,但超级航母那么大一个平台,要达成有意义的隐身是极端困难的。再说,现代超级航母的服役时间动辄50年,而50年里反隐身的技术进步是设计时不可能预见和应对的,隐身对增强航母生存力的作用最终是有限的。

超级航母最大的优势在于打击威力巨大,但并不是什么场合都需要巨大的打击威力的。黑社会猖獗,当然需要出动特警;但邻里纠纷也出动特警,那就反应过度了。战后美国海军的建军思想还是专注于海洋控制,海洋控制需要最强劲的海军力量。从立足于最坏情况出发,这样的作法无可非议。牛刀杀鸡也被证明确实可以把鸡杀死,只是成本高了点。据说100年前英国议会在质疑皇家海军手笔很大的造舰计划时,皇家海军傲慢地回答:如果英国造错了舰,英国损失的是钱财;如果英国因为吝啬也贻误造舰,英国可能损失的就是帝国。历史给皇家海军的宣言写下了绝然不同的注脚:皇家海军得到了心仪的大舰巨炮,但英国却失去了帝国,因为英国破产了,尽管皇家海军的大手笔不是英国破产的唯一原因。如今皇家海军只能悲哀地眼看着舰队规模缩减到亨利八世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面临的也是一样的问题。

将军们总是追求压倒性的无条件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对判断失误不敏感,最多只是泰山压顶还是燕山压顶的差别,可以确保胜利。但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在经济强盛的时代,军队有条件追求绝对优势,军队的绝对优势保障国家政治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在经济拮据的时代,继续不成比例地占用国家的稀缺资源,盲目追求绝对优势,这就不是保护国家利益,而是危害国家利益。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放弃绝对优势,寻求足够优势,这才是合理的选择。当然,和绝对优势相比,足够优势的足够与否是一个判断问题。景山压顶或许可以压住前门楼,但国贸三期就肯定压不住了。对足够优势的判断失误可能造成军事上的灾难,这需要智慧、胆识和对风险管理。对超级航母的依恋和对中型航母的抵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绝对优势的留恋和对足够优势的缺乏信心。好在技术进步使得今日的中型航母具有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的作战能力,技术进步的关键不在于舰船技术,而在于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和无人机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使用是近20年来世界战场上最值得关注的动向之一。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日益提高,使用条件日益多样,过去需要投放大量炸弹的任务现在只需要使用少量精确制导武器就能完成。这同时使得对武器投放平台数量的要求降低,中型航母搭载飞机数量较少的缺陷不再突出。这个趋势在其他军种中也有体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使用GPS制导的227毫米火箭炮具有“70公里射程的狙击步枪”的美誉,即使在超过设计要求的85公里射程上依然保持足够的精度,几门火箭炮就可以控制很大一片战区,使得常规身管炮兵无所事事,很多炮兵索性改行客串步兵。

另一方面,无人作战飞机不是简单地把有人驾驶的作战飞机用计算机控制代替飞行员,而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无人机的成本并不会比有人机更低,除了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和座舱外,要达到同样的能力,有人机需要具备的,无人机一样也不会少,还需要增加遥控或自主控制的有关设备和软件。无人机的机动性也不会比有人机更高,更高的机动性要求更加坚固的机体和相应的动力、气动控制,相对笨重的无人机和小巧而且一次性使用的空空导弹比赛机动性,这是不明智的做法。但无人机没有飞行员疲劳的问题,通过反复空中加油,可以执行长得多的任务。无人机也没有飞行员训练和保持技能的问题,不仅节约昂贵的舰载飞行员训练经费和设施,还免除了保持技能所需要的经常性训练的要求,降低飞机的非作战出动率,更取消了飞行员搜救的要求。无人机也不仅是可重复使用的导弹,还是可以灵活改变任务和目标甚至在最后关头取消攻击的作战平台,而导弹发射之后,就较难更改目标或招回,要是改变攻击决心,就只有自毁了。

最要紧的是,在美国海军的远景规划里,舰载无人作战飞机是海空一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空一体战概念里,美国空军的下一代轰炸机不再是单纯的“炸弹卡车”,而是集指挥、控制、情报收集、电磁攻击、信息攻击和硬杀伤为一体的现代常规战略打击平台和作战网络的核心,舰载的无人作战飞机则作为炮灰和打手,两者组网作战,利用先进的隐身、长航时、大航程、网络和ISR(意为情报、监视、侦察)技术,将传统的直接打击和先进的电磁攻击相结合,不仅用物理毁坏的传统方式摧毁对方目标,还用网络攻击使对方的信息网络失能,使空中力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无人机还可作为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的平台,进一步增加中型航母的作战能力。

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将具有半自主能力,不再由地面操作员全程遥控,而是有指挥官指定任务时间表、飞行途径、目标、攻击方式和武器选择,由飞机自主起飞、编队飞行、进入和退出攻击、返航直至在航母上降落,还可以自动完成空中伙伴加油。如果作战计划有变,指挥官可以在无人机飞行途中远程上载更新的作战计划,但不需要在任何时间直接遥控飞行和作战动作。诺斯罗普的X-47B就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重要一步,波音也在研制类似的飞机。两家也受美国空军指定,分别研制下一代轰炸机和配套的无人作战飞机。

当然,精确制导武器和舰载无人作战飞机也使得超级航母得益,但中型航母得益更多,较大程度地缩小了两者的能力差距。70-80年代美国海军第一次航母大论战的时候,正是越战后美国军事开支紧缩的时代。眼下美国经济陷入比那个时代更深的危机,再次爆发航母大论战就不奇怪了。经济实惠,使用灵活,功能多样,作为海空一体战的一员协同作战,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航母的定位,或许这才是第二次航母大论战中最值得关注的特点。

关键词(Tags): #纸上谈兵#鱼翔浅底通宝推:apan,荷兰北极熊,GWA,Javacai,南风,木头的牛,苏迅,浣花岛主,平淡是真,雨落田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了个花
家园 其实关键还是美国没钱了
家园 美国海军还会采用超级航母压制对手迫使对手进入竞赛

一旦对手进入竞赛,就是在经济上被拖入陷阱;而对手不加入竞赛,在心理上就输了。

TG,毛子和高卢鸡这些大陆国家何尝不想要有自己的超级航母?那个核反应堆不过关就没门,高卢鸡的传动轴都过不了关。

对于大陆国家挑战海洋国家的企图,200年来没有一个成功过,将来也不会成功。而后起的海洋国家日本可以在对马海峡击败大陆国家俄国,阿根廷这样的半海洋国家勇气可嘉,可是技不如人。

美军应该知道自己在海洋上要保持压倒性优势,至少要有一个数量级的优势。

尼米茨级同瓦良级之间的差距可以以一个数量级来描述,但对戴高乐级的差距来说可能不到一个数量级,所以美军非要推出福特级不可。

美英法澳新加日这7个国家几乎囊括全球大洋全部重要岛屿,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讲,他们使用陆基航空兵进行制空制海已经绰绰有余。但是航母可以节省平时在这些岛屿的陆基航空兵驻军的费用,从这点讲美军继续保持超级航母却是一个省钱的方法。

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些作战行动,如果采用常规陆基空军对地支援,就要在当地修建新机场,部署机场警卫力量,弹药油料都要增加运输成本,保密工作也做不好,战争结束后还要移交或摧毁机场。而采用航母出击,则至多动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加油机而已。

维持超级航母从性价比上看还是划算的,单单调兵的费用就值了。

家园 想一想是谁在欠债

欢迎欢迎

家园 “9万吨外交”变“4万吨外交”F35B侵吞F35C份额?

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大可能。

以尼米兹级或福特级航母(CV)做驻外巡航,才能称为“9万吨外交”。以美国级(也许叫美洲级更合适)两栖攻击舰(LHA)做驻外巡航,只能算是“4万吨外交”。这种改变,美国人心理上能承受吗?

以LHA替代CV,势必要增加F35B,减少F35C。一定程度上降低F35B的单机成本,但会抬高F35C的单机成本。美海军怎么会同意。

最大的问题是,真要照这两个“聪明人”说的做,美海军水面舰艇总体作战能力下降是肯定的,同时还不省钱。在文中,他们说3艘4万吨级LHA与1艘9万吨级CV造价相当,按3比1替换没省钱;又说这3艘LHA的作战能力不如那1艘CV。他们这么说,也就无需再证明了。

当然他们的文章不是为自我否定,说了这么做的好处。但总体感觉得不偿失。

1,部署两栖攻击舰比航母形象灵活?在当今资讯发达的年代,这能忽悠谁。美国的两栖攻击舰是事实上的中型航母。

2,两栖攻击舰具有多用途的天然优势?所谓多用途是要变更装载来实现的。往返巡逻区与基地之间耗时不少,不如再派艘船去更有效率。人道救援用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LPD)更适合,扫雷和特种部队输送用独立级或自由级濒海战斗舰(LCS)更安全,反潜CV有固定翼反潜机,与它船联合行动CV提供的空中保护圈,不是LHA能比的。

3,减少CV增加LHA不是取代是补充?别忘了美海军计划中的12个两栖作战群,有12艘两栖攻击舰。按照文中3等分方式,可以有4艘常驻海外。与CV调配足以应对各种局面,而无需减少整体战力。

4,与巡航导弹潜艇搭配?可以大量使用巡航导弹,就已达到战争层次。无论对空、对面、对潜,CV的攻防范围要远大于LHA,能更有效的保护潜艇和自身。

5,无人机与未来。无人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哪个平台独有的。LHA能用的,CV也能用;LHA不能用的,CV也能用。这是起降方式决定的。同等技术条件下,弹射起飞水平降落的飞机,比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飞机,有更大的装载能力(航程x载弹量)。有人机无人机都一样。F35B不如F35C,也是因为这个。我很怀疑F35B在LHA上,能不能满载起飞。除去没有人员伤亡的顾虑外,无人机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大大增加滞空时间。而弹射起飞水平降落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这个优势。X47B是个实例。无人机做炸弹卡车或空地导弹发射平台,难度不是太大。但是预警机、制空战斗机、电子战机等配套机种无人化,就不是很快能实现的。在现有CV飞机组成上,逐步增加无人机的使用,才是合理选择。LHA没戏。

什么时候,美国人考虑造个常规动力、有弹射器、有阻拦索的中型航母,“航母大论战”才恰到其时。

在全超级航母模式下,以12艘超级航母计算的话,处于大修中修、航渡修整和作战部署的超级航母各有3艘,或者说在海上和港内的超级航母与在船坞里的超级航母之比为2:1。改用重磅后卫模式的话,采用同样的2:1比例,即使有2艘超级航母处于大修中修之中,依然有4艘超级航母处于可作战部署状态,总数减半而实际可部署的数量反而增加了一艘。

12/3=3?这个是低级错误,还是另有玄机。

家园 无人机是航母尺寸可以缩小的基础

战略策略战术甚至武器规划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科技影响,这里可以略见一斑,而不单纯是资金的问题,甚至与钱包无关,这里的着眼点也不局限于航母。

不用说,人工智能的武器化将是美军下一个发展热点,而且是整体性的,十年之内必有一场局部战争用来检验下一代武器系统的实战效用。

河里以前有讨论X-47的帖子,有兴趣的可以翻出来看看。事实上,X-47试飞那时起,美军的变化就已经被预期了,剩下的就是个时间问题,填空问题。

家园 X-47还处于扯淡阶段

历史上达到过这个阶段的武器最终成功的,大概不到1/10。目前的X-47还毫无战斗力可言。再说无人机和缩小航母以及飞机本身的大小无关,而且十有八九是增大。

家园 美国错在非要把中国逼成敌人

无论超级航母还是中型航母都足够多了,之所以不够那是控制世界的欲望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的承受能力。

就算中国也学苏联倒下了,估计俄罗斯,印度,巴西等等又会成为下一个目标,美国自己制造的敌人始终没完没了。(理想状况下,估计世界所有国家非得分裂成像新加坡,香港这样巴掌大小的城市,美国才会睡安稳觉。)

别看美国在中亚,在北非,在中东折腾不亦乐乎,其实美国是在满世界勤劳的为自己播撒仇恨,纯属自掘坟墓。

以中国为敌,纯属是没事找事。中国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国人过上小康生活,虽然要求不高,但基数过大,全中国合计起来自然是个天文数字的力量。十三亿国人渴望改善生活的力量是美国无论制造多少超级航母或者中型航母都无法遏制的。

美国阻止台湾和大陆统一,支持日本霸占钓鱼岛。纯属是逼中国以美国为敌发展军力,非要制造出这么强大敌人对美国难道会是利大于弊?这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问题罢了。除非美国再次上演苏联模式分裂中国,否则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大太平洋迟早是中美均分的结局。台湾,钓鱼岛迟早都要吐出来。这是无论算计制造再多超级航母,中型航母都无法挽回的结局。

美国目前只是想不开,还舍不得吐出根本就没法吞下去的东西。所以超级航母,中型航母才感觉不够用。一旦吃点脑白金,脑袋开窍了,吐出原本就吞不下的东西,日子会比现在好过的多,也会发现啥航母都完全足够用,纯属没事折腾。

当然脑白金美国舍不得吃,目前中国还没啥军力,美国都喊头痛明显感觉航母不够用。等再过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航母舰队航行在太平洋上时,不知美国是否会更头痛。是否还能奢谈把中国海军遏制在第一岛链内。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美国折腾啥啊,美国制造的敌人还嫌不够多?难不成非要把自己折腾到走上罗马灭亡的道路才能罢休。

家园 见树不见林就是指的这个

X-47成功与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科技成果美军一点都没等就开始民转军了。当然这里面民转军还是军转民还不好说,但是趋势是摆在那里的。无人机成建制那天,无人坦克成建制那天,才开始考虑整个武器系统的调整问题么?建一条航母使用四五十年,按现在高科技发展速度,四五十年的光景,别说无人机,是不是还有人在战场上都是问题。

别说这里,明显的美军内部认为这些是扯淡的也肯定大有人在,因此才会有人写文章,一切转变的开始时观念的转变。十年前有人说今天每个人拿着手机问问题,也是被当成做扯淡在听的,今天看到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也没人会认为是外星人做出来的。十年后呢,四十年后呢?现在花几十亿造东西,对未来一点概念都没有,那不是真的扯淡了么。

家园 美国把每一个国家都看成是假想敌

中国未必不是如此。

不同之处是,美军把设想作为事实而准备,而毛子TG高卢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

毛子高卢不甘心,美军早有尼米茨,还要发展瓦良格戴高乐,美军只好奉陪再来福特了,把你们拖死为止。

家园 站在老美的角度看,没了老大的位置就没有了一切

失去了世界老大的位置,那美元就不可能是唯一硬挺的国际货币,老美的日子必然要经历一个大崩溃大滑坡

他过惯了刘文彩大鱼大肉的日子,再让他当泥腿子自食其力,当然不干了

所以老美必须想尽办法维持世界第一,遥遥领先的地位

家园 现在真的不知道是谁逼着谁搞军备竞赛

从歼十的成本来看,中美军费的成本基本上10比1,至少是一人民币对一美元这样的。

再看看中美的欠债,这样搞军备竞赛,真不知道被拖死的会是谁了。

家园 趋势可难说

1。在相当作战能力下,相同载荷的有人战斗机的重量无任何证据比无人战斗机大,目前的成果都是小。

2。目前的趋势,战斗机越来越大,对于第5代战斗机来说必须相当大。

所以已经不小的X-47只能有实验性的一点点战斗力。我个人认为对抗现有先进战斗机的无人战斗机/攻击机还十分遥远,根本就还是虚幻。

家园 连成一体的大陆是海洋国家难以战胜的。

况且并没有真正的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对抗,德国算不得大陆国家,美国也不算单纯的海洋国家。

又何况随着技术的特点的变化,摧毁海洋目标,至少水面目标,比摧毁大陆目标要变得容易的多。只要掌握制空权,水下的潜艇也不会有多大威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