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板砖黄对于火车的记忆(1) -- 板砖黄

共:💬27 🌺1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跟风说说我小时候对火车的记忆

1、 很小的时候,大概3-4岁时第一次坐火车,很兴奋。一个很小的站,记忆最深刻的是站台上有花池子,用一尺多高的铸铁栏杆围着,农村孩子以前没见过,所以一直记着。还有印象是车站的房子都很高大、结实,因为东北的铁路很多都是鬼子和毛子修的,各种配套设施标准很高,很多房子一直用到世纪之交才翻盖。

2、 8、9岁的时候,家搬到离铁路很近的地方,直线距离大概200米。刚开始火车一过就会跑出去看,查查火车有多少节。后来习惯了,不会专门跑出去看了。再后来就麻木了,火车什么时候过已经不知道了。那时的货车最长的大概50节,但这样的一般都是空车,满载的车一般都是20-30节。空车一般都是从南往北跑,而满载的车一般的从北往南去,这一点也可以反映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布局。车上的货物我印象里最多的是木材,有红松也有落叶松,那时候还没有天保工程,大小兴安岭还是一片锯木声。

3、 那时候还有很多蒸汽机车,就是大红车轮上面还有粗壮的铁臂的那种。现在的孩子再读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句话的时候,肯定不会有我们这一代人理解的深刻,因为他们不会产生那种直观的想象了。似乎蒸汽机车锅炉达到一定的压力,就要放气。这个很好玩,尤其是冬天,如果正好在铁路边,火车放出的气就会像雾一样把你笼罩起来。另外,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和内燃机车的喇叭声完全不一样,不光是声音不一样,而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不太懂音乐,不知道怎么描述,反正就像钢琴和电子琴,即使是弹奏同一个曲子,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前者能振动你心灵,后者就很难做到了。

4、 那时候的货车会有一个尾车,比通常的车厢小一点儿,中间像小房子一样,两端有一段小平台,和通常的客车车厢不一样。尾车里通常有几个人,拿着或红或绿的小旗子,懒洋洋地靠在车尾平台的栏杆上。我们这些孩子对尾车的理解,就是为了防止火车跑到半路把后面的车厢跑丢了都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当年的理解对不对,反正后来这样的尾车就没有了。大概在90年代初吧,蒸汽机车被内燃车取代了,尾车也消失了。

5、 和板砖黄不一样,那时候铁路边可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愿意去玩的地方,大人是不会干涉的,似乎也从来没出过什么事。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座铁路桥,地下有条小河,这个位置是附近孩子都经常来的地方。桥上除了铁轨,在一侧还有一条半米宽的人行道,是水泥板直接铺在桥架上建成的。从桥面到小河的水面大概有十几米,很长时间我都不敢从桥上过,有一次仗着胆子过了,从此以后就不怕了。

6、 那时候的火车应该是很慢的,尤其是货车,估计最高时速也不会超过50公里,所以经常在铁路边玩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火车噪音很大,远远就可以听到,有充足的时间去反应。我还记得80年代末的时候,中原某地的人民十分彪悍,经常爬火车抢夺物资,最严重的时候武警押运都控制不住,这件事都上了报纸、杂志。现在想起来挺匪夷所思的,不知道后来是因为治安变好了还是因为火车提速了,反正这种事没有了。估计我现在说起来,很多人都会不相信了。

7、 那时候农村基础设施很差,柏油路基本也就通到县城,农村道路全是土的,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所以,铁路路肩就被充分利用了。很多人去城里、镇里办事,都是骑自行车从铁路路肩上走,路基有一定的高度,加上维护及时,基本上不会积水。走的人的多了,两侧路肩上形成了半米多宽的小路,骑车正好通过,火车来时停下来等等就行了,胆子大的索性就不停了。从这个事情也可以推测,那时候的火车真的不快。

通宝推:桥上,
家园 80年代的火车票是硬板的...常常从

列车段内部出入口先进去...找到车先上...

这样...你的车票就没剪那个M型豁口...

用指甲刀四剪子剪出来...查票的也看不出来...

后来检票口检票改成n型豁口...剪的象就要费点事...但列车员还是用的老检票钳..一段时间这两种检票钳都在用...

蒸汽机车...你不能往窗外看...天热要开窗...要是你坐在下风头...一路下来一身都是灰渣...

煤粉渣会迷眼...就连脸上都是灰渣...风打上的...

家园 我在工程队时常坐这样的小车。

一辆是带发动机的,能拖两三节一样大的小平板车,坐上五六十人跑得挺快,从没出过事。那里的车时速能达到八十公里,四五公里以外就看见了。

  不知道山区和有隧道的线路让不让用,高铁肯定是不行了,所以高铁在夜间有段时间要停运检修。

家园 还有个电影好像叫《怒潮》吧?

那里面的车是象很老式的人力消防泵一样是两个人用手上下压的。

电影里是一位老爷,见火车来了说我儿子是铁路上的大官,叫火车停下。最后关头压车的两工人跳车逃命,事后还被追究说是他们害死了老爷。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一个段子,一人赶火车,到站台刚好火车开出,他大喊:火车火车快站住,我是公社的干部。

家园 集通线,我们工程队在那里有过工程,

不过是我回南京以后的事了。

家园 我最早坐火车是在五十年代初。

俺五一年在老家金华出生,后来到杭州住过,53年在苏州,58年在南京,这中间肯定坐过火车,但已经毫无印象。

有印象的是63年,妈妈带我们回老家。先到无锡鼋头渚住了两天,我爹在那里疗养,当年铁路职工福利还是不错的,内部互相照顾也不错。我们用的是免票,在上海松江上车时列车员见我们找不到座,给安排到没人的软座车厢。那时的软座是双人还是三人连体沙发,很象老电影里富豪家客厅方的那种。

  七十年代坐火车比较多,京沪线上我根据车轮声算过时速,最快时能到120-140,包兰线最快能到80,货车要慢些。

  蒸汽机车除汽压太高要放气外,正常运行汽缸里用过的汽是经过烟囱放出的,可以引流锅炉里的空气降低烟囱高度。在锅炉火力不足时也会专问经烟囱放气以增加火力。另一个专门放气是在车头两侧,这是因为锅炉里的水为防止结垢加了药,使水中的溶解物质沉淀,沉淀物就从两侧的放汽(实际是放水)口放出,还有就是接个皮管用汽清洁了。

家园 我记忆中的火车放气就是您说的从车头两侧放气那种

因为离地面近,所以就跟突然间下雾一样。

对蒸汽机车还有一个印象就是老感觉车头向前的视野不太好,很担心它会不会撞到前面的东西。

家园 俺现在常坐的蒸汽火车,是敞篷滴

驾驶员和乘客都要餐风饮露。虽然不大,却是地地道道的蒸汽机车牵引,烧煤的,气缸曲轴烟囱煤水车一样不少,跟俺小时候见到的大同机车厂出的“前进”“建设”等型号的结构完全一样。拉敞篷车厢一节,满员3-4个人,速度不慢,比走路还要快一点。

就是这个模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人家就是司机兼司炉,拿着的冰淇淋盒子,是装煤的,他正在找一个冰淇淋勺子,准备给火车头加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挖最后一点煤屑。

开起来就这样,老头在按汽笛,也是真的汽笛,很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板砖黄,
家园 蒸汽机车要人工加煤,所以驾驶室只能设在锅炉和煤车之间。

开动时需要三个人,正副司机和司炉,正左副右了望前方,副司机还要替换司炉加煤,这时司炉负责右边了望。

如果有挂钩作业,整列车的最前面还得有位调车员打旗,调车员只能站梯子上了。

家园 尾车也叫守车,当年列车开动时最后面必须要有一位守车员,

  一般也叫车长,客车上的叫运转车长,与为旅客服务的车长不是一回事,就在最后一节客车厢。

  虽然叫长但身份还是工人,主要职责是看风和观察整列车有无问题。

  中国的火车是压缩空气风(铁路习惯叫风)刹车,一根风管纵贯整列。风管连接压缩气缸,加压后松刹车,需要刹车时司机扳动手刹把风管里的气放掉,压缩气缸里存的压缩空气刹车,这样车头处就能控制整列车的刹车。每节车厢之间有接头,接头处有阀门,最前后的两个阀是要关闭,中间所有的阀都要全开。有时候调车员连接车厢后会忘了开中间的阀,也可能会有外人把中间的阀关掉,这时风就过不了被关的阀,这个阀以后的车厢就没有刹车。所以开车前车头送风时车长就得看守车里的压力表,达到规定风压时才能打绿旗通知司机开车,打绿旗前还得两边看看整列车有无问题,司机见不到车长的绿旗是不能动车的。夜间用红绿灯。

  火车开动中途车长还得观察整列车有无影响安全行车的问题,比如着火,中间车厢脱轨等。守车里也有个放风阀,出问题时车长要放风刹车。

  中途意外停车时,车长要在车尾放置停车信号敬示后面可能的来车,然后去检查一下问题,然后用电话机通知调度。那时没有手机电台,铁路沿线都有电话线,其中有两根是直通调度的,把线挂上就能与调度通话,俺们在铁路沿线施工需要与调度联系时也用过。

  现在有遥测设备,车头里就能看到车尾的风压,车长就下岗了。

  火车跑到半路把后面的车厢跑丢了司机不会不知道,中间断开风管也会拉断,这就放风刹车了。

家园 板砖黄对于火车的记忆(3)

第二次坐火车应该是95或96年的春节了,跟爹妈一起去广州。对于那次,我没什么太多的印象,只记得是大年三十坐火车,到广州舅舅家的时候已经是团年饭了。最近几年,应该说上大学后接触的名词——“春运”。哇噢,我个肥宅也算赶上过春运的人???好像有什么不对?

……

哦!人家春运是年前从广州等地往北走!(回湖南、四川等,好像是这样,省份好像有点不对,方向应该是对的。年后反之~)我们当时是从长沙往广州走(年前)。怪不得只记得当时火车不是很挤!(不过人也不少)

印象中当时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上中下三个铺位的了。(好吧,我也就见过两回,两次(往返)都是卧铺~,尤其去广州这回是两个下铺还是对面两个外加上铺)

别的什么的就不怎么记得了。

这次主要说说第三次坐火车。

1、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我高考后那年(2003)暑假。我从常德的亲戚家回长沙。没有湘高速坐了(不知道原因,当时19岁了还是长辈买的车票。丢人~)坐的火车,应该是“硬座”普快!

2、这是我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坐“非卧铺”的火车坐票(还是硬座),而且是唯一一次“普快”。前两次(也可以说是四次,两趟往返啦)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家长/老师在身边。19岁了背包挎包坐在火车里,当时又比较茫然(高考不咋样,但是感谢朱总理!应该没感谢错~99年开始扩招嘛~咧嘴~还有书念)

3、总感觉那是我坐火车最长的一次。但是明显不可能!可是为什么有那种感觉呢?一路上和座位周围的乘客聊聊天,争论“宁乡”以前是长沙的还是益阳的、下次再也不坐火车了(这是我说的~)原因之一:从常德出发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益阳了,可在益阳火车站我坐的那趟火车起码停了45分钟!!!!!!(当时被人脑补为:等从张家界开往长沙的旅游特快——红白色火车,他们走了后蛮久我们那车才开)最终到达长沙火车站,用时近4个小时!!!(那时高速公路,坐大巴估计两边车站间用时也就两个小时,自己驾车市内到市内全程也就两个小时左右~)

4、估计是那次坐火车留了阴影什么。(我才不解释本肥宅不出门嘞~~)以后我就再也没坐过“火车”了。

5、后来接送外公外婆往返长沙、广州,还是去过火车站几回,有几个情况有些印象(2002年到2008年我大学毕业):A、见过双层卧铺的,也就是每层都有上下铺;双层应该是四个铺位~(但是好像也就近距离看到过一回~)B、只记得每次接送,都要先混两张“站台票”,送还好说,拿车票去买~(凭一张车票可买一张站台票),接的话,得靠我这张脸了~反复装嫩,强调我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必须进站台接站。软磨硬泡混站台票进站台接外公外婆。C、接送的次数有几回后,发现车票基本是“K”或者“T”的,脑补及科普后,K=空调?T=特快?

6、08年春节那次,本黄考完最后一门课后,连奖学金评定什么的班会也没开,当天就直接回长沙了。回家后才知道是正确的。为啥?08年除了奥运、512,南方人记得最多的应该是08冰灾!我回家后第二天起,高速封路、铁路停摆!同学们都困在学校回不了家了!高速公路好理解~当时我不理解的是铁路~下雪结冰对在铁轨上“况且况且的”好像没有什么影响嘛~结果看了几天新闻才知道,火车现在大部分是电力机车!超过往年的大雪以及冰冻,破坏了沿线的输电网——没动力了!只记得当时紧急从北方(山西???为什么?)调运了很多内燃机车车头来湖南。当时另外的几点:京广没电不能动、京珠高速封路!广东北上的汽车好象是绕行江西的(不太记得了,应该没记错~)另一个大影响是我省主要的发电还是火力发电,所以铁路的运力不畅,造成了电力的紧张(没有/缺少备用的电煤了!)。由于04年我省闹过电荒,那次我爸买了一堆蜡烛回来~(那次的蜡烛可算是仅次于非典那年的醋和后来“福岛”的盐)我仅有的几次对“抢购”有印象的事情。(忘了补充,还有一个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老爷子,咳咳,那时候还比较年轻啦~和几个参谋干事教员什么的“抢”SONY彩电,那14寸彩电一直用到我邻居从21?黑白到21长虹?彩电到34彩电都报销了。我们家才换。)

……

为什么我说“以后我就再也没坐过“火车”了。”中“火车”要打引号呢?那是因为我再次坐“火车”的时候,火车票变了(红色变蓝色?why?),火车也变了(绿色火车变成了子弹头火车头、白色车身、小时候看电视里日本才有的高速火车出现了!!!)

土鳖抗铁牛……

家园 板砖黄对于火车的记忆(4)

我大学阶段除了去火车站接站送站,没有坐过火车。再次坐火车时,火车已经不太想我印象里的火车了。

1、那是09年,换了单位后,正好赶上单位组织欧洲旅游,团里三个单身的抽中了面签,其中就有,我得去北京了。好嘛,没出过几回省,没去过帝都,没出过国,没坐过飞机。那次旅游一次补完了~重点是:坐的是动车——之前看新闻看到过的和谐号。个人对那次动车经历感觉是有点奢侈——包间、一个包间四个铺位、车速不是很快(相对之后坐的高铁)、子弹头车头。但是那个白色车身、空乘打扮的铁姐,铁男(上过越策越开心——汪涵主持的)……

2、10年年底,我头回坐高铁(此时还没有开通至番禺,好像最南只到了广州(南)?)那时候还没有盛老板还是刘跨越的时候,速度好像是蛮快的,三个来小时,广州到了!!!之前曾坐过火车去广州的好像用时7~8个小时!时间就是金钱!

3、高铁和动车的区别,相对于我:

A、火车站不一样,动车是在普通火车站上车的、高铁必须去城东南那个单独为高铁修的火车站(高铁站);

B、高铁不过夜?没研究,纯属个人感觉,因为快了,去哪里做高铁都是当日到达,所以没有夜间车,自然没有卧铺了。

C、行李限重!外公外婆最开始曾几次拒绝高铁!唯一的原因是不让带很多行李。老人家习惯大包小包的,高铁给人的感觉主要是服务轻装出行的商务人士。

D、服务。有几次接外公外婆,由于不能进站接,只能等在出站口等。外公外婆(还有其他的几位老年人)都是乘务人员拖着行李送出战的。这个得竖大拇指!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规定,谢谢他们!

4、12年再次乘坐高铁的时候,已经修到了深圳了。更加方便了!

5、别的城市不知道,对于长沙——广州这条线,单位的同事无论出差还旅游大多乘坐高铁而不是飞机了。

6、不管飞机多快,飞机场到市内的距离总是远过高铁站到市内的。

就到先这吧~

铁道部是没了,铁路还在,火车还在,国家还在发展,撤部后的若干的可能性肥黄也分析不清楚。慢慢看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