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些与常见观点相左的一家之言 -- 清风席卷

共:💬87 🌺27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新债还旧利息已经到头了

新债还旧利息已经到头了

当年金圆券我觉得不错,搜刮有钱的小猪

家园 建议读一些经济科普书

上面告诉了你为什么你的想法是错的

话说回来

就算你认为你一定是对的

听听经济学家怎么分析没错吧

家园 有具体错误具体反驳就是,故作高深基本是不懂装懂
家园 当你从头错到尾的时候,你应该好好去看书

我觉得你的理解是基于常识的

如果你多一点财务知识,经济常识的话,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问题。

家园 如果你多一点洞察力或良知的话,很容易看出遮不住屁股了

如果你多一点洞察力或良知的话,很容易看出遮不住屁股了

吹大的泡泡是要破灭的

家园 所以我说你是靠常识来判断

你看你,动不动就洞察力,良知

难道我不知道么?

难道就你有良知么?

当然不是,显然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然后权衡了一下,认为你还是去了解下知识比较好。

我看问题是你缺乏相应的知识,而且还很固执。

所以你应该去读一些相应的书籍,等你有兴趣了,可以再读一些更深入的书籍。最后你会发现,你所根深蒂固认为正确的前提,其实是一大把假设。更有趣的是根据这些假设你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消化,思辨,扬弃,这是学习的正途。

家园 刚刚看到新兵营地在卖忙总的书,想起忙总以前发过的一个帖子

找不到西西河的链接了

直接发内容吧

当年西方是如何唱衰我们的

下面列的是1994年西方一些主流唱衰文章,也是当时国内争论较多的文章,发现很有意思,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全文自己去搜索。

1、《时代》1994年9月26日James Walsh《Too Hot For Comfort》:

认为一方面中国大批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政府靠印发钞票给予没完没了的补贴。而各省无视中央的控制,继续盲目扩大投资,结果通货膨胀时常涌现。结论:政府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祸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垫付工资、盲目信贷、狂印钞票、纵容投机等等。

2、 《新闻周刊》 1994年3月21日George Webrfritz《A Make-or-break Year》:

中国的经济在以危险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不能避免,外债和预算赤字分别接近国民总收入的8%。问题的根源在于无限制亏损的国营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构成的中国社会中部分统治阶级的安全网,就使得关闭这些企业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关,还要继续补贴,这就是他的第一大难题,第二是由这些企业拖累的银行系统,也不能改革,只能亏损。第三是税制改革,在中国这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文章引述伦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西格尔的说法:北京没有能力在内陆强制建立投资和金融秩序,这种无能状态已达到危险境地。结论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并走向经济崩溃。

3、《新闻周刊》1994年12月19日Steven Strasser《Hoping andPraying 》:

中国官方十分担心:社会不公通过投机和通货膨胀把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并制造上百万愤怒的工人和贫困的农民。如何“保证工人平静”,“使农民高兴”是当局的首要任务。

4、《外交季刊》1994年第3期Richard hornik《Bursting China's Bubble》:

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不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稳定的政治和宏观政策,与自由的私有经济相结合,而中国大陆则相反。“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经济”。中国的资金外流恰恰发生在国内急需资金的时候,这使情况更严重,资金缺乏,其结果就是使就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力外流,城市失业人口增加----这孕育着巨大的危机!

“只要中国的统治者坚持完全的政治控制,他们就永远把忠顺放在精明能干之上,只要不彻底改革,仅在现在的政治体制下,就很难说邻国的经济成功,会在中国重现。

5、 《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号,Jack A. Goldstone《 Thecoming Chinese Collapse 》:

大量缺乏基本教育的爆增的人口;落后的公有制农业原始社会;和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生产能力衰退;贫困人口向大城市盲目流动、工人失业扩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滞后造就的矛盾,不但无法缓解,反而正在使经济和政治矛盾达到爆发的程度,结论: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出现,而中国的前景将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那种军阀混战的历史重演。

这就是他们对后来大加赞赏的前总经理的见面礼:你完了!

China May ‘Crash’ in Next 9 to 12 Months

家园 其实这篇文字我为啥要贴出来

一开始我以为是反对投资的观点,就点进去的。

实际上讲的是产业转移的事情。

反对的是盖房子为投资主业

我不同意作者认为铁公基不该搞的观点。

但是作者对产业转移的认识很清楚。

实际上全篇讲的不是不要投资,而是关于投资质量的问题。

而且很多的产业转移的名字显示至少发改委对这些东西有很清晰的概念。

比如这段

一是城市内部的均衡,如北京的东扩南进计划;二是同一个经济区内,发达区域向后发区域转移,如珠三角向非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苏北产业转移。三是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如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圈等。而后一个转移,对于奠定中国国内产业格局,至关重要。

是现实发生的,特别我是苏北人,对于名词里竟然有苏北产业转移这六个字让我吃了一下惊,我一直以为这几年苏北的产业转移时自发的。这里能看出来国家在里面有明确规划的。

整篇文章的基调我还是很认同的,其实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上面讲的,通过这文章至少能看出国资委在这方面是有规划的。那么看执行了。

家园 兄台,别被忽悠了

这篇转载的文章引用的数据有问题,不可信。

例:34年来广东固定投资14300亿,其GDP总额443500亿,占比只有3.2%,文章写的是32%,这里肯定数据有问题。

另:广东14300亿,全国213000亿,投资总额占比是6.7%。可土地面积只占(17.98万平方公里/960万平方公里)1.8%,投资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2倍(考虑到广东是自主投资总额,而全国投资总额很多是统筹规划项目,广东实际的投资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不止四倍)

广东的发展就是投资堆出来的。只是它投资的时机很好,能够鸡生蛋而已。

家园 打个比方来形容这篇文章的错误

生活中我们大致会遇这样的情况:甲只付出80%的努力,因而仅得到了50%的收获;乙付出了120%努力,于是得到了200%的收获。作者的逻辑错误是去算他们的平均值:“你看,乙只付出了30%的努力就得到跟甲一样的收获,甲错就错在太努力了,甲只要更加的懒散颓废,就会跟乙一样优秀啦”

作者难道不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吗?我想他比谁都清楚

家园 故事应该这样说,甲付出了80%的钱得到了30%的回报

it's all about money

脱离了钱来谈经济是很可笑的

家园 终于明白是好不好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所以西河大多时候在讨论和主旨毫无关系的内容。

家园 本来就是好不好,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看你的回复确实要不要的问题啊。

而其实,你根本没看清我两篇的最主旨。

第一篇,讲的是我们要出去赚别人钱,别被忽悠了说内需拉动经济。

第二篇,讲的是中国现在经济的重点是产业转移,经济进一步均衡发展的问题。

我支持陈经的大投资,是因为大投资是促进我这两个观点的。

对于我第一篇里,大投资是为了让中国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去赚更多的钱。

对于第二篇,没有投资就么有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什么产业转移。

而你,看到有人讲讲投资,就根本不管别人到底想讲什么,第一反应就是去反驳。

我两篇的主旨,都不是投资。

家园 相反说的很有道理

西河看了这些文章,批驳一番

国家领导人看了这些文章,把里面论据找出来,解决。

这就是西河的差距。西河只喜欢结论不喜欢分析。口号派为主,唯一一次格子组的行动,又是一次悲剧。

90年代主要问题在于经济转型,结果不是"国退民进"和私有化了么。

反过来问,90年代西河的人看了这些文章会怎么样?批之"毫无根据","数据荒谬"。国家情势一片大好。

但是根本问题是,国家情势一片大好之中,抓住机会了么?赚到钱了么?

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下长大,又见证工人阶级从老大哥变成大傻逼的一代,我始终觉得,我国领导人和境外唱衰媒体基本上是先唱衰,然后唱衰中的罗列的问题就会被解决。重要的是,自己不要成为被解决的问题中的一员。

家园 你的观点还会变化的

目前不评论。我觉得你挺聪明,会自己明白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