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些与常见观点相左的一家之言 -- 清风席卷

共:💬87 🌺27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简单的提示下,问题不是在投资而是在市场

你和陈经一样,应该想想东西生产出来,卖给谁?

我觉得你们默认都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中国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国家。一个新市场,例如电商以及第三方支付,一旦发现是个高成长的市场,立马铺天盖地的资本进去,活生生把市场做饱和为止。而例如京东商城,至今还没赚过钱,全部都是在赔投资人的钱。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国家。你绝对不用担心投资的问题。要问的只是,投哪里?

而铁公鸡之类的投资,20年前这样说,绝对有胆识有眼光。10年前这样说,马马虎虎跟上时代潮流,现在再这样说,不客气的说在拾人牙慧。

作为10年前在新浪舰船和你一样力撑投资的必要性的人,我觉得现在是否可以谈些有新意的东西。比如下一个十年的增长点。

家园 呵呵,只是笑谈
家园 欢迎连常识都违背的所谓经济学专家指出具体错误……

欢迎连常识都违背的所谓经济学专家指出具体错误……

有磨嘴皮的功夫,随便按照所谓经济学理论驳斥一番,让我的对头们开心下——

当你从头错到尾的时候,你应该好好去看书 [ ★百年 ] 于:2013-08-16 09:22:38 复:3906697

我觉得你的理解是基于常识的

如果你多一点财务知识,经济常识的话,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问题。

家园 房产金融完蛋跟唱衰扯不到一块

房产金融完蛋跟唱衰扯不到一块

早说了,保增长,房产不是唯一稻草

建筑业是支柱,房产业不是

不过房地产税把小爬虫搜刮干净前,哪怕降一半跑不掉,统计价格一定高高在上

家园 房价要跌确实难,但是老兄的推理过程太牵强了。

我不是什么空军,只是有些看不下去。对楼主的背景履历我一无所知,但显然楼主是“适合在大城市呆下去的”那一类高端洋气上档次的人物。起码楼主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开头就令人大跌眼镜,房价跌一半人口翻一番这个思路堪称奇葩。

世界上房价腰斩的城市不少,没见哪个城市房价腰斩之后人口暴增的。反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价格与成交量双双暴跌,有人跳楼,有人去吃牢饭,然后大家都在等待下一轮暴跌。就这么简单。这是在券商营业部大厅摘菜的老阿姨都晓得道理,楼主你偏反其道而行之。

等着买房子的人确实不少,市场上永远有“刚需”;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捂着的地、捂着的盘是多少?存量里二套房、三套房、N套房家庭又是多少?一旦住宅失去保值增值的功能或者趋弱,可能会有多少抛盘?这些数据都没有,结论从何得出?

上海/宜昌那一段,令人齿冷。讲句难听的,兄弟你显然洗脚上田也没几年,这就急吼吼地开始嘲讽“宜昌老表”,呵呵。这么简单的社会现象你居然都解读不了,就不要来谈经济谈房价了。我就问一句——回宜昌做什么?是进三峡总公司还是进葛洲坝集团?或者开个小店“自主创业”?人家回宜昌把房子买了,你管吃饭不?

中国房价形成现在这个走势,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团齐心协力共同坐庄的“彀”,大家在里面上下其手大捞特捞,就这么简单。

PS:

多举两个例子。

若干若干年前有人说过,区域中心城市(地区)的房价,会随着周边地区交通(地铁、动车、高速公路)的完善而下降,因为人口被日趋发达的交通网分流了,大家不用都往中心区域挤了。听上去很有道理。很多人曰赞。

但是事实是高房价在随着交通网扩散。而不是相反。比如兄弟你说的“江宁县”。

若干若干年前,我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普通住宅的单价,基本是与建筑面积成反比的。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合理的。因为面积越大总价越高,单价上有些折让天经地义。但是我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发现已经反过来了,户型越大单价越高,我还特为问了售楼这是为啥。售楼言之凿凿:户型越大,结构越趋于合理、功能越趋于人性化,自然更奢华更享受,所以当然卖得贵。听上去还是很有道理。

总结:

中国的房市如同股市,专治各种不服。

家园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住房与地铁修建速度的时间差,

问题的关键在于:

只要房价上扬的趋势在、房地产具有增值的功能,那么无论建多少房子都会被抢光,房价会一直涨上去。

家园 这是蛋和鸡的关系吧
家园 怕什么来什么

就你一个人这么解读,所谓诛心之论就是你这样的。

第一:我一毕业就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后来我认为我自己也不适合在上海北京混,所以我撤出来了。没什么好丢人的。一个社会总有个高低。你住别墅开宝马,不代表所有人都能住别墅开宝马。难道上海2000多万人,都是能在上海混的不错的。承认自己混不下去有那么丢人么?我多少同学都在北上广铩羽而归回老家反而过得比较不错。

第二:你问我回宜昌干啥,宜昌这个地名是我随便举得例子,我话里话外有那句话讽刺宜昌老表了?您这心里自卑到一定程度了吧。说实话宜昌比我老家那个城市好多了。至于你问我回宜昌干嘛?你管饭啊之类的,这就是一般人不愿意回老家的原因啊。我后半段讲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转移之类的,不就是说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回老家了,就没必要在上海北京这类城市死活拖着过苦逼的生活了。

第三:你说房价暴跌量价齐跌这事,我文章里讲了,中国经济崩溃了,上海房价肯定暴跌,上海都可能成为鬼城。我所谓上海房价降一半,人口暴涨。这个前提是经济活动正常的时候,比如现在,上海如果房价跌了,等着买房的人多了去了。中国13亿人,10%能在上海北京买上房子的应该有吧。那是多少人?1.3亿。现在北上广深加起来多少人口,从最穷到最富加起来常住人口也就在6000万-7000万之间,就算这些人都能买得起北上广深的房子,那还有6000万人可以买的起而未买呢。如果上海房价跌了,您觉着他们不会出手?

第四:我这人一般是别人对我客气我就对人客气,冲您这口气,送您几句,做人不要有自卑心态,我从来不讳言我是农村出来的,也从来不讳言我是个穷人。拿宜昌举个例子都能让您听出来我讽刺宜昌老表。说实话,你的心里自卑有很大问题,还是先把这病治一治,不然真的在这社会混的很不容易。

家园 他一开始那个举广东的例子有问题

就是你帖子说的那方面。

但是我看了后半段还是可以值得探讨的。

就是投资方向的问题。

家园 卖给谁,我讲了,卖给世界其他人

反反复复都讲了

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为了卖到全世界,这一点永远不能改变。

这么多年世界各国都是这么干的。除了美国现在能印钞票。我反反复复都说了无数遍了。

到现在你竟然还说我没说东西卖给谁。

我勒个去,难道我要跟你说东西卖给百年这个人,才是我明确说了东西卖给谁?

作为10年前在新浪舰船和你一样力撑投资的必要性的人,我觉得现在是否可以谈些有新意的东西。比如下一个十年的增长点。

第一:如果投资时对的,为何要在十年后就因为他没新意所以就不对了?难道电机的基本原理,因为使用了上百年所以他就应该错了?你话逻辑就有问题。本身经济增长就这些个基本东西,消费,投资,出口。你能变出多少花样来?

第二:你为何每个帖子最后都会跟我扯到投资上,就我的话题说事这么难?再复制一遍?

而其实,你根本没看清我两篇的最主旨。

第一篇,讲的是我们要出去赚别人钱,别被忽悠了说内需拉动经济。

第二篇,讲的是中国现在经济的重点是产业转移,经济进一步均衡发展的问题。

我支持陈经的大投资,是因为大投资是促进我这两个观点的。

对于我第一篇里,大投资是为了让中国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去赚更多的钱。

对于第二篇,没有投资就么有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什么产业转移。

而你,看到有人讲讲投资,就根本不管别人到底想讲什么,第一反应就是去反驳。

我两篇的主旨,都不是投资。

家园 另:

中国一窝蜂是肯定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一窝蜂难道就不对了?

拿风电来说。

这行在行外人眼里现在是做烂了的勾当

很多人以为国家不扶持了,风电就烂了。

实际上呢?前几年风电概念兴起时,国家一扶持,中国出了一堆公司,在这方面迅速的挤占了大部分市场。

到如今呢?

只是没有爆发式增长了,真正有实力的厂家还正常着呢。

只是国家在控制装机总量,不是说国家要这个行业萎缩了。

相反,电网欠风电场的钱,国家已经他们把该付的钱都付了,现在风场有的是钱。

只是国家控制一个全国新上风场的总量而已(新装机总量每年不低于以前,只是增速放缓)。各家企业都有的吃。只是没有前几年那种爆发式增长而已。

如果没有这么个一窝蜂,这行业早就被GE这类公司控制的死死的。

家园 “专治各种不服”:-)
家园 出口已经过时了

平时应该关注下数据。

家园 具体错误就是政府这样搞根本不会导致金圆券化

1. 政府拆农村制造需求,这个过程中没有增发货币。何谈搜刮。

2. 政府拆农村,本质上是改变供求关系。我教你,他不仅可以拆迁农村,而且还可以拆迁旧城区,给贫困户分房子,给公务员买房子,还可以拆了地皮不造房子空在那里。这些措施都是分配措施的问题,和经济没关系知道么?

3. 货币增发不是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知道么?所以你的想法从根本就错了。

4. 你的论据无非是规划和实际不匹配。我先说规划是一个预期,预期是有偏差的。其次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假设实际全部按照规划的来好了,你知道供求关系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不知道。因为规划和市场根本没关系。所以你拿规划来类推市场价格本身就是一个经不起论证的逻辑关系。

再回头来看,你哪句是对的?

家园 专治各种不服:)

要说房产不跌那是未必。房产真的跌过的

只是每到跌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会再跌

涨的时候认为会再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