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哈,国内汽车行业成了“坏”典型啦 -- 波波粥

共:💬248 🌺2041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好好说话是吧。你觉得实事求是啥意思?精神时间机?

实事求是的基础是有实际事情可参考,毛面对的情况是外援不可靠时怎么发展工业化保持农业安全又保持社会主义原则的问题。事就没有过,哪儿来的是。

你来回答一下,大跃进战略是什么,在决策之前,你怎么知道,或者当时谁预见到会有哪些问题,那些问题和大跃进战略的关系是什么,需要修改大跃进哪一条战略来解决?

你以为陈邓当时有啥办法,他们也只能等死等的漂亮点,走找死路线的话,试开了,下边乱来他们拦得住?毛58年发党内通信都没拦住。执行时邓可在一线,密植稻上他还站着呢。

你提出的当时就包产到户,不能满足毛当时的要求。

1 具体到农业在旧有技术恢复方面:生产集体建立后,还要负担兴修水利,防护林等公共事业,而且要补几十年欠账,不是维护性的工作就够的,必须常务的把队员集中起来建设各级工程,必须有不依赖发钞的强制半强制机制调动劳动力,而这种权力在完成大量工程之后也被滥用了造成饥荒问题。要用公权力干资本的事儿,就得一方面巩固公权力,一方面加强反馈机制才能避免出现大跃进那种基层集体失控,户籍制度是基层反馈的基础。为啥大跃进集体失控,因为目标不一样,给的尝试政策不一样。

中国当时不仅没有现代的条件,也没有古代的条件,清末基层就糜烂了,土改就是铲除这腐烂的旧基层。国民党各路军阀都有一片地,老办法的条件很充分,修的怎么样,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日本组织力技术力够强吧,搞个丰满电站死多少人?

就北京一圈,官厅密云等好几个水库,你看看啥时候建的,你再告诉我按你的“老办法”怎么建,代价是多少。当时能有多少拨款支持,现在的搞法要花多少钱,当时哪儿有,靠发钞么,建国第一年就继承民国的大通胀,死压粮食还涨五六倍,你准备不到十年再来一次?

家庭种田承包和集体兴修水利不矛盾?

三农问题里的基建荒废啥时候开始的,就是包产到户,本世纪回头补投资花了多少钱了。

如果你真的明白1说的事情,就该明白,在当时农业水平下,只要生产力不突破(后来是靠绿色革命突破的),饥荒就是时间问题,等死找死的区别,后来的解决办法,一 靠特别制度砸人力换粮食,而按照市场经济搞,这种投入是不可能的,我说的低单位劳力粮食生产率,就是告诉你,按市场经济规则,梯田上的粮食种出来就赔钱,不会被生产;二 靠工业进步,补起来单位劳力粮食生产率。

2 工业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引进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以然不可持续的。官僚面对新生事物理所当然的发挥惰性。所以不存在因循守旧就能安稳增长的条件。

解放时农村依然是自然经济为主,为了避免剪刀差,倾向于不靠货币完成交易,村里铁匠木匠一凑合东西都有了。建国初期引进改良了苏联的铁犁,效率确实能提升,但是根本卖不出去,小农不肯担引进新工具的风险。如果早早包产到户,让农村买拖拉机水泵都没那个消费能力。你怎么建立生产循环?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补充一条信息

老邓比你想象的还要深远:

邓小平承认,包产到户和取消公社对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新的农业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耕作小块土地的农户单靠自身财力无法提升技术,到一定时候仍然需要大的集体组织。邓小平建议领导人在这件事上不要操之过急,要等待农户主动改变体制。

邓小平在武昌发脾气: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

家园 可以粗略确立几点

1 农业生产,一定技术条件下,最高产出是比较确定的,投入更多的劳力也不会有太大提升,比如大跃进时有人试过用纱布过滤肥水等等没啥效果。

2 从一个技术条件升级到下一个需要巨大投资

3 集体化能更能满足升级需要的投资

4 技术的推广比较容易确立进度,核算成本,但是技术研发难以预测。比如杂交水稻,发现野败的过程就极有偶然性。动员大量劳动力在技术上寻找突破,没有预估成本的方法,我认为这是大跃进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在有可靠可推广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应该尽早提升完成技术投资。投资完成后,可以缩小有效产权单位(比如包产到户),降低组织成本。

---------------------

从毛公社到邓包产到朱下岗,都知道理论上该情况具体对待,执行起来都免不了简单粗暴一刀切。恐怕执行能力提高有限,只是家底厚了亏得起而已。

家园 怪不得阁下在推荐奇瑞的帖子里大放厥词啊

原来是屁股问题

家园 扯淡,毛一直都在搞大改革,只有改不动的人才天天挂在嘴上。

这30年利益固化,就是改不动的明证。

家园 简单化问题,49年之前的中国人和现在根本不是一种人

从思想上来说,完全不同。你这样才是浪费时间,中国近代不是简单推翻一个王朝,这种事几千年不断上演,你凭什么说TG推翻常古斯就万事大吉?现代化是包括人的思想意识和阶层传统的整个消解重组,阁下的所谓策略再造一个大清罢了,只有毛才采取了真实彻底的改造思想的行动,效果不好但是不能说不搞坐等。还有你同时又把毛看的太伟大了,以为他发疯就能让中国按照他的疯狂起舞,建议去看温铁军的《八次危机》理清一下脉络

家园 哈哈,霸天虎前来问候

我们的贡献是,前天嫦娥三刚登月!

家园 4S店不是很想推吧

我打算换车,基本上考虑好了奔驰B级,因为一直不降价到心理价位就没买。前几天听说了H8,去附近的4S店问,销售爱答不理,上来就是“要订,起码四个月”,问细节都不爱回答,还没有实车、看不到,搞得人很不爽。

家园 建议你考虑哈弗H8

哈弗H8前不久才在广州车展正式上市,由于长城汽车一贯的谨慎作风,目前只在六座城市销售,还未全国放量销售。

关于哈弗H8的详细情况可以去哈弗车友会了解。

http://www.hfcyh.com/forum-53-1.html

---------------------

目前顶配性价比最高,如果你在北方或者对四驱有需求建议选购四驱顶配,如果你在南方或者两驱已经足够,最好选择两驱顶配。

由于长城汽车是私企为了实现盈利,实行的订单销售方式。订车后才安排生产,为的是降低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利用率,正常情况下提车一般要等一,两个月。目前哈弗热销的H6由于产能限制月销量只能在两万辆左右,H8是哈弗按照德系标准在徐水全新建造的高标准工厂生产的高端SUV,第一批用户这个月中旬就能提车。现在订车真实提车时间估计在两个月内,4S提出的四个月估计是多预留了些时间。

家园 得看实车 主要是大小

小区地库车位不大,我的车旁边是个奥迪的大家伙,另外一侧是柱子,要是大的话停车太费劲了。而且帝都的路况和停车位啊……啥驱也不如小一点方便。B200也是这点吸引我,里面空间很大,比X1和Q3都宽裕的多,但外面看小小的。H6对我来说也已经很大了,如果H8比它还大我可能不会考虑了。

家园 看来你只能眼馋下

H8比H6大多了

家园 干嘛这么早告诉我实话
家园 货运不能和美国比

双层集装箱货列不是盖的

家园 2013年德日法对华出口轨道交通零部件数据.

日本不造飞机,多出来的这2.51亿美元,应该就是二零一二年日本出口到中国的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的数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日本海关的数据出来了,汽车出口中国是125.54亿美元,出口中国的铁道车辆;轨道装置;信号设备数值是:运输设备127.27亿美元-125.54亿美元=1.73亿美元.

2013年法国海闰的数据也出来了,灰机是44.83亿美元,汽车是8.57亿美元,运输设备总计是:53.87亿美元,那么出口中国的铁道车辆;轨道装置;信号设备数值是:0.47亿美元.

去年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已全面进入复苏,日法对华轨道交通设备零部件出口仍在下降当中.

德国2013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据一至九月数据2亿的数据,应该在下降当中,总计应不到2012年的三亿美元.

家园 嗨,还打脸呢

只是不好意思把原文直接ctrl+V过来,所以简略写了下,结果被说成是97版,唉,地球人都知道7258到2012版了,当然了,如果您百度、谷歌一下也知道了。

之所以在这里说GB-7258而不采用GB/T15089,是因为:

GB-7258是不带T的标准,您明白带T和不带T的标准区别吗?您知道带T和不带T的标准在采用优先级上的区别吗?

另外悄悄问一句,在您当初回我帖子之前,是事先知道GB/T15089这个标准还是因为我举了GB-7258的例子所以您临时在网上搜的这个标准。

如果可能的话,请用您的手在您的脸上爱抚+摩挲数十次

另外再悄悄告诉您一声:

没想到稍微挖个坑您就这么直接的跳了进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