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们都是机器人 -- 给我打钱87405

共:💬215 🌺13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从事很多年的政府采购甲方

政府采购法是设计得比较好的操作规范,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几位评委,在很不规范的多年前,我参加的7人评委小组否定了甲方与监委试图干预评标过程--是吵架形式的,现在当然规范多了。

作为专家评委,谁也不会为半天的评标工资而丧失立场,除非你认为抽取评委也是操作的,那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操作环节。

在预算必须公开后,高利润的很少了,唯一的难点是如何避免围标,新的办法已经出来了,听起来不错。

很难理解你的“买家垄断”,你举的例子是市场只有一个卖家,如此有利可图的产品或服务,做卖家的自然蜂拥而入。

新股改革前可是屡屡跌破发行价的,现在是“强制”让承销商低价发行的,否则没有打新的了。

家园 【原创】换个角度,从交易成本角度看

古典自由主义的成本是周期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就是几十年周期性清零。

国家主义的官僚经济,官山海、盐铁论等等都是有成本的,不过把几十年拉长到百年,代价是管制越多成本越高。腐败和寻租都是成本。

从提高效率角度,李总的方向没问题,政治上必须要反腐败,都是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

此外,现在数据自动采集的普及,让信息成本下降,跟随的是官僚体系的层级压缩,也就是说官僚们要失业了。不过考虑到400年前的李下岗,那么需要时间。

-------------------

技术突破带来效率提高,匹配的组织体系带来整体交易成本降低。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继续一马当先的荣景问题不大。中国的改革红利将逐渐释放,所谓互联网思维可以把所有行业重新定义一遍就是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欧洲呢,成本就是高昂的福利制度和呆板的工会制度。这点在政治上欧洲无解。日本的老龄化如果不修改移民法,无解。

印度呢?不知道魔笛旋风能不能让低效的印度降低管制,至少在一个邦范围内是有成效的。

非洲呢,以前是战乱和文盲的大陆,交易成本几乎无穷大,所以任何改变相比原来都是巨大的改变,希望的大陆

通宝推:赵沐浴,
家园 一字之差

利润和利益只有一个字的差别,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也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可是这就区别大了。政府采购当中政府是最终消费者,政府购买当中政府是代理人,是委托——代理机制,相当于全体或部分老百姓的“买手”。我举一个政府购买的实例:北京市发放的养老服务券。

最初北京市政府的设想是通过向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券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规定只能在指定商家消费,养老服务券也有使用期限。不能说完全没有收效,但是整体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符合规定的)老年人并不满意。比较突出的是多数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还是购买商品,而不是服务,另外就是许多指定的商家提供的服务水平比较低。结果就是有些商家以低价收购养老服务券,然后去政府那原价兑换,还有一些商家趁机涨机。严格的说,这个项目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一部分公共资金流入了私人腰包。后来北京市政府调整了政策,把购买范围从养老服务扩大到为老服务,所谓为老服务说白了就是可以购买米面粮油等生产用品,默认了养老服务券变成购物券的事实。成因有这么几条:第一、政府不了解民情,一厢情愿的认为老年人有很大的服务需求;第二、政府监督严重滞后;第三、评估机制几乎谈不上,第三方机构、社会监督也无从谈起。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未来的养老服务市场有3万亿元。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数据的,我只知道今年全国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基本养老金不过2200元,大部分人低于这个平均数,这还没说数以亿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仅为70元。

我在前面说,从理论上讲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推动市场发展,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但是对政府的能力要求极高。北京市这个案例恰好说明,政府的能力距离理论值太远,谈不上专业,更谈不上敬业。用句大俗话来说,用自己的钱给自己买东西是一种态度,用别人的钱给别人买东西那就是另一种态度。

家园 提几点相反意见

1.交易成本是静态分析,而且是在价格——市场机制角度下去分析,但实际上是利益——市场。这两条不多说了,前面已经论述过。

2.技术进步能带来效率,但和公平公正无关。一把锋利的刀拿来切菜是好事,拿去杀人就变成了坏事。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第一个问题。

3.老龄化问题不可能通过放宽移民解决,甚至可以说老龄化问题不是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另一条路径:

大家都知道,西班牙和日本都是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西班牙的移民政策比日本要宽松,但是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话说起来,历史真是来回转,五百年前西班牙人因反抗伊斯兰势力,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五百年后西班牙却不得不拥抱他们。再说深一点,五百年前欧洲开始发迹,五百年后欧洲却不得不再次面对“伊斯兰人又回来了”这个现实,五百年一大轮,真有点“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的意味啊。说句没什么良心的话,F22管什么用?满大街都是老头老太,扛得住AK一统乱扫?你欧美还有年轻人,那我就一个换一个,看看到最后谁的战斗力强。

社会人口年龄结构是可以算出来的,现在推算,到本世纪中叶,不光是西班牙和日本,整个欧美的老龄化程度都将达到空前水平,老年抚养比基本都会在30%附近或者以上,日本高达40%多,几乎接近一个劳动力养一个老人。所以这个问题,已经跨越了国界,是全球性的问题。

在传统观念里,或者说在市场框架下,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用的词都是“养老压力”。但是这种观念,随着欧美老龄程度的加剧,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以全球格局来看,是北半球老人对南半球青年,北半球老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会把自己置于“世界包袱”的境地吗?显然不会。所以,老年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接下来二、三十年这个变化应该会越来越显著。

许多人抱怨中国现在搞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而换一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是市场主导,退休就意味着退出,退休越早,话语权就越小,处境就越差,但个人往往只看到微观层面的问题,而没有去看宏观面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会逐步改变老年人是社会负担的这种认识,什么叫老,应该怎么个活法,都出现深刻的变化。而这一点的意义,恐怕远远不限于此。至少,我以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会出现一种创新,我且称之为老年创新。反过来说,如果欧美社会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是暮气沉沉,江河日落。那么这个创新又会引发分配、就业等一系列制度的变化,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谓人类社会,始终还是由人组成的,当人发生变化时,社会也就随之而变。

家园 有人在顺从历史潮流,

慢慢开始操纵这个世界。

只有暂时阻止、打击了人类当前上升的贪婪欲望,人类才能继续向前发展。

其实世界某些能作为玩家的国家在内部一些决策上是在故意延缓和放纵。

家园 【原创】我的观点就是一个视角,一个分析工具

你提的反对意见,个人认为并没超出交易成本的范畴。1 没看明白说啥

2 公平公正这个东东,我没有涉及,所以不存在反对,多说一句,公平公正是三观问题,这个太复杂。比方说绿教、犹太教不吃猪肉,你要人家吃,或者人家不让你吃都不公平公正。没啥说的。技术本来就是工具,提供效率的东西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

3 老龄化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技术问题,老人能干活就是劳动力,不能干活就是福利负担。随着技术发展,老年人体力限制在降低,更需要的脑力活动,那么提高教育水平,终身教育让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龄就是对老人和社会都合理的方案。不过问题是,技术进步太快,老年人、中年人都迅速被抛离。这种技术排除劳动力的状态是需要重视的。

家园 人类社会规律可不可以认为是自然规律的一个子集呢
家园 花!

那个数似乎在同一数量级上,0.8*0.22*12=2.152

家园 给我一个推进器,我要开着地球离开太阳系!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也不成熟,只能尝试着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说一下这个自然的定义,如果说整个宇宙,那就太大了,我在下面定义自然为太阳系中的地球。

达尔文进化论里有一个观点,适者生存,这里的关键就是这个“适”字。我觉得人不一样,跟达尔文研究的对象很不一样。我不太成熟的认为,人类不是“适”者,人类是要去改造环境的。所以,人类社会不能简单认为是自然的子集。

但是另一方面,从文献资料来看,从出土文物来看,人是崇拜自然的。这很正常,人类社会在初期力量很小,匍匐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人类社会当中有许多自然规律的影子。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个子集。

可是我觉得人类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物种,这个独立思考是指总有人想跳出自然的束缚,不在自然规律之下思考问题。这一点很关键。

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

我要说,

给我一个推进器,我要开着地球离开太阳系!

花!
家园 3万亿指的是养老服务市场

再说3万亿的也没给养老服务市场下过定义,到底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这种报告没什么太大营养。

另外,想问一下你说的那几个获奖的理论,有专著吗?麻烦推荐一下。

家园 呵呵,我可不是专业人士,

只不过电视报道时刮了一耳朵,有印象而已。

家园 补:人类这个物种最独特之处在于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然,这仍然是不太成熟的观点。

和其它物种对比起来,我以为,人类有一种主动求变的整体意识,并不是等着基因突变。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狼吃羊,羊吃草,这是自然规律。放到人类社会内部,比方说富人是狼,穷人是羊,这个羊至少就有两种办法去反抗狼:一、富人说贫穷就是罪恶,穷人说贪婪就是罪恶。富人说,我拿钱砸死你,有本事你拿钱砸我;穷人说,我不拿钱砸你,那个没意思,我用拳头砸死你。二、你富人要吃我穷人,我反抗不了,但是我可以把自己弄残弄乱弄得乌七八糟就剩个皮包骨,有本事你吃草去。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阶级斗争”,而是人类整体意识的表现。

总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在破坏自然,可是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看呢?凭什么自然不能为人类所用呢?这个地方不舒服人类就改一改,那个地方不满意人类就修一修。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不会盖房子,缝衣裳,种粮食。不能因为人类犯了很多错,就认为人类狂妄无知,不能因为自然比过去和现在的人类强大,人类就必须要向自然俯首称臣。人类这种主动求变的精神,我认为就来自于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园 谢谢。
家园 中国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如果从全球人口趋势来看,

这基本是地球上面资本主义社会的通病,随着财富两极分化带来的阶层固化,导致生活跟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提供生产力维持社会运转跟发展的主力阶层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带来普遍性的老龄化问题。

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中国计划生育只是令这个问题提前爆发,不过这个影响有好有坏,不可一概而论,真正问题是不平等民族政策。可是仔细分析,这里面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只是已经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根本不可能解决阶级矛盾,但是反过来想,在这个碧蓝的世界里面,欧美的情势比中国还恶劣,只要能压住不出现动荡,时间在中国这边。这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尽力的地方,至于老龄化这种事关人类文明该走向何方的大问题,我觉得管好自己家庭就行了,随着时间推移,不管生产力是上升到实现社会赡养还是下降到人类平均寿命掉回60岁,问题都会自然消失。

家园 谈谈我对独立思考的理解

我闺女遇到这么一个题:

一个班有30名学生,有15名报了书法兴趣班,20名报了美术兴趣班,问两个兴趣班都报了的学生有多少名?

我闺女答:15+20-30=5。显然我闺女“上当了”。

问题在哪呢?问题在于她只看到题目中列出的三个分类,一种是只报书法班,一种是只报美术班,还有一种是两个都报了,所以她就顺着这个分类去分析。其实一共有四类,除前面三种外,还有一种是两个都没报。题目上没提,她就没去想过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独立思考呢?一个人的思维完全与众不同,就叫独立思考吗?那我想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其它思想的影响,那么他又如何谈得上独立呢?

这个问题纠结了我30年之久。

我很小的时候就从书上看到“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有独立的人格”,这样的话对我影响很深。可是我不知道什么叫独立思考,于是,当别人说东的时候,我就会去说西,别人说左我就偏要说右。我认为这就独立了。下场大家能猜得到,我成了一个令人生厌的家伙。于是我就真的“独立”了。这种思考的方式持续了许多年,成了一种习惯。可是我后来发现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仍然觉得不对劲,直到后来看社会心理学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样故意(后来变成习惯了,也不需要故意了)拧着来也可以凑合活着。

真正改变我的,是一本炒股书,美国人写的,书名和作者我都忘了。该书得出一个结论:以某某均线作为买卖参考,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能用常识分辨得出这个结论不靠谱了,可是我不知道到底不靠谱在哪。这个问题缠着我,缠了五年。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它的统计结果有一个大前提,美股走牛80年。关键是这个前提这本书根本就没有说。作者没有说他是据美股走牛80年的历史存在而得出的结论,或者说,作者没有说如果美股走熊80年他就得不出这个结论。(需要说吗?会说吗?或者说作者自己注意到了吗?)然后我就自己给独立思考下了一个定义:当别人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做出一个结论时,你首先要知道他的大前提是什么——这就是独立思考。如果他的这个大前提不成立,那么他的一些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个大前提多为“隐藏条件”,不注意就会忽略这一点,而一旦掉到这种陷阱里,就永远也爬不出来,无论是左思还是右想,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当然,如果你不是那种善罢甘休的人,你总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对劲、不合理)。

道德经说,道最高,德次之,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非常棒的理论,我还根据这个逻辑推出来,人治最高,法治次之,教治最末。但我又一直因为有些事解释不了耿耿于怀,比如说,既然提到了道,那么人的行为是不是也在道里面呢?那么为什么要把人和道分开呢?现在我知道了,老子有一个假设,假设自然规律最大。如果人可以战胜自然规律,那么事情就变了,老子的一些结论就不成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