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辩证法 -- 慧诚

共:💬17 🌺6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论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辩证法

在今天的经济学中,消费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每当我们听到国家统计局关于经济工作的汇报的时候,总是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GDP的增长,投资拉动占比40%;出口拉动10%;消费拉动50%。这里所说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从广义上看,其实都是消费,这里说的所谓投资也是指的是当期投资所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消费。出口更是如此,指的是外国人的消费。对这些说法我们对此已经非常习惯,似乎天经地义。

但是仔细推敲,似乎有问题。GDP的意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和服务的生产总量,怎么靠消费就能得到呢?如果消费就能解决全部的经济增长问题,每人发一辆奔驰轿车,中国的GDP不就超过美国了吗?印度人人发一辆宝马,不也超过美国了吗?当然,你会告诉我这是做梦,这不是中国梦,也不是印度梦,而是白痴梦。但是,真正重要的思想都是从白痴的问题开始的,如同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

目前经济学对于消费的极端重要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当统计局在统计GDP的形成的时候,虽然GDP的意思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但是从生产端统计太困难,不可能往每一家工厂派一个调查员,另外对于服务价格的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同样是一杯果汁,在小餐馆它可能是10元,在五星酒店,它就是50元。从生产端,是难以判别其价值的。而从消费端调查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从消费的端口和渠道进行统计,对价值的把握比较明确,而且更容易有权威的数字,例如海关,例如税务部门等等。美国的GDP统计基本上以消费端的统计为主,中国过去的核算是以生产端为主,现在跟国际接轨,越来越重视消费端统计,目前中国的GDP统计是混合性,对消费端的统计越来越重要。

其二,对发达国家来说,消费端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发达国家处于整个生产链和产业的最高端。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要经过无数的环节,例如我现在码字的电脑,有铝材,从铝矿开始,到电脑的外壳;有CPU,从原料硅,到芯片工厂的光刻机刻写出来;还有windows,微软,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和网络公司。要让一个电脑顺利工作,需要大量我们看不见的数千家工厂的产业运转起来才有可能,在这些漫长而复杂的产业链上,发达国家占据了最有控制力,同时也最有利润的那一部分。美国不生产电脑,但是它生产CPU,GPU,windows,office,google服务等等。这些都是最具垄断性,门槛最高,利润也最高的环节。因此,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生产并不是问题,生产什么也不是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消费,只要有足够的消费,它们就能够有足够的投资,地球上最好的技术,把它们生产出来,卖给消费者。国家根本没有必要考虑太多生产端的问题,大大小小的企业出于自己的利益自然会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把需求端的问题解决好,剩下的问题,市场自然就会安排妥当。发达国家之所以如此担心就业的问题,除了担心失业太多影响社会安定,主要还是担心失业太多,会导致消费乏力,人们赚不到钱就不能花钱,为了让人有钱花,必须要保证就业,经济才能运转正常。

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控制在发达国家中,发达国家的问题不仅仅是它们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在我工作的学科中,美国的族群身份问题居然能够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人文学者讨论的热点。沙龙的女人说,淡淡的忧伤是最美丽的气质,于是农村妇女爽朗的笑声顿时就显得没了格调。同样的,美国的经济问题就是全世界的经济问题,美国人说,最重要的是消费,于是所有国家都会以为解决消费问题更重要——因为所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几乎都是美国人。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中,消费远不如生产更重要!中国人比美国人生活水平低,印度人的生活水平比中国低。这是因为中国人对消费的需求更少吗?印度人比中国人的需求更少吗?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消费能力低于美国,印度人的消费能力低于中国人。那为什么出现消费能力的差距?

因为中国人装配电脑,但是并不生产CPU,印度人连电脑也不装配,他们还在争夺服装工作岗位。消费能力的差距实际上是生产能力决定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一个美国汽车工人的消费能力,远不如波音公司的设计工程师,原因不是他们的消费意愿不同,而是他们在生产能力上的差异。中国人要想提升消费能力,主要靠提升生产能力,而提升生产能力,靠什么?当然是靠投资。中国过去的经济成就靠的就是巨大的投资能力,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从追求一辆永久自行车到最求一辆汽车,主要依靠的就是巨大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罗思义指出:

中国的密集资本积累模式是创造“亚洲奇迹”的最典型案例。正如Vu Minh Kuong指出:“相对于GDP而言,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程度,甚是引人注目。中国是在1990到2010年间,亚洲区域内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

再列举一组确切的数字:“在1990至201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的比重增长了14.9个百分点,其固定投资占全球的比重增长了29.1个百分点。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增加了10.1个百分点,而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全球占比则增长了24.7个百分点”。

然而,关键是要明白一点,投资不仅是亚洲崛起繁荣的驱动力,也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现代计量经济学清楚地表明,对于所有的世界经济体而言,投资都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资本积累对于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不仅在亚洲如此,在全世界都是如……这种增长的源泉,不仅对于那些人均资本存量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很重要的,而且对于那些人均资本存量较高的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要。对于七国集团(G7)经济体而言,有形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且在本书考察的所有经济发展期间内,资本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率。(第198页)” [1]

消费为产品提供最终出路和利润形成的可能性,拉动资源聚集形成产能,在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拉动生产的说法并不错误,但是消费能力从哪里来?在世界消费大市场中,你所占据的位置由什么来决定?当然是你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靠什么?当然是投资。这其实是非常浅近的道理,并不需要特别聪明的头脑才能想清楚。但是在今天的西方经济学的舆论轰炸和洗脑之下,上至首辅,下至百姓都被忽悠得团团转,整体就只会说“消费拉动”,而没有几个人愿意再往前一步问一问:消费能力从哪里来?

只要问了这个问题,后面的答案并不困难。很多时候,理解世界的关键是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2emh1.html

通宝推:说几句,hullo,
家园 消费能力从哪里来?

沙特的消费能力,来自地下的石油,沙特人几乎啥也不用干,就能获得年均两万美元的消费能力。

巴西的消费能力,主要来自铁矿石,橡胶林,大豆等大宗商品。

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主要来自历史的武力掠夺,和长期的技术进步。

日本也想走西方的道路,但武力掠夺半途而废,技术进步则在汽车和电子工业方面成就斐然,这一方面是日本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美国扶持的结果,先是将美国的汽车公司撤出了日本,然后又将本土市场让出很大一部分给了日本,再后来又给了韩国,因此,日韩,还有台湾地区崛起,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扶持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这就与西方国家的发达,源自武力掠夺和技术进步一样,美国扶持实际上类似武力掠夺。

河里很多人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信奉优胜劣汰,意志决定论,和种族决定论,其实日本和西方国家之所以有竞争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消费能力,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决定的。

竞争力,必须来自竞争,人类的竞争主要有两种,一是交锋,主要是战争机制,二是交换,主要是经济活动。

西方和日本曾分裂了上千年,战争交锋不断,经济交换也很活跃,相对于中国这样的治乱周期循环,和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

以及美洲,非洲等地的原始社会,个体和团体的竞争力深深地烙印在文化习惯里,与蒙古人长在马背上,善于骑射是一个道理,因此,不是种族和智商,决定了竞争力,而长期的竞争,促进了竞争力,也顺带提高了种族的文化和智商。

西方,包括日本的消费能力,远比沙特,巴西这类的国家来源复杂,而中国的消费能力,更是复杂,因为,既不同于西方的武力和技术优势国家,也不同于沙特,巴西这样的资源性国家。

2000年以前,中国的汽车销量很低,销售很困难,但之后十年却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这些买车的人,消费能力从何而来?是来自资源,劳动,还是设计创造,都不是,这些财富创造只是消费能力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消费能力来自特权资产造成的财富转移,而房产和土地,就是财富转移的第一媒介,金融货币则是第二媒介。

农民工给出口企业打工,因为计划生育,因此,独生子女的消费能力,就远高于其他相似经济水平国家的同龄人,这是家庭的消费能力提高。为了孩子在城里工作和居住,不得不向开发商,和炒房客买房,开发商则向政府买地,政府则拆迁和征用城郊农民的土地,因为资金链很可能不足,因此买房子的,开发商,炒房子的,拆迁户,再加上银行,就形成了财富转移的大通道,而财富转移,提高了消费能力,也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出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一决定因素,而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主导的,这是世界产业大转移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太高,和市场饱和造成的。

中国成为世界产业大转移的集中地,成为最大的工厂,即将成为最大的市场,主要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地缘优势,因为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是美国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当这些地区人力成本上升后,产业必须转移到周边的东南亚和中国。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竞争的结果,危机之后,稳定的中国,就成了产业转移的第一选择。

二是规模巨大,体系较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因此,中国不但能成为最大的工厂,还会成为最大的市场,这方面唯一能与中国相比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印度,但印度却不具备其他因素。

三是劳动力素质较高,数量庞大,年轻人占大多数,这便是很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人口红利。由农民转变为工人,是极为困难的,一方面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水平,但在毛泽东时代,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公社化的农业生产,中国农民其实是农业工人,又普及了基础教育,完善了基本医疗,因此,农民与工人可以无缝对接,而且这些农村出来的人,极为勤俭。

四是公有制,特别是土地的公有,这造成基础设施,厂房的土地成本极低,大规模征用也比较容易,这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另一方面,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则成了财富转移的通道,迅速提高了消费能力,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可以说公有制的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是生产与消费极速扩张的中枢。

中国的消费能力,主要不是来自农业生产,更不是来自自然资源,因为这两个方面,现在中国都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的消费能力,主要来自工业出口,但与日本韩国,几乎完全是自主企业出口不同,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外资合资,甚至国内市场很多方面也被外资合资占领,因此,技术进步大打折扣,这将是中国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最大瓶颈。

中国的消费能力,根本上源自全球产业的大转移,和中国财富的大转移,因为主要被外资合资主导,因此技术进步与经济实力并不相符,主要是中下阶层的血汗,层层累积的结果,更进一步地说,现在中国的消费能力,主要来自农民工的血汗。

家园 花!你说的部分有道理,但是并不完全。

农业的GDP值很小,主要原因就是创造的商业交换能力很低。从农业转向工业,就能形成强大的消费能力。

现在中国每年销售260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在2020至少达到3500万辆。

农民工的血汗,这种道德主义的语言对于经济学分析没有什么用。

越南的农民工是不是希望用血汗换取消费品呢?我相信大部分是愿意的,但是为什么做不到?越南一位大学教师的收入大概在250美元,低于中国沿海地带的农民工,这些教师读到博士毕业,拿250美元工资,这是什么血汗?

核心的差异其实就是产业水平,中国的产业水平爬升很快。虽然距离美国西欧还有相当差距,但是比以前小多了。国产手机今年至少在国内将取得统治性地位,cpu行业也开始进入了。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还是批判李中堂及其参谋,整天忽悠消费救国,消费拉动。都是扯淡!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你能消费什么,而是你能生产什么。

这么简单的道理,李中堂大人居然还不明白,实在令人心寒。

家园 不谈分配的经济学就是耍流氓

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最大的差异就是他无比重视分配问题。

分配与生产成正相关的情况下,消费根本不是问题,否则只能出现一个阶层无消费能力而另一个阶层畸形消费。

通宝推:说几句,
家园 分配确实非常重要。

西方资本主义在战后的改良,也是着眼分配。

但是今天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和被他们忽悠的中堂大人,整体只说消费,却不提生产和分配。

一群大忽悠。

家园 事实还是道德语言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包括合资自主品牌在内,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销量累计139.33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60.53万辆下跌了13.2%。其市场有占率下降5个百分点,由27.6%降至22.6%,已不及德系品牌(28.4%)。

况且,中国的自主汽车,很多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还是进口或合资的产品,中国的汽车销量的增长,与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刚好成了反比。

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我国花费了2000多亿美元从国外进口芯片,超过了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2013年,中国所需芯片的38.3%是在国内生产的,但这一数字包括英特尔公司等外企经营的中国厂家生产的芯片。

中国是个工业出口国家,而汽车和电子是现代工业的核心产业,中国的研发设计,如此糟糕,那么中国的产业升级从何谈起?消费能力从何而来?工业品出口,主要来自劳动,不是脑力劳动的研发设计,那么,只能是体力劳动的血汗积累,这是赤裸裸的事实,还需要啥道德辩护。

在全球产业向中国集中的大背景下,中国不缺数量上的生产能力,而是缺少质量上的生产能力,但出口和国内的中高端被外资和合资占据,中国的民族工业,要么依靠垄断赚钱,要么依靠房地产赚钱,这十多年,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中国必须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主企业,必须先依靠国内市场,现在,中国先富起来的人,更多地消费合资货,进口货,对外留学,移民,进行全球化的投资,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祸患。

供给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供给,对于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主要是供给决定消费,如IBM,苹果等等,对于后发国家,追赶型国家,产业升级主要是消费决定供给,如华为,联想等等,如果中国人大多不用中国货,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中国自主企业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现在,消费救国是正确的,有钱人不消费国产货,没钱人要么消费假冒伪劣,要么有心却无力消费,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是扯淡,因此,提倡消费救国,有钱人消费更多地消费国产货,遏制财富的转移,减少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让没钱人逐渐有钱,有正常的消费能力,中国才可能持续发展。

消费救国,实质上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供给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产业升级,持续发展,对发达国家而言,供给更重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是消费跟重要,任何两极分化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俺误解了兄台的原意,但兄台却搞错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区别。

家园 你的逻辑是混乱的

中国产业水平当然不如美欧,否则就已经是发展中国家了。

但是中国的进步很快,至少是发展中国家中技术水平最高的,80年代的时候,台湾都算是高科技地区,现在除了台积电,别的已经没有什么了。液晶战争,中国已经打赢;中芯国际将进一步挑战台积电;华为和展讯在CPU上也取得进步。

当然你再重复一遍,中国的电子和动力水平比西方差。我当然只有肯定你是对的。如果这两项赶上了,西方马上就会崩溃。

消费是不能救国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选择是因为爱国决定的?为什么不买国产车,但是买国产手机呢?无他,国产手机水平高,性价比高。还是生产的水平决定的。

另外,河里有一个很火的帖子,diamon兄的《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发展》,兄台可以参考。

我不是说消费完全不重要,但是把消费的重要性放到生产和分配之前,完全是伪经济学。

家园 前提

供给决定消费,消费又决定供给,从根本上,当然是供给更重要,没有生产,消费难道会从天下掉下来么?除了自然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可以躺着消费,但这种消费,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被称为资源的诅咒。

俺的前提是产业升级,持续发展,在这个前提下,后发国家必须依靠国内消费,促进技术的进步。

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是全球性的,其产品被是世界的富人消费,而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只能依靠国内消费,通过消费的升级,依靠自主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中国这样资源贫瘠的国家,依靠血汗来积累消费能力是必然的,但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国内消费,促进技术的进步,实现良性的循环。

现在中国的先富阶层,大量用合资货,进口货,甚至成了世界奢侈品的第一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与生产的循环已经断裂,中国难道要永远成为血汗工业国家?

国产手机表面上看很风光,但主要利润都被苹果和三星占据,中国只不过赚了点加工费,国产手机数量上占据优势,主要是中国的中下阶层的大量购买,而且手机的更新速度很快,而汽车却是大多中下阶层买不起的,而且更新速度很慢,在使用和维护费用很高。

钻石兄的帖子,主要是整理加工,在这个帖子之前的原帖,俺也早看过,说的基本是事实,但主要是军工和装备制造业,但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方面,中国还是有很大差距,明显的例子就是飞机和轮船发动机。

中国因为规模巨大,因此军事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无论是规模优势,体系循环,都具有特别大优势,但在民用工业方面,中国经济最繁荣的这十多年,差距总体上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依靠全球消费,而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只能依靠国内消费,这便是根本的后发劣势,也是发达国家,与永远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中国在军事工业和装备制造方面,供给与需求,肯定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尽管中国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方面较差,在大飞机方面几乎从头再来,但中国这方面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在在民用工业方面,与军事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光明前途,刚好相反,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多年,技术的差距总体上被拉大了,但中国的国内消费不两极分化,在中国庞大规模的消费支撑下,中国民工工业,还是有可能复兴的。

关键在于消除两极分化,决不能一部分人吃里扒外,另一部分人无力消费,或是只能消费假冒伪劣。

兄台先是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区别不分,现在,又将军工装备制造业与民用工业混为一谈,还将产业升级,与持续发展的前提忽视,最后,扣了个“伪经济学”的大帽子,真真是逻辑清楚呀!

前提
家园 民用工业的水平整体上与西方先进水平下降了?

如果这是您的结论,请您拿出相对靠谱的证据和数据。

家园 是,只不过你抬举他们了,不谈分配的经济学家就是资本家的狗
家园 是,资本主义搞共产主义改革比共产主义搞资本主义改革早太多
家园 辩证就是不非黑即白,工业就是生产很多自己用不了要卖的东西

经济就是一个循环,从原材料到生产到销售再到原材料

由于种种原因原材料的价格比较低,而销售是循环的最后一步好比临门一脚,所以市场最重要

还有就是经济也是战争,至少也是竞争,所以经济也是兵不厌诈,因此不必把各种经济学当回事

家园 在投资人和经理人分开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没什么分配问题

你有本事,你没钱也可以找别人投资自己当CEO,进而成为资产阶级。

如果你只想一辈子“老老实实”打工,那是你自己懒,自己放弃创业机会,自己放弃分配权利,死猫扶不上树。

创业成本比起义造反成本低多了,连创业都不敢,革命个屁啊

家园 GDP最大作用就是让央行知道需要增发多少货币

劳动交换的增长,市场就需要同样增长的等价物保持价格稳定。

原来A和B之间交换: 1斤大米换一条鱼。现在C加进来,我也要吃米吃鱼,我用白菜换。原来1斤大米换一条鱼的价格必然会被打破。A和B的各自客户多了,市场大了,劳动效率不升的话,自然会选择涨价。 A想用1斤大米换一条鱼加1斤白菜, B也想用一条鱼换1斤大米加1斤白菜,C还想用1斤白菜换1斤大米加一条鱼呢!这在数学上是不可能平衡的。

这就是通缩危机。劳动效率不升,平衡价格必然是A,B,C都要削减自己的消费。原则上要保持1斤大米换一条鱼,所有商品都得恒定等价才行,比如按需分配的,1斤大米能换半条鱼,半斤白菜,不能多也不能少,价格等式比你的真实需求重要。就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种市场。西方提出理想市场,A,B,C通过提高自己劳动效率,如果A拿出2斤大米,B拿出2条鱼, C拿出2斤白菜出来,价格就回归到平衡。要是B怎么也只能拿出1条鱼出来上市,A和C就必须接受鱼涨价了的现实。一条鱼就是能换1斤大米加1斤白菜,不干就不要吃鱼。这就是资源性涨价。垄断和资源性涨价在市场上是不可区分的。

表面上B有最高的议价权,但劳动效率最容易提高的C,却是占最大便宜的。因为要是D,E,F。。。也加入这个市场后,C可以凭劳动换得更多的资源,远超过光靠A和B能提供的。当然自由市场会把白菜贬到无法靠提高劳动效率收益的价格地位。世界上劳动效率最容易提高的活动就是印钱,把钱贬到到无法靠提高劳动效率收益的价格地位的市场活动,这就是恶性通货膨胀。

A,B,C...n(n>十亿)的市场,由能自由印钱的央行把持住经济。印多少钱而不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是一门学问。

通宝推:海峰,flux,hullo,明心灵竹,
家园 哈哈

还是老兄说的透

简单粗暴

一方面gdp给提醒央行应该要印钱 另一方面也是给央行印钱背书

都说央行多印钱了 央行:“你们胡说,没看gdp都那么多了?

,货币供给要跟上gdp增长的速度”,要不然意大利跟不列颠干嘛把卖淫跟吸毒纳入gdp。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