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形意拳发展的思考 -- 灵山云

共:💬40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形意拳发展的思考

龙魂已经发出了调查问卷,没想到有这么多朋友喜爱传统武术。高兴!!!把自己的一点感想贴出来,算是对我们这次行动做一点小小的宣传。

形意拳的未来在何方?

形意拳本身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训练术,他的辉煌是建立在“十步杀一人”的刀剑丛中。在当今时代,枪械的出现,法制的健全,使他的搏击意义不断在消解。形意技术格斗,“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很容易形成重伤害,一拳出去,伤人的同时也就把自己往法院送了一步,而真想杀人,练一年形意不如去买把好枪。走上擂台吗,在杀场上决荡了几百年的猛士骤然落入了护具和规则的束缚,岂是已经在擂台上屹立了百年的绅士(拳击)的对手?形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那么形意拳如何走下去?这是所有形意拳继承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要尽早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还沉迷在河北、山西的流派辨析,五行十二形的动作差别上,那么形意拳迟早会被历史淘汰!

其实看看清末民初那段历史,孙禄堂、薛颠、王芗斋这些前辈的教学思想已经给了我们启示――“变化气质、完善身心,以达到振作国人精神,从而助以振兴民族的目的。”实际上从这几年武术的复兴与发展就可以看出,真正吸引国人的并不是什么一击必杀,发人于丈外的噱头,而是民族文化深厚底蕴的魅力和一种自强、自励、自我完善的精神!

中华民族,处于君权之下久矣!民族文化中奴气十足,积弱至满清一朝,遂成百年国耻。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竞争机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文化又受到欧美强势文化的冲击,物竞天择的时势下,中国人太需要一种汉唐文明那样雄风昂扬的精神支柱了!

试问,要锻造强健的体魄,要培养竞争的精神,要有“强者为尊应让我”的自信,舍我内家拳术其谁?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今天的形意拳本身就有懦弱的地方――这也是整个传统武术的通病,为了减少麻烦,在下只骂自己出身的拳种,别派大师万勿对号入座。

家园 继续

研究发展形意拳,使其走向世界,就得先研究自身的弱点。目前形意拳走向世界必须解决自身的三个问题:

1、技术的系统化

汽车缺了发动机就不跑、缺了一个轮子就要翻车。现在世面流传的形意拳,其训练体系的不完整性比这还要严重,大家可以与拳击的体系比较,看看我们究竟缺多少东西!拳击的技术体系里有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步法训练、引靶训练、双人对练、实战训练,训练人员里有运动员、教练、陪练、医生、营养师。

大家可以,想想形意拳里哪些动作是力量训练?哪些是速度训练?哪些是反应训练?哪些是提高击打频率的训练?如何提高击打的命中率?如何降低被击中时的伤害?形意实战时的距离感如何培养?……你劈崩钻炮横打了一辈子,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还练个什么劲?

大家可以再想想,练形意拳,谁能充当陪练?受伤了谁能医治?体能下降了如何恢复?如何补充营养?没有这些,形意拳凭什么去和拳击、散打抗衡?

目前很少看见哪位大师研究这些问题,他们都忙着编造神话,极力逃避科学的检验。不完整、不科学的技术体系正是他们的生财之道,俗话说的好“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正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惟有弟子们学的不完整、不正确,师傅们才能终身高高在上。所以大师们授徒的逻辑是“要练正宗、练门派、练名师、练名词。世界功夫里中国武术最好,中国武术里形意拳最好,形意里我这支最好,这支里我老师功夫最好,师兄弟里我的功夫最好,我教你们的东西更是好好好,练不好?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继续
家园 传播的市场化

这个说白了,就是学术和金钱的关系。现在的形意传播者,或耻于言利,或蒙骗点小钱。在下窃以为,这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不可否认,现在很多老前辈,包括我自己的老师在内,都无偿的授艺,他们的心愿就是中华绝学后继有人,只要你能学会,他们倒贴钱都高兴。但是,实践证明,这样的传承方式很脆弱。首先是业余训练,时间、强度均无法保障,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学生时代,无忧无虑,可以全身心的学习武术。一工作之后,马上不同了,工作、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连我们老师看我们为生计奔波,都劝我们先安身立命,拳的事以后再说。记得老爷子安慰我们说“拳我一定给你们,就算我不在了,还有这么多师伯、师叔,只要你们不放弃,一定可以练出来”,闻听此言,我们做徒弟的内心何其酸楚。

其次是武术训练和日常生活冲突。我记得有位大哥给我讲,国家选择一名散打选手是经过层层挑选,万里挑一,而培养一名散打选手需要每年十五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包括运动员、教练员、陪练的工资、运动员的营养、医疗费用等等。仅从人员素质和资金投入,传统练家凭什么去和散打竞争?我倒是见过几位可以站在擂台上与拳击、散打高手一较高下的好手,但是他们年轻时无一例外的被家人视作败家子、闯祸精、不务正业,而且上岁数之后基本都“改邪归正”,而且还劝我们不要在武术上投入太多。大家能否想象,我们当时那种悲哀与无奈。

所以,在下在此大声疾呼,形意拳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商业运作模式,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我们要向跆拳道、柔道、拳击、散打学习。要让有志于习练、研究、传播形意拳的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正规的职业、有自己的道场、有爱好者的组织,学校里有研究形意的课程,社会上有形意人存在发展的空间,总之,让他们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希望!否则指望几个老人的良心和一些年轻人的热血,中国武术成为绝响之日不远矣。

家园 实践的体育化

现在传统武术人动不动就谈一击必杀,或以抖手发人于丈外,好像练成了传统功夫,别人就活该挨你揍一样。其实从民国末年的历史可以看出,西方来交流的拳击手,都要我们出动韩慕侠、王芗斋一级的名手才能收拾。而且当时很多好手,比现在的大师们功夫要好得多的人物,都欣然接受了拳击等西方搏击的理念和训练方式。因此,形意拳必须向实战回归,以实战战绩作检验标准,对传统功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凡是在格斗、养生两方面效率低下的功夫,不论听起来多么高明,都应该从武术中予以淘汰。

另一方面,形意的实战必须向体育化迈进。体育是人类文明一面的产物,原始武术是人类野蛮一面的产物。随着时代进步,野蛮的东西肯定会被文明的代替。现在有很多以“实战”自诩的大师,把传统武术里挖阴、抠眼、扯耳朵等一些坏手、阴手拿出来,作为绝技推广,把残忍、卑鄙、冷酷当作指导思想。这是把武术枉歧路上引,往绝路上推。

不信的话,咱们可以分析,先从平时应用的角度来看:

第一、现代社会,你一生中使用这些坏手的几率有多少?第二、即使你有机会使用,那么你的对象可能有两类:一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二是普通争执的对象,撑死了是街头混混。如果遇上的是穷凶极恶的歹徒(现在他们恐怕都是持械和团伙作案了),没有经过规范实战训练的你,真碰上这种情况,你能发挥这些坏手作用的几率又是多少?如果只是普通争执,你使用了这些坏手,也把人打坏了,那么你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然后咱们从于世界武术交流的角度来看,这些手法在擂台上肯定无用,因为擂台上双方都是高度戒备,阴手、冷手能发挥作用的很少,其次有拳套保护,抠、抓、点、抹这类手法根本用不出来。即使运用分指手套,堂堂炎黄子孙,一出手不是戳眼就是抠裆,我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颜面何存?

所以,在我们的训练体系中,实战是形意拳修炼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完善修炼者身心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概,追求的是现代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效果,我们的目的是以武术为载体,继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实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两个个体之间的争强斗狠。希望今后接触到我们训练体系的朋友务必牢记这一点。

家园 well said

well said, thanks, you did wonderful job.

家园 写的很好,确实是真的在思考

中国武术的前途。支持,希望能早日成功!

家园 万事开头难

开武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慢来.

我看中国的几个武术学校发展都还不错嘛,要出名气,达到广告效应,就一定要上擂台,上擂台就一定要改良传统的技击方法.这是现实.

所以灵山兄的市场化和体育化是密不可分的.

家园 变化气质、完善身心,以达到振作国人精神,从而助以振兴民族的目的。

前辈之言,颇有远见!

家园 好!花!
继续
家园 配合配合师兄,赋打油诗一首。

《大师咏叹调》

天下功夫出少林,

少林就在我们村。

我村功夫盖天下,

最棒就是我哥哥。

我哥一生没徒弟,

唯一亲传就是我。

我哥高寿近百岁,

今年我才三十多。

我哥肯定活不长,

三天五日就驾鹤。

想学神功来我这,

一招才收一万多。

交齐学费不算完,

天天还要孝敬我。

抽烟喝酒进舞厅。

足疗桑拿加按摩。

管你学会学不会,

徒弟太苯不怪我。

血汗钱财进腰包,

大师没事偷着乐。

家园 我的一点看法,说的不当之处请灵山云兄见谅

我不太同意兄台所说形意拳发展不应再强调搏击和应该摒弃“阴招”的观点。

我觉得形意拳的发展应该分成养生,初级防身,击杀格斗几个方面来进行。这几个方面不应偏颇。对于养生功能的重视不应以牺牲搏击为代价。另外,“阴招”可以放到击杀格斗中而不应摒弃,实际上在击杀格斗中也就无所谓阴招了。

这几个方面可以对应不同的练习者群,比如养生可以面对最广泛的人群,初级防身面对的也比较广凡是有兴趣的人都可练习,击杀格斗主要应该面对军警人员,特工人员。

要知道对于特种部队来说没有什么禁忌招术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往往一招杀敌,如果看看美国特种部队训练录像就可发现他们教授的格斗术无比凶狠毒辣,其他国家也大致如此。我们东方人身形瘦小遇到敌方特种部队如果再没有高超的格斗能力肯定吃亏。特警人员往往还需要一招制人失去反抗能力但不致死亡的格斗术。至于特工人员就更需要特殊格斗术了,比如总理的保镖在总理公开与大家见面的场合,发现人群中的刺客,这个时候掏枪就打显然不合适,应该闪电般冲山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将其制服,这样的要求对于格斗能力的要求极高,而形意这种经过百年沙场考验的古老拳术就能够胜任这一要求。再者,其实击杀格斗与初级防身术之间可以渗透,比如一个文弱的小姑娘遇到一个1米八的壮汉意图施暴,这个小姑娘也不是什么武林高手,怎么办?与壮汉对打恐怕没两下小姑娘就没了力气,这个时候如果小姑娘学过形意,就可以集中力量猛击对方咽喉,然后趁对方疼痛时迅速逃离现场,所以我不认为“阴招”,一击杀敌是原始野蛮的东西而是必须的,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枪的出现并没有使得武术没有了搏击意义只是使得武术在作战的战场没有了意义,再者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防身来说,搏击的机会比用枪来得多。

再有,将来传统武术如果走向擂台的话,对于究竟如何比赛,必须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武术比试的规则,而觉不应照搬西方拳击比赛,尤其不应该带拳套。

带了拳套中国武术的特点根本发挥不出来。西方的拳套是因为西方人讲究人的粗壮,讲究的是挨上很多拳也没事(当然也讲究躲闪),然后打到对方,注意一下西方拳击运动员,都是无比粗壮的,但是运动员太壮所以出拳也太重,所以必须要求带上拳套避免被打伤的太厉害。如果仔细看一下拳击和中国武术的不同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东西真的是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的产物,很有意思。

中国的武术内容远远比“拳”丰富的多,因此让中国武术比赛带上拳套再画上一个小小的台子让双方比赛实在是对武术大大不利,等于是束缚了武术,须知什么样的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因此用西方拳击模式来规范武术比赛,恐怕最后只有武术中的“拳术”能够幸存下来了。总之我觉得发展中国自己的武术比赛,应该充分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跳出拳击模式,拳击模式是人家西方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想出的比赛方式,我们也应该根据我们自身特点研究出自己的比赛模式,才能对发展武术有益。

继续
家园 一点不同意见

觉得这里说的是武术界的一种现象,不是全部,甚至不能说主流.武术象其它中国文化(比如中医)一样,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不能简单地用现代化,科学性去要求.如果说科学性,尊重其自身的规律,才是彻底的科学精神.

那些现象当然存在,但另一面是多少武术老师生活不富有,有工作,有家小,又不收钱,却真心真意地教.他们的信念是:老师当年教了我这些好动西,我不传下去,对不起老师,对不起这门拳.

问题是,武术是一门杀人之术,绝不可轻传.业内有 “宁可失传,不可轻传”之说.来个人就教,就象是把上膛的手枪随便给人.另一面是,既使人是好人,老师也愿教,你能不能接收?看一看萝卜酒,;老W,热血等人的贴子,你没练到那一步,教了也白交.说不定还有害.记得以前读到有的门派规定学生不许互相看练功,怕的就是各人有各人的特点,老师教是有针对性的,你去看别人,说不定就练串了.练武不象大学里面的学习,一切都是敞开的.

当然,武术的这种特点给很多人作假提供了方便,但真正的武术老师还是有人在的,他们不是不愿教,而是怕你第一,意志上坚持不下去,二是怕你技术上未能有针对性.而一旦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好的学生,老师会追着教你,所谓师傅找学生,而不是学生找师傅.

不可否认,今天中国武术从数量上,质量上都远不如其鼎盛时的水平.如何发展,个人觉得首先要能恢复,把老的玩艺找回来,再谈发展.否则你不掌握武术体系的全貌,如何谈的上发展?

现代社会是极大地进步了,科学技术等,可武术是关于人体的技术,人体则到那时都还是这样,古人对你谈到的训练问题肯定都有过考虑,笔者不懂,但相信各门个派都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别忘了,武术是实打实的一门技术,弄不得半点假的,尤其是过去,是骡是马要牵出来遛,你练得不到位,立马就倒地见红.所以,一门武术能传到今天,一定有其内在的一整套训练体系.

笔者以前也是觉得武术界不太景气,希望不大.来西西河后看到还有那么多新一代的人对传统武术那么执着,练得那么好,觉得中国武术希望还在中国人身上(总体上这样讲.曾在纽约遇一练形意八卦的老美,问我中国武术的未来在哪里,我说还在中国,他听了不以为然.他不懂的是,中国武术是文化而不仅是技术,文化要有土壤).

总而言之,现在的中国武术界存在很多问题,但在解决时一定要尊重中国武术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她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活动有些不协调的地方,决定了她的某些隐密性(现代社会的核技术也不会随便公开吧)一个真正宽容的社会,应允许各种文化自由生长,也就是让其按自身规律去发展,而不是从外部强行推着她走.有的时候,外面的人也不要太着急,慢慢的,让其自身调整,船大难调头,但总有一天,中国武术会再展雄姿的,笔者从西西河看到大大的希望

家园 说得对,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孕育下产生的,需要在中国文化

的基础上去理解继承他而不是简单的现代化。

家园 门外之人的一点看法,有失偏颇大家海涵

1.培养习武的庞大金字塔底座。

没有数量产生精品难,没有数量就形成不了大市场。没有市场,产业化,职业化,系统性等等难度大。

2。正本清源,正确的大力宣传传统武术

真得武艺个中三味者,因其德而低调平和,少于宣传。造成泥沙具下,鱼龙混杂,门外之人真假莫辩。所以德艺双修者要勇于宣传自己。

3。明确武艺之功能。

养生健身,技击格斗,修养心性等等先根据爱好者群而分之,后自会有人脱颖而出

继承发扬。

门外之人,一点浅见,见笑了。

家园 呵呵,原创吗?

文笔很不错,赞一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