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两小有"閒"猜 -- 郭十一

共:💬3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两小有"閒"猜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彼此亲近,从不猜疑。

异体字彼此换用,都是正确的用法,也有点这个意思。

不过有时候,也会带来些问题。

就像間和閒这两个字,作空隙讲的时候,这两个字都可以用,简化字是间。而当作忙的反义词时,就只能用閒,简化字是闲。

王维的鸟鸣涧,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两句传颂至今,一般都把閒解作闲,那么是说

人悠闲的时候桂花静静飘落。可是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写作人間桂花落,解作间,说是桂花落人间的倒文,桂花通月光,就是说月光照耀大地。

依我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有着完美的对应,人闲,夜静,一片静谧的画面,然后才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让画面动起来。如果按后一种说法,首句已经说了月落大地,月出惊山鸟的惊字就没有着落了。

无独有偶,"閒"的两种写法引出的嫌猜,在河里也出现了。

石头布关于龙的起源的系列,很多看法让人耳目一新,其中也混杂了一些对古文的误解。最明显的就是这个

西汉刘向在《说苑-辩物》里的那段对龙的生动细致的描述之后,末尾说了这么一句话:

“观彼威仪,遊燕幽间,有似凤也。”

明白指出龙与凤凰一样,是在 “燕幽之地”出没的神物。

我们先把原文引出来:

凡六經帝王之所着,莫不致四靈焉;德盛則以爲畜,治平則時氣至矣。

故麒麟麕身、牛尾,圓頂一角,合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摺鏇中矩,擇土而踐,位平然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有質文也,幽閑則循循如也,動則有儀容

黄帝即位,惟聖恩承天,明道一修,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見鳳凰,維思影像,夙夜晨興,於是乃問天老曰:“鳳儀如何?”天老曰:“夫鳳,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鶴植鴛鴦,思麗化枯摺所志,龍文龜身,燕喙雞噣,駢翼而中注,首戴德,頂揭義,背負仁,心信志,食則有質,飲則有儀,往則有文,來則有嘉。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飛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翼挾義,衷抱忠,足履正,尾系武,小聲合金,大音合鼓;延頸奮翼,五先備擧,光興八風,氣降時雨,此謂鳳像。夫惟鳳爲能究萬物,通天祉,象百狀,達於道。去則有災,見則有福,覽九州,觀八極,備文武,正王國,嚴照四方,仁聖皆伏。故得鳳之像一者鳳過之,得二者鳳下之,得三者春秋下之,得四者四時下之,得五者終身居之。”黄帝曰:“於戲盛哉!”於是乃備黄冕,帶黄紳,齋於中宮,鳳乃蔽日而降。黄帝降至東階,西面啟首曰:“皇天降茲,敢不承命?”於是鳳乃遂集東囿,食帝竹實,棲帝梧樹,終身不去。詩雲:“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此之謂也。

靈龜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陰向陽,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盤衍象山,四趾轉運應四時,文着象二十八宿。蛇頭龍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千歲之化,下氣上通,能知吉凶存亡之變。寧則信信如也,動則着矣。

神龍能爲高,能爲下,能爲大,能爲小,能爲幽,能爲明,能爲短,能爲長。昭乎其高也,淵乎其下也,薄乎天光,高乎其着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虛無則精以知,動作者靈以化。

於戲允哉!君子辟神也,觀彼威儀游燕幽間,有似鳳也。書曰:“鳥獸鸧鸧,鳳凰來儀。”此之謂也。

原文不用细解,作者对四灵逐一进行了描述,都是些形态上的陈词滥调,并不限定四灵在地理上的特定活动区域,

这也和其他古文的手法一致,所以这里不可能没来由地说龙活动在燕幽之地。

那么这里的游燕幽間怎么解释呢。把間换作閒就行了。

游燕 

同“ 游宴 ”。 游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陛下逐走兽,射蜚鸟,弘游燕之囿,淫纵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也。”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在 王衍 时,二 徐 坐游燕淫乱亡其国。”参见“ 游宴 ”。

幽閒

亦作“ 幽闲 ”。清静闲适。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操清行朗,潜晦幽闲。” 明 俞允文 《刻<云仙杂记>序》:“事类皆幽閒燕饰,述异之外,足以资博闻而欣然愜赏者,此书也。”

所以,这里的正确结构是 游燕--幽閒,而不是 游--燕幽--间。

幽闲与仪容的关系,在上文对麒麟的描写中也有体现,威仪的体现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另外,要用来代指北方,也应该是幽燕,而不是燕幽,基本上没有人这样用。

通宝推:芷蘅,三笑,盲人摸象,楚庄王,履虎尾,
家园 趠龙和燭龙

过了半年这篇文章竟然发出来了。

再补充两句吧。

石头布把龙的原型归结为北极光,这是非常有想象力和原创性的。

为此,他比较强调龙的北方属性和趠龙非烛龙。

北方属性的依据之一游燕幽间,实为游燕幽闲,前文已述。

烛龙之原型是北极光,这是影响甚大的一种假说。

若果这一点成立的话,烛龙这一偏正结构,烛当对应光照,而龙当对应曲折之形,

也就是说,龙本身没有光属性。

这样,石头布的极光说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在论证北方属性时说,他说

《楚辞-大招》: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趠龙赩只!”

历代文人对此理解不能,所以有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诠释。比如有人认为“趠龙” 是一座山的名字,它的山体是红(赩)色。还有人认为趠龙是烛龙之异写。但若是烛龙,“烛”字是其重心所在,屈子岂会假借它字?更何况楚辞中本有烛龙,《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其实此处的“趠”就应该理解为它的本义:“高绝超远”。从地下的“无字之书”中展示的龙之北方属性来看,《楚辞-大招》中的这句“北有寒山,趠龙赩只”的描述再正常不过。它描绘了一幅北方绝域的冰天之上飞龙高举、红光四射的景象。从《大招》为亡魂引路的性质来看,这种景象应该是春秋时代人们所熟知的

这里的关键是趠龙和燭龙的关系。

但若是烛龙,“烛”字是其重心所在,屈子岂会假借它字?更何况楚辞中本有烛龙,《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这个理由不成立,古书传抄讹误甚多,岂知假借出自屈子。

趠龙就是烛龙,还是比较容易证明的。

首先呢,楚辞神话系统与山海经神话系统本就是重合的,甚至朱熹说

大抵古今说《天问》者,皆本此二书(《山海经》与《淮南子》)。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本皆缘解此《问》而作。而此《问》之言,特战国时俚俗相传之语,如今世俗僧伽降之祈、许逊斩鲛蜃之类,本无稽局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

(他的意思是说,天问在前,山海经为解天问而作,年代乃伪托而成。

从前,孰先孰后真不好说。但在甲骨文四方风大龟大骨资料出土后,山海经的原始性就毫无疑问了。)在山海经里,烛龙出现在大荒北经,其变形烛阴出现在海外北经。

与楚辞大招的北有寒山,趠龙赩只完美吻合。也就是说,趠龙和烛龙出现在重合的

神话系统中的相同位置,二者的同一性是自然的。

其次,卓与蜀的相通有旁证。

关于颛顼的身世我们有以下记载

《大戴礼记·帝系篇》:

昌意娶于山氏之子,渭之昌仆氏,产颛顼。

《世本》:

颛顼母,山氏子,名昌仆。

《海内经》: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可见,淖,蜀,濁三字相通。

趠龙和燭龙也是一样,对同一个字记音时,用了不同的字而已。声符替换产生的异体字在先秦文献中是常见现象。

家园 其实我没飞好远

在探讨龙与北极光之共同之处的时候,石头布有一个很惊人的发现。北极光的目击者常常报告北极光出现的同时有奇怪的声音伴随。这声音听起来有时像是丝绸摩擦声或者口哨声,有时像是揉锡纸的声音或者噼啪声,还有人把它描述为用剑的宽面挥击空气时发出的嗡嗡声。而这个声音,石头布认为与《尔雅翼》称:“(龙)其声如戛铜盘”很相似,所以,这也形成了一个证据。

石头布说

或许我们应该惊讶的是中国古籍的深度,如此真实具体的史料居然能够穿透万年的岁月而保留下来。

插播二句,

当时读到此处,我对石头布的信息整合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现在还是这样,不论对错,这个信息整合能力,在我漫长的网络读文生涯中,

从没看到有谁能与之匹敌。

我写的这些个帖子,并没有动摇石头布立论的基础,很希望

看到他继续写下去。我这样也算另类的催更吧。

穿透万年的的岁月,好长的飞行的轨迹,中间没有一处落脚地,实在让人心中起疑。

虽然石头布以火牛陷阵作为落脚地,其实理由并不充分,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无非是全城百姓来助阵,家家都有,能够持续发声的也就只有铜器了。

石头布说

按理说进攻时应该击鼓,鼓声雄壮可以激励士气,敲铜器则闻所未闻,而且“鸣金”通常是撤退的信号。田单这是闹哪出呢?

其实,击鼓,鸣金只是一种约定,既然家家都有铜器而不可能家家有鼓,就把击铜器为声约定为进攻,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声动天地的效果,对不知内情的敌方是恐吓,对已知约定的己方是激励。

再者,若果真的龙声戛铜在战国还是常识(敌军人人皆知),又怎么会先秦两汉的文献对此不着一墨,直到宋代的罗愿才写上一句。

《尔雅翼》中的这一句到底是作为远古记忆从史前时代飞越万年而来,还是作为一种

新知识出现,所以先秦两汉的人一无所知呢。

《唐才子传》中有这么个故事

初,房太尉琯早岁隐终南峻壁之下,

往往闻湫中龙吟,声清而静,涤人邪想。

时有僧潜戛三金以写之,惟铜酷似。

房公往来,他日至山寺,闻林岭间有声,因命僧出其器,叹曰:“此真龙吟也。”

这个故事在当日颇为流传,僧皎然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戛銅椀爲龍吟歌(唐·皎然)  

序:唐故太尉房公琯,早歲嘗隱終南山峻壁之下,往往聞龍吟,聲清而靜,滌人邪想。時有好事僧潛戛之,以三金寫之,唯銅聲酷似。他日房公偶至山寺,聞林嶺間有此聲,乃曰:「龍吟復遷於茲矣。」僧因出其器以告,公命戛之,驚曰:「真龍吟也。」大曆十三祀,秦僧傳至桐江,予使童兒戛金仿之,亦不減秦聲也。緇人或有譏者,曰:「此達僧之事,可以嬉娛,爾曹無以瑣行自拘。」因賦龍吟歌以見其意。

看来,房琯当年在终南山时听到了什么水怪的声音,有人用刮铜的声音模拟成功。

他们把水怪叫龙,所以得到一个龙声似戛铜的新知识。这个知识从出现到落墨于

《尔雅翼》,也就唐宋间五百年的事,远没有万年之远。

逸僧戛椀爲龍吟,世上未曾聞此音。

一從太尉房公賞,遂使秦人傳至今。

初戛徐徐聲漸顯,樂音不管何人辨。

似出龍泉萬丈底,乍怪聲來近而遠。

未必全繇戛者功,真生虛無非椀中。

寥亮掩清笛,縈迴凌細風。

遙聞不斷在煙杪,萬籟無聲天境空

乍向天台宿華頂,秋宵一吟更清迥。

能令聽者易常性,憂人忘憂躁人靜。

今日鏗鍠江上聞,蛟螭奔飛如得羣。

聲過陰嶺恐成雨,響駐晴天將起雲。

坐來吟盡空江碧,却尋向者聽無迹。

人生萬事將此同,暮賤朝榮動還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