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移动医疗,医改及春雨医生 -- chuchong

共:💬134 🌺49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于新人创业的精神总是需要鼓励

但从资本角度说,那就是不合格了。当然对这类资本,提供咨询挣点小钱是可以的,但不会参与其中。我知道的后一类人都是这个看法。

这个领域的玩法,不是资本雇佣,而是专业人员抛弃不合格的资本。

家园 大数据本身是针对谁用。

医生是用户还是内容提供者,患者是用户还是数据来源。搞清楚这个问题后,开发者以前干什么的其实没多大关系。和铁路公司开发售票网站一样,启动后,数据库,内容网会有自己的需求和发展方式。新鲜人有主动性和不同的思考方式。最终是数据和用户本身的持续扩张性,决定网站的成功。

家园 医学大数据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家园 接上文

说起医疗贿赂与回扣,从长远点说,可能就要提及当年的三大改革:房改,医改和教育改革。河里其实很多文字描述,我就不多说了。当年医改,还有个实际情况便是,药监局从卫生部(现在是卫计委)脱离出来,开始仿照美国FDA的模式,监管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作为医疗领域的上游产业监管部门,这一套规范基本是学习的美国模式(欧盟由于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联盟形式,医药领域的监管反倒不如美中那么直接,一般是委托第三方公告机构来进行)。

医疗领域的上游是医药产业,含药品与医疗器械,国内目前为药监局监管;医疗领域的核心是医疗服务,由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直接提供着为各级医生,国内目前为卫计委监管;下游便是患者及各种医保,涉及人保部。

这里每一块单独拿出来,基本都是个大课题。先埋个坑,把重点先放在前两者的关系上—医药厂商与医院、医生的关系。

医疗领域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息巨大不对等上。患者到医院诊疗,用什么药品做什么治疗,由医生决定;但是付费是患者的。基本上,患者说不上什么话,大病小病皆如此。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小孩检测出来是弱视,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医生强烈推荐其在医院购买弱视治疗仪,每天在家进行治疗,每台大概4000元左右。为此朋友委托我咨询一些大医生的看法。我先是查了FDA的医疗器械数据库,发现国外根本没有这种医疗仪器设备,然后下载了美国眼科协会的弱视诊疗指南,跟他一起看,发现国外也没有推荐使用电子类的弱视诊疗方案。最后问到协和的一位主任医师,他跟我们描述说:首先这个东西国内临床10来年,未曾有不良事故报告(其实主要是他那里没有),然后这种治疗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学依据的,虽然这种方式没有临床询证医学证据来证明自己有效,但是总归没有副作用吧,所以他也不说是建议我们买还是不买,大致就是如此。我后来给予的建议是:可能国外的父母不想强迫小孩看他不乐意看的东西吧,不过咱们中国人大多没这种忌讳,反正钱也不多,你就买来试试吧,权当安慰好了。描述这件事情,只是想说明:因为我们不是医生,哪怕我们获取再多的医疗信息,对医生的诊疗有质疑,那么,我们敢跟医生对着干么?

医疗的专业性,使得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处于支配的地位。而医疗体质制度性的扭曲,造成了中国医疗环境的现状。

中国医疗服务价格,在1999年国家层面上规定了一次,然后一直到至今,几乎没怎么变过。而这十五年来,中国社会巨大发展,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作为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生,又该如何自处,譬如说专家挂号费吧,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大医生的专家挂号费,也就10元/位,他一天能看多少患者,一月来自挂号问诊中的收入有多少呢。所以一开始,是医生开始收受红包,到后来,国家层面开始推行以药养医,然后发展到现在,红包这种隐蔽性差及危险性高的行为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大规模大范围的医药回扣,成为了医生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首先,医药回扣,在法律上是禁止的,属于贿赂。

但是医生迫切需要:以单纯的工资收入,医生无法获得体面的生活质量。这是马斯洛需求的生理需求层面。医药厂商不能或要尽力避免直接贿赂,以规避法律风险。建立防火墙势在必行。于是,医药代理商应运而生。

中国大大小小的医药代理商遍布全国,不过所谓大一点的经销商,能做到覆盖一个地级市的某一类药品或者器械的进院代理,已经算很大的了。大部分的进院代理商,往往只做一两家医院的一两个科室而已。为何他们都做不大?

医生获得回扣,不能转账,不能存入银行卡。否则不明收入来源问题,如何说得清楚。所以最好是现金,放家里的保险柜。这种见不得光的交易,对于医生本人来说,是需要小心应付的,知悉的人越少越好。一个经销人员,如果跟医生不混熟一些,医生都懒得理你。一旦混熟了,开始直接进行这种回扣交易了,那么往往意味这,凡是这个医生可以经手的药品或器械,都会从你手上过,毕竟医生也不希望与多人保持这种关系。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这种经销商都做不大:他们的核心资源是与医生的关系,一个经销人员,维持与医生的联系纽带,是要花时间精力的,而经销商对经销人员的控制是很有限的,经销人员随时可能跳槽单干。经销商往往是家族似的企业形式,以保持经销人员的稳定。

医药厂商----经销商-----医生(医院),由此形成了稳固的利益链。当然除了以上描述的,还有很多其他相对正常的市场活动,如临床学术交流,产品培训,展会等,这些往往是厂商组织,经销商与医生参与。根据国内一家证劵公司的描述,美国医药厂商获取了75%的医药利润,流通领域获取25%左右,而中国的医药厂商获取25%左右的利润,流通领域获取75%的利润,原因即如此。见下图描述:

点看全图

其中,最后115%,加价15%是国家许可的。

中美医药流通领域的对比图稍后补上。

通宝推:关中农民,XemK,
家园 嗯,你说的做肿瘤的那个公司我知道

很不错的商业模式。当然他们能同时获得好几个医院的肿瘤电子病例,这个是很难得的。有这个做基础,来为医生做诊疗推荐,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这种医生的切身痛点,往往只有医生才知道。

家园 也分层吧

店大欺客 vs 客大欺店,专业人员究竟处于哪种角色可能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是世界级专业人员,那他可能有权力选择哪个资本,如果不是,也可能是专业人员被雇佣。有点类似民营医院和专家之间的关系。

至于药方面,资本的优势更大些,非医学专家的进入成本更低些。

家园 肯定是分层的,先学医后做IT,还要再做

数据分析,这是需要修炼的基本功。我提到的大牛,是做到了前两个。一般到这个程度,都是衣食无忧,自己也管着喜欢干的一摊。不太会受资本的束缚。现在的资本,基本上是找这类人做咨询,他们当然也会按资本喜欢听的套路去说,不会过分说资本不喜欢的东西。

家园 很不错的商业模式,不代表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

其中的一个困难是不同医院的电子病例标准不统一,同一个症状或操作,在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记录方式和ICD编码。另外相同的记录和ICD编码,在不同的医院也代表不同的疾病或操作。

资本的投入,可能大部分先用于数据的核对和矫正,或者数据的提取或转换,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实时的数据了。

家园 你说的很对

美国医改遇到的一个技术问题,是他们的电子病例互通几乎不可能。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中国也是一样:协会会乐意与301互通电子病例吗?各大学术医院都基本已经有现成的系统了,哪怕你是阿里,以卫计委的名义来协调,也做不到。这里都不止是技术问题,还涉及:那么我们的既往病例记录怎么办??

家园 继续接上2

医疗的问题几乎可以说尽是矛盾体

医改想要达成的目标,简单描述就是:不增加患者医疗支出,不大幅增加国家医疗投入的同时,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现实是:

医生(合格的医生)供给不足;现有医生受制于执业制度,对医药回扣的依赖,对医改的质疑(医改涉及提高医生收入时总是语焉不详,医疗服务提价,往往引发社会各种反弹,譬如今年5月的重庆事件)。由于医疗人员成长需要时间,在短暂的5年内,基本不能指望医疗服务人员大幅增加。

病患例持续增加(特别是慢性病,与老龄化相呼应),患者对医疗服务问题异常关注---看病难,看病贵,医保覆盖面小。

医药产业属于观望期,新的药监领域改革,陆续出了很多监管类制度,医药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需要提升,旧有的营销模式需要开始调整,对于阿里电商之类的平台型公司普遍抱有抵制情绪,担心步消费类产品后尘,渠道被其掐死。

患者动不得,医生不能动。医改的板子全打到了进院前的流通环节上。

从2010年开始,轰轰烈烈的医药招标开始在全国各省市推行。卫计委要求各省成立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开始网络招标,并开始试点在广东省进行价格联网联动机制,各省招标价格互通,尽一切可能压缩经销商利润。

随着医改的推进,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开始要进军医药流通领域,试图做药品流通平台。然后移动互联网企业纷纷掘金医疗行业,挂号网,丁香园,春雨医生,好大夫,从各个领域切入:

阿里:做医药电商。同时以阿里云为基础,做大医院的流程设计及病例管理。

挂号网:以移动挂号切入,解决用户到医院排队的问题。挂号网最新一期巨额融资,开始启动微医等产品,打算要切入医疗问诊中介领域。

丁香园:医生交流平台,以医疗学术为基础,做流量变现。

春雨医生:轻问诊,线下诊所,私人医生

好大夫:问诊咨询,病患管理

平安医生:在线问诊咨询

其他大大小小的医疗创业公司开始涌现。譬如国内知名的,还有:

移动医疗硬件类公司:如九安,“好朋友”心电图机;前者定位在家庭医疗电子领域的互联网+,后者对实时心电进行云端分析处理。

可穿戴类产品:这些很多,不过,我不太同意将之划归到医疗领域,因为医疗领域有个门槛是属于注册认证的,这些公司基本不需要,最多算是健康类产品。

医生集团:譬如张强医生集团,这些属于医疗体制内的医生成立的松散联盟性质的公司,以医生多点执业为基础。

远程医疗:多为政府主导的平台性项目,譬如广东省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未完待续

通宝推:jent,胡一刀,
家园 电子病例不能互通只是其中一个问题

还有HIPPA法律的限制,以及病历所有权属于医生等等。远远超出了资本感兴趣的地方,没有利润。

家园 前者的问题非常明显

难以设身处地的了解医生需求。

医疗的核心问题在于医疗信息的专业性及严重不对称性。核心点在医生。

如果不了解医生需求,靠互联网补贴营销造就的虚假繁荣,迟早是要破灭的。

家园 社区快捷栏有一个上传空间

把你的图片上传后,右键点击图片,复制网址,填在[IMGA][/IMGA]当中即可。

我刚刚学会这个技巧,打了小平一枪,很好笑。

家园 谢谢。
家园 你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不过,我理解的,国内外的差别其实是在医保上的。

国内因为没有医保兜底,很多农村家庭,确实会因为看不起病(大病)而选择放弃治疗的,说到底,这是家庭的选择,患者是家庭的一员。但是一般来讲,只要是有希望治愈,以国人的血脉情结,大多会一家子背上一身债把病看好了再说。而对于医院来说,如果不能先收钱后看病,那么医院效益和医生收入从何而来?医保又不管这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