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老兵岁月(一) -- 老顽童

共:💬100 🌺136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时的党 那时的军队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十九)

八、硝烟中奔忙的共军

8、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中共中原野战军3纵攻克了战略要地宿县,切断了津浦路。全歼了国军一万二千余人,驻扎宿县的国军大部分是交警总队,战斗力较弱(印象里交警总队是军统头子戴笠在抗战后期组建的,一式的美制装备)。还有宿县是国军华东重点物资粮食、武器弹药的补给基地。这一战是大补,使得出大别山刚恢复些元气的3纵彻底精神过来,看着那么多的洋捞,共军官兵,半夜都笑醒。

1948年11月10日,前线部队派人来河南叶县的3纵随营学校,接已结业的许学员他们回部队。

学员分成若干小组,25团的政工干部组成一个小组,自带干粮,行军出发。连续急行军的途中只在阜阳休息了一天,进行个人卫生整理,并改善生活吃了一顿面条。走了半个多月,于11月下旬抵达战地,此时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已开打。

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一部,将国军12兵团诱围至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区域内,26日开始中原野战军组成东西南三个集团向国军发起攻击。

共军1948年上半年自三查三整后,连队里的党员都公开了身份,也不设专职党支部书记。许学员到团指挥所报到后,被任命为5连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5连是老红军连队,系原八路军358旅13团,该团在抗战期间调离太行山到中原开辟敌后根据地时,留下一个营,这个营的三个连即为25团的2、5、9连,每营一个连,皆为主力连,人员编制武器装备都优于其他连。大家还记得许学员原先待的2连,那也是个红军连。

在许学员去团指挥所报到的前一天,即12月26日,25团主攻小南庄,经一天的激战,国军退出阵地。5连在战斗中伤亡很大,由原来的150多人的连队缩编为二个排七个战斗班,战斗员只剩下60多人,原来的指导员和通信员都负伤住院,连干部只剩下连长一人。许指导员和连长见面后,连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两人就带着队伍再上阵地。

时值寒冬,冰天雪地,许指导员他们吃住都在掩体交通壕里,团党委考虑到许指导员是南方人,身体虚弱,不抗冻,特批给他一件棉军大衣。

又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激战,共军消灭了国军12兵团,活捉了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这段时间里,许指导员做了什么,他的连队战绩如何,回忆录里没提。

打完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担任共军全军的总预备队,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以备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和平津战役之急需。

关键词(Tags): #淮海战役#恢复元气#5连#指导员#棉大衣通宝推:履虎尾,迷惑不解,桥上,青颍路,
家园 赶上热乎的了

第一朵花

哈哈哈

家园 记得交警总队可能是某种新军

很久以前读到的,可能记错,之所以打这个名头是因为不得已,武器在一定范围内还不错。

记混了,那是税警总队,宋子文组建,孙立人曾在其中。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二十)

八、硝烟中奔忙的共军

9、渡江战役

1949年2月5日,共军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11、1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辖3、4、5三个兵团。1949年3月1日许指导员所在3纵在安徽省阜阳地区正式改称为3兵团11军(刘华清时任政治部主任),9旅25团改为33师97团,完成新番号编制后,在当地举行了分列式阅兵,士气高昂,威武雄壮。刘邓共军历经磨难,出大别山才刚一年,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还发展壮大,此时,兵强马壮,装备齐全,浩浩荡荡,称之为刘邓大军不为过。

阅兵之后许指导员他们移师长江边,为渡江战役作准备,进行适应性练兵,特别是北方官兵不懂水性,需要多进行水上演练,同时筹集木船。为了保密和防空,所有的演练都在内河里进行。

军此次渡江的规模前所未有,集中了一百多万的兵力,从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东北这湖口的千里国军的长江防线上,实施多路重点突破。共军第二野战军35万人负责棕阳至望江间这一段,11军则在八沟一带突破。

共军的渡江战役,有的部队是打过去的,但大多数部队是渡过去,因为江防线上国军有的起义了,或共军炮火过去之后,国军没死的就开溜了。许指导员他们是打过去的,但许指导员没与国军照面。

“百万雄师过大江”,战术也与以往不同,进攻队形一字排开,全面突击,每个连配6只小木船,每船载一个班,大家把棉衣、棉被泡水摆放在船头当轻机枪掩体,一只大船载着连部和加强排。

1949年4月21日下午4时,11军各团在指定码头上船,岸上军乐队吹奏进行曲欢送队伍出征,待各船调正船头对着南岸,三发信号弹升起,火炮齐射,震耳欲聋,南岸国军阵地火光冲天,整个船队的上空烟雾笼罩。夜色降临,各船继续冲滩,破铁丝网,炸鹿柴,国军虽有抗击,但胆已寒,江防阵地很快被突破。

当许指导员和连长带着5连冲上登陆点的国军阵地时,干他娘的,阵地已被船快腿快的7连占领了。见7连的副连长左肩受伤,许指导员叫5连的卫生员上前去帮他抱扎。

至22日占领了彭泽、东民等地,33师经过殷家汇以后进入山区,先和当地的地下党、游击队会师,交换情报并移交防务。因当地老百姓对共军不了解,都跑到山上不敢回家,5连炊事员误将桐油当成菜籽油拿来炒菜,菜炒得特别香,后果很严重。饭后半小时官兵们开始肚疼,接着又吐又拉,体弱的拉了七、八次,许指导员是大吐大拉,经过团卫生队给他打了一针这才止住,

误食了桐油炒菜,造成第二天5连行军困难,而97团接到攻占祁门大山的任务,幸好2营的4连6连迅速占领了制高点,然后下山追击逃敌。干伊娘,许指导员和5连的指战员只能捂着肚子看热闹。

紧接着共军11军直插浙赣线,行程1500余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国军2.5万余人。11月,11军奉命进军大西南,突破国军名将宋希濂集团川湘防线,直出川东南,解放重庆、成都两座川蜀名城。这些过程许指导员做了些什么,没提,他可能认为这有啥,不就是行军打战嘛。

有个疑问,就是出大别山之前,许指导员立了三个大功,而之后历经淮海战役等一系列的战役,许指导员怎么一个功也没立?是之后的战斗没有之前那么激烈,许指导员没有表现的机会?抑或作为一个共军连级指挥员,临危不惧是应该的,功归战士也是应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不打胜战!

关键词(Tags): #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军乐队#桐油#应该通宝推:桥上,履虎尾,不远攸高,迷惑不解,青颍路,
家园 交警总队总体说起来就是军统拿长枪的那部份队伍

由忠义救国军,突击纵队什麽的拼凑而成. 这其中也包括了你所说的原宋子文税警团的一部份,该部分投降了日寇,成了汪伪税警团,抗战胜利后被军统收编,改编为交警总队一部。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廾一)

九、朝鲜7年

1950年1月,许指导员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县。第31师为军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今梁平县);第32、33师、军补训师分兼大竹军分区、万县军分区、酉阳军分区。

1950年7月,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有个说法,11军在大别山饿惨了,听说海军伙食好,军领导抢着去,害11军编制被取消。纯属戏言,军事战略基地的布署是由中央军委决定的,岂是谁想抢就抢的。青岛海军基地在三野的地盘上,二野去,大连海军基地在四野的地盘上,三野去……。有意思的是,1952年10月,新建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在浙江杭州组建空5军。11军的编制虽最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系列里取消了,但在现今的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里都有11军的老底。1977年至1985年任空军司令员的张廷发也曾任11军副军长。

1951年1月,11军第31师编入第12军建制入朝参战,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军威。

1、入朝前期

1951年3月,第32师、第33师开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奉命重新组建第11军。辖第32、33、182师(原属第18兵团第61军),准备入朝参战。

1951年4月间接到中央军委命令,11军三个师各抽出一个营组成一个团,先行入朝,归27军指挥(接到这种任务11军不是第一次,18军进军西藏时,11军就奉命抽调战士3000人,骡马800匹,予以支援)。这个团到了前线是成建制投入战斗,还是到时拆散了去补充?不得知。常规,若到了前线逢战事正急,应是成建制投入战斗,至少是成营、成连投入。若是到了前线正逢战役间休整,那就得拆散了补充各部队的减员。在此暂且称之为补充团。

当时许指导员正在33师师直补训营工作,师决定就将补训营抽出为补充团的2营,再从各团抽调干部来补充岗位。由于部队临时扩充,补充团干部比较缺,团、营、连干部只配一线,即一个军事干部,一个政治干部,有的是正职,有的是副职(黑一下,这些干部都是战火中培养出来的,部队的战力是由他们体现的,所以是各部队的心肝宝贝,舍不得啊,能少给尽量少给)。老许当时仅24岁,升为营职干部不久(副营?正营?营长?教导员?没说。为了打字简单点,根据老许一直任政工干部,就叫许教导员吧),经验不足,而全营只有他一个营职干部,幸好二营的班、排干部都有一定的战场经验,而连级干部都参加过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实战经验丰富,所以带好这只队伍许教导员还是有信心的。

全团迅速组建完毕,于4月底开到辽宁本溪市郊草河口镇进行短期整训。主要是入朝参战的政治教育,强调参战的必要性和保卫和平的目的,树立必胜的信心。并根据朝鲜战场上我军没有制空权的实际情况,进行战地适应性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夜行军、防空、班排进攻,实弹射击等战斗演练。

每连配备一名朝鲜族同志为联络员,教大家实用朝鲜语。并要求每个人入朝前学会打扑克或下象棋、军棋,还有唱歌等文娱活动。

5月下旬军令下来,补充团由草河口镇乘火车直奔丹东市,六月1日晚,许教导员他们步行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关键词(Tags): #11军#海陆空#入朝参战#补充团#教导员通宝推:桥上,履虎尾,李根,胡一刀,青颍路,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廾二)

2、艰险行军

补充团过江后的几天,行军都是是根据要求在夜间进行,途中不断遇到空袭,美军飞机只要发现汽车灯光立即俯冲扫射投弹,部队就得赶紧隐蔽,走走停停,行进速度很慢,一夜走不了五十华里,大家都发急,要求改为白天行军。经团部研究决定,部队到达法洞地区后就改为白天行军。

那天早上8点左右,前头部队开始出发。许教导员带领的2营是后卫部队,正从驻地上公路,许教导员走的在队伍的前头,刚走上一座大桥,就发现前方上空有几架美机飞过来,许教导员立即叫司号员吹防空号,指挥部队分散隐蔽。

由于许教导员身边人多目标大(几个通信员、饲养员、司号员还有马匹),又正处于大桥头,领头的美机就俯冲过来扫射,通信班长许富宣头部侧面被弹头擦到,负轻伤。等其他美机再俯冲时,许教导员他们早已迅速离开桥头隐蔽起来了。

美机分批,梯次扫射轰炸,从上午8点多直到下午5点才停,补充团全团伤亡一百余人,其中三营伤亡人数最多,全营跑散(部队管这叫“放了羊”),指挥员也指挥不了。2营因还没上桥,再由于各级干部有实战经验,且沉着指挥,有秩序进行分散隐蔽,没有再暴露目标,所以只有个别伤亡,无人失散。

天黑后补充团继续前行,留下少数人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此后部队又恢复了晚上行军,白天休息、总结的作息时间。事后,许教导员他们才知道,法洞地区是美国佬一道重要的封锁线。

由此可看出志愿军指挥系统的疏漏,团一级编制的部队上前线,居然没有熟悉路况的向导引路,上级口头指令肯定有,要夜行军,要拉开队形,要注意防空。可只有解放战争经验的补充团干部还以为对付美机象对付国军飞机那样,敌机来了,散开隐蔽,扫几下,投完弹,敌机走了,继续行军。不料国军飞机与美军飞机在数量上不是一个档次,在批量上也不是一个档次,美军在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让战机象群黄蜂一样,一天到晚围着你转,弹药有的是。你一个团的兵力竟然大白天在重点封锁线上大摇大摆地行军,不炸你炸谁!补充团遭受到了不该遭受的损失,血的教训。

又过了几天,补充团再次遇险,这次是老天爷作怪,大雨引发山洪,前后桥梁匀被冲毁,部队被围困在一个个山头上,一个星期没吃到蔬菜,3营状况最糟,由于行军秩序问题,断炊了几天,只得以野菜、观音土充饥。

虽行军条件艰险,但阻止不了许教导员他们前进的决心,终于,7月1日,补充团到达三八线附近广县里,结束了一个月的艰苦行军,进驻27军营区。生力军的到来,27军军首长很高兴,有奖,全团每人2听罐头。

关键词(Tags): #艰险行军#美军飞机#血的教训#山洪#罐头通宝推:桥上,迷惑不解,履虎尾,胡一刀,李根,
家园 这也说明志愿军入朝其实是很仓促的,军情似火

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战斗力组织性是很强悍的,经得起这种折腾和磨难。

万事开头难,人不是神仙,把所有困难都考虑到是不现实的。

而且我认为,白天行军这种状况也反映出当时志愿军是十分粗旷活泼有底气的,不因没有经验(防空、出国)就畏缩,就不敢尝试。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廾三)

九、朝鲜7年

3、运输大队长

补充团到位刚好是五次战役结束,转入防御战,补充团和大部队一样进行战术训练。

由于美军掌握了制空权,对北朝鲜的交通运输线进行了狂轰滥炸,所有的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无一幸免。当时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的运作节奏就是,你炸,我修,你再炸,我再修。志愿军护路的工程兵伤亡不小。美军还在交通线上丢下燃烧弹、定时弹、风雷弹(这个不知是什么功能)、三角钉,给志愿军的运输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百多辆汽车从后方开往前线,最困难的时候到达时只剩几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一见到有汽车到达前方,志愿军指战员就不约而同地喊:“后勤万岁”。无怪乎彭大将军讲:我在朝鲜能打胜战,靠的是两个麻子,一是高麻子(高岗,在东北搞后勤支援),一是洪麻子(洪学智,志愿军总部负责后勤)。

志愿军对冬装极为重视,因为志愿军刚入朝时就因为过于匆忙而着单衣上前线,在朝鲜的寒冬里许多战士因此丧失了手脚,甚至有全连冻死事例,我在《国民党老军医》里提到的我朋友父亲,当时在丹东志愿军后勤医院的主要工作是技术含量不高的锯手锯脚,“冻伤的人太多了!”多年后张军医提起还直摇头。

八月,未雨绸缪,27军军部下令,补充团到后方去运冬衣,限期在9月20日前将棉衣运到前线部队,25日前发到每一个战士的手中,完不成任务唯团长是办。

尽管往返路程几千里,又要来回冲过层层封锁线,而当时的唯一的运输工具是每两人一架两轮铁手推车,困难艰苦可想而知,但经全团上下的机智勇敢,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期按量地完成了军部交给的任务,其他部队也完成了抢运冬装的任务。一般一个营为一大队,许教导员这回是实实在在地当了回运输大队长。2营在这次运输任务中,无伤亡,无减员,无损坏物质,受到了上级表扬。

事后才知道,这次运输任务的完成,给板门店我方的谈判代表增加了谈判底气。9月底天气一转冷,美方见不只是志愿军谈判代表穿上了新冬装,而是所有的志愿军前线部队都穿上了新冬装,验证了美机的比二战时更为猛烈的狂轰滥炸,对志愿军运输线的封锁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国人不好对付。

关键词(Tags): #运输大队长#狂轰滥炸#后勤万岁#冬装#谈判底气通宝推:李根,履虎尾,桥上,石狼,wage,脊梁硬,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廾四)

九、朝鲜7年

4、亲历细菌战?

许指导员他们完成抢运冬衣的任务后,休息了几天。志愿军总部为了增加后勤力量,下令补充团调离27军,与后勤八大站合并,三个营分别进驻大站所属仓库,2营营部和4、5连进驻弹药库,6连进驻油库。

八大站属东线基地大站,储存量和吞吐量都很大,目标也大,许教导员他们任务是警卫、防空之外,并配合仓库搞好装卸车辆、建库等。拿起枪是战士,放下枪就是搬运工、修理工、泥瓦匠。

没有制空权,只能白天休息,晚上作业,大家普遍睡眠不足,营养不良,部分指战员还患有夜盲症,可工作量大,体力消耗大,该如何?革命干部,以身作责,革命战士,坚守职责,急前线之所急,许教导员率领全营指战员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更大的考验来了。

前面标题后有个问号,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细菌战真相已清,是一场虚惊。时任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吴之理晚年说明了原委:

志愿军42军卫生部部长高良是一个很细心和有水平的卫生干部。他一定对细菌战有所警惕,所以1952年1月29日,志愿军卫生部和志愿军司令部收到42军电报称:美机于1952年1月28日飞过平康郡该军驻地,疑似散布细菌战生物。引起彭德怀司令员的高度重视,转报党中央,又电告各部队警惕和要及时报告类似情况。一时几乎所有部队都有类似发现的电报,五花八门的生物,还将美军撒宣传品用的铁四格弹壳和带降落伞的纸筒误当作昆虫容器。志愿军一边上报,一边调集国内专家来朝调查化验。

紧接着发生一件至关紧要的事,美军朝鲜前线部队发生不明病源死亡病例,得赶紧派专家来调查病源,不晓得是美国本土专家专业能力问题还是离得太远,美军不用,偏偏派来了下面这位:

点看全图

噢,两人骨子里大日本帝国的军国主义毒菌虽同源,但不是同时代的人,应是这位:

点看全图

石井四郎,日本法西斯731部队的部队长,惨绝人寰的刽子手,细菌战专家。

他来干什么?人们会怎么想,受过其残害的中国人会怎么想?

当时中国卫生部是贺诚副部长当家,他在东北工作过,知道日本的731部队是搞细菌战的部队,知道石井其人其事。中共根据确切情报得知美军领石井入朝,来者不善,贺诚当然认定了石井是夜猫子进宅。中共中央同意,195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谴责美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后经专家认定是场虚惊,但中共已骑在虎背上,只好当回武松,打场政治战。

上面是一场虚惊,下面是真的受惊,老许至今还言之凿凿——亲历细菌战,情有可原,相信党,相信组织,这个信念使那辈人走出窘困,后也使那辈人走入窘困,至今不悔。

1952年开春3、4月,2营6连两名战士不明病因染病,很快死亡,其他营的给养库也死了3人。此时正是防美军细菌战的高潮,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上级派警卫部队把整个库区的人和物质都封锁起来,严禁进出。

6连离营部二十多公里,很多战士惶恐不安,怕死在库区里,几次要冲出封锁线,都被警卫部队拦阻。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大站电告2营,由许教导员亲自前往坐镇,军令如山,许指导员当即带了几个人进驻6连,同样也被封禁在里面。

许教导员的进驻,对6连指战员的情绪有安定作用。许教导员除做好6连的思想工作外,发动清洁卫生运动,预防、消灭细菌,配合上级部门派来的卫生防疫队来消毒。

防疫队来时戴着防毒口罩,穿着隔离衣靴,送来的消毒用品、生活用品和给养都放在隔离线上,待他们走后6连才派人去取(这让我们联想到03年的非典)。许教导员带领6连指战员每天都洗澡,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烫洗衣服,打预防针,服预防药,并组织唱歌等文娱活动。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过了一个月,封锁解除了,通过了这次“疫情”的折腾,部队的整体卫生防疫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志愿军官兵们的身体状况也更为健康,战斗力也随之提高,这是中共领导没预想到的好结果。

关键词(Tags): #细菌战#虚惊#石进四郎#封锁#信念通宝推:青颍路,李根,迷惑不解,履虎尾,苏仙岭,
家园 好文要顶
家园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谁敢掉以轻心
家园 真心不容易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廾五)

九、朝鲜7年

5、转行后勤

部队进驻八大站后产生了一些问题,部队管人不管物资,库站管物资不管人,各司其职,再加上库站建站不久,部队进入更迟,业务不熟,协调不良,造成效率低,矛盾多。

部队里的那些老兵原本是要来打战的,如今搞后勤,当搬运工,有怨气,认为干活是给库站干的,不尽力。有典型事例发生在许教导员的2营之外的连队,一个班上山砍伪装,大部分时间在山上打扑克,一天只伪装了两个垛子。还有一次出勤十人去搭平台,一天就扛了三根木材三块石头。

1952年6月间,上级根据战地后勤供应工作的具体情况,对库站及部队进行整编,营库合并,撤消营部,与库站合成一个指挥系统,避免了过去令出多门的现象。许教导员因此正式转入后勤工作。

与此同时,上级对问题较大的给养库(即201甲库)进行改组,派一位老政工干部赵佩珍和许教导员同去该库任职(任何职?没提。既然有一老政工同去,许教导员应是任业务干部——仓库主任)。为何要调许教导员去出问题的库区,应是许教导员的2营管理出色并与库站配合良好,且许教导员在出疫情时勇闯第一线坚守岗位的坚毅让领导留下印象。

许教导员,不,应是许主任,所任职的给养库是志愿军后勤最大的一个给养库,库管人员上千,库中物资有主食、副食,服装等,可谓之吃、穿、用样样齐全(知道为什么难以管理了吧,跟许教导员原先管理的弹药、油料大不一样),负责供应东线志愿军十几万人所需。

点看全图

流量很大,库区经常性储存1,2百个车皮,年吞吐量约2000多个车皮,最多的一个晚上进库物资36个车皮,汽车进出上百辆。战地库区没有完善的存储建筑和库存设施,只靠两条大山沟(尺耳洞、青松里)为护障。还要面对美机轰炸和特务的破坏,还有自然灾害的侵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许主任到位后,即和指战员一起群策群力,除了克服上述困难外,还根据各人的体力,灵敏度分配工种,合理排班,减少疲劳作业,提高劳动效率。还有就是分组装卸火车、汽车,合理安排装卸点,以排除过去沟口车辆聚集,而大沟内廖廖无几的现象。

点看全图

再就是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

分区分类制度,之前由于各类物资都挤放在一起,经常发生差错,如发豆腐干将五香豆发出去,发大米把高粱米装出去,发酱油发了猪油等。

定额定量制度:过去由于平台搭好大小不一,存放量也不一致,而库区老乡多,过往行人多,东西被偷盗也不知道。

责任保管制度,责任到人,避免了过去因保管不善物质霉变的损失。

等等

并根据经验制定了各种物资的相应保管方法:如白面要存放在阳坡平台,如果放在阴坡外表几天就长毛了;食盐若放在库洞里会溶化;放过食盐的平台不能放主食和袋子,容易霉烂;辣椒不能放在树林里,时间长了树会被熏死,有碍防空;等等。

关键的是要加强内部纪律,早期纪律比较松懈,警卫人员偷库房的饼干、罐头吃;保管人员服装不合身,擅自到库房调换,有的甚至把皮大衣用秤称,那件轻穿那件。人员随便在库洞里抽烟……

困难大大的,任务很艰巨,但在许主任和201甲库全体指战员的巨大努力付出之后,给养库很快地成为志愿军坚实的后勤基地。

关键词(Tags): #各司其职#给养库#群策群力#管理制度#内部纪律通宝推:迷惑不解,不远攸高,履虎尾,桥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