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郑和航海结束,明朝政治为什么也就陷入了极大危机呢? -- 林风清逸

共:💬48 🌺2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日本没资料?

唐朝时到日本的航路就通了,会没资料?朝鲜当时是属国,还时常报告有走私船到日本。为什么叫走私呢?因为日本老是有倭寇,朱元璋就不准它来朝贡,现在来说就是对日本搞经济制裁,就是不准日本加入明朝的WTO.

你是不是没看我的回复?广东人陈祖六等人在马六甲的旧港附近当海盗,抢劫杀人,导致航线受阻,阿拉伯人在哪儿呢?郑和抓住海盗,送往北京,并在当地建立了政权性质的贸易中转站,阿拉伯人在哪儿呢?

通宝推:李根,
家园 明朝政府手里没去日本的航海资料

你也说郑公公的任务是抓海盗,日本也有海盗,也阻挡航线了,咋不让郑公公去抓呢

郑公公那时也就是在马来西亚之类土著面前抖抖威风,越南他都不敢惹,过了马六甲更得四处拜山才能畅通无阻

家园 郑和能下西洋,却去不了日本?

去日本存在啥困难?就这么点距离,连元朝这些根本没怎么见过海的都能去日本,郑和舰队却去不了日本?走私船能去日本,郑和舰队去不了日本?

朝鲜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已经是化外之地,日本更等而下之,是化外之地的化外之地,是地地道道的蛮夷。朝鲜把自己当作“小中华”,也根本看不起日本。西洋有许多中国没有的东西,而日本又穷又野蛮,有啥值得贸易的?中国当时就象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日本就像同时期的索马里。索马里海盗很了不起,美国人不理索马里是因为打不过索马里?

家园 明英宗被俘,于谦只是兵部右侍郎

即使前面推断为真,于谦对此也付不了多少责任。

家园 郑和应该在西洋之前

出使过日本一次,练手去了

中国大船队不去日本,因为没钱可赚(在西方人到日本之前,~1540年之前,日本的矿山没有很好的开发,没钱)

家园 郑和的确下了一次东洋

农业时代,东亚的富饶地方基本都在中国手里。而且农业中心是逐渐南移的,到了明朝,珠三角开发得不错了,也占领了越南北部。如果没有满清横插一杠子,按自然趋势发展,下一朝代,基本就会占领大半个中南半岛。我认为朝鲜,日本都是因为农业条件太差,太穷了,才免于被统一到中国。

家园 中国船队不用去日本。

日本人抢着来,日本南北朝统一后的第一场内战,就是室町幕府看垄断明日贸易的周防大内氏不顺眼打起来的。

但实话说,明日贸易明朝不仅不赚钱,而且很可能是赔钱赚个吆喝。日本人抢着来是证据之一,明朝的方面,对贸易规模也有明确限制。

家园 不是成祖志大才疏,而是北戎进步了

科技代差没有了,冷兵器时代就靠人力堆,而人力受限于后勤, 所以成祖所得甚少。

我认为唐朝的崩溃, 辽国兴起,获得了大量中原的冶炼技术, 辽国腐败被金推翻,金不思进取又被蒙古推翻。蒙古获得了辽的冶炼技术,如虎添翼,金属冶炼技术外加骑兵射击,终于横扫天下如卷席。

明朝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但是游牧民族的金属冶炼技术多少会保留, 中原的科技加成没有多少, 这是他雄才大略却战果寥寥的根本原因。只有进入火器时代,中原才能再次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家园 谁都知道朱祁镇为什么杀于少保

朱祁镇兵败被俘,于少保另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大臣废立皇帝,又不能篡位,不死才怪。

蒙古人曾挟持明英宗朱祁镇到城下,威胁于少保投降,不果。这个朱祁镇不恨才怪。

最后,朱祁镇复辟后,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

很明明白白的事情,你要翻案不是靠所谓的“许多人都怀疑”就可以的。

家园 如果朱棣不搞亲征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纵观中国历史,皇帝搞亲征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是凤毛麟角。即使没当皇帝前是名将如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也突然就没战斗力了。李世民没当皇帝前,其赫赫武功是其篡位的基础。但当了皇帝去亲征高丽照样和杨广一样闹得灰头土脸得回来。从结果看,甚至还不如杨广。

而中国历史上扩张版图的雄主如秦皇、汉武都没搞过亲征。而李世民当上天可汗也不是靠自己亲征。康熙倒是亲征,但他的亲征不是拓展版图而是自卫。征台湾他也是派别人去的。而真正扩展版图两倍的乾隆一次都没自己出去打过。

朱棣的老子没做皇帝前自己倒是打仗,做了皇帝后也不打了,前头靠徐达、常遇春,后头靠蓝玉,照样把北元打败了。到了朱棣反而五次亲征出塞基本无功而返。

为何如此?投入和产出比不同。皇帝亲征,天下骚动。基本就是赌国运的一战了。但杀鸡焉用牛刀,过犹不及。朱棣每次出征都是动勿五十万人。这五十万人不可能都是骑兵。而北元不过三四万人马却全是骑兵。机动能力就不一样。于是变成五十万人武装大游行被北元牵着鼻子走。除了第二次也就歼敌数千,其他四次也就是出去逛了一圈。

农耕民族出击游牧民族本来后勤成本就高,皇帝亲征的成本更高。拉了五十万人出去,结果是大炮打蚊子,即没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没占到地盘,最后只弄了几个小部落来投降,敌人名义上臣服。

而朱棣如果学习秦汉唐的前辈或者他老子,遣一上将去征讨北元,效果应当会好得多。但为啥朱棣不这么干?

第一次亲征是因为他派遣的“上将”丘福全军覆没。这还情有可原。但后来的四次恐怕是他不放心自己的将领了。看成祖手下的人,将才不少,帅才一个都没有。他自己的儿子朱高煦有军事才能,但他却不放权给他。无他,朱棣自己篡位上台,把兵权交给谁都不如自己拿在手里放心。而亲征还可以帮他建立威望,自然是亲征得好。

家园 于谦被杀只是明朝君臣大战的开场锣

因为于谦是文官集团推出的形象代表,象征着武人集团及其总头目皇帝的愚蠢无能:北京保卫战是在土木堡之后,皇帝御驾亲征全军覆没,朱祁镇的继任者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打赢的。文官集团用于谦来证明,文官比武人和皇帝更加强大和智慧,皇帝和他的军人党羽们是多余的废物。明英宗最后必然要杀他,因为他的存在就是对皇帝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否定。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明英宗不敢清洗所有的文官,只好杀掉其带头者,他没有朱元璋的能耐。

从此以后,明朝皇帝和他的文官大臣们就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夺权大战,围绕着朝廷的实权,一代又一代皇帝和大臣用千奇百怪的方法互相争夺话语权和控制权,皇帝意识到文官们敢于毁灭国家和皇帝的野心和能量,文官也知道皇帝看穿了自己的把戏且不甘心失去权力,彼此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皇帝对大臣毫不留情,大臣对皇帝毫无忠诚,直到崇祯皇帝死于煤山,明朝的文官被李自成和满清收降,清洗,摧毁,压制。双方同归于尽。

但中国皇帝对文官士大夫彻底失去信任而浴血斗争,在于谦死后才刚刚开始,直到清朝用文字狱毁灭江南士绅,文官彻底成为奴才也没有结束。中国的文官士大夫,其丑陋和邪恶,牺牲国家和民族来谋取私利的传统,仍然代代相传,哪怕经过毛润之的殊死斗争,互联网的批判揭露,也永不悔改,直到今天。

通宝推:李根,
家园 于谦和文官集团应该是很对立的

至少在于谦活着的时候

家园 典型的地图炮,不写正文直接写结论

估计是因为你挑不出于少保的刺,就只能如此了。

而且是直接对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地图炮,这让我想起了那句’欲亡其国,先亡其史‘。

不过,如果你行,那你就找出一个替代文官制的制度吧。别忘了,现在世界各国的行政体制都是来源于三省六部。

家园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贸易

就靠这几次航海,利润再高,也维持不了列举的那几项巨额开销。

另外,如果是为了贸易,利润这么高,为什么不多去几次呢?为什么不成立专门的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长期执行呢?为什么永乐死后,干脆就断掉了呢?

家园 朱见深的时候,明朝从土木堡之变中恢复,

国力重新强大,西厂太监汪直,提议重下西洋,并重新征服越南。朱见深同意。

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直由兵部负责保存。朱见深于是命令兵部尚书项忠去调阅资料。

兵部档案馆归职方司管理,此时职方司的负责人就是刘大夏。档案馆方面找了半天,说资料已经找不到了。项忠很生气,说怎么可能找不到,肯定是档案馆没认真找,要处分相关负责人。刘大夏就说:

“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花费了数十万的钱粮,军民死亡数万人,就算得到什么宝物回来,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一大弊政,大臣应该进谏阻止。旧的档案别说找不到了,就算找得到,也应该一把火烧了才好。”

经过一番争论,项忠最后接受了刘大夏的看法,回复皇帝说档案找不到了,把这个事情给糊弄了过去。成化十三年正好是西厂开设、撤销、再开设的关口,朱见深和汪直忙着跟官僚集团斗法,下西洋这个事儿也就被压了下来。

四年以后,也就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安南入侵老挝,然后又越过老挝入侵八百(今天的缅甸地区)。在八百被击败,损失惨重。汪直得知后,上书建议进攻安南,趁机收复朱棣时期的领土。朱见深再次让兵部提供朱棣时期进攻安南的资料。刘大夏故技重施,又说资料找不到了,并再次劝诫兵部尚书余子俊:如果擅开战端,西南地区局势一定糜烂。

刘大夏只不过是一个低级官僚,连续违抗皇帝和上级的命令,谁给他这个胆?背后就是整个官僚集团。这个官僚集团最希望的是,除了皇帝,谁也管不着自己。至于皇帝,他们有的是法子糊弄。对于独立于官僚集团之外的西厂监察机构,早就恨之入骨,偏偏汪直又比较正直,想同流合污都没法。所以汪直提议的,官僚集团就要反对;汪直想做的,官僚集团就要阻止。很多人都认为刘大夏销毁资料,是千古罪人,其实他是个背锅的,没那个能耐;当然他态度坚决,背这个锅,也不冤枉。这个人后来还干了一件"以德治黄河"的缺德事,综合他的一生,说他是千古罪人,也还是配得上的。

通宝推:林风清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