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比一下中美制造业 -- 烤糊的卷子

共:💬42 🌺747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不敢当,我试着说说吧。

所谓利润,就是企业主在企业创造的价值中所占有的份额。这是我十几年前在大学里学财务基本报表的时候学到的。我没想到这个观点会对别人有启发,可能专业隔的有点远:)实际上西方主流的管理学教育的教材也不是鼓吹唯利是图的,也是在主张企业主,雇员,消费者,国家等等之间有一个利益的平衡。这种理论也不是我的原创。问题是现实中就不是这样了,唯利是图的行为经常占据上风,慢慢的很多人就混淆了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区别,以为企业主的利润才是经济活动的目的。

实际上利润只是一种手段和机制,为的是刺激企业主投入更多的精力对社会生产进行更有效的组织。计划经济之所以在各国都搞不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这种激励机制和手段。今天的国企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利润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展不开说,就说两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的重要性在于,没有它,企业主就会放弃对经济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导致经济组织瓦解。最近台湾一家航空公司突然宣布解体就是个最直观的说明。就是因为没有利润,企业主自己不想干了,就把企业解散了。美国公司经常卖来卖去的,也是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像美国的垄断公司那样,靠垄断市场捞取稳定的高额利润,贫富差距大得影响社会稳定。或者像中国国企一样,不需要考虑利润。这都会引起经济组织发生停滞。停滞比瓦解稍微好一点,但最后也不免被淘汰掉。

我觉得保持变革和动态平衡的过程是最好的,不存在静态的最佳状态和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通宝推:TKwang,80后30,老调重弹,想象残酷,河区分,红军迷,梓童,阴霾信仰,李根,豪哥的江湖,老老狐狸,
家园 这个不是创新吧?

企业本来就有社会效率,社会责任一说

家园 账面微利甚至亏损的企业很多是闷声发大财

[QUOTE]“微利的企业就没有意义吗?只是企业主分到的产值份额少些罢了。”/QUOTE]

账面微利甚至亏损的企业很多是闷声发大财,无非财务手段,再说还有关联交易等

倒是账面好看的,不是为了借新债还旧利息或国企干部晋升,吃饱了撑的才把账面做得太好看

家园 不能光看制造业GDP

制造业的范围太广。轻工业的GDP的价值和重工业的GDP的价值内涵显然是不一样的。像中国几十年前造多少万件衬衫多少万双鞋的 GDP 和当时美国造一架喷气客机的 GDP 是一样的,但内涵肯定不同。

GDP 可以反应一个总量,但还是要看具体造了那些东西。

家园 你最后一句说得好

“保持变革和动态平衡的过程是最好的,不存在静态的最佳状态和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但这句话,同时也点出了执政者(或者执政当局)的“能力风险”------我们假设执政者是一心为民的,对我们“被执政的小民”来说,没有“(领袖的)道德风险”。

因为不存在“静态的,普遍适用的,一劳永逸的模型或方案”,执政者必须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走跷跷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么当下的政策到底对头不对头,恰好不恰好,那是无法衡量/证实的。哪怕他的政策是对的,但只要一时没有见成效,或者下面刻意歪曲,或者舆论夸大攻击,或者有谣言,都会令人民产生疑虑,令市场不安。

所以执政者的第一能力,不是“懂经济,懂怎么管理社会”,而是懂得建立威望和说服力,当然比较书生气或者正人君子的领导,会首先试图通过“懂经济,内行”这一光明正大的路径,来建立威望。斯大林在1930年代,不是因为他懂经济,懂执政,而建立威望的,是靠大清洗来建立威望的,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是突飞猛进,跨入了工业化。

简单说,一个国家强大到一定程度后,每天都在十字路口,每天都享有前后左右的选择权,但事实就是,不管你选了哪条路,只要能坚持走下去,走到的终点其实就是那唯一的一个,哪怕你向后走,绕一个大圈还是能到前面的终点,就是费时。关键是走起来。

我们说说唐纳怆。唐纳怆比习老总大了十来岁,他的头脑已经高度老旧,高度僵化了,他提出的治国方针,就是反动,就是向后走,但只要走得起来,坚持走,最后还是能绕回到前进的方向上。有时候硬往前闯很艰难,转身绕一绕,绕过沼泽地,或许是最优解。但我相信,他的说服力不够,他不能带领全体国民,心甘情愿跟着他转身绕行,跟着他“转进”。

而另一方面,他对中国的挑衅(川菜电话),直接威胁了习老总的威望(说服力),而不是威胁习老总的具体哪项政策。习老总要号召大家走起来,跑起来,就绝不能容忍你破坏他的威望,政策固然是动态的(比如在南海还填不填岛?),但习老总说了要填就必须去填,这是纪律,不是动态的,是刚性的。

所以习老总是没有选择的,既然对方无厘头地挑衅,他必须通过打击(损害)唐纳怆的威望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威望。有了威望,才能够管社会,管经济,驱动社会走起来。

唐纳怆的这通电话,决定了今后4年,这2个领导人之间的“(在全球的)威望总值”,是个零和游戏,你少了就是他多了------本来不必这样的,这一天会到来但未必就是2017年。习老总剥夺唐纳怆的威望(比如在外交事务上),就更令他在国内政令不通,他最后失败的可能性比习老总要大一些。

以上是歪楼了。我想说的是,当务之急,不是辩论“利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类的话题,有时候不是由利润(以及对利润的态度)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而你对利润的看法,正好跟我说的“县央企”现象有很大的关系,对我启发也很大,可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再慢慢切磋。

通宝推:桥上,普鲁托,TKwang,
家园 你这个观点不是资本主义式的

资本家不可能有这样的觉悟。

家园 前进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完成这个精神转变

不过我觉得这个社会的主流阶层,对这个趋势应该还是看得很清楚的。话说就算中国暂时沉沦,整个民族的内心还是很骄傲的。只是劳工阶层大概对这个问题考虑的不多。

家园 这个见解挺对的,但谈不上神马创新吧?

否则你置俺们社会主义国企与何地?

家园 苹果的OEM厂商

伯恩、蓝思、富士康这样的,不论设备还是材料,都有供应商的驻厂工程师的。

家园 即使资本家也有政治义务的嘛

早年90年代新闻里就有“创造了/即将创造多少就业机会”这样的表述,克林顿们拍胸脯的同时,资本家也要配合展现职业的微笑脸的,而不是明着呛声说老子就是要去东南亚管球你的就业机会

家园 资本主义社会里,尤其是民主资主义社会,搞的都是有限义务

有限义务,其实就是不承担义务。资本家们连其应当承担的经济义务都想躲就躲,就更不要说政治义务了。

家园 这个观点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生产

谈不上什么创新。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同样的社会生产,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的是实际产品生产以满足人民需求方面,而利润则从属于满足需求这一属性。也即当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优先选择前者,而且企业的盈利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更多的是表现为会计属性,而非生产目标。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则是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中国历史上不乏财政补贴以维持企业生产的例子,比如某些必需的廉价药品。这方面可以看一下建国以来公有制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利润,或者说整个社会的剩余劳动随时间变化的问题似乎被论述的不多,不知兄台有何见解?
我没理解错的话,应该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剩余劳动的变化吧。

这其实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嘛。也就是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剩余劳动会持续增加,在资本主义逐利生产下,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是作为利润被资本家占有的,结果就是收入差距加大,两级分化,阶级矛盾加剧。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占领华尔街刚过去没多久。

社会主义下公有制下,剩余劳动逐步增加,表明社会总的可支配财富增加,从而国家可以利用这部分增加的财富进行其他的生产,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的需求。国内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铁公鸡的投入,基础建设的钱就是来自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剩余价值的财富,从而进一步投入满足社会需求。

就国内来说,国企的运作大致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生产原则下的管理运作(实际是有所不同,股份制和公有制是两码事,但是国企的利润仍然是有国家统一支配,大致可以理解为社会剩余价值的再投入),私企的运作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

而国企人员仍然属于体制内,私企则不然。所以目前体制内对全社会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有怨言和腹诽,但是对全社会范围内的阶级矛盾冲突则不以为然。反之,一般打工人员则对阶级矛盾有很深的感触。

你有兴趣就多读一下马恩毛的原著,然后对照一下现在的社会状况。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通宝推:东方白,烤糊的卷子,
家园 企业的目标之一是利润

如果唯一目标是利润,那就糟糕了

利润合理就好,超过合理的利润其实是有害的

通宝推:小书童,
家园 烧煤的越来越多了

以前烧的起煤的是少数,烧的量恐怕也小很多

家园 旧闻: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

奥巴马出口倍增计划梦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