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共:💬835 🌺4972 🌵1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6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运十有两层意义

运十有两层意义,一个是“造”和“买”中的造。代表的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路线和买办路线的冲突。 这一层是统领全局的纲。 再下一层才是作为一个具体大飞机项目的运十。

具体项目烂掉了,无可挽救。那就废掉搞一个运十一的项目好了。大小可调,丰俭由人,依据前面的经验教训再调整。 不应该因为具体项目的成败就改变独立自主路线。

反运十的,反的是路线。 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家园 军队当时没法下单

没钱

1)陆军连机械化都做不到,79年征越时很有部队是赶着骡子进发的。

2)海军打南沙用的什么东西?不提也罢。

3)空军截击蒋军夜间侦察机缺乏装备,损失严重

这时候搞领导专机是不适当的。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家园 买美国飞机花了5千亿美元。爬行等着抄书要花大钱的

拿出百分之一搞研发,至少这种737级别的飞机也该出来个十年20年了。

家园 完全不同意啊!运十落后,C919呢?

波音737是67年首飞的,新一代的737NG是1997年首飞的;空客320是87年首飞的,新一代的320Neo是2014年首飞,2016年初交付。

除了翼下高度略高可装更大涵道比的发动机外,在材料、气动、结构、航电、工艺、航材、维修、运营成本……,C919敢说自己比737NG、320Neo强么?不说波音、空客,和MC21比比呢?

民航工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度成熟、高度商业化的产业,作为一个后来者,在前几个产品上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

对一个自负盈亏的公司而言,一个不成功产品足以导致企业死亡,不冒险是正常。对于致力构建自己技术能力和产业链的大型经济体,投资一个虽然暂时落后的产品走完流程构建自己的能力基础,肉烂在锅里,这钱花得不怨。以欧洲70年末组建空客公司为例,到了90年代才开始盈利。目光转回国内,并不先进的ARJ研制、取证走得异常艰难,超期、超支……,从目前看,商业失败基本已成定局,但是,走完ARJ,C919若能行走得更顺畅一些,那么,ARJ的学费就不算白交。

再说到运十用户,运十一开始就是专机立项的,照立项要求做不就得了?七十年代买的30多架三叉戟在九十年代初就全退役了,85年后买的30多架图154也装备了联航(专机师),我就不信了,专机机队连5-10架运十都容不下。

八十年代军队确实很难批量装备特种飞机,到了新世纪呢?若有了5-10架运十在专机师飞了十年呢?

陕飞的运八也落后,八、九十年代,平均年产量也就1.5架,进入新世纪,运输机、各种特种机,需求一下子就上来了。

运十结构设计、静力试验、载荷谱、飞行试验都将在国内走完,改装起来,比伊尔76方便多了,若有合适的发动机,四改双也不是难事儿。

当然,老兄肯定会说运十落后。这点必须承认,和七、八十年代国际民航市场的主流机型相比,运十确实落后,经济性也差。但是,对于小批量装备的四发中远程专机而言,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波音707最后一架民航机交付是1988年,生产线关闭是1991年;英国皇室到了2000年后,还在用VC10做专机呢。

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运十为基础进入客机市场阻力可能是比较小的。四发单通道中远程客机市场很小,波音707已经被宽体的747/767、330/340取代,产量很小的运十若换装西方发动和机载设备,取得适航证的可能性要比今天的ARJ21/c919大得多,毕竟运十无论对国内还是国际的民航市场基本上没啥影响,而C919直接动AB最大的一块蛋糕,人家暗地使绊子,不是正常得很的事儿?

干线飞机第一个适航证若拿下了,后面其他型号取证可能会比现在要容易一些。

中华之星和运十完全没可比性。若选中华之星,那是要商业化上规模的,运十本来就不应当以成功商业化为目标,即便是原装的707,73年引进的10架,93年就逐渐退役了,85年租赁的5架二手机,88年就退租了,而国内历年买/租的737/320,累计下来应当已经1500架左右了。

至于跨越,以成败而论,当然是英雄。

若邓公当年举重若轻决策之后,中国早早跻身国际客机产业第一阵营,今天谁还会瞎哔哔?

正是改开40年在客机产业上的近乎一事无成,这才有对运十粗暴下马的反思。

通宝推:hwd99,乾道学派,故乡在喀什,梅轩济,ghui,年青是福,俺老孫,西安笨老虎,桥上,阴霾信仰,苏仙岭,脊梁硬,
家园 那不是更该下马?!

当专机/争气机:自欺欺人

当军用飞机:军队没钱,不实用

最开始的目标是很小的,拿轰-6做基础,改成长程专机——这属于伸伸手能够得着的目标,也不贵。

然后上面觉得要高指标,再然后就变成707这个级别的了——这时候就必须是民航标准了。

为啥要用商业成功要求运10?因为80年代真赔不起钱啊。

要按着最开始的目标,搞个Tu104的改进版(比如换成4发翼吊斯贝),靠着和轰6分享部分配件,也许还能赔得起,但是当年的好大喜功决定了——下马!

家园 一成的钱也没有,也没有前途。

运10党常喊的是3000万就可以活下来,你要40亿?

新生儿跑不快没问题,但是关键你先天不足啊,瞄准的就是已经被淘汰了的707啊!难道10年后成功了,运10要卖和市场上已经10年陈的707一个价格?

要可惜不如去可惜MPC75,或是在上飞吃灰的MD82资料,哪怕可惜没从英国弄来BAC111都比运10靠谱。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家园 运10比已经停产的都不如,919好歹比正在生产的好点。
家园 这出息!等了40年终于让抄作业了花了50倍的钱抄出这么一

就抄出这么一个东东,除了飞机屁股和翅膀,全靠从洋人那里买,攒机。

家园 那你觉得要抄成啥样算比运十强?
家园 老兄史实不清逻辑混乱!

当专机/争气机:自欺欺人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自己的民用航空运输和民用航空工业是早晚的事儿。英美是二战后开始搞喷气式客机的,苏法是五十年代初,到了六十年代末,歼五、歼六、歼七、歼八、轰五、轰六先后上天,中国开始搞自己的喷气式客机,基础并不比美苏英法起步时差太多。

既然要搞,以专机需求切入恰恰是当时最优选择,原因很简单,当时民航运输规模很小,而专机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研发投入也是能得到优先保障的,而领导人乘坐国产飞机的示范效应能相对化解对国产飞机的怀疑,就像总理坚持戴国产手表、跨越高铁试车非要站机头一样。

当军用飞机:军队没钱,不实用

八、九十年代军队确实没钱,但进入新世纪后,完全不一样了。至于实不实用,现在还有6、7百架KC135的美军,肯定认为老兄是在胡说八道。

最开始的目标是很小的,拿轰-6做基础,改成长程专机——这属于伸伸手能够得着的目标,也不贵。

图104五五年首飞、六零年就停产了,彗星客机停产得更早。波音707、727是最早两种销量过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如此成功的机型不去抄(当年抄作业,咱也是抄学霸而不是抄学渣),还往图104坑里跳,那不是有病吗?

轰六/708的总师马凤山一开始就坚持不走苏联图104老路,得按西方标准来。老兄看来又是一个“我比总师还牛逼”的人物。

然后上面觉得要高指标,再然后就变成707这个级别的了——这时候就必须是民航标准了。

运十算得上啥“高指标”?参看50年代首飞的707,运十指标很现实、很正常、很有针对性啊。要是上面发神经直接要求搞个747的C版或者要求搞个双发版的707,这才算高指标吧?

为啥要用商业成功要求运10?因为80年代真赔不起钱啊。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能支撑起一个国产客机型号取得商业成功?更何况运十立项的1970年。这还没说技术基础。

波音707在当时的中国都谈不上商业成功,何况运十。上海航空公司1985年5月起先后引进的5架二手波音707型客机,仅运营三年多,1988年开始陆续退租了。

至于钱,85年开始买图154不要钱(这个应当是没有卖方信贷的)?小牛肉不要钱?进口轿车要不要钱?耀邦同志忧心的80年前后200亿/年的公款吃喝,还有楼堂馆所都不要钱?

其实不全是缺钱,是资源投放方向的选择而已。

要按着最开始的目标,搞个Tu104的改进版(比如换成4发翼吊斯贝),靠着和轰6分享部分配件,也许还能赔得起,但是当年的好大喜功决定了——下马!

所以呀,老兄这204个字的帖子,没一个字靠谱!

通宝推:青青的蓝,潜望镜,乾道学派,东方的木头,真离,ranktend,梅轩济,yttrium,阴霾信仰,陈王奋起,mooncarxy,空瓶子,Lioncat,年青是福,mezhan,hwd99,俺老孫,西安笨老虎,脊梁硬,
家园 老兄真觉得运十能取得西方适航证?

更简单的运七,竞争对手只有意大利ATR和加拿大庞巴迪,西飞应用了大量MPC75项目学来的技术,不断改进,最后改出来新舟60,新舟600,拿到什么西方适航证了?基础设计在那摆着,绝对不可能,否则西飞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搞全新的新舟700,继续魔改运七不就得了?

运十这项目拿战斗机打个比方,成都所超越沈阳所是因为歼七三吗?不是,而是因为歼十。就算沈飞能把歼八改到Z,对于沈阳设计四代机也帮助不大,沈飞缺的是独立设计三代机的经验,不是二代机。现在要是有人跑出来说沈飞落后了,是因为歼八三被粗暴下马,需要反思,老兄会不会笑掉大牙?运十其实就是客机的歼八三,自力更生的路线正确,但路线正确不代表这项目值得投资,不过楼上不是有人都喊出来了吗,否定运十就是否定正确路线,所以就是大错特错。。。

当时的中国根本不缺运十同档次飞机的经验,轰六接近八十吨,运八是六十吨,运十是一百一十吨,运十就是在运八轰六的五十年代水平上继续打转转,提升不大,而前两者西飞都走过一遍了。当时中国最缺的是歼十这样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大幅提升设计水平的项目,就算要付代价也要在一个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上付代价,而不是在一个极为落后的项目上打水漂。ARJ21固然并不先进,但也不算落后吧,要是能早十年出来更不算落后吧。

客机领域80年代这样的项目就是德国人送上门来的MPC75。但因为放弃了自力更生的路线,这个机会没抓住,很可惜。可这不等于放弃运十就是错误的。ARJ21就是MPC75重生,错误的是应该早十年上马ARJ21或者继续坚持MPC75,而不是下马运十。幸运的是西飞在MPC75项目里培训了大量人员,而且把MPC75项目中学来的东西改进运七积累经验,现在西飞系成为大飞机的主力。

而且80年代中期形势已经很明显,MD80/737classic/A320这三种干线客机的相继出现,很明显干线客机就是七十吨的水平,支线客机就是四十吨的水平,还用上百吨的运十练手纯粹自找麻烦。

另外挑两个小刺,波音的网站说的,最后一架民航707是78年交付,不是88年。至于空客,技术上从来都没落后过,A300是第一架采用超临界机翼的客机,A320是第一架采用全电传的客机,跟运十毫无可比性。

通宝推:浣花岛主,金口玉言,故乡在喀什,p47109,老老狐狸,
家园 对比一下,挺有意思。

波音707是57年首飞的,运十708立项,晚了13年,运十80年首飞,花了10年。波音707原型机装JT3-C涡喷发动机,运十首飞装JT3-D涡扇发动机更省油,运十计划配装的国产涡扇8(仿JT3-D)82年开始配装707试飞。运十相对同期波音707,气动设计应当基本相当,材料不如,结构超重,工艺也不如,自研的机载设备差距不小。

波音737NG是97年首飞的,C919于2008年立项,晚了11年,C919今年首飞,花了9年。波音737NG装CFM56发动机,C919首飞装LEAP-X1C发动机,LEAP-X1C涵道比更大更省油,C919计划配装的国产长江1000A年预计2020年后上机试飞。C919相对737NG,气动设计应当基本相当,先进复材比例略低,结构可能有超重(据说机翼过于坚强了),C919的机载设备全球采购,应当基本相当吧。

个人认为,凭借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C919应当会取得初步成功,至少接近当年的A300吧。

同样,坚持按专机走完运十全过程,借力八十年代良好的外部环境,本穷相信,运十也会成功实现预期目标的。

通宝推:常挨揍,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因为放弃了自力更生,抄晚了,至少晚了十年。

但俺这里惋惜的绝对不是运十。

家园 适航证的问题,我可能乐观了

但是,我相信C919可能更不乐观。当然,运十已死,这种假设性问题扯不清。

611超过601,因素很多,歼九项目的积累,歼七3、歼十走完全程,都是重要因素。即便是老兄提到的歼十,相对于同期的阵风、台风也是落后的,预定的发动机还是wp15,如果按当年空军部分人鼓噪的放弃歼十全面仿制生产苏27系列,会成长起一批杨伟这样的妖孽?今天会有歼20?对此,本穷实在是不乐观。

至于空客技术水平先进,运十相对落后,这一点我一直都是认同的,我只是说,后来者进入客机产业,必定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小平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用改开40年中国客机产业的发展实践来检验,小平同志当年的决策实在是不靠谱。

家园 是的。这种自己掌握标准,先自我严格认证的做法,是磨刀不误

的做法。

与之相类似的产业,还有一个,就是高端医疗诊断/手术设备。

同样,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磨,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而这,恰恰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人不理解,不认同,也不愿意去做的。

结果就是,国产的设备,大多数始终只能在低端徘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