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无问西东》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公知文艺 -- gzdcl

共:💬31 🌺1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无问西东》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公知文艺

最近上得了舆论的几个作品:

第一,比较欣赏《芳华》;

第二,《战狼2》很正面;

第三,《空天猎》因为前面的片头,损失了大批观众和好评;

第四,《风筝》通过错乱的情节深挖埋藏的对手,表现了深刻的“人民”的主题。但是,有关新中国毛时代的内容是对真实历史的歪曲。

第五,《无问西东》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公知文艺——如果这是清华主导的产物,马列毛有可能还要经受挫折。

家园 土工舆论话语权全面失守了

影视娱乐、门户网站、报刊。

家园 也只有一些爱好者比较专门的政治论坛还在坚守

知乎倒是有问答,高赞答案揭露的但是不是关注特殊答主的不会被推送到你的首页,北朝,龙空也都有比较多的回帖进行批判,可惜所谓主流媒体都在那里扯淡。不过也没啥,反正大众记忆只有七秒,有行动力的还是这帮爱好者和专业的。

郭松民这个影评写的不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cwNjkzNw==&mid=2649784941&idx=1&sn=614854190352931b21006fd3c78210cb&chksm=838b13fbb4fc9aedfd6553f560a3ae23831206733fdb972f2cd121395484da8e168fb538f209&mpshare=1&scene=1&srcid=0117etu5xHa7HvxSpkDg06MA&pass_ticket=lJ7lCgwj2YBzLNHs7ISkzJzwEzAgmlVCkTzMkLgNc4m2v%2FKHkCV5XmrdmYZnHkGb#rd

家园 我把这篇评论转去天涯,反对者实在词穷了,就骂我粉郭跳跳。

崇毛挺共爱国反美 楼主: 2018-01-16 15:20

试问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有没有一种【被文革】的感觉啊!呵呵~,看来郭跳跳这称呼并非浪得虚名,一个【极左思想】的典型人物!看来,咱中国人辩证统一看问题的本事,估计层主不太懂!如果懂,也就不会那么粉这个郭跳跳了!

家园 应该反过来理解

舆论阵地已经全面占领,都在掌控之中。

家园 昨晚很不幸看了这烂片,至今还恶心。

实在忍不住了。是谁让这部烂片子审查通过的?还要不要脸了。我现在理解了主席发动大革命的原因了。有些人真的是反革命呀。

家园 楼主在这里做广告呢

上面的片子一部都没有看过,楼下洒落说得对,宣传部门从来都在档的领导下,一直是档的政策的吹鼓手,一贯是档的精神的风向标。不要再骂萱萱了,那是反档,是网易。

家园 要想评论梨子的滋味,就要先尝一尝
家园 文革出现的问题综合起来看是这样的:管理能力与目标不相称

关于文革的讨论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很多概念杂糅在一块。比如说,文革的宗旨问题,文革的战略设计问题,文革的开展步骤问题(文革的实施方案问题),文革的执行落实问题,文革的自身历史研究问题,文革的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理解问题,文革的历史形象塑造问题,这些问题混杂在一起,纠缠不清。比如说有的人就以文革中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来论证文革本来就是错的,然后马上有相反的人出现,以文革取得的成就为证据,来论证文革本来就是对的。以局部看局部,很容易出现这种烂泥地里的烂仗,说不清楚。

只看局部、忽视内在逻辑联系,是很难搞清楚事情的。人,和事情,都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一个人的真实内心,不可能既极度崇拜伟光正却又总是做恶毒小人的事情,也不可能要做自私自利彻头彻尾的坏蛋却又舍弃一切为国为民。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貌似矛盾而内在逻辑一致,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貌似一致却逻辑矛盾的,那就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思维误区导致认知错误,一个是行为是伪装的。内在逻辑出现问题,总是要有原因的。

文革就是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批评说,你们总说毛泽东是唯一的好人,这不是传统的归罪于臣下的封建时代崇拜皇帝的表现吗?这话乍看上去好像是很有道理的,批评了别人走极端的问题,但是说完之后,这人就开始尝试将毛泽东塑造为唯一的坏人——所以其实他自己也是个糊涂蛋。那么这个人的错误到底在哪里呢?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很多人所说的“毛泽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文革支持力量,就如同他将一切都归罪于毛泽东一样,他所归罪的“毛泽东”实际上也应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文革支持力量,而他在批评别人和自己上手分析的时候,都同样的混淆了代表人物和人物本身。说到底就是不能分清“同形词”。

文革本身的出发点很明确:根据定期开展党员教育、确保党的政治一致性的原则,尝试引导群众参与的党内教育活动。这个出发点是明确的,但是有的人以有色眼镜看待这个出发点,就导致了一些过分的批评。比如说“定期开展党员教育、确保党的政治一致性”,有的人就会喊这是“洗脑”、“独裁”。这个喊法就是过分。为什么说过分呢?因为政党本来就是因为政治一致才形成的。一个政党通过政治性的学习教育而不是经济诱骗、经济胁迫、暴力胁迫、暴力诱骗等手段保持政治一致,这有什么问题呢?这没有问题。所以说这个喊法很过分。当然,马上就会有人说,文革出现那么多打人杀人批斗的事情,还不是胁迫吗?这种提问,就是很典型的、我在开头所说的“杂糅”问题。我说的是宗旨问题,以及宗旨所依据的原则,提问说的是执行落实问题。问题要一个一个说清楚。“定期开展党员教育、确保党的政治一致性”,这对不对呢?要是反对这个观念,请去黑社会报道,并停止批评文革中的暴力案件问题,以保持逻辑一致性。要是支持这个观念,请先表示支持,结束这一话题,然后再讨论文革中的暴力案件问题。不能既反对正常的政治教育,又反对不正常的暴力活动。

下面开始讨论文革中的暴力案件问题。

与宗旨的明确一样,文革的混乱现象也很明确:武斗,迫害社会骨干,破坏历史遗产。这一现象与其出发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有好的出发点,却出现了坏的现象呢?这是一个矛盾。我们要弄清楚这件事,弄清楚这个矛盾,就要弄清楚事情是怎么运转的。

毛泽东在上海发表大字报,公开表示要开展党内整顿。此举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正常来说应当开展党内讨论,经过集体决策,就是否开展党内整顿进行集体决策,最后才能决定是否向社会公开。但是毛泽东此举是先向社会公开,反过来压迫党内决策。可以说从组织建设上是有错误的。此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相信组织。然而我们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这个不相信是有原因的。毛泽东本人在当时受到严密监控,监控是可以理解的,安保啊,资料啊,都是可以解释过去的理由。但是言谈在不告知本人的情况下被秘密录音,这就有问题了。单向透明,这是个大问题。然后在这样被秘密录音的背景下,他对于执行该项工作的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组成问题提出的人事建议也被无视,特别是明确提出不要留任的人员仍然继续留任,导致他无法行使权力、特别是无法保证秘密录音问题不再继续出现。换言之,整个形势都在非常诡异的气氛中进行,说明当时党内组织生活确实存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以向社会公开表明态度的方式发言,实际上就是消除在当时组织生活状态下言论被扭曲的可能。而现实是他一公开发表言论,整个政治教育工作立即就发生了重大改变,反过来也表明之前的政治教育工作确实没有遵循他以及他所见到的组织决议。等到文革开始后,官僚子弟们组成的红卫兵迅速组织起来,利用自己直接得到父母政治权力支持的有利背景,采用暴力恐怖手段,首先以北京为开端,大肆迫害、打杀各类群众、打死一千多人、驱逐近十万人离开北京、制造“红八月”恐怖氛围。其公开领导机关、由高干子弟实际领导的“西城区红卫兵纠察队”在8月底公然发表公告要求有关人员限期离境。但是最后这些锅全都甩给了毛泽东,好像那些子弟都是他的。

从文革当时的状态来看,要进行整顿是必要的,但是缺乏整顿的组织力量也是现实的。因为缺乏组织力量,运动走向失控,也就是必然的。因此文革宗旨存在正面意义,文革执行存在严重问题,出现了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不能一致的矛盾。按照事情的处理程序来看,这就是将思想落实到行动时制定的执行方案存在问题。按照事情的组织规律来看,这就是将思想落实到行动时需要的组织体系存在问题。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毛泽东有将内部矛盾处理成敌我矛盾的问题,过度夸大了党内高级干部走资本主义道路叛变革命的可能。但是从后来的发展上来看,其实后来其他人的一些举动和叛变革命也差不多。所以他的认识与实际之间未必存在十分严重的偏差,而更像是没有做好统战工作,或者说团结工作,将矛盾激化了。比照历史来看,应该属于过分强调了思想革命的彻底性,结果脱离了大多数人思想发展都需要过程的客观实际。就我个人的看法,大部分人的知识结构更新都很困难,很多时候知识结构更新只能通过人员更新来实现,通过新老更替的新陈代谢实现更新。比如说有网友说他们给政府做宣传方案,用的是动漫形象,各级干部都很赞同,但是最后审批的干部接受不了新生事物,认为方案很幼稚,否决了。网友狂批这是官僚主义。但是仔细一琢磨吧,为什么经受的各级干部都不官僚主义呢?十个干部一个官僚,就表示整个都是官僚主义了?显然不是。问题在哪呢?问题在于有的干部没有关于动漫的正面知识储备,认识还停留在小孩子幼稚游戏的阶段。那么同样的问题在美国就不会实现,因为美国在40年代就狂拍动画片了。当时出生的人活到现在都已经接近八十岁了,要是还能工作在中高级岗位上,也就是五十多岁,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了。他们自小就见识过动画片,是很容易理解动漫的积极意义的。所以关键是知识结构更新,而知识结构更新最直接的手段其实是代际替换。在毛泽东那个时代,很多高级干部都是清代出生的,让他们一下子就彻底共产主义,是不切实际的。正确的方案应该是面对现实,有什么人就用什么人,维持基本的稳定,同时引导新生代发展壮大,要什么人就养什么人,确立用人导向,最终实现“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是这显然不是一代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毛泽东的问题就是他想一代人实现几代人的工作。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是他的确成功培养了一批新干部,但是这些新干部与旧干部的矛盾太深,在他死后很快就被打倒了,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损失。

虽然如此,毛泽东仍然做到了一件事情,就是他也制造了官二代集团与干部集团的矛盾,最终在80年代二代上位的浪潮中干部集团自发进行了抵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去世之后几十年内政治权力没有走向世袭化。

通宝推:mooncarxy,盲人摸象,diamond,雄阔天,删ID走人,Lioncat,审度,天马行空,
家园 不尝,万一是大粪呢?

家园 文革是一场内战

文革是一场内战,是发端于思想领域,然后波及到生活领域,波及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内战。这场内战没有前线和后方,没有明确的敌我。斗争双方的首脑是在意识形态深层尖锐对立,但是这种对立并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甚至太祖的很多下属也都不理解,所以也可以说是整个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太祖的目标不匹配。

所以说文革期间的乱象,那就是战场的遗留,当然胜利者会把脏水都泼到失败者身上。

通宝推:林风清逸,
家园 批判必须调查研究,我觉得不妨一看

看看问题在哪,为什么能迷惑一部分人,另外致命的弱点是啥

家园 这是一部披着文艺片外衣的烂片。缓过点劲,简单说说。

整部片子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二十年代,抗战时期,六十年代和当代。表达的主题:二十年代:从容,民国大师范;抗战时期:团结向上,国军美军,不知道的以为美国人为抗战主力;六十年代:政治运动,人性扭曲;当代:迷茫,勾心斗角。主要是对比太明显了,太符号化了。应该是有意的。最让人恶心的是,还安排了一名外国人,带着一群中国孩子,唱着外国调调的歌。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外国人中国孩子

十三钗是个外国救世主的极端版本,很不讨喜。但是拉贝又有多么让人愿意亲近呢?

但是这类事情真的是有的。电影没看,只是想起了一个典故,真有一个外国人一群中国孩子。事情发生在抗战时候的山西晋城,英国的、虔诚的、苦行僧式的修女,运行的孤儿院,在抗战时候从上党迁移避难去西安前后走了好像一年多。49年建国据说申请留在中国甚至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但是一直没有被准许。50年代英格丽鲍曼演了这个主题的电影,记不清楚是叫八福还是叫做六福客栈。

这个掌故在中国现代历史叙事上完全被忽略的,前几年网上看过寻访,有当年孩子现在老人的照片,当年流动孤儿院的遗迹,也就是那个六福八福客栈,仅仅辨认出了老井老树。但是网上文章也有情绪,似乎咱们这个民族很忘恩负义什么的

其实咱们现在的文化语境还是有点问题。这些事情真的不好讲。纪念白求恩是一种语境,但是当年那部电影(就是郭达演翻译、“大腕”撒瑟兰演白求恩的)将白求恩刻画的并不十分可爱,又似乎和那个语境有距离(比较老片白求恩就很明显)……要是中国派六福客栈,怕是和冯小刚严歌苓一样被批评。

官方叙事总是怀揣一些古板的东西,但是也随时能放开乱七八糟,比如白灵之于红军;中央台大量的“革命题材”自己就看的不咋地,水平很低。其实当年“恰同学少年”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也太浮于表面。唯一的真正例外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过有些地方太文艺,更适合电影而非电视剧。我一直觉得毛泽东杨开慧的爱情、家庭其实完全能够支撑起不亚于“飘”的大作品。

还有一点,和官方不对付不一致已经是一种“情绪”甚至“风尚”。看豆瓣就很明显。这个据说评价两级分化,恐怕有人就是“爱屋及乌”

家园 “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