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SoaceX(太空叉)可回收火箭技术与成本分析(1) -- PBS

共:💬85 🌺208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徐令予 是您的笔名么?

如果不是的话,西西河是不许全文转载的。请改用链接加文摘形式。

家园 猎鹰重型回收2个助推器照片可以成为航天经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灌鸡汤和准备鸡汤
家园 泡戏子,追大师。
家园 马云做得算不错的了

不能强加于人。

家园 中国民企应该做一些事情

中国目前还缺乏这个投资高科技的“土壤”,什么时候王健林先生和马云先生也开始投资高科技、投资技术创新,而不是只围着房地产和商业打转,我们就不用再羡慕“马斯克”了。

家园 马云和多数美国大佬一样

忙着赚钱。

马应龙这个南非人是个怪胎。虽然看起来光鲜,实际根本不会做生意,干什么都不赚钱。

家园 相反,运营商很可能是这个卫星网的大客户

相反,运营商很可能是这个卫星网的大客户。在人口密集区,仍然由传统的移动网络负责,在无覆盖的偏远地区切换至卫星网。全球运营商仔细经验高密度高收益的核心区,偏远地区的普遍服务外包给一龙。

如果硬要全球流量免费,卫星的功率恐怕跟不上。

家园 搞点高端,梦想,我们不是一个庸俗的民族

钢马砸钱是为美国这个大牌。

活脱一个美国队长的世界形象。

家园 话说马云投资的高科技不少吧
家园 说到这种程度那就没有办法猜测了。

说到这种程度那就没有办法猜测了。 他既然做这个,所有的判断就都应该是依据过往的实验,发射结果。外人,就算是行内人,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我知识范围内的看法是,大发动机控制推力输出要受到内部流动,环境参数等客观物理条件的约束。 小发动机通过控制保持平衡,这最主要是通过电子,传感反馈,机械等手段实现“算法”的一个问题。 前者往往比后者难。

后者还有个特点是一旦走通,立刻知道在很大范围内的应用都可以依此走通,可靠性也可以逐步提高。 而前者则往往是硬约束, 参数变化一点又得大部分重新来过。

事实也证明他的实践能走通。 胜利者不受指责。 他吹的牛里当然有不少是瞎扯。但他随便吹,只要能做成一两样,那就比绝大多数人强多了。

家园 好像当年有人买联盟号船票是2000万美元一张。

但是太空旅行也不只花发射费用。发射费用能占一半?就算降到1%,别的费用也降到十分之一,那么仍然是100万美元左右一张票,这个价格有多大市场?

家园 可以换个思维方式扩展市场范围

美公司提供骨灰太空漫游服务 2490美元就能绕地球飞两年

http://tech.qianlong.com/2017/0518/1696524.shtml

如果打到同步轨道收费1万美元?打到月球轨道收费10万美元,打到太阳轨道收费100万美元。打出太阳系收费1000万美元,看看能不能筹集资金,造成稳定现金流为正。

另外还可以打宠物骨灰。

目测未来火箭发射全世界最后只剩主要2家美国太空叉和欧洲亞利安吃大鱼大肉,犹如民航的波音空客,剩下的中国日本印度相当于庞巴迪,安博威,塞斯纳捞点残羹剩饭。

家园 太空叉回收火箭有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技术优点

猎鹰火箭为了提高可靠性,不是如阴谋论者想象的那样,跪求NASA开恩给点成熟技术,而是使用和开发高性能传感器和故障自动检测系统。

猎鹰火箭实现了的回收和复用,实际飞行检验过的火箭带来的数据和经验,是传统一次性火箭遥测信号那点数据望尘莫及的,几次回收复用下来,一龙手里的火箭飞行数据和经验就压倒了那些几十年历史的老火箭。

这就是太空叉进展越来越快的秘密。

家园 联合发射联盟没那么多人

现在就3400了,大约是SpaceX公司7000人的一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