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太空大冲撞”进入倒计时 -- 大卫

共:💬31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空大冲撞”进入倒计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片《深度撞击彗星》

  7月4日太空上演

  导演:美国宇航局(NASA)

  主演:深度撞击探测器“坦普尔一号”

  上映

  撞击彗星 “火山”喷发

  负责研究深度撞击探测器推进力的工程师汤德向记者介绍,由于“坦普尔一号”彗星在撞击时离地球有1.32亿公里,7月4日撞击发生时,要经过7分钟景象才能传到地球上,而且撞击将进行几十分钟,而彗星爆发的光亮会持续数天。

  观看

  最佳观测点美国西部

  据汤德向记者介绍,在地球上,美国西部和夏威夷(太平洋中部)的人们将能用双筒望远镜或者其他望远镜看到撞击的景象。这也是观测的最佳地点。

  背景

  了解一个原始的彗星

据介绍,此次深度撞击的目的是期望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组成的信息。

  彗星是45亿年前从原始太阳系中分离出去的。他们可能给早期的地球带来了大部分的水和有机分子。汤德说:“没有彗星撞击,很有可能生命不会在地球上开始!彗星表面被风化过,这次撞击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个原始的彗星。”

  预期

  90%成功不影响地球

谈到成功的几率,汤德说:“大家都认为我们撞击的成功几率有90%以上。为了避免失败,我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许多测试。不管我们能否撞击成功,对地球没有一点危险,不会影响气候等。由于离地球太远了,探测器根本不会返回。同时,也不会影响彗星的轨道。”

  参演

  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

汤德称,在此次深度撞击中,有中国科学家和美籍华人科学家参与其中。但是,他并没有透露具体情况。

  此外,“深度撞击”网站还曾全球征集人名,收录在一盘微型CD上。这盘CD将随探测器一同撞击彗星。据了解,上万名中国人的名字将同世界各国共56万志愿者提交的信息一起飞向彗星。

  续集

  “罗斯塔号”登陆“狂野”

  据了解,此次任务将是人类探测彗星的起点,第二个彗星探测器“罗斯塔号”已于今年发射,它将于2014年降落在“狂野二号”彗星表面上,并且携标本飞返地球。 文/实习生 王燕

  分析

  深度撞击六结果

  据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告诉记者,此次撞击彗星后,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大概有六种。

  1.现象

  彗核表面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大坑,抛射出的物质主体部分会降落到彗星表面。

  说明:彗核是由较疏松的、原始的还未受影响的物质组成。

  2.现象

   撞击后形成一个普通房间大小的大坑,抛射出的物质会以较高的速度飞出,其中有一半物质会落回到彗星表面,形成较小的抛射物层。

  说明:彗核由固态冰物质构成,彗核不是原始未受影响的,而是后来凝聚的物质,彗核的硬度较大。

  3.现象

  形成的撞击坑更小,但很深。

  说明:彗核组成物质过于疏松。

  4.现象

碰撞只能把彗核物质进一步挤压紧密。

说明:彗核可能是由一些与泡沙岩类似的坚硬多孔的岩石组成。

  5.现象

  撞击舱穿心而过。

  说明:彗核由高密度粉末状物质组成。

  6.现象

  彗星被撞击后被冲碎瓦解。

  说明:这一种可能性极小。

  中国观测仅是彗星被撞之后亮度变化

  就撞击彗星观测情况,记者采访了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他告诉记者,在以上那几种可能中,人类最期望撞击后出现的情况是,彗星表面被撞开一个大口子。

  寇文强调,人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其亮度变化,但这种变化究竟会有多大,目前还无法估计。此次撞击最佳的观测地点是在美国西部,但对北京来说,此时彗星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且此时北京正是大白天,根本无法观测。

  不过,寇文也强调,观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有观测者都应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任何情况,都是有研究价值的。

  北京观测完美条件

  时间:7月4日明晚9时左右

  地点:应远离城市灯光,最好到野外

  工具:天文望远镜,至少口是10厘米以上的

  天气:必须晴朗

  我国天文爱好者命名彗星第一人张大庆备好自制望远镜 等待碰撞瞬间

  我国第一位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彗星的河南开封天文爱好者张大庆,今天上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据了解,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彗星叫“池谷-张”。

  这几天,张大庆说一直十分兴奋,他早就准备好了400毫米的自制天文望远镜,就等着7月4日晚上9时,亲眼看到“深度撞击”与“坦普尔一号”彗星亲密接触的瞬间了。说自己非常想建一家个人的天文仪器厂的张大庆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希望4日晚上天气晴朗。

  新闻链接

  Deep Impact 让人想起“彗星撞地球”

  非常巧合的是,1998年5月8日在美国上映的《彗星撞地球》与此次深度撞击的英文名称完全相同――“Deep Impact”。自然而然地,人们立刻回忆起了这部影片当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恐慌与震惊。

  在影片中,一颗不知名的彗星的一小部分撞上了地球,顷刻之间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被海啸吞没,人类陷入灾难。

  深度撞击时间流程

  3日14:07撞击器被释放进彗星轨道

  4日 12:21 第1个撞击器瞄准演习

  4日13:17第2个撞击器瞄准演习

  4日13:39 第3个撞击器瞄准演习

  4日 13:52 (误差3分钟)与彗星撞击

  4日 14:05 航天器开始发回探测资料(表内为北京时间)

家园 还有19小时33分

外链出处

家园 正在直播

中央电视台:

[URL]mms://vl.sina.com.cn/sina_stream_3[/URL]

凤凰卫视:

[URL]mms://nv.sina.com.cn/fhwlive[/URL]

家园 撞彗星――一个流氓国家的流氓行为

这几天全世界的媒体都被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所吸引,还有媒体用“炮轰”彗星作为新闻标题。看了这样的标题都使人不寒而栗。

我看了很不舒服,感觉只有美国这样没有历史、文化的国家,才那么胆大妄为,真是敢想敢干。我评价这个“深度撞击”行动就是一个流氓国家的一群流氓科学家所作的流氓行为。

人类对自己地球的事情还没搞好,包括秩序、自然等,问题多多。彗星在亿万公里以外,又没碍着地球什么事,以探求太阳系奥秘,揭示地球形成之谜为理由,让彗星吃这一“炮弹”,对大自然太不礼貌了。更何况人的知识是有限,人类本身也是有局限的,这样的行为对宇宙、对地球到底会有什么害处,人类根本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小心翼翼,不要胡作非为。

象美国人这样粗暴的对待大自然,我都觉哆嗦,总感觉大自然会有报应的。顺乎自然,敬畏自然,人类不要以为有了“科学”就可以胆大妄为。

我的这个态度不仅仅是对美国,对中国建三峡,我也是坚决反对的。在建三峡前,中国曾有一个科学家代表团去埃及参观阿斯旺水坝,埃及官员在介绍以后说了一句话,令代表们震惊:阿斯旺水坝是伟大的工程,但是炸掉阿斯旺水坝是一个更伟大工程,需要更为博大的勇气!

人类还是要谦虚一点,不要把科学当迷信;要顺乎自然,不要老想征服自然。

家园 漏兄此言,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

老兄说,

我看了很不舒服,感觉只有美国这样没有历史、文化的国家,才那么胆大妄为,真是敢想敢干。我评价这个“深度撞击”行动就是一个流氓国家的一群流氓科学家所作的流氓行为。

撞击彗星,应该不是什么“胆大妄为”的行为,说是“敢想敢干”倒是一点不假;而“流氓国家”“流氓科学家”的“流氓行为”――老兄啊,这样说,不觉得太重了么?

我个人是个坚定的爱国者,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但是,爱国并不代表对科学本身也要戴上有色眼镜去鉴别。简单的说,没有什么是“帝国主义的科学”,也没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科学就是科学,它是全人类的科学;不能因为是美国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我们就首先给它扣上一顶意识形态的帽子,此其一。

关于天文这个学科,不知道老兄是否也如军事般了解?就我所知道,人类迄今对彗星核心的了解仍然以猜测为主。为什么要费尽心力搞这么个撞击?目的就是撞出一些物质,同时深入核心,尽可能地通过传回的数据对彗核进行分析研究。不能因为是美国人撞了它,就被说成是“流氓行为”;事实恰恰是,世界上的许多天文学家都在对这次撞击得到的结果翘首以盼――实际上,这是全人类的科学胜利,虽然,它被冠上了美国的名字,此其二。

我看到这个消息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羡慕什么?羡慕美国人的科技实力么?有那么一点,倒不算太多。毕竟,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实力并不弱,过不了多久,我们也能达到他们的水准。羡慕美国人的财大气粗么?这就一点也没有了:有钱,什么也说明不了。那我在羡慕什么?

我羡慕的是,他们的科技人员有着一颗童心。对,就是童心。“彗星上有什么?彗星里面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对着天空问一万次,也不会有个结果。而他们则想到,“那就撞它一下,掏点儿东西研究一下,看看到底会有个啥吧?”――这种思维,的确是孩子般的思维;但是不要藐视了这童心的力量。

童心所在,美国人发射了那么多探测器,明明知道它们飞到外太空,永远也回不来,最后的结果注定是报废在茫茫的宇宙深处,但还是一颗颗地发射着;这些探测器中,有的不断地向宇宙各处播发着人类的信号,其中还包括各种人类语言中的“你好”,以及大量的人类生活的信息――目的只有一个:万一真有外星生命呢?如果他们真能接收到呢?让他们知道宇宙中,他们并不孤独,还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也存在着,――那样该有多好啊……

可是,没人能说,地外到底有没有生命;也没有人知道,这些探测器直到能量耗尽,达到旅途的尽头之后,会不会有外星生命能够接到我们的信息。这些问题明摆着没有结论,而他们,还是接二连三地发射着。

――为什么?

为了钱?

为了势力?

为了和某国某国争夺太空霸权?

为了拓展宇宙疆域?

都没有必要,都解释不通啊――唯一可能解释的通的,只能是:NASA的科技人员,还保留着他们小时候的童心;他们只是想知道:地球之外,到底有没有生命呢?

更难得的是,美国一向管钱甚紧的国会,居然也就批了预算庞大的计划。

而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不值得深思么?

――连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国会都能容忍、都能支持的这颗童心,为什么到了“成熟的”“理性的”人那里,反而就容不下了呢?

漏兄说,

人类对自己地球的事情还没搞好,包括秩序、自然等,问题多多。彗星在亿万公里以外,又没碍着地球什么事,以探求太阳系奥秘,揭示地球形成之谜为理由,让彗星吃这一“炮弹”,对大自然太不礼貌了。更何况人的知识是有限,人类本身也是有局限的,这样的行为对宇宙、对地球到底会有什么害处,人类根本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小心翼翼,不要胡作非为。

果真如此,为什么我们的古代就会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的万户为什么宁可被炸的粉身碎骨也幻想着要飞天?如果万户真的飞上去了,他对这个大自然是不是也不太礼貌?

说来说去,唯一的问题出在

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小心翼翼,不要胡作非为。

可是,这个“不知道”,和别的“不知道”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吧。三峡大坝确实利弊互见,这个问题不能简单论断。依老兄的观点,因为“不知道”,所以就要“小心翼翼”,如撞击彗星这般的“胡作非为”则是断断不可取;而这么一来,岂非是要把不知道永远变成不可知道了么?

的确,撞击彗星之后,从理论上讲,彗星轨道会发生变化。但是根据最最起码的物理力学原理――动量守恒原理,以撞击器那么小的质量,对一个相对而言堪称庞然大物的彗星进行撞击,对彗星的轨道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样的原理,并不是人类所“不知道”的;这样的撞击,对彗星轨道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实际上已经被计算机模拟出来了――又怎么能说,“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小心翼翼,不要胡作非为”呢?

――――――――――――――――――――――――――

老兄说,

象美国人这样粗暴的对待大自然,我都觉哆嗦,总感觉大自然会有报应的。顺乎自然,敬畏自然,人类不要以为有了“科学”就可以胆大妄为。

归根到底,我非常赞成老兄的“敬畏自然”的观点,但是不赞成老兄由此引申出的观点。如果绝对的、一味地“敬畏自然”,那么现在的人类必将还过着崇天拜地、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太阳不是神仙而只是一颗普通恒星……

解脱愚昧迷信的唯一方法,就是发展科学。

说实在的,我到现在还对老兄所说美国科学家是“流氓”一词颇觉堵心。怎么就是流氓了呢。。。不错,比起我们中国,美国确实可以说“没有历史”,而那句“没有文化”一说还可以商榷。即便果真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就一定要按资排辈,老大不动手别人就动不得么?且不说历史和文化的老大是谁,有没有权利阻止别人发展科学;即便可以阻止,这样的阻止本身是正确的么?

漏兄军事文章甚多,名声也大,这里的话未必听的进去。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漏兄不要把什么都往政治上扯,以此前提出发,去分析那些也许本身其实是挺美好的事物。

科技就是科技,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然,科学家就是科学家,而彗星,就是一个以冰为主构成的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如此而已。

元宝推荐:ArKrXe, 通宝推:蚂蚁不爱搬家,
家园 那要是慧星的居民也发个炮弹撞地球,那我们怎么办啊

觉得能不撞还是别撞好

家园 赞同 花一朵
家园 不敢苟同。

“只有美国这样没有历史、文化的国家,才那么胆大妄为,真是敢想敢干。”

这就有点歧视了。像我们这样有文化,有历史的国家,向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的事还少么?

美国是一个流氓国家,但这件事我觉得我赞同楼下1001n兄的观点,这是一件有童心的人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家园 【注意】童心?

usa?

家园 老兄的这句童心?usa?……让我觉得很悲凉

算了,还是不争论了吧;我该说的,已经在文里说的很清楚了。。。

家园 就是因为怕“慧星的居民也发个炮弹撞地球“,所以要先下手为强

开个玩笑。

一般我们判断彗星上应该没有高级生命。彗星可能包含了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信息,所以要加以研究。

家园 要说胆大妄为,搞炸药,原子弹什么的哪个不是胆大妄为呢

要说胆大妄为,搞炸药,原子弹什么的哪个不是胆大妄为呢

小小地撞一下慧星,同原子弹试爆比起来不算什么,有些人还一个劲

地搞基因病毒什么的,哪才更是胆大妄为

家园 完全赞同

好奇心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漏斗子老兄说的,实在太愤了些。

家园 不敢苟同

漏首兄的政论我一向是爱看的,只是这次您的评论是否有些偏颇了?

我的认识是这次的撞击不是单单的“童心”问题,应该作为一次技术预演:保护地球防止受到近地小行星的撞击,这是现代天文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避免恐龙灭绝的灾难重演,这种未雨绸缪对于全人类都是有好处的,只是现在有些人走在了最前面而已。其实,欧洲航天局也将开始他们的“堂吉诃德”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摧毁对地球有威胁的近地小行星,研究它们在遭受打击之下的情况;另一个是深入研究近地小行星的结构,以便进一步研究如何预防、特别是如何通过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或摧毁它们来避免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

BTW,1994年,苏梅尔―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发生“世纪碰撞”后,联合国曾先后三次召开防范小行星及彗星的会议。此后中国也参与到相关的国际小行星监测计划之中。从1995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开始实施“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但是由于投入不足,所以相对取得的成果也有限。不过希望借助目前正在建设八大天文工程,能提升中国天文学的整体水平,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园 请问为啥要删俺的贴子

明明是别人无理取闹,为啥连俺的也删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