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内工作年龄 -- 宝特勤

共:💬50 🌺23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到工业区,看工厂门口还有张贴栏看看,

还有到招工中介那看看,跟公司人事行政谈谈。你会发现传统制造业没你说的乐观。倒是从10-30,慢慢32,35,40,42。以后没办法了,应该会45了吧?

突然想起一“高新企业”老板说的话:我从不招有工作经验的,不好洗脑。

家园 这些公司,生死全靠老板

也不是一个35+,40+的都没有,少。少少。要不就是最贵的,要不就是最便宜的,要不就是自生自灭的,要不就是自己人。

家园 回想当年工作过的一家公司

每年招十来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全放到厂子里干脏活,三个月试用期后基本走光,我干那几年中,其实每年只招入一个人,上面技术部那群老家伙说,慢慢收慢慢教,人多来了走得也快。难怪他们后来接管了公司,中年人大大地坏。

家园 很多公司有排挤新人的恶习

“保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应该是重要原因,起码之一。常用手段文的是说公司坏话,爆黑料;武的就是各种刻意刁难责骂甚至打;不文不武就是利用规则你新人出丑出错。

反过来新人赶旧人也是一样的。

以前,现在不知,公企对新人是尽心尽力的扶持,当然,不排除师傅留一手,这个是私人问题。私企内斗,是系统问题。俗话说想要会,跟师傅睡,私企,睡了也不会。真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我一直说,体制内或相关人员,一定要下基础,起码调研。

家园 顶层那几个人眼光毒

那公司现在活得很好,主营业务是承接整个厂区设备设计到产品产生一条龙,订单来自第三世界,好像说十年内做不完。

前两年回去看过,厂区已经没有了,公司搬到CBD核心区,很多老同事还在,样子没变,搞技术人显得年轻啊,还是一年招一个新人,有的同龄的老同事,儿子都来上班了,总工老头子七十几岁,还是每天在歺厅争第一名吃午饭,喝头啖汤,口中说:执输行头,惨过败家。

家园 国企也有国企的问题

国企不能主动裁员10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估计领导一般也不会给自己找大麻烦。会有人闹的。

但是这也有问题,老员工老油条,上班打酱油,出工不出力,阳奉阴违等。当然领导问题更大,做不到赏罚分明。绩效,奖金不是按业绩和工作量领,而是按工龄。问题倒是甩锅,谁做错了谁负责,结果多做多错,不做旱涝保收。那工作最后谁干,年轻人干。年轻人就有意见,来几年拿了户口就走。要么就外包工干,同工不同酬。

风气也有问题,上班喝茶炒股的不受同事排挤倒是榜样

国企效率提高,需要一批支部建到连上的基层领导的同心同德,这个话题太深,实在不懂,只是说下发现的问题

家园 现在没有相应的精神文明制约机制,所以苏联的反怠工

很严厉。

家园 三十多岁技术岗难找工作夸张了

除非是夕阳产业。本猫姨夫是工程画图的,一直干到70多。

要放下姿态是真的,比如以前收入百万,如果不想太累,挣二十万能不能接受?这在中国一线已经算中上收入了。但三十多岁,负担重,未必肯接受收入砍掉百分之七八十吧。与其留下一个有怨气的员工,还不如炒掉,这个历史上反面例子太多了。

家园 关键是放下姿态,能上能下,心里平和

干啥都有好处。

家园 尴尬。

难找好的。

家园 接接你的话题

聊聊自己的体会:

这个工厂的做法是对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缺少实际经验。就是我自己那样的,在工厂干过十年后才有机会考大学的,也不见得都是真正“摸打滚爬”实练过的。能在挑担子前,去生产第一线尝尝味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拿我自己为例,在国内的厂里被选去抓生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是唯一的在一线上的各个车间都转过的。

在国外,我本来是应聘一个工程师的岗位的,可是也被先放到下面最脏最苦的一线“体验生活”了近一个月。

我本来准备辞职了,一来是觉得没有必要轮这么多的岗位(原来是说好的,只将某一流程自动化),二是认为这是“种族歧视”。

我决定,老子干完一个月,拿到工资就走。可是就在前一天收到了办公室的钥匙。

后来才知道,上面的计划是准备兼并一个厂后,推倒重建,全部流程按现代化技术改造。

我这里不是搞“凡尔赛(晒)”,显摆自己,而是真切地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工”:搞工程技术,或者搞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历是非常非常必要和宝贵的。

你说的那个工厂能经营多年而不衰,培养人的传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宝推:empire2007,宝特勤,
家园 这公司走了两个极端

原来的老板不喜欢技术部这种做法,认为过慢的培养人材会跟不上发展,最好是直接挖人,结果有一次上了个新项目,隔壁就是刘永好的一个分厂,老板本来说是打游击虎口偷食,但那帮挖来的业内人士吹牛说成打阻击,三年不够,亏个一干二净,好了,又去弄一个新的。

搞了几次,每次都是技术部来设计厂房车间,有的设备还得自制,可领到的钱又少,那些跑业务的交际的走关系的把大头花光了,一来二往,总工说干脆把总厂承包,用外单养人,可老板面子挂不住啊,不同意,大家只得和平分手。

到现在原公司早已消亡,但我们聚会时,还是习惯用原名来称呼现公司,总工也无所谓,他说本来公司就不是他创立的,人员都是换汤不换药,名称更无所谓。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这是很多公司的常例,

甚至滴滴的码农都要求先干几天快递呢

家园 的确

做指挥人的人,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最基本的是要能给被指挥的人摆平事情。

说得高大上一点,这是树立威信。说得直白一点,这是给大家看没我真玩不转。

而要能摆平事情必须对情况有精准了解。

通宝推:GWA,
家园 先到基层干是我们那时及之前的规矩

起码三个月以上,看企业规模。大型企业搞个几年不是问题。还要转岗。

我现在还鼓励小的们先到一线,没人尿我。其实还是在一线,只不过此一线不是彼一线。没人愿意出城。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