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节点的粗略划分 -- 曲道自然

共:💬14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中国历史节点的粗略划分 -- 有补充

对于上下五千年连绵不绝的中国文明历史,目前流行的分法,也应该还是中小学通用课本的分法:

1. 神话和传说时代,也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者三皇五帝时代。包含的是大禹之子启创立夏朝前的历史。这段时期是只有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来记录研究。现代历史基本认为当时社会生产力是处于石器刀耕火种的采猎时期向部落逐步定居的农耕时期变化,组织形式是部落制,生产生活区域前期随动植物自然生长采猎变化,后期随农耕作物和畜养牲畜的生长变化而变化。

2. 夏商周三代。这段时期是从传说故事到信史记录变化的时期。夏商时期还是以传说故事为主,但已经有不少考古发现特别是出现甲骨文记录来支持为可信历史。商周改朝换代时虽然也是很多神话传说故事(封神榜),但人物角色和故事基本让后人觉得有历史真实变化可循。从生产力生产方式来看,夏朝或夏商时期是从石器到青铜器转化的时期,周朝或西周到东周时期则是从青铜器转到铁器的重要时期。是农耕畜牧大发展时期。随着剩余增加,私有制一步步建立并发展起来。

个人分析和猜测,这三个朝代又可定为三个或两个不同的管理机制时期:

夏是以组织治水和建设水利工程来管理当时分散的各社会部落的。有整套水利建设和日常农牧生产的管理团队,有深入影响各部落的农耕畜牧生产,但并没有改变各地部落本身的部落结构,也没有深入影响各部落日常生活方式。城邦集市应该是夏时期出现,并发展到影响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层面。

商是以组织发展和管理控制各部落城邦日常商业交易来管理各分散部落和城邦,有整套商贸管理团队,深入影响各部落间的贸易往来和关系发展,深入影响了各部落贵族和平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但没有改变各部落自身内部的管理结构。夏商时期部落城邦社会主体思想信仰应该都还是以拜神教为主。

周是以分封建国的封建模式来管理各地部落城邦。初期还是以封神榜的名义来转化和让各地上下民众接受,主体思想已经由拜神教转为周易卦算,来强调天人合一。从此之后中国各稳定朝代再也没有以拜神教为主体思想的时期了(太平天国运动是短暂的以拜上帝教为主体思想的割据政权)。周朝时期也是部落城邦概念转为国家概念的重要时期,城里定居的是国人,城外散居的是野人。家国概念逐步建立并深入人心,原先按非固定居住地的氏族部落划分人群的方式逐步变成以定居地方公侯国名来称呼划分。

另外,夏商周三代的朝代名是来源于三个部落社会的自称,和部落本身乃至职业有关,和地方名无关,或说后来相关地方名是因这三朝代名而来的。而春秋战国时代以及之后一直到宋,则国名和朝代名和起家的地名长时期紧密关联,反映了当时社会从非定居向定居社会的变化。

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后期的“共和元年”共伯和开创一个共和时代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信史时代。

西周和东周时期实行的分封诸侯建国制,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文明很多国家一直实行到近现代。英国则实行到1215年,从那时的《大宪章》开始,特别是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中国是从东周初期周平王东迁,春秋时期开始,君主周王实力大减、缺乏威望号令诸侯,进入了诸侯竞相争霸时期。开初齐国的尊王攘夷政策,只执行了一代,没有统合好整个周王朝各路诸侯利益,并长期坚持下去。后来的所有春秋五霸都没有能力或意愿真正尊王攘夷统合好各路诸侯,君主立宪制无法建立起来,诸侯列国的发展进入了战国大争之世。再经过两百多年的血与火的洗礼,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大秦帝国,中国进入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社会。

3. 秦到清时代。这一时期历经2200多年,是铁器时代,是传统农耕畜牧成熟发展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是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时代。这一时期和欧洲不同,欧洲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前从来没有建立或经历过真正意义的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欧陆国家一直是分封诸侯制。直到工业革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

这一时期大致也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个是秦到南宋。这一阶段所建立的王朝都是以王朝开创者起家或建都属地为王朝名。应该是说明农耕定居思想深入人心,且统治阶级将起家或定都地方百姓的身家性命和利害全都和王朝命运捆绑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后期的实际象征意义越来越大。这一阶段前半段也是大一统思想形成和建立时期。秦朝是形式和制度上创立了大一统,但思想根本还没来得及普及王朝就垮了。汉朝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大一统思想真正建立起来了,但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开始受到冲击。整个秦到南宋阶段大致经历了两个大一统和两个大分裂时期,分别都有三四百年时间。都有农耕社会和游牧社会彼此冲突和融合的因素。

第二阶段是元到清。这一阶段王朝的命名已经彻底摆脱以地方名来定朝代。而是和道家天人合一、顺天应人思想相关。三个王朝的最初创立者都不是世袭王公贵族,都是打拼出来的,且两个王朝为游牧林猎民族起家,这也是这一时期不同以往朝代的特点。这一阶段分裂时期相对短,主要矛盾还是农耕和游牧林猎社会间的矛盾。

这一时期末期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4. 民国到共和国时期。这是现代社会阶段,社会生产逐步由传统农业畜牧业转为工业社会信息智能社会,最终建立起的制度是人民民主共和为基础的、一党专政下的中央集权共和体制。由秦开始的中央集权、郡县-省部市县制被继续保留,废弃了君主专制,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以西方传来的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思想,主要矛盾转为阶级矛盾。

通宝推:龙牡,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秦到清的两阶段差异 -- 补充帖

除了上述差异外,还可将秦到南宋的第一阶段,看作是各诸侯国争相争皇帝宝座,京城首都基本上以长安洛阳地区为中心。从元到清的第二阶段,则是边缘族群造反争大位,首都京城东移,转为以北京南京为中心。

家园 有时思想制度的传承延续和影响甚于物质力量的发展 -- 补充帖

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例:

1. 夏朝的父子继承制度一直延续到至少清朝结束,实际在台湾延续到小蒋时代结束。以后会不会有反复,只有看未来实际的发展。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物质发展经历了从石器-青铜-铁器-钢铁石化工业,几乎到目前为止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2. 周朝的天人合一祭拜祖先思想。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至少是到清朝民国时期,或文革前。这思想近代工业革命后受到了极大冲击,正是各种改革和革命的意识形态对象。正所谓3000年未有之变局。以后会不会有反复,也是只有看未来实际的发展。

3. 秦汉以来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大一统思想和紧密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和省部郡县制。这思想历经2200多年,直到现在仍然是中国之所以还能存在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未来会不会有所变化还是更加坚定完善,也是只有看未来的实际发展。

以上思想体系和制度做法,还有其他很多大大小小的思想做法,都是历经相关各个物质大发展时期还能生存延续发展下来,让我们现代人切身感受体验到的,乃至必须遵循的。算是历经长期物质发展变化考验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意识。

见前补充 4703873
家园 传统是三家分晋为线

古人云,礼崩乐坏。今天说的是铁器应用导致封建制的产生。

家园 资治通鉴自三家分晋始
家园 各种分法都有其道理

按物质变化生产力发展来分,应该是比较唯物的。如果没有物质生产大发展,人类社会相爱相杀的广度和程度也只会象其他动物一样,停留在动物世界的水平层面,不会象现实历史那样的深刻发展和变化。

按人类社会自身世界观价值观变化来分,应该算是比较唯心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随着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变化发展,人类本身会有新想法,才会有适应新情况、改造新世界的改天换地的各项人类活动。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同的人表达展现出不同的精神和力量,于是人类社会和天地万物产生了万千变化和演化。

话说回来,按石器-青铜-铁器-热能石油的一步步发展来分,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之前,那时或者早在石器高度发达时代应该就一步步向现在定义的奴隶社会发展了,我们现在一般还是以夏朝建立来定义奴隶社会开始。定义的标准是夏朝开始父子传承的体制,这是唯心的标准,不是唯物的。

周代商,很明显是开启了天人合一祭拜祖先的主体指导思想,来替代之前的祭拜神灵思想,管理体制也用分封诸侯的机制替代了之前各个部落城邦各自为政的体制。而且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出现后。从此,中国社会走上了和欧美亚非其他一直崇拜神灵的人类社会不一样的道路。这样的深刻思想和制度变革很难想象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来支持。很可能商周转换时代,新一代生产力已经大力发展,时代召唤人类社会的变革。是青铜器有突破性发展还是铁器已经出现,还需考古发掘验证。

以三家分晋来分,强调的是礼崩乐坏,这个礼还是周礼,并不是商礼夏礼,更不是更早先的三皇五帝礼。为何只追溯到周朝创立时的礼呢?周朝开创的就是分封诸侯制,王只有一个,就是周王。大的公侯国拥有更多城邦和可开发土地和人口,小的伯子男国依次拥有少的土地和人口。这契合封邦建国的基本定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朝的开创就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只是一开始大多还是大大小小城邦国家,从东周春秋之后一步步兼并变为一个个疆土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变的就是以郡县制来代替分封制。变法成功的发展迅猛,变法失败的或基本不变的则还是实行分封制。这时期已经确定进入铁器时代。

家园 "开启了天人合一祭拜祖先的主体指导思想"

【周代商,很明显是开启了天人合一祭拜祖先的主体指导思想,来替代之前的祭拜神灵思想,管理体制也用分封诸侯的机制替代了之前各个部落城邦各自为政的体制。而且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出现后。从此,中国社会走上了和欧美亚非其他一直崇拜神灵的人类社会不一样的道路。这样的深刻思想和制度变革很难想象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来支持。很可能商周转换时代,新一代生产力已经大力发展,时代召唤人类社会的变革。是青铜器有突破性发展还是铁器已经出现,还需考古发掘验证。】

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进化的关键节点。但是这个道路选择与生产力却不是有明显关系。祖先崇拜是儒家对中国最基本的贡献之一。我认为这个选择是唯心,而不是唯物的。

家园 宋是转折点

宋开始的中央集权文官政府模式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的稳定。但是统治集团之外的族群,金,辽,蒙古,后金,却因为中央政府军事力量的衰弱而屡次进犯中原。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我们可以说这开启了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直到西方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

见前补充 4704377
家园 纯唯心应该不会,但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

任何思想意识,特别是主体社会的指导思想,都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由物质世界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不过值得注意的一个历史现象是:在遇到困境难题时,中国以外的世界多数社会的人喜欢求诸于外,由此而产生崇拜神灵的拜神教,以及向未知世界未知领域冒险探索拓展攫取的内在精神;中国决定的社会中坚力量是求诸于内,由此产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故事,以及天人合一敬拜祖先,进而不断回顾历史资治通鉴,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检视反思,以鉴未来的内在精神。

包括当代影视作品都能看出这样的差别,欧美喜欢拍摄观看科幻魔幻的神话故事、打打杀杀打斗片、反映真实人性剧情片;中国喜欢拍摄观看古装戏穿越剧、勾心斗角宫斗剧、感天动地大一统和大团圆。

家园 如果追根溯源,按历史学家的分析,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安史之乱

从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重心就不断地加速南移东移,最终从千年古都的长安-洛阳东西两京地区,彻底转移到大运河连接的北京-南京南北两京地区。

晚唐时期朝堂有党争、藩镇有割据、流民有起义,已然是矛盾重重、分裂之态。经历黄巢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和五代十国动荡期,北宋大致完成除燕云以外的农耕之地的统一。

宋是承前启后的朝代,所以都城设在了长安-洛阳以东、北京南京中间以西的开封地区。如果没有烛影斧声,如果宋朝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真正做到了文武双全,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如果宋徽宗是个称职的皇帝,而不仅仅是艺术才华横溢…太多的历史现实要改,使得成功改变命运变得基本不可能。黄袍加身得位太易,宋太宗又上位不正,这些先天不足,造成政治军事上防内甚于防外。加上遭遇面对的自然苦难又无法和北地辽金蒙相比,军事比拼上容易失利是难以避免了。

当时的生产力技术发展水平又促进和迫使农耕游牧两大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融合。和平融合还不够,冲突争斗就会愈演愈烈了。

家园 秦汉大一统之后,实际上历代统治者一直面临一个大课题

就是如何统合平衡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地区。

秦采用了修长城建直道的防范措施,实际就是国野制的更大范围的应用。这种对外防范思想思路也是历经几千年一直延续至今。

汉先期采用了和亲政策,后期采用大军北出大漠,千里驱逐策略。这一思想观念实际是力弱时和而不同,力强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王霸之道。这一思想也是历经千年延续至今。

三国西晋未处理好内部矛盾,造成内乱,引起五胡乱华、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南北方在血火之中进一步冲突融合。

隋唐再次统一后,对外重新采用汉朝和抚和驱逐政策,不过自身对外也更加包容开放,博采众长,盛极一时。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内部重重矛盾也显露出来,最终在无力解决内外矛盾中结束,进入新一轮血与火的冲突融合时期。

如果以后世现代的观察角度来看五代十国到元朝统一这一段历史,就是农耕社会和游牧林猎社会在后世中国这一大的框架内冲突融合。

元明清三代,元清两代是北方游牧林猎民族统治,主要矛盾为游牧民族学习如何适应和管理好农耕文明社会。明朝为农耕民族统治,又一次采用秦朝的修建长城方法,以及汉唐时期的出关千里驱逐方法,没有采用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这相当于拒绝和避免学习如何融合农耕和游牧文化,相当于相处融合方面没有进步。

工业革命后,工业对传统农业和牧业的冲击是长远深刻的,传统的北方有了可以发展工矿业和现代农业的可能,有了重新规划融合工农牧林多方产业发展的可能。规划融合均衡的话,就可以真正融合好整个中华民族,避免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农牧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

家园 中国传统对神灵态度与西方传统的差别

孔子讲对天地鬼神敬而远之。不是不信不服,而是敬而远之,因为崇拜神灵没有用处。这个实用主义态度即是儒家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孔子另讲对祖宗慎终追远,这是儒家“孝”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中另外一个主流。这两个因素是犹太希腊所无的。。西方一神教的基础是犹太教义的“唯一真神”。这个唯一真神+众天使的模式比起希腊的奥利匹斯山诸神的优点是简单明了,行政效率高。

各种宗教包括本土道教在中国下层社会还是起到相当的作用直至今天。虽然士大夫对这些宗教行为不感兴趣也不排斥,但是对宗教的学理乐于探讨,甚至到明朝有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理解。当西方基督教传至中土时,士大夫阶层的意见还是“敬而远之”,但并不排斥,表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远强于西方。

家园 中西方在三千年前的思想意识的选择差异一直延续影响到现在

中国敬鬼神而远之,西方拜鬼神而近之。三千年前这样,三千年后这个影响还是相当深刻。

所以中国从上到下相对容易接受无神论的意识形态,西方还是需要强调上帝保佑的。

另外,古希腊的众神神话应该是从分散的各部落城邦国家的实际状态产生的,最终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希望通过树立一神教的基督教来统合,以完成环地中海地区乃至欧洲大陆大一统思想。但既然树立了教皇-主教神权系统,教皇和主教们自然不会让神权受制于皇帝的政权。这一问题在中国的夏商时期以及之前应该也出现过,周文王或许也因为这个因素开创了周易算卦,以摆脱受制于神权祭祀。

东西罗马分裂正是因为政权和神权的矛盾对立。西欧在西罗马败落后(类似西周衰亡),也是借助了教皇神权实现了割据独立。东罗马则是实行政教合一。后来的伊斯兰教也是汲取经验教训,实行政教合一。两个集权你死我活冲突后,东罗马灭亡,东正教的政教合一系统被沙俄继承了。者也是东西欧千年矛盾的由来。

家园 中国历史上未产生西方那样有力的祭司阶级

是否因为历朝最高统治者本人就是首级大祭司?这比英王亨利八世从教皇手中夺取教权先进了二千年。归根结底,儒家的祖先崇拜起了决定性作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